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經濟力量崛起的另一種解釋和遠景
2012/08/27 16:51:19瀏覽335|回應1|推薦3

中國在經歷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後,目前GNP已是世界第二大國,而且看來也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中國在上世紀八零年代開始的改革,為何為有如此驚人的成功呢。這是許多經濟學家一直在討論的事,目前也似乎沒有一個大家都信服的解釋。所以也就有所謂是否有中國模式這回事的議題發生。我不是專業經濟學家,但是依我這二十多年來在中國做生意和對經濟學的興趣。我想提出一個有別於一般大眾的觀點。希望能給出中國改革的另一個面向。

首先我想說:我不信有所謂中國模式這一套理論,基本上我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者和社會學者才會有的想法。因為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代表這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不同的模式,也就是一般的經濟理論是不是用的,如果這樣,那經濟學家的研究就不具有普遍性了,這種說法就有一點像說民主不是普世價值,因為有民主的國家不一定比集權國家生活的好,所以每一國家有自己的民主模式,這聽來就好像是一種遁辭吧了!

好,如果中國也是按照一般理論成長,為什麼中國會有這麼大的成長呢?我個人認為時機和運氣是造成中國成長如此快的原因,簡單可以將中國發展分成下列階段:

l   電腦資訊革命後,中國正好開始開放改革

l   世界貿易大幅開放,為中國創造海外市場

l   財稅政策的多元化,中國創造短期的經濟榮景

 

當第一台個人電腦產生時,人類還不知道世界將要有天翻地覆的改變,上世紀七零年代,電腦的技術開始突飛猛進,同時慢慢滲透到一般人和工作中,尤其是對於製造業,早期的生產線雖然對於提供大量的產品很有助益,但是當時由於技術上的問題,導致雖然是同一條生產線,但是由於操作人員的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產品良率,記得我小時候,台灣的電器常有日本原裝進口和台裝兩種,價格差異很大同時品質差異也很大,但是因為品質的差異很大,所以許多人還是願意花高價買原裝產品,但是到了今天,由於生產線智慧化,各國之間的差異已經縮小了。形象一點而言,但電腦革命之前,因為品質主要是靠人來把關,所以日本產品如果是95分,售價是105,台灣的品質可能是70分,但是售價是85,中國品質是50分,卻要賣70,當然日本或容易取的消費者信心。但是在電腦革命下,生產線的良率獲得大幅改善,庫存也獲得良好控制(成本也大幅改善),但是日本的產品由95分進步到98分,售價卻漲到125,台灣則是品質升到95分,售價漲到100,中國大陸則是由品質升到85分,但是售價卻只有90,如此一來中國大陸自然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加上近年來許多產品由於消費心態改變,由耐久材轉成消費材,像是衣服,手機,家電等,都讓中國所生產的夠好和不是優良的產品正好符合需求,反觀日本,正好是電腦科技的受害者,因為電腦科技帶來的好處並不多,但是卻花費了大量的購置成本。美國之所以也從中獲利不少,主要是因為美國是系統的制訂者,同時美國也因為電腦革命而創造新的生意模式,這是中美正好處於首尾兩端,所以也就獲利最大。

而九零年代以後的自由貿易的浪潮,也是讓中國持續發展的原因,在生產能力就緒後,迎面而來的廣大市場,讓中國不愁產能過剩。這段時間美國又經歷了一段二次大戰後最久的榮景,歐洲也因為整合而空前繁榮。當然這個項目因為美國的次級房貸為首的金融危機而告反轉,但是中國已經佔據了世界貿易的龍頭位置。在管時間這種貿易通道不是說改就改的。雖然是市場在萎縮,但是中國仍有時間去靜待發展。

當然歐美國所常用的一些財稅和貨幣政策,也了中國許多啟示,中國因為較晚使用這些政策,所以不管就規模上和空間上都遠遠超過西方國家,所以在金融危機時(包括19972008)時,中國政府的政策規模都是空前的,因此在這種政府強力的刺激下,加上民間財富的剩餘,中國也能夠在短期之內維持不墜。

但是所謂有利就有弊,中國三十年繁榮的遠景確有著很大的陰影,因為一來中國固定投資的價值愈來愈差,更新的設備和觀念已經在形成中,但是中國卻很難加入,因為中國太重視生產卻不是人力素質的提升,要知道目前電腦科技已經又到一個瓶頸點,產品的好換又慢慢轉回到以人為本的世界,以我最熟悉的半導體行業而言,中國政府以高新產業的心態大量投資,產能也的確在短時間內威脅到台灣,如當時的SMIC,台灣的政界把他當作是最大的敵人。但是十多年過去了,SMIC不但沒有威脅到台灣,還成了中國大陸的燙手山芋,這就是因為半導體行業本身早已經高度自動化,所以硬體投資固然重要,但是人力素質的好壞才是決定這一產業的前途,中國的設備投資優勢在這裡已經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發揮作用了!而向美國這種以創意為主的工商業型態,中國卻因為僵化的政治信條而無法培育出需要的人才,就像電影一樣,中國政府無所不用其極保護電影產業,但是美國的電影卻是在數不清的盜版環伺下仍然佔據超過中國電影票房的半壁江山。這就可以知道中國這種以大量生產為主體的發展策略已經到了盡頭。

而中國的財稅政策,也因為集權政府的慣性,有一大半都到了有權人的口袋,當然,這在初期反而會造成更繁榮的假象,因為這些人的消費傾向特別高,投資特別大膽,所以會在短期內使通貨的流通加快,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房地產泡沫無法消除的原因,還有過多的生產設備固定投資也是這樣,這些問題,會隨著中國政府的財政資源逐漸匱乏而逐漸顯露出來,當然中國目前稅收還在增加,但是民間的消費已經因為政府的稅收而導致可支配所得的下降進而使消費傾向降低。這可從各地的民間信貸破產就可以看出。

事實上,中國的繁榮並不是中國政府的功勞,他只不過是減少干涉加上外部有利的環境才造成今天的繁榮,但是時代一直不斷進步,外部的有利條件不斷流失,如果中國政府不從政治改革著手,放棄管制的心態,等到一切優勢消失,中國就會如同仙度麗娜,當午夜鐘聲敲起,馬車終究還是要變為南瓜的。那時候也就不會有所謂是否存在中國模式的爭辯了!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MC3242&aid=6773970

 回應文章

Montré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Congratulations! Great analysis.
2013/04/02 07:23
Congratulations!  This is a very high quality analysis.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