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4 07:24:10瀏覽2213|回應9|推薦216 | |
獻給天下的母親們:您辛苦了! 獻給天下的為人子女們: 生我者父母十恩 我們的人身,究竟從何而來呢?是過去世,造作了有了人身果報福業的因,和現在世父母的緣,形成了我們做人基礎的身體,由此可知我們此身是來之不易的。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如何知恩圖報?這是一生要事,也是開闢我們未來世,升進的基本動力!其恩澤有十: 一‧懷胎守護恩;二‧臨產受苦恩;三‧生子忘憂恩;四‧咽苦吐甘恩; 五‧迴乾就濕恩;六‧哺乳養育恩;七‧洗濯不淨恩;八‧遠行憶念恩; 九‧深加體恤恩;十‧究竟憐湣恩。 與生帶來的親情 佛經言:「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又云:「慈父恩高如山,悲母恩深似海。」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一天我們會突然驚覺,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髮從烏絲變白髮,動作從迅捷變緩慢,感受到他們老了!突然因為自己也為人父母,而體會到自己的父母,總是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的燃燒自己!讓我們也只能沉醉在這些回憶中!每日辛苦工作,勞心勞力扶養兒女艱辛的歲月情境,雖刻骨銘心,但能回報的總是有限物質,當我們需要慰藉時,才會想起他們,也只有噓寒問暖,短暫的探望來于以彌補。當他們走到人生的盡頭時,當他們病痛纏身痛苦臥床,身上插滿了大小管子,各種藥物一滴一滴的流入身體時,我們也只能含淚在側,空留下懷念與遺憾,“子欲養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的無奈。他們一生的經歷,臨終仍以身示現,告知人之生老病死,人之無常,此慈恩我們有領悟嗎? 父母就是您的「菩薩」 我們在世為人子女者,父母就是我們的「菩薩」,在人道上無論好壞與我們的因緣最深,對愛上雖然是小愛,但,是無私、犧牲與奉獻,父母與我們相同也都是凡夫,也有七情六慾,也有是非對錯,而我們修行的基礎,最初的對象就是父母,雖然有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每人境遇各不相同,卻是修行道上最深刻的縮影,他們獻出不同的人生歷程,晚年又以生命來示現,就是我們借鏡,時時學習、警惕、勵煉與修正的榜樣。初行菩薩道者,不論,逆境或順境,由內而外勿忘身邊之菩薩。 一般狹義之孝道 中國古代,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孔子認為人,若然上不能孝養雙親,使其衣食無憂,老懷歡暢;中不能孝義於君,盡忠報國,保衛社稷;下不能孝弟忠信,使老者安之,幼者育之,少者懷之,便是不孝。曾子承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啟示,由事親之孝,擴展為五倫之孝,認為做人之道,除恭敬父母師長,供養侍奉外,還要潔身自愛,力爭上游;上則盡忠報國,下則愛人以德。 佛教廣義之孝道 古德蓮池大師言:「人子於父母,服勞奉養,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顯之,大孝也;以念佛法門,俾得生淨土,大孝之大孝也。」世間之孝,一世而已,乃為小孝。何謂大孝?把父母從苦海中度往淨土,讓他們的心靈獲得解脫自在,才是真正徹底的大孝。」佛教不獨重視孝道,且其孝思,豎窮三世,橫遍十方。既對三世父母,六道眾生,皆以報恩之心,孝之、敬之、養之、奉之、勸之、導之;同時還要以財法二施,令一切眾生,得遠離苦因苦果;共發菩提心,共證無上道。可以說是一種至廣、至大、至深、至遠、至極、而又無窮無盡的孝道。 傳承啟後盡大孝 子女如同一張未染過色的白紙,畫出彩色或黑色,父母角色是關鍵。現代的父母常因過度忙碌於工作,疏忽對兒女的教育,不知足、不體會、不感恩、不惜福,不知孝順為何物。佛弟子學佛念佛,更應將佛法真正實踐於生活當中,懂得感恩,懂得報孝,付出你的愛心,去關心,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能反射父母的言行和身教,你自然受益。如何建立一個佛化家庭,更是我們佛弟子應積極之工作,對於現在世父母,以報恩之心,孝之、敬之、養之、奉之、勸之、導之;啟發其慧命,相互勉勵,除在生時能獲利益,臨終時無畏懼,進而了脫生死。如父母已往生,我們仍能盡孝道,選擇正信佛寺『超度亡靈』,以「三時繫唸佛事」、「盂蘭盆法會」「地藏法會」等佛事超度,以佛力超薦,使亡者往生佛國或轉生善道。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能依教奉行,勇猛精進一心念佛,往生淨土乘願再來,惠及累世父母,更能普及六道眾生。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