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2 07:15:00瀏覽3683|回應4|推薦155 | |
西蓮淨苑智諭老和尚 已五年未見的好友,上星期來訪,相互凝望數秒後皆哈哈一笑,白髮多了少數的黑髮遮遮掩掩,像似含羞的姑娘躲藏在髮際之間,臉頰垂了牙齒搖了,歲月的痕跡處處可見,都是祖字輩的人了,還好各自尚稱體健、坐臥正常、無雜事纏心,念佛如常心願依舊,不得不感恩且甚幸青壯時年,結交善友更聽聞佛法,並巧遇數位當代大師大德,總在人生過程關鍵時刻,雖對經典仍懵懵懂懂,總能當個學佛的好學生捫心自省,避開了險途一帆風順,人是很奇怪的動物,非得到生活累積了無數無常的感知後,才有所體會,那個當下的覺或悟,總是姍姍來遲容易健忘,有的人甚至到頭破血流才肯罷手,生命現象與生活的本質,無法貫融一氣呵成?老友相遇總會提及共同往事,今貼上幾件親身學佛的第一次經歷故事,簡要呈述與朋友們共享感受: 無法下跪現在五體投地 那年剛學佛不久,朋友邀約第一次去三峽西蓮淨苑,參拜智諭老和尚聽取開示,老師父正在庭院散步微笑相迎,右邊兩位朋友立即合掌跪下頂禮,當時連對父母都未曾下跪的我,雙腿不聽使喚跪不下去,只會尷尬的合掌傻笑。次年我即皈依,是我第一位皈依師父。師以身作則護法安僧、弘化利生三十一年,老和尚已於八十九年往生。心境隨著年紀,事與物的應證而轉換,面對數位師恩,從不知頂禮到五體投地的感受,是一般人難以體會的,有時師長的一句話、佛法中的一首偈,能領悟運用於生活上,無形中即能增加所謂的「智慧」,就能趨吉避凶,學校各層次的教育,能讓我們適應、生存社會,佛陀教育則靠自己追求了。 參加佛七想逃回家 雖然參加多次的佛七,第一次的佛七經驗也是在三峽西蓮淨苑,佛七主要意義在於拋除一切世俗事務,與同修大眾七天,一心不亂專注念佛。從每天清晨三點半起床,每日隨香數的增加,到第七天晚上十一點半結束,早午兩餐及睡覺時間也必須依規矩行事,七天不能說話只有一句佛號,是在相同磁場自我要求的嚴格訓練。記得第三天的下午,我起了想逃回家的念頭,幸好大庭廣眾之下,路出無門而堅守沒退。第四天起心才定了下來融入佛號,第六天上午在閉目佛號聲中,看見我遠住台中的雙親,合掌站立於大殿門廊旁在一起念佛,產生了幻象?第七天最後一支香大回向時,不知何因熱淚如潰堤不能停止?這兩件事我至今仍弄不明白。 第一次帶領助念 有位女同事的同學婚姻出狀況,被丈夫無理趕出了家門,又不准見小三的孩子,娘家父親固執不能諒解,母親眼瞎弟妹還小,在無後援壓力下有了憂鬱症,應邀見面後也只能開導勸她念佛,一年後有天突接同事大哭電話,這位女士單身一人,不堪壓力已帶髮出家,在路上倒地不起,被路人送至淡水馬階醫院急救無效,只能靠機器呼吸。因清醒時交代想回家,娘家父親以潑出去的水不能回家!且家裡小沒地方,也沒有這種習俗而拒絕,當時不知哪來的勇氣,我開著小喜美買了一張行軍床,直闖她家, 聞到難忘的清香 蓮社沒有正式助念團,但蓮友間有互助的默契,助念的場次已不復記憶了,但有一次讓我終身難忘,大年初四還在春節的氣氛之中,接獲蓮友電話趕往德惠街一棟住宅六樓助念,樓梯間大門前堆滿了鞋子,小心開門廳中找位置坐下隨眾開始念佛,自開門起一股不知名的清香撲鼻而來,一種無法形容的芬芳香氣,達三分鐘之久,現場不是愁雲慘霧沒有任何哭泣聲,而是在莊嚴心悅溫馨之中,八十多歲的老人家臉色紅潤,閉目躺在臥床上,七十多歲的白髮老妻合掌坐在床沿椅上,兩位中年男子合掌跪立床前,整個臥室照在不知名的亮光下,這是個讓人羨慕的家庭,全家老小人人念佛,佛化家庭建立不容易且難得,往生瑞相處處可見。不多說了,老人家!感恩與您家人分享了喜悅,望您乘願再來! 二十五年的老菜乾 老和尚帶領僧眾及青年學子,以竹子建立草寮起開始了弘法安僧的工作,因青年學子都是經濟的弱勢族群,僧眾生活、弘法所需,皆靠大眾供養,剛開始時由僧尼到附近市場撿拾丟棄的菜葉為生,民國六十九年底為民眾發現,始有善心居士集中市場剩菜供養,因有過多現象老和尚表示:一菜一葉都來自民眾的善心與功德,不可任意丟棄,全部曬乾備用。庫房一桶一桶的菜乾就成為齋餐中之食物,九十四年十月佛一午齋時,主七惠敏師父說道:「各位餐盤內,有一道二十五年的老菜乾,嘗嘗看是否美味?有何感覺?一個人的功德就是我們的資糧,是靠一點一滴的累積,目前所擁有的福德因緣是否能永遠保持?如果沒有平時積存,真正要用到時不是欠東就是欠西,沒有福德是很辛苦的。」各位好友:您是否珍惜當下?是否感恩過去? 請看九十四年十月佛一午齋老菜乾
三峽西蓮淨苑智諭老和尚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