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格友共勉:惜福!您做得到。
2010/03/25 07:33:24瀏覽1566|回應5|推薦132

是我們在念佛? 還是佛在念我們?

「福」「禍」的過去與現在

談「福」時,必須要同時知「禍」,依佛經中所說得知,我們所說的福禍,是前生業力所招感的果報。其果報則分二種:一‧總報,二‧別報。總報,就是我們這一生所獲得的人身,雖無天人之果報,大家都同處於善道之人道中。而別報,則個人就有了千萬差別,例如:生為男女身、生命的長短、相貌的美醜、人生際遇不同、財富的多寡等等。因此我們所說的禍福,事實上就是前生福、非福二業所感之果,我們總報相同,別報卻各有差異。

依照佛法來說,其實人生並非宿命論,禍福雖由前生業力,註定了今生的命運,但一切非不可能改。雖然由前生善惡之業,招感今生苦樂之果,而有了福報或災禍,但今生的禍福,一切還要以現世個人的行來主導。以前生的善業,招感今生的福報,但是如果你不知惜福,奢糜浪費,胡作非為,照樣可以減前生福而招新生禍;反之,如果以前生的惡業,招感今生的苦報,而獲苦報的人安分知足,努力為善,照樣可以伏住前生禍,而新添現在福。這一切,全在我們心頭的一念,也以我們的「行為」作為取捨的標準。

福中不知福

以目前社會整體而言,是華人社會歷史上,最繁榮富足的時期,雖然社會上存有貪富差距,但人人教育完整、豐衣足食,個人意志自由,前途發展多樣化,但是,有幾個人能安分知足?社會上卻瀰漫著:價值觀迷失、心靈呈物化、以追逐金錢為目標,競相奢侈浮華,追求感官上的滿足享受,爲求更多的福不擇手段,求名求利、求官求勢,豪取強奪,在無止境的追求中,患得患失造作無量惡業,反走向自我折福之途。

人在福中不知福,有多少人能夠珍惜現在呢?人都有很奇特的現象,非等有切膚之痛時才知「福」是何物?病後方知健康第一,失業方知就業之需要,身陷囹圄才知自由可貴,個人欲望無止境的強求,當下之福不知珍惜,不知寡欲知足,能使身心自在安樂,隨緣觀照自省吾身,能伏禍招福,這些有幾人能體會呢?古人有句警示之言正中貼切:「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而禍本生於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

如何惜福?

 (一)常存感恩。萬物的成長,皆受天地的化育,人生在世,更是受著自然的培育。同時也承受了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育,國家社會的培植,才能長大成人,才有成就發展,我們應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沒有農夫的汗滴,那來香甜的米飯?沒有工人鑿工闢壤,那來寬敞的道路?沒有風雨無阻的清潔隊員,那來乾淨的街道?要不是前人豐富的遺愛,那來人類文明的進步?我們要感謝的真的是太多太多了,無論在何時何地,常存一顆感恩的心,是絕對必要的。感恩是生命快樂的源頭,人性中最光輝的表現。

  (二)約束欲望人人天生皆具有欲望,如不能約束控制它,任由欲望放縱擴張,攫取追求,這不是惜福,而是取禍。我們冷眼旁觀世間眾生相,每見奢糜放逸,揮霍無度之人,到老來而能豐衣足食,能福壽雙全者,極為罕見。何以如此?因他們先把福享盡,甚至於超支了。欲望如能正確適度的掌握它,能增加「上進」的動力,降低「墮性」的阻礙,我們也經常遇見天生貧窮卑賤的人們,創造出燦爛人生,如何約束正確掌握欲望,就是在於一念之間了!

(三)勤儉以待觀古及今,敗家破產之起源,皆由奢華浪費,不知勤儉節約而來。有一條:「天道循環」的規律,那就是「富貴生奢侈,奢侈生貧賤,貧賤生勤儉,勤儉生富貴,富貴生貧賤。......」週而復始,循環不已。世人生活的奢與儉,其個人差異甚大。吃飯的目的是維持生命,穿衣是為了蔽體行禮,所謂「一茶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有此種觀念自然會知道惜福。超出承受範圍自然逾矩,中國文化中的天道循環,無非就是佛家的因果。宇宙之間,自物質世界至人類社會,從自然現象到精神活動,何事無因?何事無果?所謂「果由因生,事待理成。」惜福者受福,不惜福者受禍,這是必然的因果。

(四)知足常樂了解「惜福」是經過了智慧的慎思、辨證而得到的理性認知,「知足常樂」是人生修為的最高境界,真正的知足是純精神的,而物質上的知足只是表相,這只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人人都把它掛在嘴上,卻很少人能真正做到。一個人不知足就一定不快樂,「知足」並不等同快樂,知足只是快樂的基礎,而由知足達到「常樂」絕不是容易的事。一個人知道知足,還要在心態上保持樂觀,知道如何去迎合生活中的各種變化,才能保持常樂。你只要想通了就會接受它,也立刻就會得到好處;一個人知道「惜福」,就會活得充實、活得滿足;持之以恆,那才是真「知足」。

(五)「隨緣自在」真正的知足是純精神的,就像佛家的那種「隨緣自在」的境界,知道惜福,是一個人「態度」的改變,而知足卻是一個人「內涵」的改變。「隨緣」不是隨波逐流,也不是隨世浮沉不變,更不是默守成規,而食古不化。社會上有些人因為一味的隨緣,而失去原則,結果隨波逐流,沉淪苦海,無法自拔。有些人則過分堅持己見,不能圓融,不但喪失人緣,也使工作受到阻礙。在日常生活中,應審慎衡量時勢,順應潮流,不要固步自封、剛愎自用,以免自誤誤人。能夠在隨緣的生活與不變的原則之下,惜福招福才能享有收放自如的人生。

圖片取自http://blog.udn.com/yuyukuo6/3390003郭老師學生作品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KW1111&aid=3881527

 回應文章

靈水薩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正知見
2010/03/29 01:30

師兄開示都是有 益 人類的

如果能夠奉為圭臬

相信 我們都會非常有福報的

知福惜福再造福

感恩分享

祝福師兄福壽康泰


LINSHUSARTO誠摯推薦
鄉下老翁(CKW1111) 於 2010-03-29 07:02 回覆:

人人知福惜福     家庭社會必安康         惕勵共勉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常存感恩
2010/03/28 23:25

很棒的一篇文章

確實如此  人要懂得知福惜福  社會才能更好

並且在福中要注意禍的來臨

就是告訴我們要居安思危的道理

 水 羚 祝福

鄉下老翁(CKW1111) 於 2010-03-29 07:01 回覆:

人人知福惜福     家庭社會必安康         惕勵共勉


小綿羊LEE(醫藥正知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文﹗
2010/03/26 11:35

現代人都在五欲里打滾

有錢沒錢都追求奢華的享受

其實有必要那樣活嗎?

謝謝您分享﹗

鄉下老翁(CKW1111) 於 2010-03-27 09:37 回覆:

謝謝您      願共勉分享       人人進取圓滿


張金龍/終生陸戰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願共勉之!!!!
2010/03/26 09:01

老哥:

願共勉之,

感謝震奮鼓勵!!


Alan j.L Chang C M C @ Hawaii
鄉下老翁(CKW1111) 於 2010-03-27 09:37 回覆:

謝謝您      願共勉分享       人人進取圓滿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棒的分享
2010/03/25 13:25

日安吾友

感謝您

這是很棒的分享

鄉下老翁(CKW1111) 於 2010-03-27 09:36 回覆:

謝謝您      願共勉分享       人人進取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