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6 13:51:58瀏覽10990|回應6|推薦39 | |
自從看了李仁港導演的《錦衣衛》之後,對於他的名字就感到有些深刻了。因為總覺得李導演對「鐵漢柔情」的刻劃十分入微,令人心神往之。於是李導演這次的新作《鴻門宴》,則成為J囊中必觀的電影之一。
項羽與劉邦,一場皇命由盛轉衰的宴會,一場范增與張良鬥智的棋局──源自《史記》改編而成的兩小時電影,節奏流暢、劇情豐富、主線明朗、不旁生枝節、不脫泥帶水、環環緊扣、布局縝密、運鏡細膩,有英雄、有兒女、有剛武、有智謀、有忠誠、有相惜,感情充沛,亦充滿趣味。(好了,可以關機直接進電影院了XD) 好的,謝謝您繼續往下看,呵呵。 在音樂方面確實是採用很具現代感的旋律,可是導演將他穿插在劇情中的功力卻很純熟,曲曲都緊扣著當時的氛圍,帶動觀眾的情緒。臺詞雖然脫離了文謅謅的範疇,卻也不會過於直白,臺詞的編纂上下了很多的心力推敲吧?幾乎每一句臺詞都有其價值、有其伏筆,更甚著,有其力道;謀士有謀士的精練、霸主有霸主的氣度、武夫有武夫的真誠,自然能夠打動人心。還有一件小事情,在看《錦衣衛》的時候,就覺得兵器(連同匣盒等工藝類)非常的現代化,雖然在史料考據上也許並不正確,但J很欣賞這種創意的發想,這也是屬於年輕化的一部份吧?於是《鴻門宴》的部分當然也有承襲如是風格,而且導演這一次沒有不小心讓新細明體出現在畫面上,修正得還不錯,哈。 還有演員的部分,最重要的四個角色都選角選得很有說服力。血性漢子、一方霸主、同時卻擁有感情豐富以及婦人之仁的一面,善於軍法卻不善險惡心計,表裡如一的項羽,由濃眉大眼的馮紹峰飾演,配上空靈的劉亦菲(飾虞姬),郎才女貌,讓項羽的雄霸一方與閨中的繞指柔情顯得相得益彰;而虞姬不光是要美得傾國傾城,也要有伴君的膽識與智慧,既是溫暖慰藉、又是心靈歸屬。 而飾演劉邦的黎明,也將外表仁厚實則心機深沉的氣質演繹出來。這個角色或許是最難呈現的,因為他必須一路內斂,到尾處才能釋放,表演課都告訴我們,「收」比「放」的功夫可要深多了。 另外兩個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就是項羽的軍師范增,與劉邦的軍師張良,飾演範增的數無庸置疑的影帝黃秋生,而飾演張良的則是剛強與柔軟兼具的張函予。這兩個角色極為重要,尤其以張良為貫穿全劇的軸心人物,此二人雖各為其主、棋逢敵手,卻又相知相惜,一場宴會上的五盤盲棋實在下得擲地有聲。而張良留下的未分勝負的第五盤,則是代表兩方情勢的重要的象徵。
張良利用項羽的輕忽與不安,反間挑撥項羽與范增的感情,從此君臣情斷。在破屋中,兩位謀士最後一席話透露著玄機。張良:「前輩,這盤棋我下得太重了。」范增:「張良,有一種棋,叫作……」(未免劇透,自行消音XD)
然而范增辭世後,這盤棋仍然繼續再行走。張良雖助劉邦取得天下、大潰項軍,卻也落入了范增的最後一步棋中,他如何挑撥離間項羽君臣,范增便如何炮製還擊,蕭何、韓信,乃至張良本身全都難以全身而退,「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就是范增的最後一步棋。 劉邦步上登基大殿的途中,是踩過多少屍體走上去的? 於是范增問張良的一句:「你為何要逆天而行?」以及「你我是否真要對奕?」都變成了弦外之音,將臺詞高度運用的的密度讓電影變得更加精彩。在臺詞的變換間,「無聲之聲」則成為導演細膩運鏡的重要參考點,補捉一句話出來之後,聽聞者的瞬間表情,然後在最後抽絲剝繭處,將這些微表情、微畫面貫穿,一步步帶出真相,又懸疑、又酣暢,但是情感卻又是柔軟的,使得觀眾的情緒也跟著攀到了臨界點,喜好忠義故事的我,忍不住鼻酸。 當然,一個好的故事,要有一個好的結局,悲劇更是如此。 此生他或許沒有得到江山,卻得到比江山更為珍貴的東西。 我們小時候總以為世界上的好人與換壞人端的,長大之後才知道有很多灰色地帶。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見的不是孰是孰非的闡述,也不是一方歷史要試圖擊倒一方歷史的「成王敗寇」思想。它呈現給我們的就是一個歷史的切面,而人是複雜的,立場是複雜的,才會有那麼多的爭議空間,沒有誰該責怪誰‧只有每一個關卡之前,大家的「衝突」與「選擇」是什麼?──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很過癮、也很喜歡的一部戲,推薦給大家。 撰於:2011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