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告白》一次滿足兩種美味
2011/06/09 21:34:47瀏覽675|回應0|推薦1

《告白》這部作品,其實J是先從小說認識它的,猶記得那天夜裡,原只想翻幾頁作為睡前鉛字藥就好,但是被緊湊精彩的情節所吸引,一個不小心……就一口氣把書閱讀完了。XD

picx_fcja2201091011.jpg

 J很喜歡這樣「多面向」以第一人稱來表現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在日式的犯罪小說尤為常見,尤其是社會派的作品一向很令人著迷XD),姑且不論筆鋒如此犀利,看待事情如此透轍的口吻──出自幾名13歲小孩之口,算不算得上是某種"不可思議"XD,但是全部看下來之後,其實內容很有討論空間,每個人的想法、立場的差異性,讓讀者無法直言斷定是非(本來現實裡就沒有什麼二分法的存在),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正義」,即使纏繞著「道德感」作發揮,誰又能保證那是種不被動搖的觀念?(森口老師說著「道德感」,不也在愛美死去後,也跟著消失了嗎?)復仇的本身與道德感是否衝突?那原本就是依照每個人的價值觀而運行的,也因此,情節變得格外開放性,有很多延伸討論的空間,我不知道到底要心疼誰,也不知道復仇到底是不是種「正義」,但是,讀完之後,心底著實蠻沉重的……

森口老師說:「不要認為小孩都是單純的。」因為作者如此真實地觀察到了這點,使得全文非常有說服力,更因為湊佳苗是個社會的觀察家,文字透出來的那種反思也更加有威力!我認為她沒有要給個是非對錯的判斷或立場,她是個無情的全知觀點,如此一來,判斷的空間就留給了讀者,造就了閱讀的張力。

接著就觀賞了《告白》的電影,關於電影,其實並沒有做太多的改編(對日本的改編電影來說,這樣反而少見XD),情節很忠於原著,但導演在畫面上做了一些節奏的調整(主要是拉緩節奏),也將口白式的小說補上了許多背景空間的詮釋,第一章森口老師的告白,透過畫面應該能讓很多在第一章有閱讀上的限制的讀者能夠補上畫面與空間背景吧?

說到導演,是位厲害的人物,幾乎是個一出手就獲獎的導演,他的《下妻物語》、《令人討論的松子的一生》在臺灣都很有知名度,喜歡在電影裡玩點電腦動畫(爆破的場面玩得蠻細膩的,倒轉的手法也令人印象深刻),對於配樂的使用也極其要求。比起小說中的沉鬱與冷調,電影則是青春洋溢許多(音樂的活潑性很強呢),波動的幅度較為劇烈,原作是優質的素材,導演加上許多的調味,而不掩去食材本身的味道,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而且松隆子與森口老師的形象好符合,我幾乎無法把兩個人的印象抽離,她將松田老師詮釋得極佳,很有空間、很有深度,打轉在眼眶的熱淚與冷酷的臺詞,反差與複雜造成強大的力量,像鎚敲上銅鑼「哐礑」一聲直擊到心裡,實在是很動人的演出;反而是直樹的媽媽肢體太過度(往後退到跌坐,出現快十次,顯不出層次呀…),稍稍破壞了整體的和諧。

我尤其欣賞最後,不曉得是編劇加上的巧思還是導演,原著中並沒有的「最後一句話」,森口老師低頭對修哉說道:「這也許是你重生的地一步。」(小說到此結束),電影則是畫面一黑,森口老師冷冷地補上一句:「開玩笑的。」(諷刺修哉的臺詞)看來,導演並不打算「原諒」修哉呢!

雖然稍微加入了「立場」(小說並不打算讓讀者感受到的東西),但是我覺得改編的力道並不差,完全可以接受這樣的安排,「復仇者」的形象受到凝聚,就這部戲而言,「復仇之燄」燒得越熾烈,不就越代表森口老師對女兒的感情有多深厚嗎?

所以這樣的效果我是蠻能接受的,或許這樣,修哉就多少能瞭解森口老師的心情了吧? 所以,不論是小說原著結尾裡的「鐵血的復仇提升到傳教層次的美味」,還是電影裡頭「貫徹血債血償的復仇精神的美味」,兩種境界、兩種美味,我覺得值得品嘗,於是將它們都推薦給大家!

小小插曲一下,J把《告白》推薦給朋友,她很感興趣地跟J借了這本書,但是第二天就還給我了,她說她沒有時間看書,但是J心裡其實很清楚……她一定……把《告白》當成言情小說了,科科,肯定是看了大意之後,就打算直接還給J了,哈哈哈!不過人家是很有良心的,我們就當她真的是沒有時間看吧XD

撰於:2011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tterfly425&aid=530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