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化沒了創意,只剩下產業
2010/11/28 00:23:06瀏覽1264|回應2|推薦25

(撰文/黃郁棋)

  若我有翅膀,我將從天空歸來,證明天堂是虛無的。然而,卻被人搶先了一步,張大春。

  幾個小時以前,我推掉了兩位女性友人一同看電影的邀約,選擇去信義誠品聽吳明益老師與施益堅(德)老師的對話,關於《邊境行走》,關於台灣德國的出版業,關於文化差異。「『踏境節』就像一只沙漏、一個量杯、一條捲尺,它成為小說裡兩個最重要的主人翁凱斯汀與懷德曼記憶無限偶然、離合、機緣與試探的時間度量。」吳明益在<推薦序>中指出,作者施益堅以「踏境節」作為時間軸,將整個故事的時序鋪展開來。

  在兩人的對話中,由於施益堅的中文發音不是十分標準,以致於焦點有些失散,但吳明益老師的舞台魅力還是替整個對談講座加了不少分。直到施益堅開始解釋「踏境節」的由來,故事性才讓聽眾從茫然中逐漸甦醒。

  「在十九世紀以前,德國的小村莊之間時常有衝突發生啊,兩個小鎮的分界點不是很清楚,於是居民在分界處擺上了『邊界石』,用來分開兩個鎮的勢力範圍。每隔一段時間(似乎是七年),人們就要去邊境檢查邊界石是否有被偷偷移動過,於是成群結隊的沿著邊境檢查;這件事本來一點也不有趣,但隨著人們開始喝點小酒、唱點歌,這個「踏境」的動作逐漸成了一個歡天喜地的節日,「踏境節」由是而來...」施益堅如此說著,加上我模糊破碎的記憶與想像。

  兩人的話題逐漸從「文學」轉移到「文化」上頭,聊天的興味也越來越高。施益堅提到,在德國有所謂的「朗讀會」,選取書中的一個章節朗讀出來,與台下聽眾一同享受故事的樂趣,甚至朗讀本身都十分迷人。(據說,夏曼.藍波安甚至使用達悟語朗讀,感動於台下的德國聽眾與他之間那「靈魂的撞擊」)台灣則完全沒有這種文學(化)風氣。在德國,文學家的Agent制度是十分盛行的,且出版條件十分苛刻(比起台灣而言)。台灣許多作家甚至連想要把作品翻譯成英文的經費都沒有,更不用說政府重視相關補助措施了。

  「文化」其實是種很玄的東西,它是各種人類生活存在的證據。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所列的文化資產有七項:「古蹟與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以及自然地景。」那麼,文化「創意」產業又是什麼呢?簡單講,就是將「創意」元素加入原有文化素材,或者本身就是新穎且充滿創意的文化產物,利用它吸引人的一面加以包裝、(複製)、販售,進而多層面的獲利,將文化變成商品的一種舉動。

  然而,文化創意產業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若投資者是一個既沒文化、更沒創意的人,將商業利益擺在前頭,指使文化生產者「該如何生產較有商業利潤的文化產品」時,文化創意產業就變了樣。除了失去揮灑創意的自由,更抹滅了文化的本質,充其量只是個「漂亮一點的產品」罷了。

  在「商業指導文化」的台灣風氣下,創意產業學程遭受張大春等知名人物的抨擊,其實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當文化創意產業成了一個學程、一個科目或是幾個學分,其重點已經擺在產業,而不再是文化或創意。有太多的文化創意實質上賣不出去,不具有太高商業價值;浮上檯面的大多是「華美、浮誇」的產品,眩人耳目。但若將這些產品像剝洋蔥一般的層層拆開,將會發現實質內容如同知識膚淺的大學生所寫的小說與新詩,拋開華美的外衣,一文不值。


(好的創意總是能帶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delaire&aid=4641900

 回應文章

麗玉
聖誕快樂
2010/12/23 10:32

一年又過去了!

跟你說一聲:"聖誕快樂'

天氣冷,記得要注意保暖

獻上誠心的祝福

希望你每天都能過得順心、平安、快樂!!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化會有
2010/11/28 00:27

在12月底

好久不見

黃郁棋(灰狼)(Baudelaire) 於 2010-11-28 00:33 回覆:
正妹也會有,住在隔壁,好久不見。改天再打給妳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