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江城子(二首)/和凝
2007/02/27 09:20:22瀏覽350|回應1|推薦9
江城子(其一)/和凝

竹裏風聲月上門,
理秦箏,對雲屏。
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
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



☆詞意淺釋
【竹裏風生月上門,理秦箏,對雲屏。】
竹林裏傳來陣陣的風聲呼嘯著,門戶上映著月光,時而調理琴弦,時而對著雲屏發呆。

  這是一闋以景入手的詞作,起句聲先入景,再引景入意。竹林風聲入耳;乃是所「聞」表示人靜寂,月上門戶;乃是所「見」,表示夜深。如此一開場,就給人一種夜深靜寂的意境了。調弦整理著琴箏,無言凝視著雲屏。

  第二段的兩句描寫著室內人物的動作,夜深人靜之時,窗外不時還有颯颯的風聲穿過竹林,這樣的時刻,閨房裏的女子竟在調弦擦拭古箏?
  和凝藉由兩句點短的描寫「理秦箏,對雲屏。」一個平日常做調弦整琴的動作,一個凝視發呆的眼神,閨中女子那種濃濃的期待,略顯不安的焦躁心情立即呼之欲出。

【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
輕輕的撥弄著琴弦,深恐琴聲大了,會驚嚇了即將到來的馬兒。

  周頤在《餐櫻廡詞話》中曾對這兩句詞作作如是讚譽:「熨貼入微,似乎人人意中所有,?未經前人道過,寫出柔情蜜意,真質而不涉尖纖。」
  此話何解?
  這闋詞本是描寫男女間的約會前女子的心情,這種事是所有有情人都做過、期待過的,但是以前卻沒人能寫得如和凝這般柔情蜜意,情真不落俗,意濃不褻。從這一段我們可以感受到此女子的溫柔多感性情,彈奏古箏還得輕聲小心翼翼的的撥弄,為的不是怕驚擾旁人,而是怕驚嚇了情人的坐騎,乃至傷了騎馬的主人。如此體貼入微的性兒,不正是女兒痴狂的心態嗎?

【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
理著調著,如怨如泣的喃喃自語:今晚的約定,你怎麼遲遲還不來!

  詞末的自言自語著實是神來之筆,作者用獨語的方式,傳神的把等待情人的種種心情巧妙的書寫出來,令我們看著這位多情女子的溫柔、細膩、嬌酣之態。
  難怪和凝會有著「曲子相公」稱號,這樣簡短的小令詞作,描寫出來的約會前的期待心境,不但豐富生動,句句含情帶意,起伏轉折間在在扣動閱者情緒,使人忍不住也要同她一起「含恨含嬌獨自語」起來了。

江城子(之二)/和凝
斗轉星移玉漏頻,
已三更,對栖鶯,
歷歷花間,似有馬蹄聲。
含笑整衣開繡戶,斜斂手,下階迎。


●詞意淺釋
【斗轉星移玉漏頻,已三更,對栖鶯,】
星月移動,時間緩緩流逝,更漏聲頻頻吹促。轉眼之間已經三更天了,無言的看著早已經棲息的夜鶯。

  當我們把這闋詞當成是上一闕詞的續貂時,更容易讀到這位多情女子心情上很有趣的轉變。
  應和著上一闋的「月上門」,此時「斗轉星移」讓我們見到了時間的移動,「玉漏頻」則讓我們聽見時間的流動,詞作藝術便是在於能用簡短的文字,創造出時間與空間的極致藝術。
  時間的消逝對等待的人是極為折磨的一件事,看著星辰移動、聽著漏鼓聲音,等待的人兒卻是遲遲不來,以「對栖鶯」貼合上一闋的「對雲屏」,前者表現出孤寂,前者將孤寂又再次突顯出來,原本還有夜鶯相伴,現在連夜鶯都睡了,可見其等待的時間漫長與焦慮,彷彿無窮無盡的漫延著。

【歷歷花間,似有馬蹄聲。】
忽然之間花間林下傳來歷歷聲,像是有馬蹄踩踏經過的聲音。

  這是情緒上極大的轉折,從怕驚亂了馬蹄直到似有馬蹄,一下子便打破了原本靜寂的夜空,沉悶不滿的情緒也一掃而空,重重愁雲都被這隱約的馬蹄聲給踩破了。
  這一段與上闋的「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也緊緊的環扣著,顯示了從她聆聽到風聲起,其實整個人都專注的在傾聽,當然她的想聽到的便是馬蹄聲音了。風聲、琴弦聲、更漏聲都不是她在等待的,唯有這一陣隱約的聲音才是期待已久的天籟。

【含笑整衣開繡戶,斜斂手,下階迎。】
欣喜帶笑的整理著衣裳,急急的打開繡房門戶,雙手收斂斜放腰間,走下石階迎向他。

  從「含恨含嬌獨自語」而到「含笑整衣開繡戶」的轉變簡直是急轉直下,用欣喜若狂形容也不為過吧!而這樣忽嗔忽喜、忽怨忽笑的神態,難道不是熱戀中人的傳神寫照嗎?

●寂風隨筆
  這兩闋詞作的內容相契何,就連節奏感也緊緊的銜接在一起。作者在構思上也巧妙的相同位置應用相同的字句,使得前後呼應,互相綰合。如:以「對栖鶯」貼合「對雲屏」,的凝眸深思。用「恐亂馬嘶聲」反襯「似有馬蹄聲」的情緒轉換。還有「含恨含嬌獨自語」跟「含笑整衣開繡戶」一怨一笑的對照,自語的內斂對上整衣開門的外放,在在可見作者的匠心,使其前後呼應連成一氣,賞讀起來也很有戲劇效果。

●作者簡介
和凝:
(八九八~九五五)字成績,鄲州須昌(今山東東平西方)人。十七歲舉明經,十九歲登進士第。歷事梁、唐、晉、漢、周五代,累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子太傅。喜作短歌艷詞,擅新詞,詞風思深詞麗,詞作遍行汴梁、洛城、契丹,時稱「曲子相公」。

●詞牌簡介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等。
唐、五代均為單調,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韻。
至宋朝始作雙調,七十字,平韻。
另黃庭堅有仄韻之作。


2006/4/10 寂風手札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000138&aid=774369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續貂──
2007/03/01 07:32

感謝如此引介文化精粹。

不過,關於所及「玉漏頻」與「對棲鶯」,泥土有些意見,或請參考。

拙見以為前者是襯出「靜」,也可暗示等待者心跳的「頻」「躁」。沙漏聲極細弱,平日是聽不到其頻的,有興趣可實驗看看;而後者是表達時間已晚,晚到什麼程度呢,等待者剛還借著逗弄自家的夜鶯,共渡難耐的時光,但是此時連夜鶯也睡著了;以言其晚與孤單;有心的話,我們也可看看鳥在深夜的睡姿──會打盹,會闔眼;所以,「對棲鶯」,其形象應也是可圈可點,人也累了之筆也。

主人雅意,光大文化,真是可敬。

此續貂,所以發揚主人光大文化之功也

老泥土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