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子道德經》67至69章註譯~2013/06.20
2013/06/20 02:16:45瀏覽9392|回應13|推薦95

《老子道德經》67 至 69 章註譯~

 ..... 雁南飛/2013/06.20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
 捨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註:此章版本多,文字長短內容互異。茲從王弼《老子道德經》通行本。〉

成語熟語: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我有三寶,持而保之」、「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註解: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道大,謂老子所持之道體過於浩大。不肖,引喻道體虛無縹緲,不像有具體而微之實物。
 全句譯解:天下百姓皆告訴我,老子所持之道體過於浩大;似乎虛無縹緲,不像有具體而微之實物。
 
 夫唯大,故似不肖:夫,語助詞;此處作正因如此解。夫唯大,指正因為道體浩大無涯。故似不肖,強調所以虛無縹緲,不像有具體而微之實物。
 全句譯解:正因為道體浩大無涯,所以虛無縹緲,不像有具體而微之實物。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若肖,承上文,引喻如果道體像有具體而微之實物。久矣,謂實物歷經久遠。也夫,語助詞;其細也夫,引喻其實物將逐漸衰耗而變得渺小。
 全句譯解:如果道體像有具體而微之實物,則此實物歷經久遠以致耗損,則其實物將逐漸衰耗而變得渺小。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三寶,引指下文之慈、儉、不爭〈不敢為天下先〉。持而保之,謂能持有而妥善保存之。
 全句譯解:我有〈指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三項寶器;能持有而妥善保存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猶言仁民愛物;儉,謂儉樸自然。不敢為天下先,猶言不爭;引喻為政謙遜,不敢自居為天下人之先知。
 全句譯解:這三項寶器,第一項就是仁民愛物;第二項就是儉樸自然;第三項就是為政謙遜,不敢自居為天下人之先知。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勇,喻施政能勇往直前。廣,喻應用能深廣不竭。
 全句譯解:因為仁民愛物,所以施政能勇往直前;因為儉樸自然,所以應用能深廣不竭。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器長,喻萬物之長;引申為天下萬民之領導者。
 全句譯解:因為為政謙遜,不敢自居為天下人之先知,所以能成就為天下萬民之領導者。

 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慈且勇,謂不先存仁民愛物之心,則徒然橫衝直撞之勇。捨儉且廣,謂不先守儉樸自然之道,則徒然軟土深掘之廣。
 全句譯解:若不先存仁民愛物之心,則徒然橫衝直撞之勇;若不先守儉樸自然之道,則徒然軟土深掘之廣。

 捨後且先,死矣:捨後且先,謂不先養謙遜尊民之德,則徒然爭先恐後追求名利之器。死矣,猶言敗矣;喻大事已不可為也。
 全句譯解:若不先養謙遜尊民之德,則徒然爭先恐後追求名利之器。如此則大事已不可為也。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夫慈,喻其中首要之仁民愛物。以戰則勝,引申人民同舟共濟,則用於對外禦侮,則戰無不勝,守無不固。
 全句譯解:為政之道,其中以仁民愛物為首要。能仁民愛物,則人民必同舟共濟;而用於對外禦侮,則戰無不勝,守無不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天將救之,引喻聖人明君施政能仁民愛物,則國遭厄難上天必將護佑國家。以慈衛之,謂上天亦將以慈愛之道保衛人民。
 全句譯解:聖人明君施政能仁民愛物,則國遭厄難上天必將護佑國家;亦將以慈愛之道保衛人民。

譯文:

 天下百姓皆告訴我,老子所持之道體過於浩大;似乎虛無縹緲,不像有具體而微之實物。

 正因為道體浩大無涯,所以虛無縹緲,不像有具體而微之實物。

 如果道體像有具體而微之實物,則此實物歷經久遠以致耗損,則其實物將逐漸衰耗而變得渺小。

 我有〈指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三項寶器;能持有而妥善保存之。

 這三項寶器,第一項就是仁民愛物;第二項就是儉樸自然;第三項就是為政謙遜,不敢自居為天下人之先知。

 因為仁民愛物,所以施政能勇往直前;因為儉樸自然,所以應用能深廣不竭。

 若不先存仁民愛物之心,則徒然橫衝直撞之勇;若不先守儉樸自然之道,則徒然軟土深掘之廣。

 若不先養謙遜尊民之德,則徒然爭先恐後追求名利之器。如此則大事已不可為也。

 為政之道,其中以仁民愛物為首要。能仁民愛物,則人民必同舟共濟;而用於對外禦侮,則戰無不勝,守無不固。

 聖人明君施政若能仁民愛物,則國遭厄難上天必將護佑國家;亦將以慈愛之道保衛人民。

老子〈維基分享〉

= = = = = =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註:數版本作「是謂配天之極」;王弼《老子道德經》通行本作「是謂配天,古之極也」;今從王弼通行本。〉

成語熟語: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註解: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為士者,此處之士指將帥。不武,謂不逞其勇武;喻不窮兵黷武也。不怒,謂不被敵激怒;喻不暴虎憑河也。
 全句譯解:善為三軍將帥者,不逞其勇武而窮兵黷武;善於用兵作戰者,不被敵激怒而暴虎憑河。

 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不與,猶不爭;喻鬥志不鬥氣也。為之下,言處下;謂謙卑以待士也。
 全句譯解:善於戰勝敵人者,懂得不爭~鬥志不鬥氣。善於用人唯才者,懂得~謙卑以待士。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不爭之德,謂不爭~鬥志不鬥氣之德操。用人之力,謂處下~謂謙卑以待士之功力。
 全句譯解:此即所謂不爭~鬥志不鬥氣之德操;也是所謂處下~謙卑以待士之功力。

 是謂配天,古之極也:配天,合乎天道運行也。古之極,喻自古以來顛撲不破之真理也。
 全句譯解:亦所謂合乎天道運行;乃自古以來顛撲不破之真理。

譯文:

 善為三軍將帥者,不逞其勇武而窮兵黷武;善於用兵作戰者,不被敵激怒而暴虎憑河。

 善於戰勝敵人者,懂得不爭~鬥志不鬥氣。善於用人唯才者,懂得~謙卑以待士。

 此即所謂不爭~鬥志不鬥氣之德操;也是所謂處下~謙卑以待士之功力。

 亦所謂合乎天道運行;乃自古以來顛撲不破之真理。
= = = = = =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
 執無兵,扔無敵。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註一:「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一版本作「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亦通但義異。今從王弼通行本。〉

 〈註二:此章疑似後世兵家增補;唯尚能發揚《老子》「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之微旨。〉

成語熟語: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註解: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不敢為主而為客,喻不敢主動興兵征伐,而寧可被動固守作戰。不敢進寸而退尺,喻不敢冒進好大喜功,而寧可佯退以智取勝。
 全句譯解:兵家有箴言:「敵我對峙,我軍不敢主動興兵征伐,而寧可被動固守作戰;不敢冒進好大喜功,而寧可佯退以智取勝。」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行,猶言行動;行無行,喻引兵作戰無聲無息,俾能攻其不備。攘,猶言取物;喻攻取敵軍不動聲色,俾能出奇制勝。
 全句譯解:故以善戰者引兵作戰無聲無息,俾能攻其不備;襲取敵軍不動聲色,俾能出奇制勝。

 執無兵,扔無敵:執無兵,喻執兵作戰虛實相間,使敵軍難以捉摸我軍行動。扔無敵,喻摧毀敵軍迅若虎豹,使敵軍措手不及棄甲曳兵。
 全句譯解:善戰者執兵作戰虛實相間,使敵軍難以捉摸我軍行動;摧毀敵軍迅若虎豹,使敵軍措手不及棄甲曳兵。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輕敵,喻大國恃武凌弱,小國坐井觀天也。吾寶,喻國之神器命祚也。
 全句譯解:國之禍患莫大於輕敵~大國恃武凌弱,小國坐井觀天。輕敵者,幾至於斷送國家神器命祚。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抗兵,言兩軍對壘爭執不下。相加,猶言相陵;謂相互交戰。哀者勝,謂我軍於生死存亡之境若敵愾同仇,則哀兵必勝。
 全句譯解:兩軍對壘爭執不下,相互激烈交戰;我軍於生死存亡之境若敵愾同仇,則哀兵必勝。

譯文:

 兵家有箴言:「敵我對峙,我軍不敢主動興兵征伐,而寧可被動固守作戰;不敢冒進好大喜功,而寧可佯退以智取勝。」

 故以善戰者引兵作戰無聲無息,俾能攻其不備;襲取敵軍不動聲色,俾能出奇制勝。

 善戰者執兵作戰虛實相間,使敵軍難以捉摸我軍行動;摧毀敵軍迅若虎豹,使敵軍措手不及棄甲曳兵。

 國之禍患莫大於輕敵~大國恃武凌弱,小國坐井觀天。輕敵者,幾至於斷送國家神器命祚。

 因此,兩軍對壘爭執不下,相互激烈交戰;我軍於生死存亡之境若敵愾同仇,則哀兵必勝。

〈附按:今日世界大國恃武凌弱;小國坐井觀天;皆自大輕敵也。其與《老子》學說相去甚遠矣。〉

馬王堆帛書〈現存於湖南省博物館〉

= = = = = = = = = = = =
關於老子學說概要,請參閱《老子學說的思想體系略說》:

 《老子》是跨年代、不同學術思想作者集合的結晶。

 以道家為主,揉合儒家、佛家、墨家、法家與兵家思想於一體。

http://blog.udn.com/Axeman/6629569

推薦參考《老子》譯解及考證書目:2012/0914

 一、《老子章句淺釋》/劉瑞符  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二、《老子讀本》/林翠萍  註譯/漢風出版社。〈坊間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三、《新譯老子讀本》/余培林  註譯/三民書局。

 四、《新譯老子想爾注》/顧寶田、張忠利  註譯/三民書局。

 五、《道德經句解》/李易儒  註釋/易儒出版社。〈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六、《老子道德經/憨山註》/憨山大師 著/報佛恩網。〈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七、《老子新註新譯》/陳鼓應  註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參校各家譯解版本之用〉

 八、《老子新校》/鄭良樹  著/台灣學生書局。〈校正版本之用〉
 
 九、《解讀老子》/傅佩榮  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十、《老子他說》上集、續集/南懷瑾  著/老古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一、《老子河上公注疏證》/鄭成海  著/華正書局。〈完整校正各家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二、《老子新繹》/吳宏一  著/天宏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三、《老子校正》/陳錫勇  著/里仁書局。〈完整校正各家版本之用〉

 十四、《老子釋疑》/陳錫勇  著/國家出版社。〈完整校正各家版本之用〉

 十五、《老子心印》/成尚道  註講/文史哲出版社。〈校正版本及譯解之用〉

 十六、《老子註解》/劉省齊  註譯/三清道學出版社。〈譯解簡易明瞭版本之一〉

 十七、《太上真言:道德經》/李華  編著/三清道學出版社。〈道教〔道家〕另類版本〉
= = = = = = = = = = = =
《老子》三種主要版本:〔從弼注《老子道德經》為原則,從帛書《老子》乙本為例外。〕

一、「王弼注釋八十一章《老子》」:目前最普遍之「通行本」。書分上下兩篇,曰「道經」(一至三十七章 )與「德經」(三十八至八十一章),合稱《道德經》。

 王弼版《老子道德經》上篇第一章首論「道可道,非常道」 ,下篇第一章首論「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全文合計 6620 字。

二、「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1973 年於湖南長沙出土。沒有分章,僅分上、下篇。均係《德經》在《道經》之前 ,與《韓非子.解老》所引次序一致。以帛書乙本為準,全文合計 5467 字。

三、「戰國楚墓出土竹簡《老子》甲、乙、丙組」:1993 年 10 月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亦稱「郭店竹簡老子」或「楚墓竹簡老子」。甲組計 1090 字,乙組計 389 字,丙組計 270 字;加上殘缺字補足字數合共 1831 字。

 竹簡《老子》僅通行本三分之一篇幅。未分章 ,亦未分上、下篇。內容次序上與帛書本或通行本迥異。較接近帛書本與通行本者,傳為丙組。

 ..... 〈按:弼注《老子道德經》與帛書《老子》,於篇章次序、使用文字符號及內容字數等項,均有差異。〉

《老子》版本補註:

 竹簡《老子》甲乙丙三冊〈組〉,可能是原始初稿。

 最初完整版,可能是帛書《老子》甲乙本兩種之一。

 王弼注《老子道德經》為綜合後人各版本之通行本。

 茲依成書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如次:

 竹簡《老子》甲乙丙組=>帛書《老子》甲乙本=>各家版本紛立=>王弼注《老子道德經》通行本=>王弼之後出現之版本。

孔子問道於老子〈維基分享〉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xeman&aid=778554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轉貼《勵志小品》01:「要有耐心」~
2013/06/23 20:27

◎轉貼《勵志小品》01:

◎「要有耐心」~

 耐心是一種天賦也是一種可以培養出來的特質,他幫助你使你的生命更出色。若你缺乏耐心,你可能錯過很多歷練人生的機會。

 如果你總是催促孩子上學,你可能失去額外的和孩子相處的五分鐘,或失去與你的配偶花在床上溫存的時光。當你專注在稍後的時光而非眼前時,你往往失去耐心。

 生命有其節奏(律動),而你也是。讓你順著自己的節拍來過日子吧,這樣就可以移除你的壓力了。

◎「Be Patient」~

Patience is a gift and it is also a quality which you can cultivate to help you make the most out of your life. When you are impatient you may miss out on experiencing your life fully.

For example, if you hurry your children to school you may lose an extra five minutes with your children, or extra time with your partner in the morning when you could be cuddling up in bed. Impatience happens when you are focusing on the next moment 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one.

Life has its own rhythm and so do you, and allowing your body to live life according to its own rhythm and time can help to take the pressure off you.


Mai-Ma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23 15:46

這個頭像,讚啦!讚

柔和多了...三太子笑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3-06-23 19:12 回覆:

是讙心彩繪的傑作~比較有老子的正氣凜然。 三太子開心

正愁想不出該貼蝦米輕文來中和一下.... Fox想

謝謝 Mai-Mai 梢來靈感~晚些找幽默小品貼此。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