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箋註》改正版〔簡介〕:
2012/03/01 12:51:22瀏覽1726|回應1|推薦30

《六祖壇經箋註》改正版〔簡介〕:

      ...... 雁南飛/2012 年 03 月04 日轉貼分享

一、本文係唐一玄老菩薩校閱,由釋心印師父、釋圓一師父、陳愛珠居士等七位先進共同編注。

  其後釋心印師父主編,重新校勘訂正後,發行《壇經箋註》改正版〔民國 68 年〕。

二、欲攬勝《六祖壇經》,這本《六祖壇經箋註》註解版本最為詳贍。

= = = = = =

◎改正版《六祖壇經》序:

 ...... 唐一玄老菩薩/1979 年 04 月 09 日

 客有問余「何所宗」者,應之曰:『一宗也不宗。』習禪乎?曰:『余非禪宗,這裏亦沒有禪。』云何禪宗?曰:『中國現無禪宗。』

 何以故?三十年來,禪門錯雜;或以瑜伽鍊氣吐納丹鼎為禪,或以神通巫術秘密傳授為禪,或以長坐不動內守幽閑為禪,或以寅禪卯淨朝暮易轍為禪,或以談玄說妙機鋒雄辯為禪,或以善通名相依傍哲學為禪。

 其能不入旁門左道,不致背佛入魔,不墮枯寂空亡,不以口訣自欺欺人,不以喧賓奪主錯路,不著語言文字相,不落知解窠臼,不以「懂得」、「說得」嚾然自負為「頓悟」「徹證」,而自異於「混淆狂亂不辨禪病」者,真是鳯毛麟角,希有難逢。

 少室山前髑髏滿地,曹溪路上荊棘參天,若是而言「現時有禪宗」可乎?「鳳毛麟角」希罕到難逢難見而慨乎言「無」,不亦可乎?

 復次,飲光門下,「倒却剎竿」;六祖開壇,「具足受戒」。余何人斯!本不知「悟.不悟」,敢浩浩地說禪?不夠稱一個「衲」字的資格,遑論高揚「禪宗」旗號.掛上「禪匠」頭銜,乃至「開法」主「選佛場」?

 此余所以對客常作「余非禪宗」「這裏沒有禪」的自我介紹之故,海內外諸開士之不恥下問者皆所周知。

 十年前,釋心印、釋圓一、陳愛珠等七同學,倣照基本教材體例,合力編注六祖壇經,約余校閱全稿,余因老衰無以塞責,僅為斟酌一二字句,並作序稱其「譯語達而能信,考據徵而闕疑,編次格式新穎,標點正確統一」等優點而還之。出版流通後,有以為余所編作者,實是訛傳或翻版之誤。

 去年,同學等僉謂「初版」中「錯.誤.脫.衍」滋多,原編人須負其責,且「初版」早已告罄,亟應重行整理,發行改正版以補其闕。

 今春,心印同學又以改正版「六祖壇經」全稿寄余校閱。余欣見其用力之勤,爰抽餘暇,歷月餘時間通過全部。余所注意乃在刪其不與本版相涉者,非欲更為錦上添華。

 統其資料約增三分之一,闕點均已補正,「附錄」亦有添加,並於編首增「總目」,書眉增「冠科」,編末增「音義索引」,初版序文及初版編後記則均不複載,故體例雖仍「初版」之舊而內容已經面目一新。

 余念夫宗徒之多不競,壇經之長相背違,對「初心參學」或「岐途蹞步,迷悶失據」者,備此基本教材式的改正版「六祖壇經」作一助道拄杖,或亦真能管用.藉此自領出來。

 宗下無不知「明心見性」與「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但是,云何心?作麼生明?云何性?作麼生見?如何是「見性經驗」?指,非指,是甚麼?指又云何直?在此「改正版」中都不曾藏。

 此外,云何頓漸?云何坐禪?云何定慧合一?云何禪戒不離?云何是禪的全體大用?六祖都已交待得非常顯明。明眼人一看便知,毋庸「無禪老朽」如余者多所饒舌。

 此版流通後,希望能適讀者之需,尤期海內外禪門麟鳳、隱逸宗師、高鑒指教!

  <民國六十八年新夏四月九日,八十六叟唐一玄序於休休寄廬。>

= = = = = = = = = = = = = = =

 ◎自恃有功德,直了無功德!

 相傳菩提達摩禪師妴自天竺來到中國弘法,梁武帝敦請達摩禪師至金陵傳法。

 梁武帝恭問佛法云:「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記數,有何功德?」

 達摩答:「並無功德。」

 武帝問:「何以無功德?」

 達摩說:「此但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武帝再問:「如何是真功德?」

 達摩答說:「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武帝聽了非常不滿意,而達摩亦終因不得相應,逐拂袖而去。

 余歎曰:「梁武帝禮佛甚篤,護佛有功;惜「為德不卒」,迷於形相,復執著功德,而失賢者仁人『為善不欲人知』之謙隱精神矣!」

謹錄《六祖壇經》六祖說偈二則,我輩初學佛者可共勉之: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 = = = = = = = = = = = = = = 

◎後記: 

註一:坊間諸本「惠能」多作「慧能」;係以訛傳訛,現通用。 

註二:惠能大師傳承中國佛教為第三十三祖;以禪宗云第六祖。

 <按:釋迦文佛首傳摩訶迦葉尊者,第二阿難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優婆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彌遮迦尊者,第七婆須蜜多尊者,第八佛馱難提尊者,第九伏馱蜜多尊者,第十脇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馬鳴大士,十三迦毗摩羅尊者,十四龍樹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羅睺羅多尊者,十七僧伽難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鳩摩羅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二十二摩拏羅尊者,二十三鶴勒那尊者,二十四師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二十八菩提達摩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師,三十僧璨大師,三十一道信大師,三十二弘忍大師,惠能是為三十三祖。>

 <又:禪宗自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尊者起算,則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尊者為禪宗初祖;二十九祖慧可大師為禪宗二祖;三十祖僧璨大師為禪宗三祖;三十一祖道信大師為禪宗四祖;三十二祖弘忍大師為禪宗五祖;三十三祖惠能大師為禪宗六祖。>

註三:惠能大師是「南宗禪之祖」,主張「頓悟說」;神秀大師是「北宗禪之祖」,主張「漸悟說」。

◎附按:

無名氏養生四句諍言」:

 天天微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

 相逢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 = = = = = = = = = = = = = =
◎參考引用《中國佛教高僧簡介》~~

 『惠能大師:一花開五葉』〔卷首語〕文章節錄部分內容:

      ...... 本文作者:陳南燕/1962年生於中國浙江杭州/學者、作家/任職杭州市工商銀行...

一、「惠能生平」:

 惠能(公元六三八至七一三年),俗姓盧氏,三歲喪父,家境艱貧,稍長以伐薪賣柴為業養母度日。

 二十四歲時,惠能辭母出家,往蘄州黃梅東山參拜五祖弘忍大師。初為行者,隨眾勞役,踏碓舂米。

 後因書寫了得法詩偈而備受弘忍賞識,囑付衣法,成為禪宗六祖。

 因當時佛教內部爭奪宗祖地位的競爭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險,最後藏跡於獵人群伍之中,隱居十五年。

 弘忍入滅之後,惠能才開始傳法受戒。此後演化佛法三十餘年,弘法度眾無數。

 武則天、唐中宗聞其名聲,多次敕書徵召入京,惠能皆以老病相辭,竟不奉詔。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惠能赴新州入滅,時年七十有六。

二、「惠能思想」:

 惠能的思想核心有二:一是「自有佛性說」,一是「頓悟成佛說」。

※「自有佛性說」:惠能認為,每個人都自具佛性,佛性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的,所以說,每個人都可以成佛。

 但是,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沒能成佛呢?因為人們心中所生的妄念覆蓋了真如本性,使他們認識不到自己本有的佛性。

 佛即在自性之中,求佛莫向西天求,也莫向身外求,只須向自己心中去求,一旦撥開雲霧見青天,明心見性,自性便是佛。

※「頓悟成佛說」:惠能以前,禪師們普遍認為,若要成佛,必須要  經過長期的坐禪修習,這種修習功夫讓多多少少有成佛之心的人望而卻步。

 惠能則以前所未有的革新精神,徹底否定了這種曠劫不息的累世修行。他說:「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說:「前念迷即凡,後念悟即佛。」又說:「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成佛在於一念,在於剎那頓悟;既然如此,那麼,傳統佛教所主張的誦經、念佛、坐禪等一系列修習功夫,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意義。

 在惠能看來,擔水砍柴無非妙道,頓悟並不要求離開現實生活,正如唐朝大詩人王維在《六祖惠能禪師碑銘》中所說的那樣:「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是心是情,同歸性海。」

 惠能自有佛性、頓悟成佛的思想相對傳統佛教而言,顯得簡捷明瞭;也因此,惠能的禪宗能夠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弘揚起來,能夠逐漸替代佛教各宗的地位,以至於成為中國最大的一個佛教宗派。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xeman&aid=6162314

 回應文章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聆聽
2012/03/01 13:15

很喜歡佛學的智慧,和一些發人深省的故事

可惜自己還是旁聽生,不敢胡亂留言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2-03-01 13:36 回覆:

學佛很簡單,只要能有「惻隱之心」,並化為佈施行善,便即入門!

「了凡四訓」、「菜根譚」皆是入門淺顯好書,不需執著誦讀佛經。

謝謝回應!

原本欲全文上傳,因超限須分 53 篇次上傳,當下刪文中止改簡介。

◎蘇東坡.《行香子詞》: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休去勞神!

似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取天真。
幾時歸去做箇閒人,
背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