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正與補遺 (二) for 【解讀政策:“一號文件”專注“三農”二十年,為何始終解決不了問題?】
2018/12/31 00:07:56瀏覽420|回應0|推薦0

 

 

修正與補遺 () for 【解讀政策:“一號文件”專注“三農”二十年,為何始終解決不了問題?】(詳:http://blog.udn.com/9dfb99f0/122649340)

 

 

 

 

 

「三農」問題成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重點 2050年前達至鄉村全面振興

 

撰文:吳梓楓

2017-12-30 10:43

最後更新日期:2017-12-30 10:47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本週四起一連兩日(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亦有在會上發表講話。

會議主要以「三農」問題作為討論重點,並表示公共財政要施予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又提出時間表指要在2050年完成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多次強調提到「文化自信」這概念,他曾表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資料圖片)

 

 

沒農業農村現代化 就沒國家現代化

習近平首先在會上總結了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處理「三農」問題的成就和變革,闡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問題,並對貫徹落實提出明確要求。而國內的「三農」問題亦成為會議的重心。

會議強調,「三農」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更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中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則是中方「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三農」小資料:

「三農」問題特指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這是一個從事行業、居住地域和主體身份的三位一體的問題。

農業問題:主要涉及農業生產經營的問題,具體而言就是如何實現農業產業化。

農村問題:主要涉及戶籍制度導致的城鄉二元分割,城鄉的經濟、文化水準差異較大的問題。

農民問題:主要涉及農民收入低、城鄉收入差距大,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較低,農民權利得不到保障等問題。

內地本周召開多個重磅農業會議 專家:農業供給側改革仍是重點

習近平:將改革推向深入 農民落戶城市不得以棄宅基地為條件

十九大後首調研 習近平赴徐州考察工業生產 探訪農村與村民見面

 

 

提鄉村振興時間表 加強中共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因此,會議指出鄉村振興戰略要貫徹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中共對「三農」工作的領導,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會議又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根據十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2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鄉村振興到2020年要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此外,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會議認為也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政策,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同時要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

除習近平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亦有出席會議。

 

https://www.hk01.com/中國/145352/三農-問題成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重點-2050年前達至鄉村全面振興

 

 

 

 

 

 

 

@@@@@@@@@@@@@@@@@@@@@@@@@@@@@@@@@@@@@@@@@@@@@@@@@@@@@@@@@@@@@@@@@@@@@@@@@@@@@@@@@@@@@@@@@@@@@@@@@@@@@@@@@@@@@@@@@@@@@@@@@@@@@@@@@@@@@@@@@@@@@@@@@@@@@@@@@@@@@@@@@@@@@@@@@@@@@@

 

 

 

 

 

 

 

 

解讀中央一號檔 生態農業復興 蔣高明樂了

 

 

 

第一健康報導

聚焦健康中國 生態農業(第一健康報導北京 編輯部)

14,中央一號檔正式發佈。

“只要消費者覺醒,優質農產品走向餐桌是遲早的事情,並從此逆轉醫院人滿為患、重大疾病年輕化、少齡化趨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蔣高明。

 

蔣高明解讀今年的中央一號檔說:一號檔強調了鄉村振興計畫,提出的20字方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與往年中央一號文不同的是,近年來生態農業首次被寫進中央一號檔。

一號檔同時強調了農業生態文明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意義。這一重大導向,對常年堅守在生態農業第一線的科研人員、企業與農民來講,是巨大的鼓舞,也堅定全國縣市領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信心。二十字方針中,有12個字是與生態農業有關的,生態農業附件附加值高,可帶動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可實現產業興旺;生態農業儘量不使用或很少使用人工合成化學物質,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智慧,環境優美,這樣優美的鄉村適合人類居住與養老,即生態宜居;生態農業附加值高。

 

蔣高明表示:從經濟效益來看,我們通過11年研究發現,生態農業畝均經濟效益是普通農田的5-10倍,是美國工業化農田的50-100倍,這一成果無疑對實現鄉村生活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責編 秋時雨)

編輯於 2018-02-07

 

 

https://www.zhihu.com/search?type=content&q=%E8%92%8B%E9%AB%98%E6%98%8E

 

 

 

 

@@@@@@@@@@@@@@@@@@@@@@@@@@@@@@@@@@@@@@@@@@@@@@@@@@@@@@@@@@@@@@@@@@@@@@@@@@@@@@@@@@@@@@@@@@@@@@@@@@@@@@@@@@@@@@@@@@@@@@@@@@@@@@@@@@@@@@@@@@@@@@@@@@@@@@@@@@@@@@@@@@@@@@@@@@@@@@@@@@@@@@@@@@@@@@@@@@@@@@@@@

 

 

 

 

 

 

生態產業化: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

31.03.2008

中國必須發展農業生態迴圈經濟來解決城鄉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唐愛民、蔣高明和竇觀一指出,綠色技術的利用可助中國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全球高油價、高糧價、高鐵礦石價的三重壓迫下,歐美模式的現代化變得越來越脆弱。春節期間,中國南方大面積雪災也充分暴露了對化石能源過分依賴造成的各種弊端。一旦沒有了糧食、水、空氣、能源等生活必需品,現代化只能是一場噩夢。

 

中國擁有13億人口,其中70%左右是農民,這一特點決定了中國現代化只能是生態文明型的。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生態小城鎮,發展農業生態迴圈經濟,是解決目前物價上漲、就業壓力大、能源緊張、城鄉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的關鍵所在。以能源為例,長期以來中國農民做飯和取暖主要依靠作物秸稈。但隨著農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化石燃料以及各種家用電器(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大規模進入農戶,農村與城市爭能源,造成巨大能源缺口。據測算,到2020年,中國農村人均消耗標準煤將由0.62噸增加到1.99噸,相當於中國能源發展中長期規劃(2005-2020)能源消耗增量的60%。我們在北方農村現場考察發現,農村逐步淘汰傳統的秸稈爐灶,改用電爐、液化氣、蜂窩煤取暖做飯;過剩的秸稈則在田間地頭大量焚燒,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2007926日,因濟南機場周圍大量焚燒秸稈,來訪的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專機無法降落;秸稈焚燒的濃煙還進入了濟南市中心。中國農村焚燒秸稈引起的環境污染,是近年來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和難點問題。

 

隨著農村人口大量湧進城市,一方面城市不斷膨脹,城市病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出現大量空心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沒人照顧,昔日生機勃勃的農村不復存在,農民寧靜的生活發生改變,幸福指數不斷降低。更糟糕的是,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過剩人口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和安定。究其原因,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僅重視了城市,而忽視了占中國社會基礎地位的廣大農村。中央每年一號檔都強調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然而,兩會(注:兩會是指中國每隔五年舉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會議)期間的熱門話題卻是城市住房、教育、醫療、物價、能源安全、第二、三產業發展和GDP增長等,投資的重點在城市和工業,而對於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卻遠遠不夠。

 

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以犧牲自然資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的城市化發展思路並不是最好的,暴露在全人類面前的全球變暖、臭氧層消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下降、能源、水、糧食和環境危機就充分說明瞭這一點,而目前發達國家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要是占全球人口48%的中國和印度也走發達國家的老路,地球生態系統勢必不可持續。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探尋一種既符合中國實情,又符合世界發展潮流的城鎮化道路,中國正在開展的新農村建設就是一個重要方向。我們需要創造一種有村鎮、有良好生態環境、有生態產業、有現代科技、有現代化交通和通訊設施的安居樂業環境,不需要農民改變生活方式,不需要大投資;不需要疲勞工作,農民就能安居樂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實際上,如果新農村建設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生態農業為突破口,把農業當作工商企業來經營,採取工程管理辦法來提升現代農業,則農業生態系統既能提高經濟效益,又能走向良性迴圈。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農民穩定了,三農就不是問題。但要實現這點,中央就必須將投入到城市裏的大量資金逐步投向農村。一些與農業有關的產業放在城市裏只是徒然增加了交通壓力而已,因為那裏的活還是進城的農民幹的。在中央資金的支援下,將單一農業發展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新型生態農業產業,農民實現持續增收;分散的村落逐步向具有現代文明特色的城鄉融合的新社區發展;傳統農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技術人員和業主。這樣,大量城市人口就可回流農村,降低城市病。

 

2005年以來,我們在山東省臨沂市進行生態農業關鍵集成技術實驗。具體做法為:利用廢棄秸稈加工麵包草養牛以提高農民收入;牛糞轉化為沼氣解決農村能源問題;沼渣、沼液還田減少50%的化肥用量並促進糧食增產;利用水冷空調替代壓縮機空調(僅利用傳統空調10%左右的電力),可謂一資料顯示,如不計設施投入,在企業全部購買糧食和秸稈養殖的前提下,年投資回報率為37%;如果企業租賃土地種、養、加工,則可實現120%的年利潤回報。可見,良性生態迴圈的農業專案效益遠高於傳統工業專案,且沒有污染物排放。生物質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解決了農民對化石能源、化肥的過度依賴。更可喜的是,隨著農民種植和養殖收入的不斷提高,農民已樂意留在農村。

 

在經濟大潮衝擊下,中國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社會越來越欠和諧。除了歷史、資金、人才等因素外,工業反哺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建議中央用抓工業的決心和措施來解決三農問題,以生態產業化思路經營新農村,則中國新農村建設一定會大有作為。

 

作者簡介:唐愛民,中國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竇觀一,九三學社南通市委宣傳部部長。

 

 

 

 

喊得越響,做起來越難

中國農村的環境問題遠遠比北京的堵車問題要嚴重得多,但離領導們比較遠,今天開會講講,明天就忘了。

Our voices are getting louder, but more action need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ural China are much worse than traffic jams in Beijing. However, they are far from affecting the daily life of the leaders in Beijing. Leaders just talk about these problems in meetings and will forget about them the following day.

匿名 | Anonymous
08:48
03.04.2008

污染

自從中國政府允許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中國經濟起飛並持續穩步增長至今。中國經濟在10年內的增長相當於西方國家近半個世紀的經濟增長量。

正因為如此巨大的發展,中國將其注意力集中於城市,這不僅是因為城市是創造財富的主要地區,而且因為中國想要建造現代化都市,以保持其公眾形象。結果,中國農村並不在經濟發展區域內,許多小城鎮更是。在他們努力趕上來,他們試圖利用最便宜的生產資料。但不幸的是, 最廉價的生產手段並不是最環保的。用來減少污染物釋放到空氣中的機器和工廠的造價昂貴,而且新的公司沒有錢或者不知道如何投資和利用這些設施。

再者,也沒有人願意提供新的公司環保機制,因為其他公司還有它們自身的財政擔憂。 "它不會直到最後樹已死亡,最後的河中毒,最後的魚被捕獲,我們才認識到我們不能吃錢"。這個世界需要開始更多地瞭解環境,購買低污染的機器和幫助其他公司發展這樣的設施。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和印度更需要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而且需要不損壞環境的發展。

Pollution

Ever sin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lowed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foreign investment, the conuntrys economy has taken off and has been growing steadly ever since. Chinas economy took a decade to achieve what took Western economies nearly half a century. Because of this enormous growth, much attention was focused on the urban cities not only because cities wre where the money was being made, but also because China wanted modernidized cities to protect their public image. As a result, the countryside was not included i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many small towns were left behind. As they try to catch up, they try to use the cheepest means of production. Unfortunately, the cheepest means of production are not the most enviornmentally friendly. Machines and plant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pollutants released into the air are expensive and the new companies do not have the money or the know how to invest in and use these machinese. Enviornment protection is not a priortiy when it is so expensive. Also, no one is willing to provide the new companies with enviornmentally friendly machinese because other companies have their own finances to worry about. "It will not be until the last tree has died and the last river been poisoned and the last fish been caught until we realize that we can not eat money" The world needs to start caring more about the enviornment, buy low pollution machines and help other companies build them also. China and India,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need to be particurally aware of the enviornment and need to develop without ruining it.

匿名 | Anonymous
01:47
01.05.2008

激發環保的做法

我想有很多方式來加大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採取有關的行動。為了引起北京對這些問題的重視,有效的做法就是
起草一個新村民策略提議,並與具體例子向北京建議如何來實施這一提議。

比如說,政府可以給環保企業減稅。這樣可以鼓勵環保公司向郊區發展,同時這樣還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這樣的做法對政府來說也是有吸引力的,因為這意味作對鄉村的小的初期投資,而長期來說,這還將促成鄉村商業的發展和最終造就更多來自郊區的納稅人。 馬螢柵

A way to attract the green

I think that there are a few ways to go about brining more attention and action to this problem. In order to get Beijing’s attention on the matter i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write up a proposal of the “New villages Strategy” and suggest ways for Beijing to implement this strategy by giving examples. For instance, the government could give tax cuts to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mpanies. This would appeal to and attract environmentally companies to move to the rural areas, while in turn stimulating the local economy. This would appeal to the government because it would mean less initial financial aid to the area and in the long run the growth of commerce would eventually lead to more taxpayers in the area.

Marisa Millard 馬螢柵

 

 

 

https://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1854-New-thinking-on-new-villages-

 

 

 

 

 

 

 

@@@@@@@@@@@@@@@@@@@@@@@@@@@@@@@@@@@@@@@@@@@@@@@@@@@@@@@@@@@@@@@@@@@@@@@@@@@@@@@@@@@@@@@@@@@@@@@@@@@@@@@@@@@@@@@@@@@@@@@@@@@@@@@@@@@@@@@@@@@@@@@@@@@@@@@@@@@@@@@@@@@@@@@@@@@@@@@@@@@@

 

 

 

生態農業可保障糧食安全

05.07.201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專家在山東的生態農場實現了噸糧田,蔣高明認為這意味著有機農業能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

 

最近,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的專家對位於山東平邑縣弘毅生態農場院子裏的有機小麥田進行了實際測產,結果令人振奮:每畝實際獲得產量961斤。2010年,該實驗田有機玉米產量為547.9公斤/畝。這樣,試驗田周年糧食產量為1028.4公斤,即1.0284噸,實現了噸糧田。

今年中國山東一帶普遍大旱,農場外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的小麥產量,好點的才打五六百斤,差的只打一麻袋半。有些農民面對地裏稀稀拉拉的小麥,有放棄收穫的念頭。

幾年前,筆者建議國家發展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但聽到這樣的反對意見:搞生態農業中國會餓死人的這樣的論調一直被農業專家所渲染,甚至一些院士和領導人也深信不疑。就是在這樣的聲音淹沒之下,生態學家再也不敢提生態農業,生物技術專家才發出瞭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轉基因是唯一可取技術的狂言。

2007年,筆者帶領自己的科研團隊,從平邑縣蔣家莊承包耕地進行科學實驗。該土地是村裏最差的低產田,當時承包費只有110/畝,而靠近村莊的好地承包費300/畝。土層厚度只有薄薄的20多釐米,下面就是岩石(當地老百姓稱麻骨石)。由於地力差,30年前公社生產隊將這片地辟為打麥場,因為地裏打不出多少糧食來。

就是在這樣真正的低產田裏,科學家們採用生態學的辦法,嚴格不採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添加劑(養殖場裏的雞豬糞被添加劑污染)、農膜、轉基因技術。經過5年實驗,實現了明顯的增產效果。這個生態學奇跡,連周邊的老百姓也不敢相信。蔣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周京林對來訪的山東電視臺記者,詳細介紹了這片地發生的變化。農民們親歷了科學實驗過程,從事有機種植的積極性更高了。

中科院專家採取的主要做法是:將被農民燒掉的秸稈加工成牛飼料,飼養肉牛可獲得每頭1500-2000元的淨效益;產生的大量牛糞一部分用於產生沼氣,提供農戶能源,大部分牛糞用來堆肥給農田提供優質有機肥;害蟲通過物理加生物方法防治,即在農田內整個生長季節用誘蟲燈捕獲害蟲,在林下養雞,將害蟲變成雞的飼料;雜草通過人工加生物方法控制,即實行必要的鋤草措施,收穫的無農藥、除草劑的雜草直接作為鵝、淡水魚、蝗蟲等經濟動物飼料,通過合理灌溉保證墒情。通過上述一列措施,將地力嚴重下降和被化肥農藥除草劑嚴重污染的農田,通過生態修復後,在健康的環境下實限了高產。

今後,要讓有機農業產生效益,做法其實很簡單,即將嚴格意義上的有機糧食價格加倍,即2元多1斤,農民就會跟著科學家幹了,土地的效益將由目前的每畝1千元左右變成3千元左右。

設若中國政府將每斤增加的1元左右直接給農民,則中國糧食安全,完全可在不污染環境、不受制於人的前提下,獨立自主地得以保障。中國政府要避免農民棄耕,或播種季節縮短,減少進口轉基因糧食的風險,只需要多投入1萬億元人民幣(按照中國糧食產量5億噸計算),只占中國十二五污染環境治理費用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國農業面源污染,在嚴重污染的地區,已高達70%,遠遠超過了工業排放。有機農業可從源頭徹底告別農業面源污染,並大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農學家為了提高理論產量,不惜一切成本,使用大量化肥、農藥、除草劑,小麥產量雖可達到1400/畝。但是,這樣的產量僅僅在科學家的試驗田裏而已。由於種地不賺錢,農民對科學家不計一切成本增產的試驗效果視而不見。在農民眼裏,增收才是硬道理。

生態農業是未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趨勢,有機農業才是促進城鄉和諧發展的光明大道。美國人為了保護自身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美國國家認證的有機農場數量,從1992年的3857個,迅速發展到2008 年的12941個。

有機農場儘管前期投入較大,但效益顯著,美國有機農場平均效益達 21.7萬美元(140萬元),而普通農場只有13.5萬美元(87.3萬元)。2007年,美國銷售額100萬美元以上的有機農場提供了全美大部分的有機農產品(加州大學的報告顯示該資料為73%)。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有機食品,而中國人能夠吃得上有機食品的人口比例連萬分之一都做不到。可見,未來有機農業市場在中國是非常看好的。

提高糧食產量,如果通過有機肥養地,將低產田改造成中產田,中產田改造成高產田,高產田變成穩產田,僅高產田穩定在噸糧以上水準,則6億畝高產田就能夠生產出6億噸糧食,超過目前全國5億噸的糧食產量。中國具備雙季播種的地區分佈很廣,如河南、山東、江蘇全境、河北、山西、陝西部分地區,以及長江中下流域各省,都具備必要的熱量與降水條件。遺憾的是,政府和科學家目前走的路子,是寄希望於提高單產,搞什麼超級作物”(超級稻、超級麥、超級玉米)而現實情況是,那些具備良好生產條件的高產田播種面積和播種季節均大大縮水,農民因種地吃虧紛紛棄耕。播種面積和季節如不能有效保證的話,培育再好的品種也是無濟於事的。

目前,中國政府針對有機農業的研發經費,投入相對於240億元轉基因重大專項而言,幾乎為零!農資漲價、大量進口糧食、惠農資金被層層截留、科研與生產嚴重脫節,更嚴重挫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是到了該中國政府需要多看一眼的時候了!採取行之有效的辦法,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用地養地,實現耕者有其利,則中國糧食供應完全可由中國人自己說了算。

 

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評論 COMMENTS

02:47
06.07.2011

不靠譜

生態農業? 這取決於你用什麼種子?人口數量是多少?等等

中國的農業發展了幾千年,很多落後地區的農業基本就是完完整整的生態農業,產量根本上不去。 傳統農業裏面無不蘊含了眾多的科學道理,以雲南為例,如:
1.
多品種稻穀混種減少稻瘟病(Zhu YYnature 2000
2.
良好的水利資源利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紅河梯田)
3.
良好的保護意識傳承。 (版納傣族龍山)

換言之,無論你發多少文章,你對生態農業的理解都是片面的,而老百姓在實踐這些東西。如雲南山區的老百姓,他們保存了良好的稻穀、蕎麥、雞等這些物種的遺傳資源,他們是生態農業的實踐者,而他們也是最貧困的人群。生態農業的這些東西在人口變遷和巨增的情況下,都不足以可持續發展。

unreliabl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is depends on what kind of seeds are you using, how large is the population, etc.

Chinese agriculture has developed for several thousand years, and agriculture in many backward regions is completely ‘ecological’, and has shown very little growth in productivity. Traditional, mainstream agriculture incorporates scientific truths. Using Yunnan as an example: 1.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sease control in rice (Zhu YY, Nature 2000).
2. Good water management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Red River terraces).
3.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heritage (for example, the ‘Holy Hills’ of XiShuangBanna region’s Dai minority).
In other words, however many essays you write, your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one-sided, and many people already practice these techniques. The average agricultural people in Yunnan’s mountainous regions preserve the region’s good genetic resources for rice, buckwheat, chickens, etc, so they are the practitioner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but they are also one of the very poorest groups of peopl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change, is not enough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eastars
08:49
06.07.2011

農產品分享和微博宣傳

首先我想說的是,我在微博上分享了很多CD的文章。你真的也應該開一個微博帳號!

讀到這個位於山東的農場所取得的進展讓我很是振奮。有機農業(和少吃肉)是保證食物安全和保護環境的答案。很少人能夠真正理解大量使用化學物品的單一耕作農業所造成的短期和長期的影響。

就在昨晚,我參加了一個關於有機食物和公平貿易產品的討論,然後發現我的很多中國朋友和同事寧願多花點錢來買更環保和值得信賴的農產品。

出生在北美洲的農村地區,我見證了有機農作和與當地農民、交易市場面對面交流或互惠交換而非使用貨幣的直接優勢。當然,這只能以小規模出現,但是最近我聽說成都出現了有機蔬菜的農產品分享,可以在成員之間互相運輸有機農產品。這是往正確的方向前進了一步呀。

Farm-shares and Weibo promotion

First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I share many of CDs articles on Weibo. You should really start a weibo account!

It was inspiring to read about the progress being made at this farm in Shandong.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eating less meat) is the answer to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Very few people have a true understanding of the short and long term impacts of chemical-intensive monoculture style of farming.

Just last night I had a conversation about organic food and fair trade products and discovered that many of my Chinese friends and colleagues would pay a higher price for a more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produce and products.

Growing up in a rural area of North America I saw the first hand advantages of organic farming and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with local farmers, markets of barter or reciprocal exchange rather than using money. Surely this can only happen on a smaller scale, but recently Ive heard of "farm shares" of organic vegetables delivering organic produce to "members" within Chengdu. This is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oliviab
15:56
06.07.2011

our weibo account

Hi iseastars, thanks for your message. Actually, we already have a weibo account - look us up at weibo.com/chinadialogue

我們的微博帳戶

Iseastars,你好。謝謝你的訊息。事實上,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微博帳戶。請關注我們——
weibo.com/chinadialogue

iseastars
06:07
07.07.2011

非常棒

很抱歉我沒有查找很長時間,不過我很高興看到您有13,000位粉絲。我覺得微博真的是很好的工具,僅僅使用3個星期,關注我的人就已經超過了我的Twitter帳戶。

我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小型的非政府組織Giving Hand(援手),從西方國家企業進口無法賣出的或剩餘產品,然後將這些產品捐獻給中國的慈善機構或貧困山區。

我把這叫作全球“freeganism(免費有機主義)。看到每年有那麼多完整的功能性產品被焚燒或者損毀,只是因為這些產品賣不出或者是過季了,真讓人嫉惡如仇。很多產品都是在中國製造,運往海外(運輸的環境外部經濟效果...),然後在倉庫內腐爛,從未被使用過。這是全球資本主義的可悲事實,無論無形的手規定這些產品的需求在哪里,實際上,那些產出這些產品的人們是可以使用這些產品來改善自己生活的... ...

另一方面,我昨天吃了些美味的有機番茄:)

Excellent

Pardon me for not searching long enough, glad to see you have 13,000 fans. I think weibo is a great tool, with only 3 weeks of use my followers have already surpassed that of my twitter account.

I work for a small NGO Giving Hand that imports unsold or surplus products from Western corporations and then donates the products to charities or impoverished communities in China.

I like to call it global "freeganism". It is abhorrent at how many perfectly functional products are incinerated or destroyed every year simply because they cannot be sold or "out-of-season". Many products are made in China and shipped overseas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of shipping...) then rot in warehouses and never put to use. This is the tragic reality of global capitalism, the people who make the products could actually use them to improve their lives however the "Invisible Hand" dictates where the demand is...

On the other hand, I had some delicious organic tomatoes yesterday :)

hotdogluke
19:15
21.07.2011

鼓勵是肯定的,嚴謹是需要的

感謝文章。我是不支持轉基因農作物的。有機作物如果有高產量是個可喜的資訊。然而文章提供的資料有限,計算也比較概括,如有機產品的售價"加倍土地的效益將由目前的每畝1千元左右變成3千元左右。是否應將有機認證的成本計算在內。是否對低學歷農民的學習,應用,推廣的能力也進行考慮。另外,選一個點實驗就推大結論,也有些牽強。現在還不能從技術的角度判斷可行性和可信性。希望多提供些資料,以方便進行科學的判斷。鼓勵是肯定的,嚴謹是需要的。

We need discipline more than encouragement

Thanks for your paper. Firstly, I oppose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ts true, its gratifying news if organic farming could produce a high yield.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ed data and calculation level of this paper, faults and shortage are unavoidable. For example, the selling price of organic framing will be "doubled" and "the benefit of the land will be raised form RMB 1000 yuan to about 3000 yuan". In my opinion, should the cost of organic authentication be included in the calculating process? Should we also conside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poorly educated farmers? Besides, the conclusion may seem no less far-fetched if we easily amplify the boundary of results. Now, we can not check on feasibility and credibili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from the viewpoint of biosafety technology. More data is needed for a scientific judgment. There is plenty of encouragement here -- what we need is discipline.

 

 

 

https://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389-Growing-prospects-the-future-of-organic-farming-in-China

 

 

 

 

 

@@@@@@@@@@@@@@@@@@@@@@@@@@@@@@@@@@@@@@@@@@@@@@@@@@@@@@@@@@@@@@@@@@@@@@@@@@@@@@@@@@@@@@@@@@@@@@@@@@@@@@@@@@@@@@@@@@@@@@@@@@@@@@@@@@@@@@@@@@@@@@@@@@@@@@@@@@@@@@@@@@@@@@@@@@@@@

 

 

 

蔣高明

  • 植物學家
  •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展開

蔣高明,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49月出生於山東省平邑縣,1985年在山東大學生物系植物專業獲得學士學位,1988年和1993年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91年至1992年在英國的Liverpool University進行訪問研究, 1995年至1996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圈二號研究中心高訪學者。現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城市組委員、聯合國大學SUMAMAD計畫國際諮詢專家、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植物學會常務理事;《植物生態學報》、《生態學報》編委,《植物學報》副主編。迄今發表論著200餘篇()SCI收錄刊物論文8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論文100餘篇。已培養了37名碩士、博士、博士後。畢業生中,10 人出國深造,13 人在中國科學院工作,8 人進入大學任教,3人晉升為教授或研究員,10人晉升副研究員或副教授, 9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全程培養了中科院植物所第一個外國留學生,並培養了德國、法國、美國、伊朗等進修生5人。目前,正在指導的博士生、碩士生8人。 [1]

2009914,中國著名的植物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蔣高明教授做客互動百科訪談室,因雀巢嬰幼兒食品含轉基因成份事件引起網友廣泛關注,為此特意對轉基因食品做出了相關知識解答。

  • 中文名

蔣高明

  • 國籍

中國

  • 出生地

山東平邑縣

  • 出生日期

1964919

  • 職業

植物學家

個人簡介

蔣高明[2],男, 1964年9月19出生於山東平邑縣,198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生物系,1993年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山東省人民政府泰山學者、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城市組委員、中國生態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植物學會常務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生物分中心學術委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多倫恢復生態學試驗示範定位研究站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渾善達克沙地草地定位研究站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

 

 

1991-19921995-1996分別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事恢復生態學與全球變化生態學合作研究。現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博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植物生態學報》常務編委、《生態學報》編委、《植物學通報》副主編,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生態學專業委員、北京植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治沙學會會員、中國社會公益協會創會會員、國家氣象局氣候委員會委員等。

教育與工作背景

學士:山東大學生物系植物專業(1985, 導師為周光裕教授)

碩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1988, 導師為黃銀曉研究員)

博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1993, 導師為侯學煜院士、張新時院士)

其他: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實習員(1988~1990)、助理研究員、博士(1990~1993)、英國利物浦大學訪問學者(1991~1992)、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1995~1996)、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1994~1997, 破格提拔)、研究員(1998~2001, 破格提拔)、博士生導師(2000~)、首席研究員(2001~, 競爭上崗)

主要研究工作

1 陸地生態系統生態學

通過多種先進儀器的測定和監測探討陸地生態系統生態學過程中的生理機制[1]

2 退化生態系統恢復

通過野外觀測、溫室盆栽等手段重點研究退化生態系統恢復過程中的植物生理生態功能,探討全球變化與特殊生境下植物生態適應的機理過程;揭示植物在光合生產、呼吸消耗、水分平衡中的不同表現,為合理利用植物資源與生態系統的管理提供生理生態學基礎。[1]

3 生態系統持續發展的管理策略。

通過對退化生態系統和自然保護區等的觀測,結合國家的政策,來研究生態系統持續發展的管理策略。

科研專案

溫帶草地優質人工牧草高生產力維持的生理生態學基礎,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方向專案(2014.3-2015.12),資助金額32萬元,課題負責人蔣高明[1]

沙石峪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研究,河北唐山市沙石峪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委託項目(2014.4-2018.4),資助金額150萬元,主持人蔣高明。[1]

生態草業特區關鍵技術與理論集成研究,中國科學院重點佈局項目(2013-2015),資助金額270萬元,第二課題負責人蔣高明。[1]

內蒙古和林格爾乾旱區有機農業綜合實驗示範研究,大自然保護協會委託項目(2013.5-2016.3),資助金額70萬元,主持人蔣高明。

內蒙古生態草業特區基本單元草產業示範工程預研究,重點實驗室項目(2011.08-2013.12),資助金額25萬元,主持人蔣高明。[1]

渾善達克沙地優勢植物對乾旱脅迫的回應,創新研究團體項目(批准號:113052100205)(2006.01-2012.06),資助金額78萬元,主持人蔣高明。

生物質電廠灰綜合利用,企業委託,(2006.05-2015.12),資助金額123萬元,主持人蔣高明。

北方草地與農牧交錯帶生態系統維持與適應性管理的科學基礎(973專案)子專題(批准號:)(2007.1-2011.12),資助金額30萬元;主持人蔣高明。

“Hunshandake Sand area/Xilin Gol Biosphere Reserve in China” UNESCO Projec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Marginal Drylands (SUMAMAD),(2004.01-2011.12), 資助金額10萬美元,person in charge

半乾旱風沙草原區退化草地治理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畫子課題(批准號: 132006BAC01A1201)(2006.10-2010.12),資助金額100萬元,主持人蔣高明。

半乾旱區自然保護區退化生態系統恢復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畫課題子課題(批准號:132008BADB0B0501)(2008.01-2011.12),資助金額410萬元,主持人蔣高明。[1]

長江流域自然保護與洪水控制,長江上游生物多樣性監測與預警(GEF項目)專題(批准號:1IC/IV/S/06/47601)(2006.10-2009.7),資助金額40萬元,主持人蔣高明。[1]

社會兼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UNESCO MAB-China Committee)、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城市組專家 (UNESCO MAB-Urban Group,亞洲區代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東亞地區保護區專家、亞洲發展銀行貸款項目生物多樣性組植物專家。

中國生態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植物生態學報》常務編委、《生態學報》編委、《植物學通報》副主編、《生命世界》顧問、《新京報》特約評論員、《中外對話》專欄作者、《科學時報》專欄作者、北京知識銀行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生物分中心學術委員、中國沙產業及沙業學會會員、中國社會公益協會創會會員、北京植物學會常務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

 

 

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講授植物生理生態學課程(1994~)、全球生態學課程(2002~)、恢復生態學課程(2002~)、生態學課程(2003~);為中國科學院碩士(1998~)和博士研究生(2001~)入學命植物學試題和判卷;在北京大學為城市與環境系碩士研究生開展生態學進展(2000~);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醫學院本科生講授普通生物學的生態學部分(2001~, 200人左右);繼續教育學院為城市規劃高級研修班講授生物多樣性與城市等(2003~)

主要學術貢獻

在植物生理生態學領域,揭示了氣孔阻力監測大氣TSP污染的機制;對由CO2濃度和溫度升高引起的植物生理生態變化進行了大量的實驗, 測定國內外近300種植物的光合作用與水分利用特徵。對由CO2O3濃度、溫度升高引起的植物生理生態回應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發現半乾旱區豆科植物存在與C4植物類似的高光合特徵;揭示了小麥等作物品種更替過程中光合等生理生態特徵的變化,指出產量與單葉光合速率存在正相關關係;氣孔開度提高是造成現代品種O3敏感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在Trees, 14: 72-82上文章被著名學者W. Larcher主編教科書《Physiological Plant Ecology(4版英文版, Springer出版社, p132)引用(137)。印度Icfai 大學出版社圖書《Chinas Economic Growth - Sources and Prospects》引用了蔣高明、高吉喜發表《中外對話》(Chinadiologue)的文章(146)。發表的學術論文還被《Nature》引用(140)。任現職以來,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Annuals of Botany等發表SCI文章74篇。

在城市生態學領域,蔣高明是國內首次提出並使用城市森林”(1987)城市植被”(1993)概念的學者;在國內最早提出了在城市中設計自然”(1992)。蔣高明提出的城市植被概念進入到楊小波、吳慶書、鄒偉、羅長英編著的《城市生態學》教科書(科學出版社, 2000, pp133-134)。關於城市植被概念及其類型觀點被《湖北08年自考園林生態學考試大綱》列為考試內容。《園林生態學》(課程代碼:7427)10章引用了蔣高明博士的觀點(149)。考試大綱對考生要求理解城市植被;植物群落分類的一般原則;大澤雅彥對城市植被的分類;蔣高明的城市植被分類;城市綠地的分類等。

與其他專家一起,呼籲在城市中使用本地種和防止外來物種入侵,首先提出在北京綠色奧運中慎重使用火炬樹;以及提出恢復退化生態保護北京飲用水源的有關建議(184)。關於綠色奧運慎用火炬樹的建議被北京市政府正式採納,在北京大力發展本地種的建議在實際中逐步得到落實。關於門頭溝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建議被北京市委機關刊物《前線》報導。

 

 

在恢復生態學領域,第一次提出了沙地草地生態恢復的以地養地模式(2001)借助自然力恢復(2001)以及畜南下、禽北上”(2006)新觀點。沙地生態治理新觀點被《中國科技創新網》作為2003年全國科技、經濟、社會120餘條重要觀點之一;被《發明時空》譽為治沙人的創新他提出的科學治沙理論,體現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科學精神2000-2006年在內蒙古正藍旗渾善達克沙地,與他人共同主持中國科學院退化沙地草地生態系統恢復試驗示範重大專案研究,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嚴重退化的沙地草地恢復到了上世紀60年代的水準。研究成果通過《人民日報內參》、《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北京日報內參》呈報中央領導和決策機構,引起高度重視,溫家寶、陳至力、回良玉、劉淇、路甬祥、韓啟德、於幼軍等領導人分別做出過批示。在國內最早宣導的自然力恢復論,逐步成為國家生態治理的主流模式。2007720日《科學》(Science)“科學新聞聚焦”(News Focus) 3頁完整篇幅6副圖片報導了蔣高明研究員在內蒙古渾善達克生態恢復效果。

在自然保護區建設方面,負責起草了《關於加大自然保護區投入力度》建議書,該建議以許智宏等22名院士聯合簽名後上報中央,引起了國家領導人關注。2007年,圍繞食品安全,在南方週末等媒體發表評論文章,引起了溫家寶總理關注,直接促進了全國食品安全大檢查和食品安全法的頒佈。

圍繞新農村建設,發表了大量理論文章,是由生態學唱主角的新綠色革命的宣導人。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專利名稱為:新農業革命模型體(專利受理號200720035375.7)(發明人:蔣高明、溫鐵軍、竇觀一)。 發表論文被SCI刊物引用155, CSCD引用986次。

擔任職位

研究興趣在恢復生態學、植物生理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生態系統管理等。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50餘篇,主編與副主編專著8部。

中國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城市組委員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

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植物生態學報》常務編委

《生態學報》編委

《植物學通報》副主編

《生命世界》顧問

北京知識銀行專家委員會委員

北京植物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學位委員會委員

計畫與科研財務處諮詢委員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生物分中心學術委員

中國科學院多藍儂牧交錯區恢復生態學定位研究站學術召集人。

承擔的專案

1989~1992 海河流域碳氮硫磷元素地球化學迴圈規律研究 (中國科學院七五重大專案), 主要參加人 1990~1993 承德市生態環境規劃研究(中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和英國海外開發署合作項目), 主要參加人1993~1998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回應模式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八五重大項目),子專題主持人1992~1995 提高我國優勢陸地生態系統生產力的研究(中國科學院八五重大專案),子專題主持人1994~1996 樹木年輪穩定碳同位素分析及其在揭示我國半乾旱地區大氣CO2濃度中的作用(中國科學院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資助專案), 主持人

1992~1994 小流域磷元素動態規律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副主持人

1992~1994 北京山區落葉闊葉林大氣-植被-土壤CO2氣體交換規律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主要參加人

1995~1997 北京山區落葉闊葉林優勢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加人

1997~2001 草原土壤-植被系統及其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重大專案,專題), 參加人

1998~2000 植物暗呼吸作用對CO2濃度和溫度升高的回應(中國科學院禹城綜合實驗站開放課題), 主持人1997~1999 植物無性生殖習性的生態與進化研究(財政部專項基金), 專題主持人

1998~2000 中國青藏高原與西部山地對全球變化的回應模式研究(中國科學 院八五重大項 目),專題主持人,12萬元

1998~2002光合作用高效轉能機制及其在農業上的應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 發展規劃專案, 973專案), 三級課題主持人,30萬元

1999~2001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基地經費,24萬元

2000~2003 農牧交錯帶及渾衫善達克沙地生態建設示範研究(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 重大專案),專題負責人,75萬元

2006718 山東省平邑縣蔣家莊成立弘毅生態農場,中國科學發展觀研究開發中心(香港)等經費支持下成立的研究型試驗農場,擔任設計人。該農場用戶包括美國駐中國大使館。

國際合作與交流

1.“首屆全國植物學青年工作者學術研討會”(1986, 北京), 組織者之一

2.“首屆全國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學術研討會”(1987, 長白山), 組織者之一

3.“第三屆全國植物生態學青年學術研討會”(1994, 威海), 組織者之一

4.“第四屆全國植物生態學青年學術研討會”(1997, 太原), 會議主席

5.“第一屆全國植物生理生態學學術研討會”(1999, 杭州), 會議主席

6.“第一首屆東亞地區國家公園與保護區會議暨IUCN-CNPPA41屆工作會議”(1993, 北京), 會議秘書

7.“90次香山科學會議(西北可持續農業發展問題與對策) ”(1997, 北京), 學術秘書

8.“102次香山科學會議(華南可持續農業發展問題與對策) ”(1999, 北京), 學術秘書

人才培養

已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人才27(1 名留學生)。目前在研碩士生4人,博士生3(1名留學生)。已畢業或出站的碩士生、博士生或博士後名單如下:

序號

研究生

研究方向

學位/博士後

導師

畢業年限

1

渠春梅

生態學

碩士

蔣高明

1999

2

朱桂傑

生態學

碩士

蔣高明

2002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蔣高明/1178521?fr=aladdin&ref=wise&ssid=0&from=0&uid=0&pu=sz%401320_1001%2Cta%40iphone_2_4.2_3_534%2Cusm%401&bd_page_type=1&baiduid=94B3CB64548735F127C9D1A74A370D07&tj=Xv_1_0_10_l1

 

 

 

@@@@@@@@@@@@@@@@@@@@@@@@@@@@@@@@@@@@@@@@@@@@@@@@@@@@@@@@@@@@@@@@@@@@@@@@@@@@@@@@@@@@@@@@@@@@@@@@@@@@@@@@@@@@@@@@@@@@@@@@@@@@@@@@@@@@@@@@@@@@@@@@@@@@@@@@@@@@@@@@@@@@@@@@@@@@@@@@@@@@@@@@

 

 

 

 

 

生態文明決策者必讀叢書:生態農場紀實

 

 

 

自营图书音像全品类优惠券满100-5元,满200-16元,点击领取

蔣高明

  《生態農場紀實》是作者蔣高明教授根據自己的生態農場實踐譜寫的一部生態文明圖書。它是一群科研工作者放棄空談,進行生態農產實踐的產品。本書記述的是一個科研性生態農場的實踐之路,從中折射出中國三十年的社會變化給傳統農業帶來的巨大衝擊。

內容簡介

  一群科研工作者放棄空談,進行了關於生態農業的實踐。他們用資料呈現給我們一個令人振奮的成果:生態農業不僅能徹底解決糧食安全問題,還能讓退化的生態環境休養生息。農業是立國之本,只有解決了農業和農村問題才能確保國家長治久安。本書記述的是一個科研性生態農場的實踐之路,從中折射出中國三十年的社會變化給傳統農業帶來的巨大衝擊。

作者簡介

  蔣高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文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常年致力於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和生態農業的研究和實踐,熱心於中國生態環境問題,並身體力行地積極開展保護中國生態環境的各種講座。

目錄

序 尊重歷史與科學證偽
前言 我的生態農場實踐
1
 中國農業向何處去
第一節 衰落的鄉村
第二節 鄉村中的白色恐怖
第三節 農民何時才能回家安心種地
第四節 生態學主導的第二次綠色革命
第五節 未來的生態農莊
2
 從秸稈利用開始
第一節 在九三學社的報告
第二節 艱難的畜南下
第三節 偷學養牛技術
第四節 帶農民去買牛
第五節 建立了生態農場
第六節 引進麵包草設備和技術
第七節 從養魚池到青儲池
3
 找到了控制害蟲的辦法
第一節 充滿殺機的農田
第二節 湖北老總送來誘蟲燈
第三節 傳來令人興奮的消息
第四節 研究生們製作的昆蟲標本
第五節 北京中學生的實驗
第六節 農民相信了我們的技術
4
 生態院落裏的禽糧互作
第一節 一個新思路的誕生
第二節 烏雲塔娜的實驗
第三節 落湯
第四節 放鵝吃草
第五節 禽糧互作的生態與經濟效益
5
 林禽互作讓楊樹林升值
第一節 讓林下空間升值
第二節 林下養雞全軍覆滅
第三節 農民養雞大賺
第四節 千隻白鵝進農場
第五節 楊樹林變成生態林
6
 讓元素迴圈起來
第一節 元素迴圈一筆賬
第二節 熱心人送來蚯蚓種
第三節 教授的黃粉蟲
第四節 德國學生的能源調查
第五節 沼氣池的故事
第六節 加拿大博士的堆肥技術
附錄 1 弘毅生態農場大事記
附錄 2 來訪者留言選摘
7
 低產田變成噸糧田
第一節 生態農業會餓死人嗎
第二節 山東電視臺的報導
第三節 高產變穩產
第四節 農民喜簽有機種植合同
第五節 果園停農藥:啃最硬的骨頭
8
 國內外的參觀者
第一節 農場裏的洋姐姐
第二節 美國人在農場
第三節 德國大使館伸出援助之手
第四節 日本專家相信了
第五節 農業部、環保部的聯合調查
第六節 十五所高校學生志願者參觀弘毅生態農場
第七節 三省農民互助合作社代表參觀弘毅生態農場
第八節 山東省委農工辦和科技廳領導現場調研
附錄 1 弘毅生態農場大事記
附錄 2 來訪者留言選摘
總 跋 在文明的轉捩點上

 

 

精彩書摘

  《論語·泰伯》中有這樣的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2000多年前,曾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他肯定想像不到今天的人類社會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在哲學思想上探求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試圖恢復周王朝的禮儀。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發展的方向離他們希望的目標卻越來越遠了。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大危機。

  其一是信仰危機。當今中國社會,人們缺乏信仰,很多人是赤裸裸地信奉金錢,做事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古代有士、農、工、商的排序,以前的農民還能排在知識份子之後,而今這個順序被打亂。人們都忘記了是農民提供了他們的食物,是農民創造了他們口袋裏的財富。
  其二是誠信危機。現在最可怕的莫過於信任危機。在信任危機面前,中國的產品讓人家心裏打問號,優質的東西賣不到優質的價錢,只好造假。在信任危機面前,瘦肉精、三聚氰胺、蘇丹紅、增白劑、敵敵畏、地溝油、避孕藥等各種有害的東西添進了食物中,而且其銷路遠比正常健康的食品好。賣鹽的喝淡湯,賣席的睡床幫,這樣的俗語是過去的窮人捨不得消受自己的產品的
  生動體現。而今養豬的不吃自己養的豬,養雞的不吃自己養的雞,賣菜的不吃自己種的蔬菜,搞轉基因的不吃自己搞出的轉基因食品是普遍現象,但絕不是因為捨不得。聰明反被聰明誤,當市場上充斥的都是有問題的東西時,人們不得不吞下自己釀造的苦果。
  
其三是環境危機。自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到如今不到300年,人類享受了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和好處,但古人不曾經歷過的環境問題也爆發出來,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在生物圈中,長期的生物進化出現了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三大類群,在其功能上也形成了物質生產、物質消費和將一切死亡有機物分解的三大類群,即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由它們形成了完美的組合,維持著生物圈的
  運轉。生物進化到了以現代科學武器武裝的人類以後,形勢就發生了根本變化,人類製造的許多物質如塑膠、農膜、電子垃圾、農藥、二英等,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沒有辦法將它們降解,只能積累或埋葬在我們的周圍。最可怕的是一些有害物質進入了大氣、水體、土壤甚至我們的食物中。比這更糟糕的是,
人類採用所謂轉基因技術,打亂了生物進化的軌跡,導致幾千年上萬年的作物多樣性消失,而迫使農民每年購買所謂的高科技種子,而這種不能留種的種子生產出的糧食或蔬菜充滿了生態環境與健康風險。人類在吃著速食,喝著含有各種添加劑的飲料,享受冬暖夏涼,乘飛機旅遊,駕汽車兜風等現代文明的時候,它們所排放的污染物也正在包抄我們的星球,使得人類在地球上稱霸的時間開始倒計時。甚至西方有識之士開始擔憂人類能否平安度過21世紀。中國、印度等經濟大國的崛起,追逐英美等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大大加快了地球生物圈的惡化。許多人在忙於享受,卻沒有意識到環境危機正在到來。
  其四是能源危機。化石能源驅動了汽車、輪船、飛機,甚至耕地用的拖拉機,然而我們利用的是大自然幾億年前為人類準備的光合產物。現代文明僅滿足了人類一兩百年的高消費,就帶來了全球氣候變化、臭氧層減少、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大量環境問題。小小的碳讓人類措手不及,以二氧化碳為主的碳的無機化合物以及氧化亞氮、一氧化氮等氮的有機化合物正使得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快速升溫,這個速度超過了工業革命前的幾萬年。人類對不可再生能源的過度開採利用,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我們的後代將沒有化石能源可以利用。英國人利用煤炭奠定了工業文明基礎,引領人類走向高消費,造就了現代文明繁榮神話,那麼,中國人呢?我們的石油顯然是劣勢,而煤炭儘管有一定的儲量,但過度超前消費,註定了我們煤炭能源根本不可能持續。生物質能是否是中國的選擇呢?傳統的農耕文明產生的大量生物質被農民在田間地頭焚燒,這些能源將是我們重點開發的領域。
  其五是糧食危機。民以食為天,中國已經基本解決了吃飯問題,避免了因饑餓而引發的社會動盪。但是,糧食危機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糧食始終是我們這個人口大國最為緊迫的問題。這是因為,新的問題出現了:農民開始不願意種地。隨著城鄉差別的持續擴大(收入差距從30年前的4倍多到今天的40多倍),農民發動了另外一場無聲息的起義,即他們不情願地拋棄了生育與養育他們的土地,留下了大量空心村現在伺候土地的是留守的婦女、老人和兒童,即“386199部隊38即婦女,61指小孩,99代指老人)。長期下去,將動搖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的糧食基礎。有人說我們應當走美國那樣的農業路子,讓2%的人口來種植98%的人口所需要的糧食,過美國式的現代文明生活。那樣的話,我們將需要106.6億畝耕地,可我們只有18億畝耕地,且這些耕地還在受到城市化的嚴重衝擊。
  其六是學術危機。現在的學術界,認真研究學問的少了,許多知識份子在研究權術,學術向權術低頭。得到經費後,不是設想怎麼利用資金做好學問,而是將大量的精力用於如何花錢,並琢磨下一批經費的來源。在這樣的學術環境下,國家真正需要的東西沒有人去認真研究。申請經費認認真真,花經費大大方方,實施起來則馬馬虎虎,專案驗收時小心翼翼走過場。在利益面前,學術被奴役,學問被商品化。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有識之士以死抗爭。社會呼喚良知,人們渴望真正的學術。
  由此可見,我們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正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人們的信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地球生命正遭到來自自私的人類惡意攻擊,全球在變暖,生物多樣性在消失,食物安全受到影響。
我們這支小小的研究團隊,不顧自身力量的渺小,得到了廣大公民的道義支持,從小事做起,從一個小小的農場做起,帶動我們所在村落、鄉鎮、縣發展生態迴圈型有機農業。我們利用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原理經營農業,為人們提供安全放心的糧食、蔬菜、肉蛋等食物,為農民製造就業機會,為農業高校學生創造就業崗位。弘毅生態農場的出現,就是為了遠離上述六大危機,以全新的面貌從事科研、教書育人、農民致富,並帶動新農村建設,是在科研力量武裝下,在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的源頭尋找人類社會或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讓生態文明由理論變成現實。具體地,我們將嚴格遵循下麵的原則從事農業生產。

 

前言/序言

  序
  尊重歷史與科學證偽
  溫鐵軍
  中國古代先民自7000年前開始馴化野生蠶和種植野生稻,並逐漸形成傳統農業。偉大華夏文明之源遠流長,乃在於她的立體化的迴圈兼業的農業從來都是有機的;奠基於其上的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兼業化家庭資源的組合投入蘊涵著深刻的農戶理性;相應地,聚落而居的鄉土社會內涵具有內部化處理外部性問題的村社理性。
  這兩個東方特色的經濟理性,從來都是有利於維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可持續的。
  出於對歷史真實經驗的尊重,我的兩個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中達到較高國際性程度的博士生2010年翻譯出版了《四千年的農夫》——100年前的美國農業學者佛蘭克林?金博士到中國調研小農村社制經濟,不僅認識到中國農民數千年來形成的有機、兼業化的農業,在切實而有效地在養活了世界最大規模人口的同時也最好地維護了資源環境的可持續。而且,他還對比了西方人(借助船堅炮利的殖民化粗暴佔有土地)形成的美國大農場才搞了100年就嚴重地破壞了資源環境的教訓。
  翻閱此書發現,佛蘭克林的實地調查和比較研究得出結論,可謂既簡單又深刻——百年輪回而已。也因此,這本書在發達國家和在除了我國之外的發展中國家流行了近百年。其實,如果那些指稱中國落後美國幾十年的書齋農業學者願意實事求是地做點比較,客觀效果本來也很清楚:
美國的資本深化的大農業用了29億畝1耕地和數百億美元的政府補貼,才生產3億多噸糧食;中國用差不多一半的土地(18億畝耕地中的約15億畝)和不到一半的補貼生產了5億多噸糧食。若以單位面積計算農業效率,中國仍然是土地產出率最高的國家。
  誠然,事物總是表現為矛盾的兩個方面互相不斷走向自己的反面。最近20年,各地盲目追求農業現代化和農村資源資本化近乎荒唐到自斷股肱的地步,早就被聯合國專家批為邯鄲學步;有關部門過於短視地跟風20世紀蘇聯史達林主義和美國福特主義並駕齊驅的大農業,才
導致中國農業單位面積的化學化程度躥升到世界第一,農業隨之也勢所必然地成為了整個中國面源污染最為嚴重的領域。伴隨著這個激進的農業產業化大潮洶湧而來的,是食品品質與環境安全等影響穩定大局的社會群體性治安事件愈演愈烈……
  於是,我在近年來的各種發聲中不斷提示:中國自從20世紀一度放棄執政黨作為基本制度的三農政策導向而發生了單純強調農業產業經濟的方針問題,不僅有悖於國情而且直接造成了最近20年追求產業化、資本化之中必然導致的農業過度依賴化學化;已經符合邏輯地製造了嚴重的污染和安全雙重負外部性。這也是三農問題之所以反反復複地被強調為國家戰略的重中之重的客觀前提……
  終於,人們在單純追求農業GDP的反科學發展的方針政策所帶來資源環境大規模被破壞之後,在2007年重新認識到需要強調生態文明(見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在2008年重新確立了在2020年要實現的農業發展目標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簡稱兩型農業,見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檔)。這些戰略和政策調整,體現的應該是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之古訓。而在這種國家宏觀戰略全面反思和農業方針政策出現重大調整的關鍵時期,蔣高明這本書的出版,就顯得恰逢其時。
  不過,蔣高明這本書可不僅僅是為了證明2007年執政黨強調生態文明2008年強調兩型農業的正確性,而是心無旁騖地開展6年科學實驗的結晶。也就是說,在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之前,堅持實事求是這個基本原則的科學家就已經先期開展腳踏實地的試驗了。中央政府的英明決策,大體上與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民間努力交相輝映。與之呼應的另類民間努力是,此前的2003年,我們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創辦了鄉建學院,隨即開展的新鄉村建設多種活動中,生態農業和環保農村算是個本源於基本國情和鄉村實踐的指導思想。當年培訓和發動農民組建了多個有機生產者合作社。在鄉建學院的立體循環有機農業初步成型之後的2005年,儘管那時候我還不認識蔣高明,但就在他醞釀著要回家鄉開展科學實驗的同一時期,我們強調新鄉村建設要借助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公平貿易理念,在城市開展市民消費者的有機消費合作社建設,通過市民分擔有機農業的機會風險來帶動農民有機生產者合作社的產品在城市銷售,以此促進城鄉統籌……
  20074月,我們從河北翟城村的立體循環農業試驗基地撤出,同一年蔣高明回到家鄉農村開展有機農業試驗,真可謂前赴後繼、交相呼應!也許是由於從事類似的,相對於全球發展主義主流而言顯得比較超前的試驗,遭遇到不少相似的困境,於是,我們在2008-2009年進一步拓展北京市海澱區產學研基地的市民農業專案中走到一起……
蔣高明認為,現代農業科技採取的是與大自然對抗的辦法,不從造成糧食安全的源頭開始治理,盲目學美國,讓少數人養活多數人,長期下去是很危險的。
  我非常尊重這個在理念上不約而同,實際上卻是在不知不覺中跟我們走到一起的科學家,更看重他在家鄉農村的科學試驗。因為,這對我們開展的本地化的社會科學試驗具有很好的互補性。自然科學家的試驗,得出的顯然是一種只要沿著同樣的技術路線就能夠重複得出的,更為清晰
  可見的科學成果。那麼,從方法論的科學性上看,他在20畝貧瘠土地上的有機種植儘管面積不大,但比起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研究,不僅是更具有普遍意義的,也是更具有學習和推廣價值的。
  為了檢驗有機農業對土地內在具有的生態修復作用,蔣高明租用的實驗地是村裏的低產田,曾經是建築垃圾的堆放地,土層只有20釐米,下面是碎石。在這種土地上,蔣高明堅持六不用: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添加劑、農膜和轉基因技術。靠農家肥提高土壤有機質來獲得高產。
  開始試驗的2008年,小麥和玉米兩季加起來才收1000來斤/畝,第二年也如此。到了2011年,小麥畝產900斤,玉米畝產1100斤,比周圍農田畝產多一倍。
 
 人們通過這個在地化的科學實驗可以認識到:有機種植可以使低產田變成高產的噸糧田有機農業幾乎實現糧食產量成倍增加的科學成果,客觀上消除了有關部門以有機農業降低產量而拒絕予以政策支持的藉口。同時,這個實驗在農業成本上的節約更值得關注。根據蔣高明的計算,山東一帶種植6種作物,實際需要打23遍農藥,人工成本加農藥費每畝為445元。而採用物理與生物方式相結合方法,算上電費、人工費和工具費用,合計每畝為58元。亦即,生態防蟲的成本只有農藥防蟲成本的13%蔣高明坦然承認,有機農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精耕細作,產量才能高這樣生產出來的糧食,價格上如果與普通糧食價格完全一樣,農民就只會留給自己吃。要想進入市場,價格應該有差別;有機糧食價格增加到45/公斤的時候,畝均土地收益將提高3000元左右。這樣,多數農民會願意改為有機生產。
  如此看來,社會上很多不搞科學實驗的批評者關於有機農業產量低、成本高的說法都被蔣高明的科學實驗所證偽。進一步看國家宏觀投入政策對生態農業的支持,則道調整的方向也很清楚:
政府只需把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治理污染費用的1/3,大約相當於國家自從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每年平均三農投入的1萬億,用於在中低產田改造中主要支持生態農業,同步開展符合兩型農業要求的立體循環經濟建設;而對生態農業而言,只需要使用一半左右的化肥,農藥使用更可以大幅度減少。這樣,足以保證中國糧食生產在不再成為最大污染源的前提下增加30%以上的總產量。此外,只要維持住每年5億噸糧食產出,就可以減少轉基因食品進口,實現食品安全與降低國家糧食風險的雙重正外部性。
  如此一舉多得、利國利民的政策調整,政府何樂而不為?這,也許是蔣高明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十多年前,在中央政府剛剛接受三農問題為重中之重的時候,我曾經發表文章市場失靈加政府失靈:三農問題面臨雙重困境。那標題本身就很清楚地把問題的實質點到為止地提示出來了。後來學習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看到執政黨明確指出了利益結構多元化的制約作用,也就意味著明確指出了不同部門與利益集團之間客觀存在某些利益相關性,已經成為國家政策從制定到執行的內在機制。據此再看當年這標題,似乎仍然適用於解釋政府何樂而不為也”……
 
 蔣高明的實驗農場取名弘毅,語出曾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之意。中國的蔣高明們,仍然任重道遠!

 

 

 

https://item.jd.com/11257778.html

 

 

 

 

 

@@@@@@@@@@@@@@@@@@@@@@@@@@@@@@@@@@@@@@@@@@@@@@@@@@@@@@@@@@@@@@@@@@@@@@@@@@@@@@@@@@@@@@@@@@@@@@@@@@@@@@@@@@@@@@@@@@@@@@@@@@@@@@@@@@@@@@@@@@@@@@@@@@@@@@@@

 

 

我們所看到的弘毅生態農場和觀感

 

 

作者:鮑善芬 趙霖 發布時間:2017-02-12 15:18:30 來源:民族複興網

 

 

 

  “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對於一直從事營養研究並關注食品安全的我們,在爲我國的食品安全和環境問題困擾並擔憂的時候,看到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蔣高明研究員的《生態農場紀實》一書,當我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就期望能有一天去他的弘毅生態農場參觀,學習,體驗。

 

 

  今年625-26日弘毅生態農場舉辦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我們有幸實現了這一願望。

  624日下午我們到達山東省平邑縣蔣家莊弘毅農場,這裏是沂蒙山區,蔣教授的家鄉。農場創立於十年前,名字取自《論語.泰伯》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農場辦公區剛剛喬遷新址,一切還沒有就緒,甚至連大門也還沒有裝。L型的平房有21房間,包括接待室,閱覽室兼會議室,實驗室,宿舍,以及廚房和弘毅農場的淘寶店等。“弘毅生態農場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紅色橫幅掛在走廊的兩個柱子之間,顯得格外醒目。蔣教授早我們一天到達,他在接待室與我們熱情交談,有一見如故之感覺。他對生態農業的思考,理念,實踐深深打動了我們,也産生了強烈的共鳴和震撼。

 

 

  他帶我們參觀了他的會議室兼閱覽室,這是一個能容納七八十人的小會議室,周圍牆上是介紹農場工作,成績的圖片等,下面是一圈書報期刊架,有國內外的相關專業刊物。他隨手拿出一本英文版的“Science”介紹說,該雜志的一名主任記者,美國人,在閱讀了許多蔣教授的文章和事蹟資料後,專程自費來中國采訪,並發表了3個版面的介紹蔣教授草原生態恢複文章。當國內許多人處心積慮地想在被認爲頂級雜志的刊物上發表一篇文章時,蔣教授的工作吸引此頂級雜志的記者前來膜拜,他認爲我們高水準的文章完全可以在國內雜志上發表,讓外國人來索要,關注,這讓我們感到共鳴和自豪。蔣教授還感歎說,我國在航太,軍工等領域能夠取得輝煌成就,原因之一是美國的封鎖,逼得大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而在農業方面,美國把所謂的高科技轉基因大豆倒貼錢賣給中國,究竟是什麽目的呢?我們的一些所謂專家,把這些所謂的高技術吹上了天,帶給中國的是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健康受損等一系列問題。

 

  弘毅生態農場的特點是“六不用”,即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農膜,添加劑,轉基因。而農藥化肥除草劑的濫用恰恰是以美國爲代表的“現代農業”“懶人農業”的特點。我國幾千年的農耕文化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辛勤勞作,養育了一代代優秀的中華兒女,但是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裏,受西方現代農業的影響,我們的土地,環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我們成爲世界污染大戶,占全球7%的耕地使用了全球35%的化肥,25%的農藥;更可怕的是人們的理念被西化:“沒有化肥,農藥,我們就不能養活十三億人口,”“轉基因等高科技是解決中國糧食短缺的最大亮點”等等言論充斥了我們的主流媒體。蔣教授的許多理論和實踐顛覆了這些言論,讓我們耳目一新!和蔣教授的交談讓我們感到這是一位非常接地氣的科學家,他對我國的農村現狀,農民的想法和生活有著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他勤於思考,大膽創新,他的許多想法和做法可以說是具有顛覆性的意義,是非常超前的;他不信邪,十年來,頂著利益集團代理人的質疑,帶領他的團隊,紮紮實實走出了一條讓人們信服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道路,這是一條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發展的生態循環型農業之路!  25號是研討會的第一天,上午簡短的開幕式後是贈書儀式。每位代表得到2本蔣教授的著作:《生態農場紀實》和《中國生態六講》,由中國科技出版社出版。書的策劃編輯楊虛傑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田松教授、北京大學劉華傑教授等做了精彩發言。田松教授發言中的兩句話很發人深省,耐人尋味。他說,“現代集約化養雞場的速成雞隻能稱其爲“雞狀物”,農田裏長的不是食物,種地還有什麽意義?”。會後是學術報告,蔣教授的報告“高效生態農業可從源頭解決食品安全與環境保護雙重難題:弘毅生態農場十年實踐總結”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生態循環模式和成果。這個模式的基本出發點是:中國18億農田除生産約6億噸糧外,還生産了約7億噸稭稈,然而大部分稭稈在田間地頭被農民焚燒,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經技術處理,這些稭稈可變爲牲畜優質飼料。而中國北方60億畝草原僅可以生産3億多噸幹物質。因此他提出了“畜南下、禽北上” 的戰略觀點。

  具體的措施包括

 

  1 稭稈轉化飼料: 他們自主研發大型遮雨式分室青貯池,每年加工“微儲鮮稭草”1500噸,用於養牛等。

  2 害蟲控制: 害蟲防治採取物理+生物方法,即通過脈沖式殺蟲燈、雞、天敵昆蟲、野生鳥類、人工除草控制越冬害蟲等。

  3 雜草控制: 人工+機械除草;採用喬灌草相結合的隔離帶,物理阻隔草籽;果園“以草治草”

  4 有機堆肥:75t/ha腐熟有機肥還田,保障産量與地力恢複。

  5 産品加工與銷售: 微店與線下結合、高端與普通産品結合。

  效益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1 實驗開展5年後,蔣家莊村用於飼料的稭稈比例從<1% span="">增加到了62.5%,而丟棄和在地裏焚燒掉的稭稈比例分別減少到9.2%9.8%,基本沒有廢棄的稭稈。

  2 土壤有機質從0.7%提升到2.4%;有機果園蚯蚓數量317/平方米,而普通果園隻有16/平方米。

  3 完全告別農藥,連續7(2009-2015)誘蟲燈年平均捕獲量從2009年的33 kg降到2015年的2.6 kg,降幅爲92%

  4 將傳統的溫室氣體排放成功逆轉爲淨吸收,實現耕地固碳潛力11.5CO2當量//公頃。

  5 從2011年起,就成功將低産田改造爲高産穩産的噸糧田(小麥、玉米周年産量)2015年,弘毅生態農場玉米小麥周年産量2324/畝、春花生807/畝、夏大豆433/畝、蘋果9126/畝,均高於周圍村民的産量。2016年,有3戶農民的“六不用”小麥産量超過1000/畝,其他大部分合作農戶的有機小麥産量超過普通小麥産量或至少持平。

  6 獲得了京、津、滬、穗、深等大城市消費者青睞,目前弘毅農場較穩定的會員已增加到1741人,且以每月100-150人的速度增加,實現銷售收入450萬元,預計2018年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生態循環立體農業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也給廣大消費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食材。

  蔣教授的報告充分證明:生態農業完全可以實現高産。農場連續多年實現了畝産噸糧(生態小麥和玉米),近幾年隨著大田土質的恢複,畝産已經超出了使用化肥農藥地裏的産量。2. 生態産品是有市場的,消費者目前是苦於找不到放心食材,生産者有誠信,消費者就願意買,弘毅農場2018年年銷售收入預期達到1000萬元,這不能不說是創造了奇跡。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安全課題組邢東田老師做了題爲“生態農業與市場環境”的報告,指出生態農業叫好不叫座的問題和建立良性市場的必要性,可以很好解決解決價格,誠信和責任問題。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趙霖教授做了“寓醫於食,生態農業是健康之本”的發言,還有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大,山東大學的教授們分別做了有關研究報告。第二天上午,蔣老師的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們也紛紛彙報了他們的研究報告。  初看一天半的研討會的報告題目,我曾經擔心我這個農業的門外漢可能會聽不懂,但是後來發現,雖然專業上有不同,但是在哲學理念等方面“現代農業”與“現代醫學”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體現了西方的“直接對抗”的思維模式:對待腫瘤,就要堅決徹底的消滅,手術,化療,放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許多正常細胞,摧毀人體的自身免疫和自愈力。而現代農業對待害蟲雜草也是採用農藥、除草劑或轉基因技術,將地裏的草和蟲統統除掉,不分良莠,結果造成了超級野草的大量出現,而害蟲也越殺越多,益蟲如蜜蜂,蚯蚓等也瀕臨滅絕。農藥的使用量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醫院越建越大,患者越來越多,患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大家都突然醒悟到:這個世界出了問題!弘毅生態農場採用的是“資源性利用雜草和害蟲”,分離雜草中的野菜,如馬齒莧,薺菜等,利用天敵殺蟲,將害蟲用誘捕燈捕獲,喂雞等家禽,變廢爲寶。中國傳統的哲學理念是“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規律,也就是“師法大自然”,而不是與自然作對。

 

  26號下午,按照會議的日程安排,在蔣教授的親自帶領下,我們興緻勃勃參觀了弘毅農場。剛走進發酵池,就聞到一股酒香味,這項技術高級簡單,農民將稭稈賣給農場,每畝地還可以有100多元的收益,村子裏見不到一根稭稈,這令我們想起2014年重回當年我們下鄉的村莊,因爲農民都使用液化氣,稭稈沒有用了,滿大街堆著腐爛黴變的稭稈以及農村一些地區焚燒稭稈造成環境污染的情景。蔣教授團隊充分利用稭稈,變廢爲寶,養殖不與人們爭糧食並且能提供高質量蛋白質的肉牛,他的“畜南下,禽北上”的觀點具有戰略上的意義,值得我們的決策者們認真思考。我們參觀了農場的養牛場,現在已經有300多頭牛,看到它們津津有味地吃著這些飼料,看到母牛旁邊自然繁殖剛剛出生的小牛,真是其樂融融。牛場的外面堆著每天清理出的牛糞,居然沒有什麽臭味。蔣教授說,這是因爲經過堆積過程中厭氧菌和牛胃的兩次發酵,獲得了高質量的牛糞。養豬場裏養了8個月的豬,膘肥體壯,豬很幹淨,有到排水溝大小便的好習慣,而這些糞和尿液被排到門口的小水池中,作爲種菜的有機肥。用蔣教授的話說,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整個農場幾乎沒有廢棄物,真是物盡其用。

  

 

  我們還到大田看到了害蟲誘捕燈,這是乙太陽能爲能源的燈,害蟲被燈吸引並被燈外的電流擊中後,落到下麵的罐子裏,我們卸下罐子,可以看到戰績輝煌。而這些蟲子又都是雞的美食。我們來到果園,有柿子樹和蘋果樹,果實累累,這要歸功於蜜蜂的功勞。主人正在用小型除草機在樹下除草。樹下散養了許多雞,一隻養了2年的大公雞雄赳赳地走過,而其他小雞和母雞也在樹下歡快地奔跑,地上長滿了密密的馬齒莧,這是雞的最愛。還有鵝,鴨,一片生機盎然。當我們誇贊果園管理得好時,女主人總是說“累死了”,但是那種口氣和表情是一種成功的喜悅,是付出了辛勤勞動所獲得的發自內心的喜悅!這讓我想起了城市打工的農民工,他們的吃住條件都很差,勞動也很艱苦,還要背井離鄉。蔣教授和我們說,新中國成立初期,一些科學家爲了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不得不長期夫妻分居兩地;現在農民工們成了分居的主角,留守兒童,空巢家庭成了農村的一大問題。按照蔣教授的分析,如果我們的糧食收購價格能夠提高到3/斤,80%以上的青壯年農民會毅然返鄉;如果5/斤,打工農民有90%願意回鄉,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我們國家是否能把大量進口糧食的錢省下來,直接補貼到糧食收購上,而不是用天文數字的钜款去補貼農藥,化肥和轉基因的研究上,這樣會大大提高農民種糧,特別是種植、養殖生態産品的積極性。既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又能從源頭上提供安全食材,改善環境,從根本上解決國家的糧食供應和糧食安全問題。事實已經證明,西方的“現代農業”不適合中國國情,土地不喜歡,蟲子不喜歡,老百姓也不喜歡;弘毅農場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農耕文明的基礎上,又在科學利用稭杆等一系列的措施中建立了生態立體循環體系,這是一條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正確發展道路。

  

 

  剛剛收完小麥的地裏,麥茬還在地裏,點播的大豆已經長出嫩芽;花生地裏,農民正在除草,土地施用了牛糞等有機肥,松軟,看上去有機質就很豐富,好像東北的黑土地。花生長勢良好,不久我們就可以在弘毅農場的淘寶店購買生態花生啦!當然我們也看到,農場附近的花生地裏覆蓋著地膜,而且也能看到有農民在噴灑農藥或除草劑。我們在地邊的小溝裏就看到了廢棄的空瓶,上面寫著“草甘磷”。蔣老師的研究生指著花生地裏葉子枯黃的花生告訴我們,那是因爲使用除草劑的緣故。雖然蔣家莊許多農民看到了弘毅農場的優勢,積極參與並嘗到了甜頭,但是還有部份人在觀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越來越多的人會加入到這個偉大事業的行列中。

  

 

  在弘毅農場短短的三天時間,雖然條件還比較艱苦,院子裏的地還沒有整平,大家每天坐著小馬紮圍坐在小桌子旁吃飯,聊天,院子裏還有不少蒼蠅的騷擾(農場外現代化養殖場來的蒼蠅),但是我們每頓吃的都是農場自産的生態食品,饅頭,小米粥,鹹鴨蛋,黃瓜,西紅柿,土豆,豆製品,雞蛋,蘋果,李子,土雞,牛肉,喝著山上運下來的泉水,大家暢談生態農業的發展,油然而生一種貼近大自然的美的享受!

  這次參會的蔣老師的學生們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有理想,熱愛生態農業這個偉大的事業,朝氣蓬勃,不畏艱苦,踏踏實實,努力學習和工作著。讓我們感到,中國的生態農業是有希望的,是後繼有人的,有志向的高學曆的年輕人紛紛加入到這個偉大的事業中,我們的國家一定能建設得更加美好!我們的老百姓一定能吃上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中國的糧食問題一定能由中國人自己解決,生態農業的發展一定能走上一個新的台階。正如蔣老師的一位博士生所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燎原之日,指日可待!”

  (鮑善芳爲中國人民解放軍301醫院研究員、趙霖爲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

  本文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987883.html

http://www.mzfx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2&id=80940

 

 

 

 

@@@@@@@@@@@@@@@@@@@@@@@@@@@@@@@@@@@@@@@@@@@@@@@@@@@@@@@@@@@@@@@@@@@@@@@@@@@@@@@@@@@@@@@@@@@@@@@@@@@@@@@@@@@@@@@@@@@@@@@@@@@@@@@@@@@@@@@@@@@@@@@@@@@@@@@@@@@@@@@@@@@@@@@@@@@@@@@@@@@@@@@@@@@@@@@@@@

 

 

 

生態農業:未來農業的主流方向

蔣高明

 

本文見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編《居安思危:中國糧食安全的憂思與出路》,pp158-174,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iv+300

 

摘要

 

未來中國農業走向哪里去?主流聲音一直以美國農業為範本,即搞規模化、工業化、化學化、生物技術化的懶人農業,用少量的人種地,犧牲單產和種植季節,並以較大的環境和人體健康代價,養活城市人口。但美國少地多,土地平整;中國人多地少,適合規模化經營的優質土地少,且就業壓力大,美國模式不適合中國國情。美國式的化學化農業也是不可持續的,人蟲大戰經歷了近一個世紀,但人類並沒有戰勝害蟲,害蟲越殺越多,天敵被誤殺,栽培物種多樣性下降,生態平衡被破壞,環境污染加劇。應用轉基因技術發明瞭抗草甘膦作物,殊不知這樣的作物也會吸收草甘膦,其籽粒中殘留的草甘膦對人體有害。雜草具有防治水土流失、為天敵提供庇護場所的成套功能,合理的人工除草具有保墒、促進根系生產、增產的功效。生態農業可促進元素迴圈、恢復生態平衡,恢復栽培物種多樣性,具有環境保護、增加產量、促進耕地固碳、促進人群健康的多種功能,適合中國國情。弘毅生態農場利用9年實踐證明,生態農業可增產,不用化學方法滅殺害蟲反而蟲害不發生,這樣的產品在大城市有非常巨大的市場,可釋放城市人群的消費力量,用於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環境保護,促進城鄉和諧。生態農業是未來中國農業的主流方向,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關注,政府的農業政策應向生態農業傾斜。

關鍵字:生態農業,雜草,害蟲,生態平衡,家庭農場,生態農莊

 

一、美國的大農場不適合中國

 

今天,一提到農業,很多人必然想到美國,想到現代化的大型農場:一個農民耕作上千畝土地;用飛機噴灑農藥;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病蟲草害問題;在一個縣乃至一個州都種植單一的作物,然後通過長途運輸將所生產的農產品調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上述規模化、機械化、化學化、生物技術化的農業,被很多學者乃至決策者員奉為農業的最高境界,被冠以現代農業的美稱。殊不知,那種現代農業是不可持續的短視農業。如果中國放棄了自身農業優勢,一味學美國,長期下去是非常危險的。發展美國式現代農業能夠預見的後果必然是:農業生態環境持續出現退化,大量小農戶破產倒閉;越來越多的農民棄農經商、進城謀生;中國吃飯問題要靠國際市場滿足;社會將在食物鏈供應環節出現動盪危機。

 

自古到今,農業是最基礎的產業,人類社會要想可持續發展下去,必須要滿足食物需求。歷史時期從事農業的人群,遠高於經商或其他產業人群。之所以現在用很少的勞動力,就能夠生產出許多人吃的食物,主要得益于科技進步。然而,由於一些基本原理嚴重違背了生態學規律,現代農業不可避免地導致農田生態系統退化,主要表現在地力下降、環境污染、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出現、蜜蜂消失、生物多樣性下降、食品營養不均衡、食品受到污染等等。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農業生態問題呢?這是因為,農業的特點註定了人類要付出辛勤的勞動,農業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才導致其穩定性。如用除草劑替代人工鋤草,其後果就是促進雜草進化。為消滅雜草,就需要噴灑更多更毒的除草劑,這樣作物就會受到影響;為保護作物搞轉基因,作物保住了,但噴灑除草劑的數量和劑量都增加了,最終導致超級雜草出現。害蟲防控也一樣,在農業生態系統中,有害蟲,也有益蟲,還有益鳥。大量農藥不僅滅殺了害蟲,還誤殺了益鳥益蟲。更嚴重的是,害蟲也對農藥產生了頑強的抵抗力,這是因為物種繁衍是一切生物最根本的規律,害蟲不會輕易放棄其生存權。為了繼續替代昂貴的人工,就需要將抗蟲基因轉移到作物體內,繼續噴灑農藥,內外夾擊害蟲,導致超級害蟲出現。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讓動物們提前發育,但這樣的代價是,食品中抗生素、重金屬、激素含量升高,消費者為此要付出健康之代價。

 

現代農業與資本結合密切,最終綁架了農業,還綁架了政府。沒有政府的高額補貼,現代農業是沒有能力生存下去的。看看美國的例子就知道,美國農場主收入中的40%來自政府補貼。美國用中國耕地的193%,才生產了相當於中國52%的糧食,而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動用了多於中國農民近十倍的政策補貼。從這些資料來看,美國的現代農業還有那些優勢呢?

 

讓越來越少的人養活驕奢淫逸的現代人,且農場主還要自身享受,沒有政府補貼他們就不種地,要吃飯就必須看農場主的臉色。在以資本驅動的現代農業模式下,糧食安全越來越被少數人控制,甚至波及到糧食曾自給自足的中國。美國發展現代農業,除了要依靠政府補貼,還將環境代價轉移到他國,如化肥、農藥、農膜等高污染的行業是在中國生產的。在美國本土,搞轉基因那樣的懶人農業,已造成了農藥、化肥居高不下,並出現了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基因污染,蜜蜂也因此面臨滅絕危險。目前,美國人搞的現代農業,已不是滿足自身需求,為農民利益考慮的農業,而是賠錢還在幹。美國人為什麼賠錢種地來養活中國人呢?其中深層的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嗎?

 

為了調查美國的家庭大農場模式,中國科學院於201410月組團到美國芝加哥、奧克拉荷馬、加利福尼亞等地考察,筆者有幸參加了上述活動。美國的家庭大農場模式最大可達1萬英畝(6萬畝),管理者只有一個家庭,但由於嚴重缺乏勞動力,只有種植與收穫時才雇傭民工(主要是墨西哥人)。在現場,筆者看到現代化的收穫設備,傳輸帶直接到了農田,但是由於粗放管理,還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青椒沒有收穫上來。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番茄、土豆收穫方面,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可見,美國式的“無人農業”是有很大問題的,根本不適應土地嚴重缺乏的中國。

 

中美兩國國情不同,美國地多人少,美國的土地好,適合大規模集約化經營,中國的土地差,那些處於山區丘陵的耕地不能進行規模化經營;美國從事農業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只能發展所謂的現代農業;我國人多地少,有悠久的農業歷史,適合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將對現代農業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撥亂反正”:

 

一是化肥用量減少。生態農業強調元素迴圈,僅將被城市消費者帶走的營養通過化肥、綠肥或生物菌肥的方式彌補。大量研究正式,發展生態農業,化肥用量在現有基礎上減少一半並不影響產量。

 

二是農藥大大減少。生態農業對害蟲防控以預防為主,不是待害蟲爆發後靠化學物質滅殺,強調生態平衡。在生態農業模式下,農藥就相當於滅火器,僅出現火災時才派上用場。根據我們的前期研究,農藥用量可在現有基礎上減少70-80%而基本不影響產量。因發展生態農業而關閉一半的化肥廠和70%以上的農藥廠,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溫室氣體減排的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三是消除農膜污染。前期使用農膜可提高地表溫度、濕度兼有擬制雜草作用,但後期農膜是有害的。全球變暖後,生長季節延長了,完全可以不使用農膜。生態農業可根據作物生長習性,在不使用農膜前提下,保證產量與品質雙盈,從源頭杜絕二噁英等致癌物質向環境釋放。

 

四是消除轉基因技術的負面影響。生態農業不採取與自然對抗的辦法而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保護生態平衡,杜絕基因污染,保護消費者健康。

 

五是生態農業及其下游產業帶動更多的就業,吸引更多的農民在家鄉,轉變為農業職業工人,就地城鎮化,將城鎮建設成為有生氣的養人之地。這對滿足13億人食品的持續安全供應,促進城鄉和諧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具備發展生態農業的有利條件,如再加上適度的合作化,搞就地城鎮化,將大量人口穩定在廣大的鄉村或城鎮,則對國家食物供應、環境保護、社會穩定功莫大焉。建議國家在全國不同生態類型地區建立生態農業示範區,作為對照,同時建立現代農業包括生物技術的示範區,從而篩選符合中國特殊的農業模式,用中國人的智慧解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二、生態農業不會餓死人

 

中國糧食生產面臨著國內種糧積極性下降與糧食進口的雙重壓力。一方面有關部門宣佈糧食十一連增,一方面進口的數量也出現了十一連增(2)。有識之士忽悠重視糧食保障的安全性,要像重視軍事那樣重視糧食生產,不能為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面對國內外嚴酷的農業生產形勢,我們必須有自己清醒的認識。

 

針對生態農業,很多人懷疑其可操作性,總是以種種理由阻礙其技術推廣,其深層的原因值得分析。我們在山東弘毅生態農場的科學實驗,完全證明搞生態農業,不僅不會減少產量,還提高的品質,保護的生態環境。但就是這樣成功的試驗,我們還是受到來自利益集團的指責。他們攻擊我們的科學試驗存在漏洞,被戴上落後的帽子。他們說什麼是用燈誘、網捕等恢復生態平衡是“土辦法”;那麼多“973”、“863”課題資助“生物農藥”立項,到頭來換回老祖宗那套老掉牙的辦法,是科技退步;除非用防蟲網把作物全部罩起來,否則農田必然變成害蟲取食的“樂園”;不讓農民打農藥、不施化肥,是祖宗十八代沒有任何科學知識都知道如何做的事,連農民都瞧不起。最後,他們竟然攻擊我們只關心申請專案、拿經費、發論文,不關心科研成果變成農民豐產的利器,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其實,正如“搞生態農業會餓死人”,“不打農藥會顆粒無收”一樣,上述言論多數為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不實之詞。

 

第一,作物不打農藥就顆粒無收嗎?我們做過不用任何處理的生態農業實驗,包括極端實驗,即不用化肥、農藥甚至不用有機肥,在這樣的環境下莊稼競爭不過雜草,但並非顆粒無收,害蟲不是主要矛盾而是雜草。當然,這是生態學的極端實驗,我們真正的目的是通過不用農藥不用化肥改用有機肥,不殺害蟲改用生態平衡的辦法恢復生態與養分平衡,已將低產田變成了高產田。

 

即使不同農藥、化肥、農膜、轉基因,產量的變化並不是像有些專家說的那樣“顆粒無收”。在河南安陽,我們有1萬畝的大面積有機農業推廣田。我們不用有害技術滅殺生物多樣性,恢復已經嚴重退化的土地,保障食品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健康,這樣的做法是可持續的。

 

生態農業這麼好,“973”、“863”為什麼不立項資助?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生態學的辦法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化,這樣的成果如果推廣開來,許多環節將賺不到錢,農藥商、化肥商、農膜商、轉基因公司、醫院、制藥廠、醫院、火葬場、墓地經營者、科學基金使用者和管理者,我們的科研思路要斷送那麼多人的財路,不被立項是可想而知的。許多人在實驗室裏提高作物產量,他們拿到了巨額研究資金,我們在農村用環保的方法提高產量和品質得不到資金,該被諷刺的不應當是我們這些“手無寸鐵”的學者。

 

第三,至於用防蟲網將農田罩起來,更是一種對生態學常識的無知。農田是人類改變自然生態系統而來的,在人類開闢農田之前,昆蟲早就在那裏了,有多少種害蟲,相應地也就有多少種益蟲,同時還有許多益鳥,現在人類給某些次級消費者安上“害”的罪名,用大量農藥乃至轉基因技術對其滅殺,逼迫害蟲進化,同時滅殺大量的益蟲與益鳥,農田環境能不越來越惡化嗎?恢復生態平衡,請那些能夠吃害蟲的天敵回來,而不是引進它們其中的某個基因,同時用物理+生物的辦法,對害蟲種群進行低密度控制,是事半功倍的辦法。用防蟲網驅除害蟲是很笨的,我們從未考慮過用這樣的辦法。

 

第四,關於生態農業的科技含量問題。國家的確在農業上花了大量的錢,農業科技工作者也作了各種努力,農業大學培養了大量人才,但嚴酷的現實是:搞植保的都去賣農藥,搞育種的都去賣種子,搞土壤營養的都去賣化肥,搞園藝栽培的都去賣農膜,或者學農畢業後到大公司去賣轉基因儀器、試劑,要麼待業在家;農業大學教授們要麼開公司,要麼與公司聯手,都去賺農業的錢了。中央對農業投入近來有逐步增長趨勢,每年國撥經費1萬億元,地方匹配經費1.5萬億元,但這些錢都用在了化肥、農藥、種子、農膜的各項補貼上,用在了轉基因研究上。如果將同樣的錢用於發展生態農業,國人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氣,喝的水肯定要好得多,國民身體也會更健康。

 

第五,很多學者只關心申請專案、拿經費、發論文,又有誰關心科研成果變成農民豐產的利器?這些指責顯然扣不到我們頭上,筆者正是痛恨該教授指出的那些現象,才帶領課題組搞生態農業科學研究。即使國家用有限的財力集中資助農村急需人才的培養,這依然解決不了問題。國家的大量投資經費要有合理的用途才行。

三、不使用農藥中國肯定會出現饑荒嗎



2012518,農業部網站發佈了這樣一則消息:農業部日前就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及安全問題進行解讀。文章指出,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耕地緊張的國家,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始終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目標,而使用農藥控制病蟲草害從而減少糧食減產是必要的技術措施,如果不用農藥,中國肯定會出現饑荒。

農業部網站的文章指出,近年來農產品品質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有些老百姓會有能不能不使用農藥的疑問?其實世界使用農藥也就200多年的歷史,但在這期間農藥的使用量不斷增加,這是因為人口增長需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以保障糧食的安全供給;同時現代農業的發展也越來越依賴農藥的使用。有研究指出,農作物病蟲草害引起的損失最多可達70%,通過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挽回40%左右的損失。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耕地緊張的國家,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始終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目標,而使用農藥控制病蟲草害從而減少糧食減產是必要的技術措施,如果不用農藥,我國肯定會出現饑荒!

農業部指出,農藥對植物來說,猶如醫藥對人類一樣重要,且必不可少。但也可以通過一些措施減少農藥殘留,一是全面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減少農藥使用量;二是正確規範使用農藥,減少農藥殘留量;三是大力推廣生物農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不斷降低農藥殘留水準。農業部門一直在致力於開展這些工作。

上文強調了農藥的重要性,將其抬到與醫藥對於人類一樣重要的地位,甚至嚇唬不同意見者:如果不用農藥,中國肯定會出現饑荒。這不僅是為了為農產品超標尋找強硬的理由,甚至是為過度使用農藥開脫,客觀上將造成農藥的進一步氾濫。

農藥就會減產嗎,甚至不採用化學農業方法,病蟲草害會引起70%減產嗎?我們五年的實驗證明,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自從2007年以來,我們在山東平邑建立的弘毅生態農場,一滴農藥沒用,一粒化肥沒用,也沒用覆蓋一片農膜,而將秸稈過腹並堆肥後還田;用物理+生物措施控制蟲害,結果將低產田(小麥玉米兩季600公斤/畝以下)變成了噸糧田(小麥玉米兩季1000公斤/畝以上)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幾屆研究生馮素飛、烏雲塔娜、李靜、李霄、博文靜、唐海龍、郭立月等研究生開展的連續多年的實驗,揭開了有機農業可增產這一迷底,即不用化肥農業的生態耕作方式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如果不用農藥,中國肯定就會出現饑荒,正如當年他們反對生態農業的理由如出一轍——搞生態農業會餓死人。

我們不使用化肥後的產量變化:2009-2010年玉米產量增加了4.05 ton/hm22010-2011年玉米產量保持穩定。2009-2011年小麥產量增加了2.57 t/hm2。我們不使用農藥後蟲害的變化(一隻誘蟲燈)2009-2011年,頻振式殺蟲燈日捕獲量顯著下降,年捕獲總量降低了85.9%,日均捕獲量從0.45kg下降到0.04kg,降低了10倍。其中金龜甲類捕獲量下降較為顯著,總捕獲量從31.87kg下降至1.28kg,蛾類捕獲量變化不顯著

 

不打農藥,一隻誘蟲燈收穫的害蟲生物量下降了10倍。不打農藥,害蟲為什麼不能成災了呢?這是因為:交配後雌蟲不能回到地裏產卵,從蟲子的爺爺奶奶輩就開始計劃生育了,二,農田生態平衡建立起來了,益蟲益鳥多了,害蟲一出現,就會變成它們的食物。

我們也期望一種減產70%(不知道此資料從何得來)的情景,即除對土壤進行有機改良外,病蟲草害一概不管理,其產量作為農業增產的背景值,這樣來觀察糧食產量的變化。不久前,進行該實驗的研究生丁娜有些犯愁了,即使我們沒有大農藥施用化肥和人工或化學除草,可小麥的長勢依然沒有想像的那樣差,雜草根本就不多。我們甚至懷疑,被農學家和農業官員信奉了幾十年的所謂現代農業理論基礎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還是回到上面的話題,如果繼續打農藥、施加化肥,甚至轉基因,依然出現了饑荒,那會是什麼原因引起呢?據筆者的觀察,造成中國糧食產量下降的真正原因,一是農民種糧積極性嚴重下降,穀賤傷農;二是地力嚴重下降,化學農業和環境污染造成了耕地品質下降;三是進口糧食尤其轉基因糧食與豆類更壓制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我們將糧食安全太輕易地交給了人家;我們太輕信現代農業技術的威力,蔑視自然生態平衡,小看了物種的力量。

四、害蟲為什麼越殺越多

 

目前,農田裏的害蟲經過大量農藥的洗禮,甚至動用了轉基因這樣的高科技技術,為什麼害蟲不減少反而越來越凶呢?在農村調查時,我常聽到農民抱怨的話就是,施加了那麼多的農藥,蟲子都藥不死,甚至他們都替城裏人擔心的了,“城裏人真撐藥啊”,那意思分明是,他們施加那麼多的農藥,種出來的東西不能吃了。其實,農民的擔心是實實在在發生的,看看醫院的火爆場面,就知道城裏人先吃完農民施加到食物中的莊稼藥(農藥和除草劑)、養殖動物們吃的獸藥(還有激素),不得不在吃醫院裏提供的人藥(人工合成的西藥或者用種植莊稼的辦法生產出來的中草藥)。面對日益增多的害蟲,農民們希望科學家研究出來更毒的農藥,且這樣的藥還很便宜,蟲子們聞到就死。這樣的農藥,一些不良科學家不正在拼命研究嗎?全國農業大學搞植保的都去賣農藥,就說明我們這樣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農田裏為什麼出現這麼多的害蟲呢?”這是我們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的直接後果。科學網網友康秀峰的文章分析的非常有道理。他說,目前病蟲害如此之多的根源在於:一是私有化分田單幹後,原公社植保人員解散了,無人去進行植保;二是大量捕捉青蛙,稻田不再養魚,大量捕捉蛇類、鳥類使生物鏈中斷;三是農村健壯勞力因為無收入被逼外出打工以養家糊口,年老體弱的父輩袓輩在家種田。所以,春忙翻田時既無力割青以肥田,也無體力挑有機肥到田裏。栽禾插秧後本來一轉青就要耘田,現無力耘田只能花錢買除草劑除草;四是田內既施放除草劑,還要隔三差五噴施農藥,故而稻田內魚不能放養了,青蛙、鳥類、魚和其他益蟲全給毒死或它處生存,因而蟲害頻發。

 

蟲害多了必然要再花錢買農藥。這就給農藥、除草劑、化肥生產企業帶來了巨大利潤。這裏,筆者從生態學的原理以及自己的實踐出發,再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害蟲在農藥、轉基因等技術面前,是越治越多的。在山東農村,農民最切身的體會就是,他們打了那麼多的農藥,蟲子照樣氾濫。藥越用越毒,蟲越治越多。自2007年起,筆者帶領自己的研究團隊,租用40畝耕地,開展生態農業試驗示範研究。我們全面停止了農藥、除草劑、化肥、農膜、添加劑,不使用轉基因技術,驗證生態學在維持農業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中的作用。短短3個年頭,生態學的強大威力就顯現了出來。在山東弘毅生態農場,由於採取嚴格的農田生態保護措施,農場的生物多樣性大大提高:燕子、蜻蜓、青蛙、蚯蚓等小動物都回來了;這裏的蔬菜、水果再不用擔心受到昆蟲危害;黃瓜、番茄、芹菜、茄子、大蔥等蔬菜接近常規產量;過去嚴重影響玉米成苗的地老虎成蟲已被脈衝誘蟲燈制服了,最多的時候,每只燈每晚可捕獲各種害蟲達9斤。

 

第二,農藥販子和轉基因研發者不希望看到我們這樣的成果。當我將我們的做法跟一個農藥販子講時,他非常煩躁,並反復講,他們的農藥如何如何有效,並如何如何沒有毒副作用。在這個問題上,轉基因鼓吹者同樣不希望看到用生態平衡的辦法解決他們認為是大問題的問題,因為他們將收不到專利費,賣不動他們的專用除草劑和專用農藥。

 

第三,正如電腦軟體公司在研發殺毒軟體的同時也研發新病毒一樣,利益相關者總希望將簡單問題搞複雜了,才有錢賺。在醫院裏,過去花一二元就能治好的病,現在要花一二百元。是病嚴重了?還是藥效降低了?其實是醫生搞的鬼。有一次,筆者同一個當醫生的親戚聊天,她告訴筆者,藥物從外面進來,到患者手裏,價位可以翻十倍。只有和醫生熟悉,並有特別好的關係,醫生才給你開幾塊錢就能夠見效的青黴素。

 

第四,轉基因對害蟲的控制作用,肯定不如“物種控制物種”的作用大、成本低。有益微生物、益蟲和益鳥以及各種小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節肢動物等)在農田生態系統中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但現在農藥和轉基因將這個簡單問題複雜化了。人們樂意花費巨額資金、費九牛二虎之力尋找一個基因片段,將這個片段通過非常複雜的辦法轉入目標物種,卻不願意恢復、保護並利用現有的物種。這個問題的瓶頸是利益。

 

第五,轉基因抗蟲,只在前幾年有效,以後的表現還不如普通品種,看轉基因棉花的下場就知道。對主要害蟲控制了,次要害蟲就會出現,還得依賴農藥,且需要更多的農藥,還有更毒的專用除草劑。如果再通過轉更多的基因進去,那只能是“按了葫蘆起了瓢”。

 

第六,害蟲雜草也是生命,只有人類才給他們冠以“雜”和“害”的惡名。搞轉基因的人沒有考慮它們的生存,粗暴干涉自然,造成了自己的敵人越來越多。直到徹底打亂生態平衡,人類被淘汰出局以後,那些害蟲和雜草也不會被消滅。因此,關鍵的關鍵是尋找生態平衡的辦法,而不是粗暴干涉和滅殺的辦法,來管理農田生態系統。

 

如果要真的解決蟲害問題,應從改善自然生態著手,以施有機肥為主。紅花草、春青、豬糞、牛糞、雞糞、人糞等均為上等有機肥,可大幅減少化肥量,研究有機肥還田那才叫為農為國。其次稻田養魚放鴨,恢復水系的生物多樣性和蟲害的天敵,這均可大幅減少農藥使用,稻田草本少,稻田養草魚完全無草可生,還減少蟲害。再次稻田區內禁止建化工廠。還有許多措施均可達到減少蟲害的目的,並全面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生態環境就是土質越種越肥,無環境污染,無外來生物入侵。轉基因作物並不能從源頭杜絕環境污染,相反是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且不利於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五、人類怎樣與雜草相處?

 

在農田生態系統中,雜草幾乎是農民最頭疼的。雜草頑強的生命力,讓農民防不勝防,年年鋤草,年年長草。人類與雜草鬥爭的幾千年,至今沒有太好的辦法,直到發明瞭除草劑,人類暫時占了上風。然而,人類的發明草甘膦除草劑以及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的使用,在暫時每年終結了雜草連年危害後,卻因草甘膦在食物中殘留,最終可能會終結人類,關於這個話題,後文再講。除草幾乎佔據了農田管理的一大半時間,也是農活中最辛苦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就是農活勞累最生動的寫照。

 

農田裏有多少雜草呢,南方與北方明顯不同。以我們熟悉的北方為例,春季小麥田裏播娘蒿、王不留、薺菜、獨行菜、小薊比較常見。由於小麥是頭年秋天播種的,越冬返青後小麥成了優勢種群,雜草暫時競爭不過小麥。但一旦不加管理,播娘蒿等就迅速增長,可以覆蓋整個小麥田。但是,畢竟春天雨水少,溫度低,雜草還不是最凶的。而夏季就不同了,北方農田雨季溫度高、光照強、水分好,這樣就給了那些機會主義者的雜草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間。即使向玉米那樣高稈的作物,其下還常見十幾種雜草,如馬唐、旱稗、馬齒莧、牛筋草、碎米莎草、鐵莧菜、醴腸、鴨蹠草和青葙等。

 

雜草獲得這樣的惡名,估計是現代科學以後的事情。在古代農書上,人們對雜草並不是像今天被人深惡痛疾的。如對雜草的防治,古人竟然用“鋤禾”這樣的說法,禾是莊稼,怎麼除掉呢?原來,鋤草的“鋤”與除草的“除”不同,前者是給莊稼地鬆土,兼切斷雜草地上不與地下部的聯繫,同時切斷了土壤毛細管,起到控制雜草兼保墒的作用,這個的農活農民一年要幹好多次。過去農民一旦鋤頭拿上了手,就一直到收穫,而今天農活則是噴霧器一旦背上了肩膀,就一直到收穫才停下來。除草劑除草只管滅殺雜草,不管土地的感覺,也不會關心除草劑對於人類食物鏈的污染,甚至噴灑除草劑這個農活本身就是很有健康風險的。除草劑的毒性很強,從空氣中幾十米飄過來的除草劑對那些敏感植物還有傷害作用,打除草劑那幾天,農民不敢開窗戶。

 

其實用生態除草措施控制雜草是解決雜草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人工拔草和鋤草都是古老的除草方法,至今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雜草防除方法。直根系的雜草甚至某些多年生雜草在雜草繁衍生長以前拔出,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國農村,相對於其他複雜、昂貴的除草措施,人工除草簡單實用,效果徹底,為廣大農民所接受。另外,有研究認為,保持農田一定的雜草生物多樣性,在控制害蟲、保護天敵、防止土壤侵蝕、維持生態系統功能等方面,發揮著一定的生態作用,因此有必要對雜草的生物多樣性給予適當保護。然而,人工除草雖然是一種較環保的除草方式,但勞動力投入高,化學除草雖然成本較低,但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為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就必須採取合理的除草措施,使農田雜草既能得到控制,又能維持較高的生物多樣性,維持較高的經濟效益。

 

然而,傳統的人工鋤草方式,畢竟隨著大量農民工進城,勞動力的短缺,而逐漸減少了,在美國這種古老的技術恐怕徹底消失了。在中國只有五十歲以上的老農民還會鋤草。現在使用的是什麼技術呢,就是除草劑。大量除草劑使用,且不論環境效益,雜草是沒有被控制的,相反,雜草年年用藥,年年發生,甚至在美國使用了抗除草劑的轉基因技術後,農田裏出現了超級雜草。

 

為什麼農田裏雜草難以防治,甚至除草劑除出了“超級雜草”?這是與雜草的生態習性有關的。農田雜草大都是一年生植物,它們屬於機會主義者,一有空間就去佔領,它們對養分需求不挑地段,無論是貧瘠的荒地還是肥沃的耕地,即便是人類不斷踩踏的田埂上,只要有機會就繁殖,結大量的種子,並通過多種方式散播到土壤了。那些埋葬在土壤裏的種子,一般很難除掉,除草劑對它們毫無辦法,即使用火燒,地上部燒光了,但種子還地下還能保留。這就是古人為什麼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道理。

 

生態除草僅斬草除根還不夠,還要從種子上控制,就是待雜草結實後人工去除。生態除草怎麼做呢?一是要控制種源,不使其結果實,在成熟前後治理;二以草治草,如人工播種有肥效左右的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佔據雜草的生態位;三是秸稈覆蓋,利用秸稈中的生化物質對雜草實施抑制;四是人工拔草喂牛羊,但前提是農田裏不能有農藥,更不能有除草劑。沒有農藥和除草劑的鮮草,那些食草動物們如牛、羊、驢、兔、鵝、甚至豬是非常喜歡的。“老牛吃嫩草”講得就是這個道理。小時候山東農田裏雜草很少,哪些雜草哪里去了?竟然是我們這些孩子加上部分婦女控制住了。小時侯我們放學後,背上筐就去拔草或刨草,1000畝地裏的雜草還不夠生產隊40頭牛填飽肚子的,再加上青壯勞動力反復鋤草,在人民公社期間,根本沒有聽說過雜草危害這樣的事情。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人類偷懶,用轉基因高科技解決雜草帶來的嚴重問題吧。自1994年美國採用轉基因技術、發明瞭抗草甘膦除草劑作物以後,美國農田裏草甘膦用量大量增長,但由此誘發了雜草與人類對抗的惡性後果,超級雜草在轉基因農田裏不斷出現,數量從1996年的2種增加到2010年的18種。

 

201368美國《食物與化學毒理學》公佈泰國科學家驚人實驗結果,與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捆綁使用的草甘膦除草劑農達中的活性成分草甘膦,具有雌激素作用,而且在一萬億分之一超低微量濃度範圍促進乳房癌細胞增殖。泰國科學家的該項研究,有助於解釋,法國科學家不久前做過的長期餵養極微量草甘膦除草劑與轉基因玉米研究中,發現巨大的乳房腫瘤的致癌機制。該項發現打破了過去認為“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低於某濃度水準無害”的過時認識,揭示了草甘膦這樣的有毒有害物質,恰恰在過去難於想像一萬億分之一超低微量範圍,具有很強內分泌幹擾、性激素幹擾作用。

 

市場上暢銷的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油、玉米油、油菜籽油;含轉基因大豆蛋白與轉基因大豆油的國內外知名品牌嬰幼兒配方、孕婦營養食品;轉基因豆製品、豆漿粉等,添加轉基因大豆蛋白的火腿腸、香腸、餃子等一系列冷凍食品、麵包以及兒童喜愛的蛋糕、餅乾;肯塔基、麥當勞用轉基因油炸的食品、轉基因豆漿、餵養轉基因大豆、玉米家禽、家畜的肉等食品,皆可能讓一萬億分之一超低微量濃度,其殘留的草甘膦進入人類腸道、通過腸壁血液循環系統進入體內所有器官,進入孕婦體內的胎兒,種下“母細胞瘤”的種子!這就是前面我們提到了人類在沒有終結雜草之前,雜草通過其頑強的抗性,可能借助於人類發明的轉基因技術提前終結人類。

 

六、未來的生態農業模式:生態農莊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掌握了改造自然的強大武器,農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農業以無機能的大量投入為標誌,並使用上千上萬的化學合成物質;生命科學的尖端成果如轉基因技術也入侵農業。當前,大農藥、大化肥、除草劑、添加劑、農膜、轉基因是現代農業的六大要素。然而,人類開發的上述技術在提高了一定的糧食產量後,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耕地、地下水和空氣被污染,食品安全受到嚴重影響,六要素變成現代農業的六大害。更嚴重的是,由於農業生產的少量利潤被六要素瓜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嚴重受挫,紛紛進城去打工,農業成為最不受歡迎的產業。

農業生產最尊崇生態學原理,古人所說的六畜興旺、五穀豐登,恰說明農業生產不能離開了植物、動物、微生物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配合。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農業,將上述被六要素奪走的利潤追回來並還給農民,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土地升值,情景會怎麼樣呢?有人肯定說這是癡人說夢,但是,如果我們用足了生態學原理,充分調動了人的主動能動性,並不是不能實現的。實際上,據筆者調查,上世紀80年代山東局部地區的小麥畝產就超過500公斤了,那個時候只有一點氨水而已,六害遠沒有今天這樣肆虐。下麵,我們就以一個1000人、250戶、人均耕地1畝的山東中等農村,來設計一個生態農莊,設計一個生態農莊,讓其中的各項元素充分迴圈起來。其核心是利用生態學原理,增加生物多樣性,告別農業六大害,以健康的食品贏得市場。

 

現在,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生態農莊告別六要素後,經過生態迴圈,效益提高了多少呢?由於遠離了危害食品安全的六要素,並減少了化石能源使用,其產品品質大大提高。價格方面,我們就按翻一倍計算,上述產業中(毛收入),初級生產為105萬元,次級生產238萬元,有機果蔬500萬元,庭院經濟125萬元,第三產業300萬元,這樣全生態農莊的毛收入就可愈千萬元。因為生產資料基本依靠農業生態系統自身提供,投入的僅為勞動力和部分機械能,生產成本大大下降,我們就按投入占毛收入的三分之一計算,該生態農莊也可實現年均700萬元的純利潤。

目前這1000畝地能夠掙多少錢呢?在現代農業模式下,山東農民種植三季(小麥或大蒜、西瓜、玉米),辛辛苦苦不說,純收入不足1000/畝,全部1000畝耕地也就收入百萬元左右。這還是年景好的時候,遇到市場行情不好,入不敷出。生態學的辦法實現了一大於六”(一個生態技術大於六個現代技術),且六七倍地提高效益,試想什麼樣的單一技術能有生態學這樣的威力呢?全國農業哪怕僅5%的農莊實現了有機種養,產品優質能夠優價,依靠城裏人的自覺消費,就可為國家解決諸如環境污染、鄉村能源、糧食安全、農民就業等等一系列複雜的社會、經濟與環境問題。

希望有關部門認真研究一下生態農業模式,將涉農資金向生態農業傾斜;打造生態農莊,帶動農民就業,在健康的環境下生產安全的食品;釋放城市人群的消費潛力,讓城市主動參與到鄉村環境保護和國家糧食安全的行動上來;從源頭減少乃至告別農藥、除草劑和地膜等有害物質的使用,實現食物安全優質、零農殘;改善鄉村生態環境,讓優質勞動力留在鄉村,減緩城市壓力,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ea0190102wfzq.html

 

 

 

 

@@@@@@@@@@@@@@@@@@@@@@@@@@@@@@@@@@@@@@@@@@@@@@@@@@@@@@@@@@@@@@@@@@@@@@@@@@@@@@@@@@@@@@@@@@@@@@@@@@@@@@@@@@@@@@@@@@@@@@@@@@@@@@@@@@@@@@@@@@@@@@@@@@@@@@@@@@@@@@@@@@@@@@@@@@@@@@@@@@@@@@@@@@@@@@@@@@@

 

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8-10-12 22:36:29)

 

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蔣高明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這裏我們所指的生態農業是,完全不用農藥、化肥、農膜、除草劑、添加劑和轉基因(六不用)和僅使用少量化肥而不用其他五項要素的農業模式(五不用)分別相當於國家認證的有機和綠色標準,或略高於其標準;我們所指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為“六不用”,是實現了的有機農業,其附加值高,農戶、經營者、消費者、管理者、生態環境都受益,農業因提高了經濟效益,農民就會向土地上多投入勞動,農業就會後繼有人。通過12年研發,我們成功探索了一種重要農業模式,即高效生態農業。高效生態農業有助於解決農業提質增效、產業扶貧、振興鄉村、農田面源污染、大學生就業、全民大健康工程等一系列關鍵問題。我們認為,高效生態農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試分析如下:

 

第一,中國當前限制農民種地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是重數量、重品相、輕品質  農產品價格低迷,由此引發的農產品滯銷事件連年不斷,造成大量水資源、農資、生態資源與餐桌浪費。由於種地不掙錢,農業靠老人和婦女大軍慘澹經營。“70後不願意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考慮種地,農業後繼無人現象令人堪憂。

 

第二,很多環境污染來自化學農業模式  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地膜、激素、抗生素,造成的嚴重環境與健康問題,可以通過發展生態農業來解決。我國約27億噸畜禽糞便、8億噸秸稈、4億噸可降解城鄉生活垃圾、還有屠宰場廢棄物、酒糟、中藥渣、果樹剪枝、煙草加工廢棄物等等,均可以通過生態農業的辦法,化廢為寶;其所含有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可大幅度替代化肥,從源頭減少環境污染。人類搞的第一次綠色革命並不是綠色的,中國人應當發起真正的以生態學為主導的綠色革命。

 

第三,生態農業模式可促進耕地固碳  利用生態農業技術,可以少使用化肥,儘量不用農藥、激素和地膜,這就從源頭減少了碳排放。在溫室氣體方面,現代農業模式是淨排放的,而生態農業模式是淨吸收的,提高有機質並恢復地力。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暖溫帶農田耕地固碳潛力可達11.5/CO2當量/公頃/年。

 

第四,人民群眾健康的源頭在健康的農業  當前很多疾病的爆發與食物環境惡化有關,食物品質下降與有害物質殘留是工業化農業造成的,健康的食物中是不應當含有農藥殘留的。在資本話語權下,消費者已被先入為主地告知,食物生產是離不開農藥的。其實,吃飯離不開農藥是西方人灌輸給中國人的錯誤理念,因為他們走的農業路線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目前,農藥中的雞尾酒現象非常嚴重。國外科學家研究認為,單獨一種農藥對人體的影響可能不大,但多種農藥混合起來,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

 

第五,生態農業產量並不低  長期以來,有人認為生態農業產量低,不能滿足大量人口的需求,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通過12年的科學實驗,在山東有機農業模式下,我們已成功將低產田改造為噸糧田(小麥、玉米周年產量);在河南,大面積種植的有機小麥平均750/畝,是在丘陵低產田上獲得的(見附件)。很多人擔心的產量問題,因為優質優價,農民願意多投入勞動生產,產量並不會減少甚至提高。實驗證明,有機冬小麥、夏玉米、大豆和花生產量,分別超出山東省平均水準42.6%60.9%32.2%38.1%.

 

第六,利用互聯網+優勢,優質農產品可迅速銷往經濟發達地區  優質優價食品銷售,可讓經濟發達地區的鈔票,流向經濟不發達但環境良好的鄉村地區,實現生態產業扶貧。目前我國的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電子商務、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便捷的物流等,已實現優質產品從偏遠山區銷往到發達城市,由此帶動了種養業、加工業、物流業、生態旅遊產業發展。中國是生物多樣性大國,陸地與海洋生態系統類型全球最多,且有悠久的農業歷史。通過不懈努力,將自己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裏,我們是有各種有利條件的,並科學回答布朗之問。

 

從理論上、技術上,以及市場銷售上,中國人已經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人類告別百年農藥將從中國開始。我們認為,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引領人類走可持續發展的農業道路,既滿足糧食安全,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帶動全民大健康工程實施。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國家用於扶貧、農業補貼、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土地治理等的資金向高效生態農業傾斜  在全國大力推廣高效生態農業模式,可發揮國家涉農、涉環保、涉健康資金使用的有效性,還可以促進精准扶貧,提高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保護生態環境。

 

第二,扶持優質零農殘產品銷售,向符合要求的銷售平臺提供必要的資助  生態名優農產品的網路銷售,進一步釋放了城市居民的購買力,是發展生態農業的巨大推動力。如果1億個城市家庭每年消費3萬元的生態優質農產品,即可帶動1億個農村家庭從事生態農業。圍繞生態種植、生態養殖、生態加工與生態農產品的銷售,會增加就業機會,引導農二代、大學生二代進入生態農業領域,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

 

第三,建立高效生態農業實驗示範區  選擇有良好條件的縣或市,大範圍推廣高效生態農業技術。如果農民積極參與,利用相對較少的土地,同樣可以保障國家糧食數量安全與品質安全,促進農業良性迴圈與可持續發展。食物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看的,必須對各地搞的所謂現代農業產業園、反季節設施等做法進行反思,對用國家政策資金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必須儘快禁止。

 

第四,促進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恢復農業生態系統健康  優質食品生產對生態環境有嚴格的要求,水、土、空氣都不能污染,從源頭減少化肥、農藥、除草劑、農膜、人工合成激素,通過市場作用倒逼工廠少生產有害化學物質,幫助國家保護生態環境。高效生態農業其實是一種環保產業,更是最大的公益產業。生態農業還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耕地固碳,發揮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第五,跟蹤示範區人群健康指標,獲得第一手健康大資料  從源頭遏制重大疾病年輕化趨勢,為今後實施全民健康工程尋找合理的途徑。病從口入,疾病與農產品品質關係密切。在試驗示範區內,生態農業減少了化肥,農藥,除草劑對食物和環境的污染,從源頭保證了食品安全,實現從吃飽吃好求健康的突破,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鏈結位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114029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ea0190102y2jz.html

 

 

 

@@@@@@@@@@@@@@@@@@@@@@@@@@@@@@@@@@@@@@@@@@@@@@@@@@@@@@@@@@@@@@@@@@@@@@@@@@@@@@@@@@@@@@@@@@@@@@@@@@@@@@@@@@@@@@@@@@@@@@@@@@@@@@@@@@@@@@@@@@@@@@@@@@@@@@@@@@@@@@@@@@@@@@@@@@@@@@@@@@@@@@@@@@@@@@@@@@@@@@@@@@@@@@@@

 

 

 

農業風雲 | 中外生態農業面面觀

2016-04-23  中國農事節慶網 發表於農業

 

 

【導讀】生態農業最早於1924年在歐洲興起,20世紀30-40年代在瑞士、英國、日本等得到發展;60年代歐洲的許多農場轉向生態耕作,70年代末東南亞地區開始研究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成為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共同選擇。

 

在全球文化交融的今天,生態農業這一最為人本的產業,在中國已掀起撲面而來的浪潮。我們收集了國外生態農業的優秀案例,希望與您一同開拓中國生態農業的未來之路。

 

世界生態農業典範

菲律賓瑪雅農場

菲律賓是東南亞地區開展生態農業建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國家之一,其中以瑪雅農場最具有代表性。

 

瑪雅農場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附近,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經過10年建設,農場的農林牧副漁生產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瑪雅農場的前身是一個麵粉廠,經營者為了充分利用麵粉廠產生的大量麩皮,建立了養畜場和魚塘;為了增加農場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頭製造廠。隨著農場的發展,經營主開拓了一塊24公頃的丘陵地,擴大了生產規模,取名為瑪雅農場。

為了控制糞肥污染和循環利用各種廢棄物,瑪雅農場陸續建立起十幾個沼氣生產車間,每天產生沼氣十幾萬立方米,提供了農場生產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另外,從產氣後的沼渣中,還可回收一些牲畜飼料,其餘用做有機肥料。產氣後的沼液經藻類氧化塘處理後,送入水塘養魚養鴨,最後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農田生產的糧食又送麵粉廠加工,進入又一次循環。

像這樣一個大規模農工聯合生產企業,不用從外部購買原料、燃料、肥料,卻能保持高額利潤,而且沒有廢氣、廢水和廢渣的污染。這樣的生產過程由於符合生態學原理,合理地利用資源,實現了生物物質的充分循環利用。

 

 

 

節水先行

以色列生態農場

以色列是一個農業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全國一半以上土地位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因此土地和淡水資源十分匱乏。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以色列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了滴灌和其他微量灌溉技術,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

節水成為其農業管理的中心任務,單位土地面積和單方水最大的經濟效益是節水農業研究和管理的主要目標。農作物、綠樹、草地、鮮花幾乎全用滴灌。滴灌按時按量地把水及營養直接輸送到植物的根部,避免了水的流失,可以以少量的水達到最佳效果,水、肥利用率高達80~90%,節水50~70%,節約肥料30~50%;同時,防止了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發生,節約了傳統灌溉溝渠占地問題,使單位面積產量成倍增長。

 

 

此外,以色列還重視研究利用廢水進行農田灌溉的再循環利用。他們將廢水通過不同的過濾裝置,降低其污染物質和細菌含量,使廢水變為適宜灌溉的水源。灌溉時,綜合考慮水質、土壤質地與狀態,制定出合理的灌溉策略與方式,並選定適宜的作物,以利於水中物質的分解和避免地下水質的污染。

 

藉助科技手段,以色列特色節水農業不僅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還提高了農業生產全過程機械化、集約化、規模化程度。達到以水為中心的田間水——土壤——作物——大氣系統的協調關係,保持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作物水之間的適應於農業生產用水要求的相互轉化的平衡,提高了水源到作物產量轉化環節的水分利用率,形成了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最大程度的優化和利用。

 

 

 

嚴謹著稱

德國生態農業

德國早在1924年就有了生態農業的概念,如同德國人行事的嚴謹作風一般,德國對生態農業的要求也相當嚴格:不使用化學合成的殺蟲劑、除草劑,而使用有益天敵或機械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學肥料,而使用有機肥或長效肥;利用腐殖質保持土壤肥力;採用輪作或間作等方式種植;不使用化學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控制牧場載畜量;動物飼養採用天然飼料;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轉基因技術。

 

歐盟於1991621日頒發了《關於生態農業及相應農產品生產的規定》,該規定明確指出,作為生態產品的生產必須符合國際生態農業協會(FOAM)的標準,如產品如何生產,哪些物質允許使用,哪些物質不可使用等。在生產過程中,生態產品所採用的原料必須是生態的。所採用的附加料,如在生產過程中必須使用,則允許部分附加料來自傳統農產品,但不得高於25%。一旦使用了傳統農業附加料,就應在產品中標明使用的比例。只有95%以上的附加料來自生態的,才可作為純生態產品出售。

德國生態農業協會(AGOEL)的標準高於歐盟的「生態規定」。如一企業欲加入AGOEL,將其產品作為生態產品銷售,必須經過3年的完全調整方可。由國家授權的檢測中心對申請轉入生態農業生產的企業進行檢查,每年至少進行1次。此外,也可不定期進行抽查。如檢查不合格,則要延長調整期。

 

 

 

 

 

友邦農莊

日本生態農業

日本本國農業資源有限,因此日本的生態農業的形式往往因地制宜、多種多樣。主要有:

第一,再生利用型。即通過充分利用土地的有機資源,對農業廢棄物進行再生利用,減輕環境負荷。如,將家畜糞便經堆放發酵後就地還田作為肥料使用,將污水經處理後得到的再生水用於農業灌溉等,這都是充分利用農業再生資源的措施。

 

第二,有機農業型。即在生產中不採用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而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農業生產過程的持續穩定。其主要措施有:選用抗性作物品種,利用秸稈還田、施用綠肥和動物糞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養分循環;採取物理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蟲草害;採用合理的耕種措施保護環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產體系及周圍環境的基因多樣性。

 

第三,稻作——畜產——水產三位一體型。即在水田種植稻米、養鴨、養魚和繁殖固氮藍藻的同時,形成稻作、畜產和水產的水田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做法是在種植水稻的早期開始養鴨,禾苗長大後,田中出現的昆蟲、雜草等為鴨提供飼料,鴨的糞便作禾苗的肥料,又可為水田中的紅線蟲、蚯蚓、水蚤及浮游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同時又給魚等提供餌料,從而實現生態循環。這種生態農業技術已在日本農村推廣和普及,該技術所產生的綜合效益亦被眾多水稻種植農戶所認可。

 

第四,畜禽——稻作——沼氣型。即農民在養鴨、牛等家畜過程中,將動物的糞便作為供製造沼氣的原料。同時,農作物的秸稈經過加工用來作家養畜禽的飼料,或作為沼氣的原料,沼氣又可為大棚作物提供熱源等。這樣,經過能量轉換實現生態的均衡,並且生產的農作物比較環保,又能實現經濟效益。

 

 

 

老牌農業帝國

美國生態農業

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國。據瞭解,美國農業勞動力約200萬人,僅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2%左右,以高度商業化的家庭農場為基礎。另外,早在1914年,美國就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種植的專業化,農業產銷也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一體化。以此成就了美國農業現代化、集約化、高度機械化的老牌農業帝國的地位。但是美國對保護農業後備資源和農業生態建設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水準上都是名列世界前茅的。而這與其完善的法律體系和有力的財政支持是分不開的。

 

美國的生態農業發展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保障。早在1990年,美國頒布的《污染預防法》中就對生態農業做出過明確規定,經國會通過的《美國的1990年農業法》通過立法形式選擇研究和教育途徑來建立一種可持續的、有利可圖的與保護資源的農業生產體系。為了實施低投入發展模式,還對農藥、化肥等投放量標準制定了專門的法律規定。

 

如果說完善的法律體系是生態農業發展的前提,那麼有力的財政扶持就是生態農業持續壯大的基礎。目前美國已有2萬多個生態農場,從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便開始對農業進行「綠色補貼」,要求受補貼農民必須檢查自身環保行為,除此之外還暫行減免農業所得稅;在生態農作制度改革過程中,為了引導農場採用休閒方式降低生產成本與保持水土,美國政府制定了休種補貼政策,對農戶進行直接的補助補貼。

 

 

 

冰火兩重天

中國式生態農業

中國擁有數千年農耕歷史,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些年農業生產也的確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清楚地認識到,現今中國農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資源和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抵抗自然災害能力下降,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等負面問題也隨之而來,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打擊。因此,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農業發展的道路,重視生態農業發展方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生態農業發展源遠流長,稻田養魚、桑基魚塘等模式已有上千年歷史,至今仍興盛不衰。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發展生態農業的總體思路。經過30年的發展,全國開展生態農業建設的縣已達300多個,其中國家級生態農業試點示範縣102個,省級試點示範縣200多個,遍佈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但是就現今整體市場環境而言,生態農業雖然前景被看好但是實際推進仍困難重重。在各環節監管的缺失下,大量假冒偽劣的農產品披著「生態產品」的外衣充斥於市場,攫取高額利潤,嚴重擾亂了產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生態農業投入時間長、成本高,優質優價本無可厚非,但是常因為市場環境不成熟或者銷售管道所限,造成好產品也「愁嫁」,大大打擊了生態農業從事者的積極性和產業健康發展。對於現階段的中國而言,生態農業應當是現代化的生態農業,是生態農業與現代農業的複合體系,既不能只重視生態效益而忽視了投入產出,也不可以生態環境為犧牲換取經濟效益。總之,中國生態農業的發展將是一個長久的艱巨的工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agriculture/nppy2mg.html

 

 

 

https://kknews.cc/agriculture/nppy2mg.html

 

 

 

 

 

 

 

 

 

 

 

 

************************************************************************************************************************************************************************************************************************************************************************************************************************************************************************

 

 

塵緣與八月桂花香:

 

 

 

 

 

蔣高明先生說:

『政府只需把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治理污染費用的1/3,大約相當於國家自從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每年平均三農投入的1萬億,用於在中低產田改造中主要支持生態農業,同步開展符合兩型農業要求的立體循環經濟建設;而對生態農業而言,只需要使用一半左右的化肥,農藥使用更可以大幅度減少。這樣,足以保證中國糧食生產在不再成為最大污染源的前提下增加30%以上的總產量。此外,只要維持住每年5億噸糧食產出,就可以減少轉基因食品進口,實現食品安全與降低國家糧食風險的雙重正外部性。
  如此一舉多得、利國利民的政策調整,政府何樂而不為?這,也許是蔣高明們百思不得其解的。』

 

 

 

原來是:

生態農業這麼好,“973”、“863”為什麼不立項資助?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生態學的辦法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化,這樣的成果如果推廣開來,許多環節將賺不到錢,農藥商、化肥商、農膜商、轉基因公司、醫院、制藥廠、醫院、火葬場、墓地經營者、科學基金使用者和管理者,我們的科研思路要斷送那麼多人的財路,不被立項是可想而知的。許多人在實驗室裏提高作物產量,他們拿到了巨額研究資金,我們在農村用環保的方法提高產量和品質得不到資金,該被諷刺的不應當是我們這些“手無寸鐵”的學者。

 

 

 

好一個

希望有關部門認真研究一下生態農業模式,將涉農資金向生態農業傾斜;打造生態農莊,帶動農民就業,在健康的環境下生產安全的食品;釋放城市人群的消費潛力,讓城市主動參與到鄉村環境保護和國家糧食安全的行動上來;從源頭減少乃至告別農藥、除草劑和地膜等有害物質的使用,實現食物安全優質、零農殘;改善鄉村生態環境,讓優質勞動力留在鄉村,減緩城市壓力,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好一個

『總之,中國生態農業的發展將是一個長久的艱巨的工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dfb99f0&aid=12288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