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正與補遺(一) for 健身、泡溫泉與登(爬)山
2024/04/05 10:41:06瀏覽259|回應0|推薦4

修正與補遺(一) for 健身、泡溫泉與登(爬)山

 

 

 

 

 

 

 

 

 

 

 

 

 

 

 

 

 

 

 

 

 

 

 

 

 

 

 

 

 

爬山運動,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

我年輕的時候學過很多種氣功,佛家的、道家的、內氣、外氣,什麼都練,什麼都沒學精。但是,在練習道家養身功的過程中開始接觸了經絡,也從練功的進展中,開始體會到、感受到,氣在經絡上運行時的特殊感受,以及氣一旦能駕馭,對於改善身體健康的好處。

古中醫在學習的過程裡,習醫者是需要先練七年的氣功,才可以開始為人治病。把脈的人如果不懂氣,不練氣,患者身上的病氣很容易上身,經過長時間累積,沒有不讓人生病的。

目前醫學院所訓練出來的中醫師,多數是沒有練過氣功的,自己不懂氣,單只是從書本上做知識性的學習與記憶,這種學習中醫的方法,恐怕不但治不好病,醫者自身還很容易落入亞健康或罹患惡疾(台北榮總過去幾位知名的傳統醫療科的專家,都先後患了重病)。

我濃縮了自己所學過的各種功法,將之編輯成13個式子,簡稱十三式,於多年前在師大附中曾教授過一些有緣的朋友。由於這十三式非常重視導氣與引氣,所以很容易讓練者產生氣感,同時達到改善身體氣機平衡的目的。其實,一旦練習到經絡疏通的差不多的境界,接下來最好的練氣法,就是靜坐(放鬆身上一切緊繃的打坐、靜默)

所以這幾年我主要是倡導大家多靜坐與走路,尤其是在台灣,我們所居住的環境中有很多公園,城市四周有很多山,更是適合大家多去親近,在山中健行、攀爬,讓肢體運動出汗,都是很好的健身活動。你無須花很多時間去學習經絡、氣功,只要在山裡多走動,上上下下,身體自然就能去調整經絡之間的強弱,自然就能改善健康。

以下兩張經絡能量圖,是我本周末所量測,一張是周六早晨未去承天禪寺爬山之前所測,另一張是我周日上午,經過一晚休息,又做過早上的暖身之後所量測的。您可以發現整體能量從(44)提升到了(49),更棒的是,肝、膽經的火氣,降下去了,心火自然也跟著下去了,所以平時多勞心的工作者,最適合周末到附近山上做一次流汗的上下階梯運動,多出汗能夠幫助身體把體內的積毒排出,上下階梯不但可以改善脾胃的運化,還能增強腎經與膀胱經的能量。這麼清楚的數據,總該相信了吧!

 

網友Jocelyn Lai:老師,現在也有一些醫生認為爬山會傷膝蓋,不鼓勵。可否請老師在這部份,教導並分享您的看法。

 

網友Philip Wang:當然爬階梯、爬山對某些人來膝蓋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是會受不了。我家夫人過去就是如此。但是我們有一套拉筋方式,還有熱敷與推拿的方法,可以在爬山前、爬山後做好防護與保養。人,要活就要動,陽明山有很多地方坡度不大,例如從花鐘沿著後面的中興路一路往上走到陽金公路,再從遊客中心走下來,都很平緩,樹又多,很適合週末早起去走走。我講的"爬山"其實是"有點坡度的走山"。

 

Fromhttps://www.facebook.com/philipwang88/posts/510212319152447/

 

@@@@@@@@@@@@@@@@@@@@@@@@@@@@@@@@@@@@@@@@@@@@@@@@@@@@@@@@@@@@@@@@@@@@@@@@@@@@@@@@@@@@@@@@@@@@@@@@@@@@@@@@@@@@@@@@@

 

中醫認為“氣不耗歸於肝為血,血不耗歸於腎為精,精不耗歸於骨為髓”。氣與血在人身內猶如一個太極圖中的陰與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陽到極點時,就會轉化為陰,所謂‘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就是這樣。因此,當人體內氣充足時,血的化生才能源源不斷,氣血增長,血氣充盈。這也是為什麼中醫在調理血虛時,補血湯的方子中補氣的藥反而會比補血藥的用量大得多的原因所在呢。

即所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比如,中醫有名的補血湯,其中補氣的黃芪與補血的當歸的用量比例是5:1。氣為血之帥”,只有氣充足時,血才能更好的固護在身體內,正常的運行、濡養全身。反之,則可能出現“血妄行”等問題,造成血的丟失。由此不難看出,若是人們在補血調理時,單一的只注重補充養血之品,效果不一定會好。

平日要補氣補腎,腳踝後側的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輸”穴,古時候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因為就在腳踝旁,所以多走路登山,當然會活絡到腎經上的太溪、水泉、照海、大鐘諸穴。我每天晚上睡前一定會按摩腎經,尤其是腳踝附近。家中有老人家的,可以在穿上襪子之後塞進一個溫溫的小紅豆袋,在內側腳踝的偏後下方,長久如此,必然能改善身體的氣血。

 

 

 

Fromhttps://www.facebook.com/philipwang88/posts/510212319152447/

@@@@@@@@@@@@@@@@@@@@@@@@@@@@@@@@@@@@@@@@@@@@@@@@@@@@@@@@@@@@@@@@@@@@@@@@@@@@@@@@@@@@@@@@@@@@@@@@@@@@@@@@@

 

那一位具有老一輩台灣長者典雅風範的台灣人,曾告訴我我有關於「太溪穴」的重要性

 

 

太溪穴


太溪穴是補腎的大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輸穴意指「本經經氣匯聚之地」,它在古代醫籍的記述中有「回陽九穴」的稱呼,由此可見它的重要性—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原穴則是腎臟原氣居住的地方,腎經的原發力和原動力都在這裡。太溪穴將此兩項功能合而為一,因此, 

太溪穴處的腎經經氣最旺,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用。

要想滋陰補腎、修復先天之本,就必須啟動腎經。而要啟動腎經,就要從太溪穴著手,也就是從源頭開始;太溪穴就是腎經的源頭。 (編輯推薦:太溪穴:改善鐵腿、消水腫!配5招讓肌肉痠痛都退散)

透過按摩這個穴位,讓它再配合通調別的穴位,最後把整條腎經都打通,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慢慢地你就會發現,整個身心在不知不覺中都改善了,秀髮也愈加黑亮濃密。

太溪的取穴方法:可採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又稱阿基里斯腱)之間的凹陷處。

 

From

https://www.edh.tw/article/13369/2

 

 

 

 

 

@@@@@@@@@@@@@@@@@@@@@@@@@@@@@@@@@@@@@@@@@@@@@@@@@@@@@@@@@@@@@@@@@@@@

 

那一位具有老一輩台灣長者典雅風範的台灣人,曾教我如何以拍打打開身體四個重要的通道,原來這叫「四象回春功」( 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EUVZ6QFIg )

 

 

@@@@@@@@@@@@@@@@@@@@@@@@@@@@@@@@@@@@@@@@@@@@@@@@@@@@@@@@@@@@@@@@@@@@

 

 

愛爬山?平時一定要做這6大運動訓練

 

Written by Demi

 

 

 

爬山前,你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了嗎?千萬別以為,你平時週末休假都會去爬山,就代表你準備好了,no no no因為光爬一座山就要花掉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爬山前的體能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平時一定要做這6大運動訓練,才能好好享受登山的樂趣。

 
台灣百岳,指的是擁有奇、險、峻、秀且山容起伏明顯,標高3,000公尺以上的一百座台灣山峰。不少登山客,都以此為目標挑戰,欣賞雄偉的大自然美景

 

 

爬山6大運動訓練

  1. 、、,都是很好的徒手訓練方式。 另外,必須加強腿部訓練,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可是不是應該是下山比較輕鬆嗎?但是下山容易磨損膝關節,導致下山後膝蓋痛,甚至是下山雙腳顫抖,容易有滑倒、受傷的風險,、、站立式單腿平衡。 1.   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有助於核心肌群的力量,能讓你在不平坦或是陡坡的路段,讓你保持身體平衡,例如:棒式仰臥起坐伏地挺身

    因此為了使腿部肌群更穩健,可以做深蹲分腿蹲


  2. 2.   心肺訓練
    心肺訓練也是爬山前必做的準備,因為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山上空氣稀薄,氣溫又低,需要增強肺活量,適應高山,以免發生高山症出現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心肺訓練包含:跑步、游泳、騎自行車,或團體有氧課程,至少每個禮拜訓練3、4次,運動時間30到45分鐘,提升耐力與心率,並增加身體長時間劇烈運動後的自我恢復能力。



  3. 3.   負重訓練
    如果是需要爬長途的高山,需花超過一天的時間,那麼一定要接受負重訓練,也就是重量訓練,可以趁著休假爬小山時,加重背包的重量,大約5到10公斤,適應之後爬高山時所背負的重量。如果你沒有時間上山負重訓練,可以搭配在平時走路、有氧運動,訓練自己背更多的重量,達到你預期實際進行登高山75%的重量。


  4. 4.   柔軟度訓練
    柔軟度訓練,可以讓你肌肉放鬆,不那麼緊繃,保護肌肉與韌帶,不容易受傷。柔軟度訓練最常見的是瑜珈,全身性的伸展運動,使你的肌肉維持柔軟、關節保持靈活。


  5. 5.   心理訓練
    不論你的體能有多厲害,你還是必須要有爬高山的心理準備,因為山上的天氣變化大,很有可能突然傾盆大雨,或是突然身體不舒服,但爬到半路就難以回頭下山。這些計畫趕不上變化的情況,必須臨機應變,可以在爬山前多看山友們的登山紀錄,或是看登山書籍、登山紀錄片,讓你有心理準備好如何應變爬山的種種危機。


  6. 6.   改變習慣
    別再說你沒時間爬山訓練!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開始鍛鍊,只要改變一下你的生活習慣,比如說騎車上下班通勤改為騎腳踏車、搭電梯進出辦公室改為走樓梯,這些習以為常的小細節,都可以改為另一種運動方式,也使生活上增添一些小樂趣。

 

6大運動訓練時間規劃

那麼要從哪時候準備爬山的訓練計劃呢?建議是2到3個月前就開始準備,好讓你多花一點時間補強體力,到了爬山日比較能適應環境以下為3個月的運動規劃表:

肌力訓練

每週3天,約1小時,漸漸增強組數與次數。

心肺訓練

每週3天,約30至45分鐘,慢慢拉長運動時間。

負重訓練

輪流訓練,例如禮拜一負重訓練,禮拜二換柔軟度訓練……

以此類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每天都訓練。

柔軟度訓練

心理訓練

改變習慣

逐漸養成習慣騎腳踏車通勤,或是走路。

 

 

 

爬山的奇妙之處,就是只要做好行前訓練、裝備齊全和帶著一顆冒險的精神,就可以一步步前高山。但是,千萬不能低估爬山的艱辛程度,以及爬山不可預期地造成身體上的傷害!一定要扎實做足6大運動訓練,降低爬山時可能發生的危險,讓雄心勃勃地你,爬山時好好享受藍天白雲、高山美景、吸收芬多精,也由內而外釋放出壓力,使你心情愉悅。

 

 

From

https://blog.worldgymtaiwan.com/6-training-tips-to-prepare-you-for-hiking

 

 

 

 

 

@@@@@@@@@@@@@@@@@@@@@@@@@@@@@@@@@@@@@@@@@@@@@@@@@@@@@@@@@@@@@@@@@@@

 

 

爬山能提高性功能嗎 這些運動也能起到一樣的效果

 

更新日期:2024年03月29日

性功能不好的話,不僅容易使男性喪失自信,還會影響夫妻感情,於是很多人就會尋找能提高性功能的方法,而做一些運動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那爬山能提高性功能嗎?

怎麼爬山能提高性功能

正確的爬山姿勢

上坡時,上半身向前上方傾斜,彎腰收腹,穩步踏地前進,用全腳掌著地;下山要緩慢,拐彎時更要慢下來,切不可跑、跳,下山時,上半身微微凸腹屈膝,重心稍向後移,步速宜緩慢,步幅小而穩妥,等前腳站穩了再把重心移過去,不宜用膝關節旋轉來代替足底轉彎。

規律呼吸節奏

一般來說,爬山時步頻和呼吸是有對應規律的:

1、平地上一般為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2、在有上坡的時候,呼吸會變得急促,一般為兩步一呼,兩步一吸。

3、在坡度較陡,步速較慢的時候,可能會變成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甚至,一步一呼吸。

一週3-4

每週保持3-4次的爬山頻率,才能給身體不斷的刺激,又能給身體休息恢復的時間,不至於太疲勞。

爬山多長時間能提高性功能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和實際情況不一樣,因此爬山多久能見到效果,需要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說至少也得堅持2-3個月,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有效,每次爬山時間不少於30分鐘,但最長不宜超過2小時。(按:此點有爭議)

 

其他可以提高性功能的運動

仰臥抬腿

躺在墊子或者床上,把雙手墊在屁股下面,可以將雙腿抬高30公分保持懸空,也可以兩腿懸空狀態下交替上抬,可以有效地促進腿部力量,對於做愛時的撐位有很大的好處。

深蹲

將槓鈴放在深蹲寄架上,加適當重量,將槓鈴擱置於頸後肩膀上,雙手握住橫杆,使之保持平衡,伸直雙腿,使槓鈴離開深蹲架。後退一步,兩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略朝外撇,在運動過程中收緊軀幹各部肌肉,以保持身軀始終保持豎直。

男性性功能的強弱,關鍵在於下半身力量,而深蹲是一種力量訓練,可以很好地鍛鍊腰部、臀部、大腿的肌肉力量,對於提高性功能也有好處。

踮腳運動

適當的做踮腳運動,可以使小腿肌肉強烈收縮,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保證下肢血液流動暢通,陰莖得到血液量增加,勃起時間也會延長,如果在踮腳的時候,有節奏的上下震顫,這樣肌肉收縮更加激烈,可以供給陰莖的血液也會更多。

提肛運動

做提肛運動時以坐、臥、站立均可,具體做法如下:吸氣時,肛門用力內吸上提,緊縮肛門,呼氣時放鬆。每次肛門放鬆、緊縮30次,早晚各一次。若能採取胸膝臥位(雙膝跪姿,胸部貼床,抬高臀部)做提肛運動,則效果更好。

提肛運動是能夠加強骨盆腔肌肉收縮,男性做此運動可以改善勃起障礙,治療前列腺炎,增強性功能,能起到壯陽的作用。

爬山能提高性功能嗎

能。

一般來說腰腹、臀部、腿部肌肉的力量對於性功能是很重要的,而爬山的時候對於腿部、腰腹部、骨盆等部位都能起到鍛鍊作用,長期堅持能幫助提高性功能。

 

爬山提高性功能效果好嗎

較好。

1、爬山可以增強體質和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舒緩壓力,在過性生活時可以保持正常性慾,增加快感。

2、爬山時能夠調節人體自主神經功能,改善內分泌系統,促使腦垂體分泌激素的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使體內雄性激素,睪丸酮含量增多,性慾大大增強。

3、爬山運動時能夠提高腿部力量的,尤其對大腿股四頭肌有很好的鍛鍊效果,在性生活過程中,人的大腿和腰一樣要用力,像正常位,後位式都需要以大腿為支撐點出力,才能保證性生活完美。

4、爬山能夠起到消耗熱量,燃脂,可以幫助維持良好體態,幫助減去腹部多餘脂肪,保持好的身體狀態,對於順利進行性生活是有幫助的。

注意事項

1、爬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爬山姿勢,在爬山前做好充分熱身,結束後不要忘記整理活動,步伐不宜過快過大,運動強度要適宜。

2、想要提高性功能,除了進行運動之外,還應改善之前的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抽菸、喝酒等。

3、平時可以多做一些增強腰背部力量的訓練,如卷腹、平板支撐、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動作。

 

 

From

https://www.jiankangdaba.com/post/gzrrbnaz.html

 

 

@@@@@@@@@@@@@@@@@@@@@@@@@@@@@@@@@@@@@@@@@@@@@@@@@@@@@@@@@@@@@@@@@@@@@@@@@@@@@@@@@@@@@@@@@@@@

 

年紀愈大,性能力變差? 泌尿科醫大讚「4種運動」助睪固酮爆發:戶外踏青也入列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2023年9月4日

 

運動被認為能夠強健體魄、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機率。然而,定期的運動或訓練,是否有助於增強男性的「性能力」?運動與性能力有關嗎?

 

只練重訓不夠? 提升性能力運動醫師建議「4項都練」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醫師表示,一般男性隨著年紀增長,性能力也將隨之下降,但是透過運動或及早治療,有機會減緩衰退速度。如果想透過運動幫助壯陽,就研究文獻來看,以下4種運動都可適量進行:


1. 重量訓練:重訓可提升男性荷爾蒙、維持良好體態。

2. 有氧運動:可增加心肺功能。

3. 競技型運動:如羽毛球、打籃球、拳擊,此類運動可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對性行為時的心理建設有幫助。

4. 戶外踏青:接觸大自然助壓力釋放;壓力往往是影響性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想運動改善性能力? 1週最好練6天

 

要想透過運動增強性能力,應達到多少鍛鍊時間及強度?程威銘醫師指出,如果時間體力足夠,可以練習2天的有氧運動、2天重訓、1天高強度間歇訓練,周末時可進行戶外健走。一週以6天的運動量為佳。

程威銘醫師提醒,重量訓練時建議上肢、下肢肌肉都要鍛鍊,而且每次運動最好達到中等強度、時間超過40分鐘以上,訓練時有「上氣不接上氣」的感覺才有效果。由於運動能夠刺激睪固酮與性慾,有些男性練習重量訓練或輕度的爬山健走後,會出現性慾上升的現象,甚至有機會不必靠吃藥也維持良好性功能。

不過,程威銘醫師指出,運動必須持之以恆才有效,如果平時沒有運動習慣,或是過度訓練、突然進行強度太高的運動,體力不堪負荷,性功能當然會下降。另外,過度的有氧運動,反而會使性功能降低。坊間流行「凱格爾運動」雖然能訓練骨盆底肌,但過度訓練可能會造成肌肉疲乏,建議一天一次即可。

 

 

 

睪固酮影響性能力? 自信心不足也會有性功能障礙?

 

不少男人以為睪固酮濃度與性能力表現有關,程威銘醫師表示,兩者並沒有絕對關係。許多患者有性慾過低的症狀,但睪固酮濃度卻正常。影響性能力最直接的標準還是陰莖充血時的「硬度」,如果平時有運動鍛鍊,也沒有不良嗜好,偏偏充血時就是硬度不足,建議調整生活作息或及早就診。

程威銘醫師表示,性能力與雄性激素、心理狀態和年齡有關,頻繁發生性行為,不代表就能增強性能力,但對於性的技巧掌握可能有幫助。如果逐漸步入30、40歲以上,雖然硬度已不如20歲「無堅不摧」,在性事方面可以學習「以柔克剛」,去克服時間變短、陰莖硬度不足等問題。

程威銘醫師指出,曾有男性個案2年沒有性行為,與新歡做愛時,發現自己情緒相當緊繃,深怕「表現欠佳」,類似的恐懼感反而使雙方無法達到歡愉。男性如果對自己期望過高,容易造成自信心不足引起性功能障礙的惡性循環。

時有男性為增加肌肉與提升性能力,不惜違法施打生長激素、合成性類固醇為非法藥物的新聞。程威銘醫師警告,這類藥物如果沒有正確施打,易造成肌肉萎縮、性功能受損,錯誤使用更對心臟血管健康有負面影響,「用藥致死」的現象仍時有所聞。提醒男性如果有任何性功能障礙問題,應詢求正規醫療管道協助,萬萬不可自行使用違法藥物,以免對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潮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From

https://tw.news.yahoo.com/%E5%B9%B4%E7%B4%80%E6%84%88%E5%A4%A7-%E6%80%A7%E8%83%BD%E5%8A%9B%E8%AE%8A%E5%B7%AE-%E6%B3%8C%E5%B0%BF%E7%A7%91%E9%86%AB%E5%A4%A7%E8%AE%9A-4%E7%A8%AE%E9%81%8B%E5%8B%95-%E5%8A%A9%E7%9D%AA%E5%9B%BA%E9%85%AE%E7%88%86%E7%99%BC-021200685.html?soc_src=community&soc_trk=li

 

 

@@@@@@@@@@@@@@@@@@@@@@@@@@@@@@@@@@@@@@@@@@@@@@@@@@@@@@@@@@@@@@@@@@@@@@@@@@

 

 

人未老腳先衰!連假瘋爬山竟誘關節炎、心梗塞...他勸3種人別亂試

 


文/許承翰

春天是登山的好季節。從運動量看,登山不外乎是一次遠距離的長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往往山還沒爬到一半,就感覺氣喘吁吁、消耗大量體力了。登山是很好的有氧運動,不僅能讓心肺功能得到極大的鍛鍊(心跳可以達到150次/分以上),還能快速的消耗脂肪,加強腿部肌肉的力量。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人的腳有力,能跑能跳能走,就不易衰老。腳是人體之根,經常登山可以增強下肢力量,改善關節功能,預防靜脈曲張、骨質疏鬆及肌肉萎縮等疾病,而且能有效刺激下肢的經脈及許多腳底穴位,使經絡通暢,延緩衰老。

登山能使心臟更發達。登山時,肌肉的收縮不僅要使身體向前移動,而且還要使身體向上抬高,這就讓心臟增加了更大的負擔量,因而使心臟收縮速度加快,力量加大,這對心臟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日久天長就會使其產生適應性變化。

那麼,哪些人不適合登山呢?

首先是冠心病患者。因為登山時體力消耗較大,血液循環加快,而且身體負擔加重,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其次是腿部有疾病者。比如關節炎和骨質疏鬆。上山時,膝關節要大副度屈曲,會使髕骨負擔加重,容易引起膝關節疼痛,下山時,下身骨骼和關節要承受很大的衝擊力,這些刺激會加重病情。

再來就是癲癇病患者。有癲癇病的人不宜登山,一旦癲癇發作,將會有生命危險。其他如眩暈症,內臟下垂、高血壓病、肺氣腫病,一般不宜進行登山運動。

總之,登山運動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登高鳥瞰城市或者鄉野美景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還可以緩解登山時的疲勞。而向著最高峰極力攀登的同時,又能磨練人的心理素養。可以說,登山攀岩是對身心俱佳的一種戶外運動。

本文摘自《跟著節氣養生》/許承翰(食療及藥補專家)/崧燁文化

 

From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952750

 

 

@@@@@@@@@@@@@@@@@@@@@@@@@@@@@@@@@@@@@@@@@@@@@@@@@@@@@@@@@@@@@@@@@@@@@@@@@@@@@@@@@@@@@@

 

「爬山」是一帖良藥!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登上玉山的奇蹟

 

撰文:李豐 醫師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

 

當我40多年前被診斷罹患癌症,並被預估只能再活半年時,我有接受手術,無數次電療,還有一次化療,但是腫瘤始終屹立如山。

 

當我改變主意不再治療以後,我做了很多改變,堅持下來的結果,我的細胞的自癒系統發揮了功效,讓我與我的癌細胞和平共處。而且,如果我繼續努力,我相信我的癌症不會再發。」

 

當我30多年前因為背傷,一再復健都好不起來,甚至要靠輪椅過日子的時候,主治醫師認定,我的背傷會越來越壞,一直到我死的那一天。那個時候,我才警覺,我又要靠自己了。

 

於是我非常辛苦地開始學瑜伽、靜坐、並一點一滴地在進步,如今,我不但不需要輪椅,可以走來走去,常常爬山,還爬上過玉山。

 

要活就要動

 

有一次,慶榮(編按:李豐醫師的丈夫)與我去參加一個25公里行程的登山活動,走到山頭,已近中午,領隊招呼大家坐下休息,每人打開自己準備的便當,開始午餐。

 

正在吃得高興的時候,有一個大胖子氣喘如牛地衝上山來,也很靦腆地坐到一邊去開始午餐。顯然他也是屬於我們這一隊的,只是走得慢,落在後面。吃過飯,大伙還在休息,慶榮興起了他曾經身為記者的專業好奇心,走過去採訪。

 

「老兄,爬山好玩嗎?」

 

「不好玩。」想也知道,為了趕上隊伍,喘到臉紅脖子粗,滿身大汗,那有什麼好玩?

 

「那你為什麼要來?」

 

「這是我的藥呀。」

 

「怎麼說?」

 

這位胖子老兄說出了他的神奇故事。

 

原來他早就已經胖得很難過,最近的威脅竟然是睡不著、吃不下及拉不出來,也就是有失眠、食慾不振及便祕等毛病,去看醫師、吃藥、減肥……,都無效。他焦急得不得了,卻也沒有辦法。

 

不久前遇到一個朋友,朋友沒說什麼,只叫他明天跟他去爬山。他去了,走得比這次還要慢,還要辛苦,走到一半,他跟朋友說,走不下去了,可不可以先回去,朋友說,可以呀,可你要自己回,我可要跟著隊走。

 

當他掉過頭來看來時路時,他呆住了,路都認不得,如果在山上迷了路,豈不是更慘。於是他只好硬著頭皮撐下去,到達終點時,他的腳已經不聽使喚了,幾乎是用爬的進入車廂。

 

可是第二天,他卻興奮得不得了。他餓了,他吃得下了;他也拉得出來了;而且當天睡得像死豬。他的三個問題都只是因為爬一趟山便統統解決了。

 

於是他把爬山當成藥,每個星期一定要跟一次,已經跟一陣子了。

 

慶榮又問他:「那你為什麼要選這個25公里的行程,15公里的行程不是比較不累嗎?」

 

他很幽默地說:「病重要用重藥呀。」原來他試過15公里的行程,感覺效果沒有25公里行程的好。

 

 

當時台北的週日登山活動大致分兩種,一種是10~15公里的郊遊路線,適合攜家帶眷慢慢走;另一種是25公里的健行路線,適合已有登山基礎的山友們練腳力。

 

每星期五的報紙上會刊載,哪個登山隊會去哪裡、路程多遠、集合地點在哪裡,以及是否要帶午餐等等,你只要準時到達集合地點,跟著大伙走就行了。

 

登山健行讓氣血暢通,是一帖健康良藥

 

 

 

我患癌症以後,經過手術、電療及化療,身體變得很衰弱,加上台大的工作又很繁忙,極度缺乏運動。慶榮發現,爬山是可以幫助我恢復健康的好方法,因此堅持在週日及例假日,拉我上路。

 

老實說,那時候我並不喜歡爬山,因為當時我的身體太差,爬的雖然都只是郊山,或者只是近郊的產業道路而已,可是對我來說,仍然是苦事一椿。

 

不過,走走停停,我的身體還是在進步,從走產業道路,到走15公里的山路,到走25公里的健行路線,甚至還登上台灣最高的玉山。我的身體不但比以前耐操,不只不再感冒,也已不再需要住院,不用再看醫師了。

 

道理在那裡呢?說穿了,就是血液循環改善了。

 

從前的社會,人們為了生活,必須捕魚、打獵、下田……,付出很多勞力,生活才能溫飽。

 

在這些需要下,人類身體內的各種器官組織,其實是具有適應重勞動的能力。也就是說,那時候人類的胃,消化了吃下去的食物,所產生的能量,是足夠當時從事勞動的手、腳及其他肌肉消耗的,那時人的血液循環,鐵定比現代人的血液循環旺盛。

 

可是,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人的生活型態,幾乎完全改觀,不但很多工作已經交給機器代勞,而且出入有交通工具,上下樓有電梯。人越來越不勞動,器官組織當然越來越萎縮,尤其是肌肉與血液循環。

 

我們身體內的血液,比起台灣的交通網、公路路線的設計,還要完善得多。每一個人身體內血管的數量,都比平常的需要量多出很多倍。只是,有些血管是活動的,是正在使用中的;有些血管則是關閉的,是備而不用的而已。

 

勞動的人,參與活動的血管較多,血液的流通也比較暢旺,特別是與勞動有關的手腳肌肉部分。缺乏勞動的人,參與活動的血管較少,因而大部分的血管都閉塞著,血液的流通也比較不暢旺,尤其是在冬天,於是手腳都是冰冷的。

 

血管同市區的馬路一樣,馬路如果經常使用,經常有車輛行駛,就很暢通;如果沒有經常使用,沒有車輛行駛,馬路就容易堆滿垃圾,有時還會被攤販占據,甚至會被人築了違章建築。這時,如果馬上需要使用,就顯得慌了手腳。

 

胖子老兄那麼胖,顯然他的血管,早就已經堆滿垃圾,甚至違章建築,細胞已經很難工作了,於是食物已經進不去,大便也出不來了,再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很難預料了。

 

幸好他碰到貴人,而且下的是猛藥,更幸運的是第一天就見效,這讓他有信心繼續下去,並慢慢體會到運動對身體的好處,體會到血液循環慢慢恢復暢通所帶給身體的舒適。

 

坐著不動,違反大自然法則,容易生病

 

 

 

我的情形與胖子老兄不一樣,我的血液不良是因為手術、電療及化療,都會分別對組織造成損傷,有些組織甚至已經死亡或者萎縮。

 

譬如我的左邊脖子及左邊肩膀的肌肉,就早已萎縮成結疤組織,要恢復正常,據常理來說是不可能的,可是,經過這些年來持續的運動,漸進式地增加運動量,脖子及肩膀的功能,也已恢復了不少,譬如我現在已經可以背著自己的背包(以前都是慶榮背的),獨自去爬山,甚至出國。

 

慶榮陪著我每個週日及例假日爬山,轉眼竟已三十多年,看著我的血液循環在逐漸改善,也看著我的健康狀況在改善,他不只是高興,也很得意,認為那是他堅持的功勞。

 

去年,雖然他在生病中,已經不能爬山,仍然堅持要我週日去爬完山回來才去照顧他,也叮嚀我,即使他不在,我也要持續爬下去。現在,雖然週日例假日我都獨自在山徑中漫步,但是感覺中,他仍然在我的身邊,陪著我。

 

30多年來,我們在山中遇過無數的山友,只要有機會,慶榮都會過去跟他們說話,其中只要是持續地爬山的人,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雖然他們爬山的因緣各個不同,但會持續爬山的理由,絕大部分與血液循環改善,及與健康情形改善有關。

 

有一次,在南港山上碰到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她的腳步仍然相當矯健,她說她每天一早就上山,一天當中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放下不幹,只有爬山,就是不能停。你想,如果爬山對她沒有好處,她會這麼堅持嗎?

 

人是動物之一。既然叫做動物,那當然就是應該動才對,現代人生活太安逸,幾乎不用動,顯然違反了大自然法則,要不生病,才怪。

 

所以,要活得好,就得動。

 

爬山可用自覺最舒適的步調,慢慢地爬

 

 

 

爬山的確是一項很好的運動。

 

爬山不用特別張羅工具,只要一雙不會滑倒的鞋子就好了。爬山不用花什麼錢,一個水壺、一頂帽子就可以上路。爬山是很輕鬆的運動,可以用自己走得最舒適的步調慢慢爬,累了,休息一下再走,不用趕。

 

爬山甚至不需要熱身,到了登山口,慢慢往上走,身體自然就熱了。

 

爬山沒有競爭性,不像球類運動,非要把對方打敗才達到目的。相反地,爬山時,如果有一個隊友落後,前面的人還會回過頭來幫他揹背包、陪他、為他打氣,務必把他領到目的地不可。這是希望大家都好,大家都健康的團隊精神,不是拼個你死我活的競爭性運動,所以爬山是沒有壓力的運動。

 

相反地,爬山是抒壓的好方法,因為爬山需要大力呼吸,大量排汗,可以把很多壓力造成的毒素與悶氣排出去,同時,爬山很少單獨行動,你一句我一句的閒聊,有時候在無意中就開竅了。

 

爬山還有一個大收穫是因為遠離都市,進入山林,呼吸到不一樣的空氣,讓你的肺大量補充能量。

 

我的一位老師很老了,仍然在爬山,學生們疼惜他,怕他會出意外,問他為什麼還要去爬,他說:「我要去換氣。」真的,如果在細雨濛濛中走在山中,那空氣,那股甘甜、清新的味道,馬上就會讓你有充了電的感覺。

 

還有,別的運動,時間都比較短暫,只有爬山,起碼爬上一兩小時,15公里就要4、5小時,25公里就要7、8小時,這樣運動下來,效果比較容易看得到。

 

在台北市,爬山更是方便得不得了。因為台北是盆地型的都市,四面都是山。台北市政府近年來規劃與整修了很多親山步道,路標清楚,路況良好,如果拿著市民手冊,你還可以看到每一條步道的簡單介紹、步道長度與步行大概所需的時間,如果還要知道更詳細的路線狀況,還可以上台北市親山步道主題網去查詢。

 

爬山雖然很好,但是膝蓋不好的人卻不適合爬山,因為那樣會增加膝蓋的壓力,反而會受傷,尤其是走下坡路,壓力更大。這樣的人,要運動,便以走路最適合了。

 

作者簡介_李豐 醫師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三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現為李豐病理中心負責人。

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她每天清晨四點起床做運動,包括拍打、拉筋、做瑜伽與舉啞鈴等。之後是靜坐、吃早餐,然後出門上班;週末時,則會出門爬山。每天晚上八點多,李豐已開始靜坐,準備九點多睡覺。

她的飲食清淡,以五穀雜糧加蔬菜為主;時時保持心情愉快、常懷感恩心,最愛哈哈大笑,也常帶著病人一起笑出健康。她最大的健康目標,就是「臨終無障礙,走得自在」。

 

本文摘自《善待細胞,可以活得更好》

 

From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9/post/202007270035/

 

 

@@@@@@@@@@@@@@@@@@@@@@@@@@@@@@@@@@@@@@@@@@@@@@@@@@@@@@@@@@@@@@@@@@@@@@@@@@@@@@@@@@@

 

 

登山技巧上 / 下坡10重點!專家傳授「休息步」讓爬山更省力 2022/09/30 by 療日子保健編輯

 

 內容目錄

登山技巧[上坡篇] 減少肌肉疲勞、受損,記得5個上坡重點

 

登山技巧[下坡篇] 減少肌肉疲勞、受損,記得5個下坡重點 療日子小叮嚀

 

近年來熱衷於登山的人越來越多,登山不僅能夠作為戶外休閒活動,還能達到燃脂及訓練下肢肌力的效果,但要懂得用正確的姿勢登山,才能夠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這是讓我們能夠持續享受爬山樂趣的關鍵因素! 以下HiBODY 嗨健康要跟大家分享登山技巧,包括下坡與下坡的姿勢、用力技巧,希望給大家參考,盡量減少登山時的疲累與肌肉受損風險。 登山技巧[上坡篇] 在大家的印象中,上山雖然好像比下山來得安全,但垂直向上移動作功極大,需要一些技巧減少肌肉疲勞,並減少受傷風險。 身體打直,並配合重心微前傾 單腳發力,而非雙腳繃緊 小步伐穩定前進,不要跨大步 盡量以全腳掌著地,而非墊腳尖走路 要有固定的節奏 減少肌肉疲勞、受損,記得5個上坡重點 軀幹動作:不要因為喘或累就「彎腰駝背」,這樣會使腰部負擔過大,軀幹盡量呈一直線,以關節為軸心,微向前傾,透過重心往前移動,幫下肢肌肉省力。 發力方式:用單腳發力,是高手常運用的技巧「休息步」。每一步都只用一隻腳出力帶動,而另一腳保持放鬆狀態,交替讓肌肉短暫休息,延後肌肉疲勞的發生。 步伐節奏:保持固定節奏,能讓呼吸維持固定頻率,肌肉能夠穩定且充足交換氧氣,肌肉比較不容易疲勞,走走停停容易打亂呼吸。 著地方式:每一步要確保上方腳的全腳掌踩穩地面,避免僅用腳尖落地就將重心往前推,這樣容易使小腿肌群過度緊繃,降低登山的肌肉使用效能,加速疲勞發生。 步伐大小:小步伐較易穩定且長時間前進,過大的步伐雖然感覺比較快,但肌肉負擔過重,會加速肌肉疲勞、腳抖、易喘。 爬山的時候記得「刻意練習」這些上山的小技巧,有助於增加肌肉使用效率、耐力,還可以降低運動傷害的產生。

 

 

登山技巧[下坡篇]

聽過「下山的時候很傷膝蓋」這句話嗎?其實並非完全正確,這主要取決於大家有沒有用正確的動作方式下山:

(1) 身體直立且微前傾,切勿往後仰

(2)身體重心要坐落在後腳

(3)膝蓋朝向前方或偏外,切勿內八

(4)由腳尖觸地,再以全腳掌踩穩

(5)落地距離不要太大

 

減少肌肉疲勞、受損,記得5個下坡重點

(1)軀幹動作:人天生對下降坡度的恐懼會將重心往後移動,呈現身體後仰的姿勢,然而這樣反而更容易造成跌倒。良好的下坡技巧,需要讓身體放鬆略向前傾,重心坐落於前後腳的底盤中央。

(2)身體重心:身體的重心坐落在後腳上,一直到前腳的腳尖肉球部位著地時,才開始將重心轉換到前腳落地。

(3)膝蓋彎曲:下坡動作類似單腳下蹲,膝蓋要朝向前方或偏外,切記內八,臀部肌群没有正確發力容易出現膝蓋內夾,這樣對膝蓋的半月板、韌帶、膝蓋軟骨等,都會產生不當的壓力。

(4)落地方式:先由腳尖觸地,再以全腳掌踩穩。善用前腳掌柔軟厚實的「肉球」結構,以及小腿後方強壯的小腿肌與肌腱來吸收衝擊力道。

(5)落地距離:單腳懸空準備往下一階踩時,腳跟與階梯的距離不要太遠,與地面的距離也不要太高,以免耗費更多能量將重心前移,以及煞車,會增加額外的負擔與肌肉疲勞。

 

 

From

https://www.healingdaily.com.tw/articles/%E7%99%BB%E5%B1%B1%E6%8A%80%E5%B7%A7-%E7%94%9F%E6%B4%BB%E7%9F%A5%E8%AD%98/

 

********************************************************************************************************************************************************************************************

 

 

Comments By 塵緣八月桂花香:

 

好一個養腎第一大穴-「太溪穴」與「四象回春功」!!!

 

 

好一個「具有老一輩台灣長者典雅風範的台灣人」

 

 

人體百科David 偉的視頻不錯值得收藏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EUVZ6QFIg )!

 

 

 

What a great for

Nourishing the kidney by " Taixi " acupuncture point and "Four Elephant Rejuvenation Exercises "!!!

 

 

 

What a great for

A Taiwanese with the elegant style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Taiwanese.

 

 

Human Body Encyclopedia David Wei’s video is very good and worth collecting. (Se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EUVZ6QFIg” for details.)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dfb99f0&aid=18047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