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8兩個最動人的地址──海角七號與寶島一村
2008/12/15 01:27:07瀏覽3351|回應2|推薦27

如果海角七號的功勞之一,是把台灣的觀眾重新帶進電影院;那麼表演工作坊的《寶島一村》同樣功不可沒。國家劇院,已經許久不見從一樓滿到頂樓的盛況,場子熱到空調似乎都不夠勁兒。

舞台劇和電影畢竟是不同的,一氣呵成的壓力,考驗著透過舞台說故事的人,要用什麼樣的語法、邏輯、劇情、氛圍,把觀眾引進他的思惟,他的幽默,他的語重心長,與他的人生態度。

幕起燈亮,王偉忠站在光環裡當說書人,替寶島一村的故事開了頭,讓人好奇著他和賴聲川,兩個創意人要怎麼一塊兒述說這長長半世紀的土地歷程。從第一幕第一場分配眷舍的戲,有人為了搶房舍冒名瓜代,不惜改名換姓開始,一切就讓人放心,這兩人,抓對了調。

戲的主角是雞犬相聞、彼此緊貼著一塊兒過日子的三家人。一家南腔,一家北調,中間夾著一對芋頭番薯,戰後的大遷徙,造就了他們的人不親土親。兩代三家人的故事時而獨立時而交錯,令人很難不想起賴聲川的經典作品《暗戀桃花源》;而貫穿全劇、穿梭時光的神祕老太鹿奶奶,也神似賴聲川前齣劇作《如影隨行》裡的飄忽隱形少女YA。

縱使模式熟悉,但畢竟是對觀眾心思感應機敏的優異劇場人,寶島一村的每個情緒爆點都十分精準,讓台下的人該笑就笑,該哭就哭,甘心情願被「共同記憶」這把金鑰匙打開心門。

三小時的故事,總有觀眾覺得熟悉的情境,可能是那首莫名奇妙被禁掉的「松花江上」,可能是老奶奶擀麵棍下半肥半瘦的天津包子,可能是滿口操你媽維護兄弟情誼的青春少年,也可能是開放探親後,一把扶住哭倒墓前的白髮爸媽。封閉的劇場,把這群人集體帶回他們永遠回不去的兒時記憶。

正因一切太熟悉,我們這些忘情其中的中年觀眾,得以忽略太過簡單的舞台設計、少到真是太少的道具、旁枝過多的故事線,和換景太頻繁以至打散情緒連貫的不妥適。當然,也一路跟著忽略演員不甚地道的上海腔、京片子和四川話,和一不小心凸槌的細節。(叛逃對岸的飛官李子康,數十年後終於回台與妻子相聚,妻子拿著手裡的照片說,這是在美國念博士的兒子,旁邊就是他的媳婦兒…眼尖的前排觀眾馬上就發現,咦,照片上怎麼只有一個人…)

儘管編導身手了得,又有王偉忠豐富的眷村經驗打底,但寶島一村的搶眼,必須大半歸功於演員。屈中恆、馮翊綱、郎祖雲、劉亮佐的信手拈來、氣定神閒自不在話下,更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嫁進眷村的台灣媳婦萬芳,細膩自然,收放之間恰到好處,在眾多戲精之間大氣揮灑,充滿搶眼的舞台魅力。而飾演眷村二代的韋以丞、劉美鈺、時一修、蕭正偉,對較少看舞台劇的觀眾來說可能陌生,但寶島一村若少了他們,便少了好幾分的純粹、輕快與真實。

整場戲,在笑聲之中,我不斷聽到後排觀眾抽面紙擤鼻涕;但坐我旁邊的兩個年輕男女只不斷互換著望遠鏡,低聲驚呼著看到了胡婷婷和那維動,下半場才演不久,他們就踮著腳尖離開。散場時,我前頭走著一對六十來歲的夫妻,交換著心得說,哪些人、哪些地方演的不像,而且怎麼老是暗燈換景搬來搬去,零零碎碎的…

顯然,寶島一村用舞台劇說故事的方式引人回味記憶,深深觸動的是中年人,就像五年級生聽民歌一樣,即使歌手pitch不準也無所謂,重要的是,那年代是屬於我們的,我們就愛這味兒。

以下的這段話,則想說給王偉忠聽,就算對眷村歷史的傳承再有使命感,也不必太過期待光靠一齣劇,就能讓年輕人牢牢記住什麼。世代差異在所難免,這份期待太沈重,戲劇畢竟只是戲劇,能讓人在劇場裡心生感動,已屬不易。

就像海角七號一樣,雖然不是劃時代的巨作,但「寶島」與「海角」都做到了一點,就是與這塊土地的記憶和在地元素流暢連結。金融海嘯的當兒,一張舞台劇票夠買好幾張電影票,寶島一村卻仍能一路加演到明年三月,把觀眾一波波重新帶回劇場,成績確實斐然,表演藝術的火花再現似乎不遠。真心期待火花燦爛綻放,讓辛苦的劇場人獲得更飽滿的資源,不但能直接挹注於創作,也更有機會讓劇團透過行銷菁英的加入,走向專案管理的現代企管模式,做為前線創作的堅厚基石。

幕落了。在「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旋律中,演員依序出列謝幕。很多人邊擦眼淚邊微笑鼓掌,那分熱淚盈眶,或許是為承受時代苦難的父母,也可能是為必須從懷舊情緒中抽離的自己。

吵吵鬧鬧的台灣政壇令人煩悶,玩膩了權力遊戲的名人政要們,何妨找一天休兵,不分顏色,一起來看看寶島一村,就會了解民之所欲,無非是「希望」而已。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71216&aid=2473966

 回應文章

謝國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很感動
2008/12/15 13:50

我也有去看寶島一村,非常感動!因為在演的,就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故事.我是眷村第三代,雖然我十幾歲的時候,眷村拆了,可是小時候那種街坊鄰居的互動,依舊歷歷在目.

小安安新文章上架太多了!印尼是水果王國

小安安的奇摩分店http://tw.myblog.yahoo.com/ska610/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加上一個在眷村邊的社會最下層人的故事---------
2008/12/15 13:48
他們是從寶島偏僻的山區來都市求口飯的所謂高山族〈先報告一下:決沒有貶抑之事,只是當時用語〉鄉下來的客家及福佬人群及一些不屬於軍、公、教的外省人群,有些帶家眷的,有些是單身的的羅漢喀的,只要是女的,不管是外省的、福佬、客家及原住民的;不管美醜,幾乎全是已婚的有主的。他們就這樣組成一個新的小社區,最奇怪的是在眷村內的所謂跟他們一樣的同鄉卻不相來往。如賴聲川、王偉忠、再加上一個李國修編導的話,我想眷村邊的社會最下層人的故事會更感人,這些素才到南機場去找決對一蘿筐---就拜託板主了,串聯海角七號、寶島一村及眷村邊的違章建築內,我想4、5年代的人更能抓的住回憶,也更能串起當時寶島的真實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