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認識大腦與情緒機制》
2018/03/21 23:45:16瀏覽1100|回應2|推薦28

我一直對任何事物感到興趣,只是總維持三分鐘的熱度;隨著歲月增長與人事磨練,現在反而對所遇的人事物保有一份高度的認知欲;我相信年歲增補下,將會替我們去蕪存菁於生命中某些雜質,並漸漸做好接受與面對新事物的準備與專注度。

 

不久前接到以前輔導中心的來電,提及老師即將開一門有趣的課,經對方說明課程內容饒富得趣,於是便報名。

課堂上老師講授有關「大腦功能與情緒連結」的課程。透過Power Point學員看到人類大腦剖開之後所觸動的每一條神經區塊,從自然反射出的動作便可瞭解掌管人類行為與情緒的連結反應。對此複雜卻又有趣的大腦思絡,課堂中讓一直保持趣味盎然與專注


經課堂測試行為習慣與模式,發現我是屬於「高」雄性荷爾蒙(男性腦),主控視覺空間(分析、邏輯、語言辨識、時間)功能性偏勢化者,換言之…我的基因裡是為了保護他人而存在;而一般會有此行為者,除了受先天基因(60%智力)之影響及後天教養(50%人格)外,在胚胎期,母親大多屬於「高焦慮」或「忙碌型」的,因此所產生的壓力荷爾蒙會造成胎兒雄性荷爾蒙濃度激增。 

這是一門相當有趣的課,經由人類社會行為(social behavior)反推回群體生活(group living)再回到黑猩猩(chimpanzee)→恆河獼猴(rhesus monkey)之社會動物 (social aminal)以不同方式約束或改變(alter)自己的行為,在這一連串不斷演化下,可以獲得驗證出人類習性、思維、情緒、悲傷、記憶儲存,乃至於出現之攻擊性、戀童(物)癖,偷竊、衝動控制、精神官能疾病…無不與掌管大腦各個區塊有密切之關係。 

所以,個人的特質與行為模式有它一定的醫學根據,如果我們能透過訓練,不斷的刺激大腦各主要功能區塊,我們便可活絡一些萎縮或早已不再使用的感官知能,並能有效延緩老年癡呆的現象。

 

如憂鬱症(Depression)者,我們可以發現其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前扣帶回(anterior cingulate)、視丘(thalamus)、基底核(basal ganglia)會有異常活動的現象。

 

其前額葉活動會降低,深層邊緣系統(deep limbic syste)活動會增加,或是顳葉(temporal lobe)活動增加和減少。而前扣帶回、視丘、基底核的活動則以增加的現象活躍。

 

只有靈長類的邊緣系統最發達。舉例:當你想著一個人時,可能會非常希望能立刻見到對方,感覺對方的存在、溫度與愛的感覺…而這份衍生而出的情感依附、情緒,會糾結著你不斷、不斷去想著對方的種種好。這就像是醫學上所說的精神強迫症般,大腦的邊緣系統(deep limbic syste)被過度活化之故。

 

針對這種現象,可以透過「功能性核磁共振儀」簡稱FMRI,以及「單光子照影」簡稱SPECT的儀器發現,當下此人其邊緣系統較敏感與活躍。一個人的前額葉若能控制得當(與生俱來、本能的反應)則會慢慢的恢復理性的狀態,而回歸到一種趨於平和的狀態,反之,便很容易成為憂鬱之一群。

 

人難免有低潮,但人可以透過親人、朋友、親密關係獲得心靈上的慰藉與滿足,並將之撫平與淡忘。因此一個人假若常有負面思緒佔據不放,請務必盡早尋求醫療體係的協助。

 

以往諮商理念中,諮商師與個案間無不扮演著一種同理感受、知覺察覺等帶領的動作。但現在針對一些創傷壓力症候群者施以血清素,經由色氨酸(tryptophan)胰化胺基酸(人類無法製造),讓患者產生快樂的感覺,而有能力去建立自己的信心與生活,有能力與別人做正常的接觸與溝通。

 

人活在紅塵中,很難不受七情六欲著染,但我相信每個人在一定程度下,都有修復自己身心的能力。如果有自殺、試圖毀滅自我的念頭升起時,若能馬上將「意念連結站」切斷,並學習著控制它的負面情緒氾濫,減輕意念之想,一次一次的重覆訓練著,直到心靈再次獲得平息,相信必可避免傷害與遺憾的發生。另外憂鬱症者要注意多讓身體做徹底的休息、放鬆或冥想,或借著宗教信仰與寄託,或找個可以依賴、信任的朋友、家人傾訴,這都是自救的方式之一。

 

上完課後,對於大腦情緒有了較多的概念與心得,亦對以往諮商輔導中,對於某些個案的反應、念頭及行為的不解,如今大腦解剖後醫學的角度,再重新認知腦部驅動下所有非理智的語言、行為,均有了完整與合理的解釋。

 

若能借助醫療體係與心理諮商雙重運作下,相信可以讓人們更能瞭解當心中意象跳脫,並轉化為行為徵兆與行動時,其背後所掌控的大腦區塊的部位正活躍著的訊息,並能因此借由醫療,對症下藥,與讓個案獲得心靈之安撫、疏導、釋放…並從其邊緣念頭轉化為對生命的認同與希望的點燃;這將有利於個案傷害之事前的防範,與可能造成的社會成本與親人的遺憾。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73b36a1&aid=111247768

 回應文章

阿丙0.6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7/05 11:35

好文章,論述清晰,平易近人,

圖案很有意思,頗有創意。

年輕及壯年時期,曾經遭遇過躁鬱症的洗禮,

持續吃藥治療將近有6年,除了更換過6個以上的精神科醫師,

除了按醫囑吃藥外,也經由轉介,接受自費臨床心理師的諮商,

想起數十年前那段難受的心路歷程,歷歷在目。

日後有機會想引用該文,也旁雜聊聊自己的那些酸甜苦辣。

紅袂(273b36a1) 於 2022-07-06 14:35 回覆:

這已是幾年前的筆記了。

 

人這副肉身,分外在與內在的協調性狀態,就像眾所周知的感冒一樣,可能都會在某一個內在或外在環節「也染上感冒」症狀。就像每個人體內都有好與壞的細胞一樣,我們要努力的是提升免疫力,增加好細胞,好的抵抗力,不讓壞細胞有機會變形。

 

想必您在那一段時日身心都受苦了。

有些身心症是基因遺傳上的無可選擇,有些是個人後天性格上要求完美產生壓力下的變形產物,但無論基於哪種因素,自己願意接受事實才有機會找到治癒配方。

 

您如今再回首或許會發現其實這世間無法完美,許多人事物無法兩全,匆匆一過,青春不見了,在意的舞台落幕了,健康慢慢走下坡人老了。當初在意的,若與健康相比,實微不足道。

 

人活著,比的是開心,過的是自在,那些外相的虛皆無法長久該吃飯時就吃飯,睡覺時就好好睡覺,需醫療時就醫療,這年頭不生病吃藥,不有點身心症狀,還真交不到同理心的朋友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