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1/07 15:52:06瀏覽1116|回應19|推薦101 | |
立,建始也,冬,冬季。指冬季開始,萬物終成,開始進入休止期。維基百科: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於每年11月6-8日之間,斗指乾,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的位置。
在中國北方,此時大地土氣凝寒,若遇強冷空氣,或已初雪降臨;在南方,則仍晴朗乾燥,頗有陽春暖暖、涼爽舒適之象。
農耕社會時代,人們整年辛勤勞作,平日克勤克儉,到了冬天萬物收藏之季,便在立冬這天以食療補其元氣,犒賞一年辛勞,去去嚴寒之氣,也與家人分享豐收喜悅。
小時候,每到立冬之前,總會聽到左鄰右舍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初次聽聞不知其意,問娘:「嘴巴本來就破了一個大洞,怎麼補?」。娘聽了後微笑說:「立冬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藥膳補品,補一補家裡這群永遠填不飽肚子的黃口小兒」。
記憶中補冬的藥膳並不好吃,常常一鍋黑漆漆的藥膳湯,湯中或老母雞或是排骨,加上許多不知名中藥材,而湯的味道與滋味會因藥材不同而有異。雖說在家境不富裕的年代,雞肉還屬奢侈食材,並非天天都能吃到,但冬至這一天,好不容易可以吃到雞肉,但因加入中藥,整鍋湯呈現褐黑色,讓人看起來就有所遲疑。我總會先盛一點湯,試喝一小口,若覺得有苦味,或是聞起來是不喜歡的中藥味便拒絕喝,這時阿娘就會拿起掃帚條,一旁虎視眈眈盯著,逼著非喝下一碗不可。此時,只能用手捏緊鼻子,快速吹走熱氣,再一咕嚕喝下,然後趕緊捉一塊紅糖丟進嘴裡。
這種年年進補、年年痛苦的補冬藥膳,從童年到成年,不斷上演著。尤其青春期,被逼著喝過許多轉大人的中藥湯,喝得臉色鐵青鐵青。這也是我日後很少尋求中醫的主要因素。
除了以上立冬藥膳外,其實補冬還是有好吃的食材,譬如我最喜歡的麻油雞湯、麻油雞飯。不知是孩童味蕾敏感,還是古樸年代的蔬菜沒有噴農藥,品質特好,當時的老薑特別辛辣有味,傳統古早麻油又香氣十足。只要幾滴入鍋,油溫熱後爆香老薑,然後下雞肉塊炒至變色,再倒入米酒與水…這種食物香氣可以遍傳幾里。
印象中有一種金桔餅,餅的外層裹著一層厚厚糖霜,平日當零嘴,但阿娘有時取來烹調。首先麻油老薑爆香後,加入一整塊金桔餅煸炒即可食用。有時也會將金桔餅切成細絲,打上幾顆雞蛋一起乾煎,有別於菜脯蛋的鹹香,多了鹹酸甜的多重口感,混著麻油香氣,很能刺激味蕾。
娘知道小孩子都不喜歡中藥味補品,所以有時也會換上人蔘鬚雞湯,加上枸杞、甘草、黑棗…幾味簡單中藥材,讓湯頭變得溫潤甘甜;或是改換一鍋溫熱的薑母鴨,在冷冷深秋初冬之際,大人小孩喝得一肚子暖暖,一口口軟爛雞或鴨肉入胃,真應了那句「補嘴空」食補食療的意義。
多少年的立冬過去,就有多少年的立冬回憶。 當手足們一個個長大成人,像樹大分枝搬離家;老家歷經翻修,老爸永眠石碇山,老媽垂垂老矣。時代變遷下,物質豐裕過剩,天天都是大魚大肉,立冬於我,只剩下月曆上一個專有名詞。當年那個討厭喝藥膳湯的我,在人生漫漫旅途中,早已數不清有多少歲月不曾在立冬這天品嘗娘親手燉煮的湯品,如今只能靠著記憶裡殘存的味道流連、懷想與遙望…。
現在吃得起任何山珍海味,但是再也吃不到記憶中被逼著吃補都覺得幸福的家庭滋味。那時候奶奶、爸爸都還在,手足們還無憂無慮同在一個屋簷下。輾轉立冬又迎來,但老家早無炊煙裊裊之囪,早已消失舊時光裡那一縷麻油老薑的香氣。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