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30 17:33:35瀏覽467|回應5|推薦26 | |
有名字的小園有四處:杏園、獅園、遐園、可園,最後我們出得門來看到?總稱靜園?還是常家原名? 那天我們也算是自駕遊了,一開始我就說好,不急不躁,消消停停能看多少看多少,看夠再走。本來同學還建議去榆次老城或者古村落後溝去看看,我堅持只專心一處,怕極了導游似的趕場了,常家莊園真大,我們用了大半天其實也沒有看得多詳細。 出了祠堂就進了花園-- 杏園,幾十棵大杏樹郁郁蔥蔥,再加上滿地的綠草,滿眼都是綠色,真愜意!長廊當然是中國古建的特色了,一直非常喜歡長廊,這組長廊的木雕花紋相相當美。
幾十棵杏樹應該不是原花園所有,因為看樹幹沒有很多年,也就一二十年的樣子,像我春天拍的那個杏園一般粗細。院中主題雕塑為孔子講學,應該也是新修復花園時添建,但在長廊綠蘿下穿行,感覺真好! 我們在杏樹綠蔭中拍了許多照片才舍得走,走過雕塑,這磚雕影壁實在精美得讓我們贊嘆不已,一幅幅細看。 過了門,哇,面積真大的一片綠色啊,亭臺樓閣點綴其間,視野真好。 一個牌坊,匾上題“獅園”,最美的是綠樹掩映中的獅雕照壁,非常獨特,可惜部分遭到破壞,還有草地上擺放著據稱108尊石獅(沒有細數),高矮胖瘦不一,應該是從它地收集而來。還有一尊是十一世班禪開過光的。
遊過獅園再出來向更開闊的園子走去,幾棵白楊樹間綁著一架秋千,哈,去過了一遍癮,真像小時候,家里巨椿之間就綁一架秋千,現在還記得父親推我蕩到快平行的快意! 聽雨軒 我們同學三人與兩個孩子擺開架式開始野餐,邊吃邊看,一位遊客過來問我們遠處的高樓是什麼地方,我答可能是聽雨軒吧,覺得我們像當地人?後來走出拍照,一抬頭,哈,我們休息的地方才是正牌聽雨軒。
觀稼閣 非常高大的樓閣,建在高臺圍欄之上,有三層,登上去看了看,據說常家主人登此閣觀看農稼景象。 一個人工湖,昭魚湖,植些睡蓮,水是綠的,應是引入的死水。不明白管理方為什麼不種荷花呢?蓮葉亭亭,荷花或潔或艷,風姿更盛,夏夜還能招蛙鳴,應該比睡蓮更符合此園“聽雨”的意境吧。 據說是明朝的一株紫藤 -- 將軍藤,徐達帳前的。可有考證?想著附會的多。 又一個小花園-- 遐園。 出了月亮門,又是一大片木草地,鳥雀啁啾,沒有建筑,一個人都沒有,非常空與靜。 逛過遐園我們便走向一重又一重的院落,常家莊園幾乎院院相通,出得一座建筑出來,一石上書 - 可園。 在最熱的時候逛完院落,又返回園子裡,這就是常家莊園的便利之處,能有效分流人群,也有讓遊人休憩的濃蔭亭臺。
大家都累了,坐在樹蔭下休息,此時天空越來越晴朗,由早上的灰色轉為碧藍,天映水,水襯天,水映樹,讓一池不很清澈的綠水變得閑靜異常,順著光線拍攝的照片非常美麗。 琴心亭,非常別致的組合亭,第一次看到。
我們又折回上午沒看的琴心亭。同一處景致,同一片藍天,只是光線的角度不同,完全兩種風格,到底哪一種真實?由此想到很多,對於生活中的現象,尤其是心理調適方面,生活還是那個生活,關鍵是我們切入的角度不同,生活便會呈現不同的面貌。想想這半生,尤其是近幾年,我會用我喜歡的這個角度看待一切,這也是我拍照的習慣吧。 我們在園內逛了六七個小時,晚上太原還有同學相邀晚餐,快下午五點了,便回程! 常家莊園面積大,想一一體會它的美,跟團不行,門票60元,以大陸的門票標準,不算高,跟團也就兩個小時便會被導遊哄走,也就走馬觀花而已。
常家的後花園美不美?以前的老園子誰也沒見過,網上資料舊園應該由杏園、棗園、桑園等組成,現在都統一規劃了吧,倒見了兩棵棗樹,非常粗壯,一看就是有樹齡的,尤其是樹幹上密布根瘤,沒見過,應該就是原來的棗園,也是看遍常家興旺的老樹? 不過,以我沒見過故宮皇家園林江南園林的人來說,在北方的黃土高原上能見到這樣一片園子,也是稀罕的。常家的人畢竟是儒商,與其它的晉商不一樣,常家可是做外貿生意,反正絕對不是土財主。 準備出園啦! 。 。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