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25 22:34:58瀏覽674|回應9|推薦21 | |
霍泉水涌出,匯入池内-- 海場 廣勝寺下寺就在山下不遠,主要景點是霍泉與水神廟。我們此次最重要的行程就是觀看水神廟元代壁畫。 水神廟元代壁畫可是大名鼎鼎,它是全國唯一在廟堂卻不是以神佛為內容的壁畫,描繪的是元代的世俗風情,珍貴異常。
只看到這四個泉眼,在海場一角。 分水亭之一,在巨大的泡桐樹掩映下。 山下著名的霍泉,據傳,兩縣年年爭水不休,後想一法,將十銅錢置入滾沸油鍋,由兩縣派人伸手撈出幾個便分得幾分水,後一勇敢的趙城青年舍命撈出七枚銅錢,從此霍泉水趙城七分洪洞三分,再無爭議。當然這是個傳說,確實不確實便不知道了,但分水亭仍在,遺憾的是沒有去看分水亭處碑文。分水亭處還是挺美的,就是那些小攤販棚布有些礙眼。 下寺都是元代建筑,不像上寺為明代重建。我與Fine從另一門進去到後殿,沒有進殿看,比起上寺遜色不少,匆匆而過,直奔水神廟。 水神廟明應王殿建於1319年,不怎出奇,院子里有些亂,沒有下鏡頭的地方,拍拍總是以美為原則,而不是單單忠實地不加選擇地捏一下就行。 水神廟竟深鎖,下午六點竟下班了?碰到一家三口,那男士說拿鑰匙的下班回家收麥子去了,失笑,到底哪個才是兼職?Fine說真遺憾,專程就是來看壁畫的,竟然看不上。雖說有隱隱的失落,還是回答:沒關係,遺憾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廟前的幾個石刻挺有趣,石刻都是臥著的,我一直以為是青蛙,Fine也以為是,今天細看圖,還是石獅子。我們什麼眼神啊! 托著腮在笑? 換個角度,它不知高興什麼?哈,石雕全部被涂上了紅色,不知何意,PS成黑白更有韻味。 它在歡唱? 還是不甘心,想再問問看工作人員,不過就是多句嘴的事。出去時我問他們何時下班?答六點半,我就問水神廟壁畫不讓看?這才知水神廟壁畫是封閉式管理,遊客提出要求才開放,幸好我們提出要求。腳痛到不行,也要再回去欣賞,還以為布鞋舒服又不熱,看來以後要記得穿旅遊鞋才對,Fine就不痛。 因為做過功課知道去廣勝寺一定要帶手電,感謝這個提醒,讓我與Fine享受到那一天最震撼的一刻。為了保護壁畫,殿內不提供光照,也不許拍照。只能靠手電光,在開門小保安的提示與解說下,尋找要看的畫面。東西兩壁中間部分是祈雨圖,但最有藝術與考古價值的卻是其余小幅的。
壁画共约二百平米,又可以细分为十三幅。“打球图”绘于西壁北部上端,图中两位神仙打的竟是一种比较原始高尔夫球,而且,这两位神仙似乎还是打正式比赛的职业选手,因为图中还出现了两位专职裁判员。
“下棋图”绘制于西壁北部下端,两位棋手聚精会神地运筹于胸,观棋者、侍者静默不语环立于周,图中棋局,既似中国象棋,又似现代围棋,或许正处于我国古代棋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吧。以上两图均被中国体育博物馆临摹展出。
“卖鱼图”绘于东壁北部,五位负责水神内府的食官正在购买一位渔翁手中的三尾鲤鱼,人物表情惟妙惟肖,心理活动跃然纸上,生动逼真地反映了古代官员与百姓在商品交易中的不平等,画师或许正是希望通过这幅图画来反映当时社会中的一个侧面? 這張圖取自(http://pp.fengniao.com/264015_1.html)雖然有些失真,但非常清晰,能看到桌下的冰塊與水果 “梳妆图”绘制于东壁北部偏上,侍女补妆,一个极为普通的生活细节,在后人眼中看来是那么的亲切。“司宝图”绘制于北壁西侧,图中侍女们正在整理水神府中的宝物,图中极不起眼的桌案底下,摆放着一个方形斗,斗中陈放着水果和冰块,也就是说,670多年前,古代就开始用冰块来储藏、冰镇食物水果,所以有人戏言,中国最早的冰箱就在水神庙内。
“尚食图”绘制于北壁东侧,反映的是水神府膳房内的劳动场面,图中燃烧煤炭的铸铁火炉说明,洪赵地区早在元代就开始用煤炭来做饭取暖,这也应证了马可波罗在山西看到的景象:当地人使用一种能够燃烧的黑色石头。铸铁火炉旁,负责烧水的小侍女一手扶壶,一手遮挡在头顶以防炉中的灰土扑落在自己的秀发上,一个小小的手势,竟是如此的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情趣。此外,水神庙壁画中还包含有“古广胜寺图”、“唐太宗千里行径图”等等。
有照片參數標志的壁畫圖取自:http://blog.3608.com/article/28785.html
广胜寺中最珍贵的、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是绘于两壁东侧的戏曲壁画。殿南壁东半部的元代戏曲壁画是目前国内发现研究戏剧的唯一壁画资料。展现的是一个民间剧团登台唱戏前祭祀水神的场景,画的上部有“尧都见爱太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横额。画中的舞台悬挂幕幔,台分前后,场分上下,为研究我国元代前戏剧舞台的布局、设置等提供了可贵资料。画面中有11个人物,7男4女,生、旦、净、末、丑俱全,主角忠都秀女扮男装,着红色官服,典雅恬静,泰然自若有名角之风。演员的化妆已开始勾脸谱、挂长须,服饰、鞋帽都已戏剧化;使用的道具有刀剑、牙笏、宫扇等;伴奏乐器有笛子、鼓、拍板等。击鼓、吹笛者为男性,拍板者是一名女子,这种伴奏形式为研究我国戏剧乐器的发展提供了形象资料。从人物造型、道具考证,可知即将上演的是蒲剧传统剧目《赠绨袍》。这个当时尧都(今临汾市)一带的名牌戏班所展现的酬神戏壁画,不是孤立的,它与《祈雨图》《降雨图》等其他壁画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大旱,百姓向水神求雨;水神施恩降雨;天降甘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请来最有名的戏班为水神唱戏答谢,其展示的社会风情画卷与戏曲研究资料一样可贵。这幅戏曲壁画和另一幅捶丸图还被编入了《中国历史》教科书。 文字資料出自:http://www.lfgdw.cn/main/i/dsbnrwply.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1150&wbnewsid=32225
雖然因近視沒有看的更清楚,但震撼之情不可言表,顏色還是如此鮮艷,那飄飄的衣帶不由想起“吳帶當風”那句,人物表情非常細致傳神。不過貌似元代婦女依然以胖為美? 中國歷史之長,很容易便能看到幾百年上千年的古跡,真是幸運。遺憾的是我們沒有去看的後殿,它精美的壁畫卻被賣到美國了,上世紀初的中國國弱民貧,愚昧短視到可悲的地步,廣勝寺也出過像出賣敦煌一樣的王道士,為了修繕破敗的寺廟,竟把壁畫買給求購的兩位美國人1600大洋,幾經輾轉此壁畫現存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博物館。今天的我們除了哀嘆也只能苦笑了,畢竟那時的國情就是那樣,即使我們生在那時又能如何?我們的民族創造了何許多燦爛的文化,不說被搶被盜的,就是我們自己毀滅的也數不清啊!再想想文革,我們又有何權利指責前人? 資料參考:(http://news.mycollect.net/info/87890.html)。 看完水神廟壁畫,便是山門,元代戲臺,戲臺前已經變成曬麥場? 曬麥的老鄉告訴我們,這戲臺現在還用,但是在戲臺前另搭一截臨時戲臺。中間的孔洞便是以前入場處,後來因地勢上升臺外入口被埋於地下。木雕還算精致,雖說是元代的,我們寶貝地去看,他們見慣了的,竟曬起麥子了。 天晚了,興盡而歸,夕陽下的分水亭。 分水亭,亭下流水有十孔,七孔歸趙城,三孔歸洪洞,遺憾沒有近前看。 分水亭中央的橋,當時不知道是什麼,沒有下車看。回來才知功課做的不細。遺漏的看點有上寺李世民、郭子儀碑刻,下寺後殿記載賣壁畫過程的碑刻,還有分水亭與碑刻。 夜幕降臨,已是萬家燈火,我們回到Fine家,路過華門。 。 。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