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2/27 07:10:46瀏覽1586|回應2|推薦24 | |
🔸🔸 二二八事變前毫無「官逼民反」的徵兆 🔸🔸
若二二八發生的原因真是這麼惡劣:「……失業者、流浪街頭的青年、南洋歸來的軍伕、無法開工的工廠、通貨膨脹、被貪官污吏吸乾的資源、糧食被強徵而困苦的農民…」。 那麼二二八為何如同晴天霹靂猝然爆發?無人預先見出徵兆? 事前數月,陳儀還放心讓老蔣調走軍隊。經歷過光復的接收和二二八,當時擔任中央通訊社臺北分社主任的葉明勳先生,本應該是消息最靈通,了解最全面的人士,竟然也是一無所覺,在其《不容青史盡成灰》一書中說:他「不斷接到各地發生暴亂的電話,…,難道我在作夢?怎能相信是事實。」 另外根據二二八發生後不久,潛入台灣成立〈台灣工作委員會〉的金堯如的遺著中,提及謝雪紅告訴他說: 「當時在群眾運動中,事起倉卒,發展得迅猛,誰也沒料想過。我們身不由己,只恐落後於群眾運動。一旦捲入之後,便像投入海浪中跟著翻騰了。」 如果是官逼民反,那麼了解台灣政局最清楚的陳儀、葉明勳、謝雪紅,怎麼都懵然無覺?可見國民政府的統治縱有錯失,但絕非台獨所宣傳的這麼極度惡劣。 🔸🔸 二二八並非全民皆反 🔸🔸 歷史的紀載顯示,二二八只是少數政治立場鮮明的知識份子,以及一些爭權奪利的地方仕紳在興風作浪之外,響應的人幾乎全是台籍日軍和青年學生,與「全民」無關。 「台獨史觀」的開山祖師爺、台獨運動的元老史明,檢討了二二八失敗的原因之後,就覺察出他自己這一代與他父祖輩的台灣人,在國家民族的認同上有著截然分明的差距。 在他那本天馬行空,滿紙荒唐言的《臺灣人四百年史》一書中,除了遺憾「沒有抓緊時機,廣泛動員大眾(農民、勞動者、原住民系台灣人)來盡早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致使二二八流血犧牲,一敗塗地。」 史明還痛責老一輩的人心內的中國情結,說他們「死硬地拘泥著已成歷史木乃伊的血統關系,曲意畫成中國為祖國的幻想,並認為自已是中國人」。 批判老一輩的人:「對中國有著"模糊性、懦弱性、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的心理缺陷,以至於不能"向心結合"以提高台灣人意識,"向外振作"以反對中國統治,以至於二二八時,未能群起響應共同參與打阿山(大陸人)的行動。」 由此可見,如果二二八是官逼民反,為何不是「全民皆反」?而且還有眾多台灣人保護大陸人? 🔸🔸 國民黨並未推脫二二八的責任,諉過皇民化 🔸🔸 閩臺監察使楊亮功,奉監察院長于右任之命來台灣調查二二八事件的報告為最終的結論,楊亮功的〈二二八監察院報告〉摘錄如下,敬供參考: 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奉監察院長于右任之命來台灣調查,擔任二二八事件調查委員。 二二八發生之後,國民政府最正式的官方公布是楊亮功的〈二二八監察院報告〉,歸結為: 一、台灣人民對祖國觀念之錯誤 台灣淪陷日人之手逾五十年,台省同胞年在五十歲以上者,不乏國家觀念濃厚之人士,然中年以下之同胞,在此五十年中,一切文化教育,均受日人之麻醉,……,而發生離心傾向。 二、日本遺毒 三、物價高漲與失業增加之影響 四、政府統制政策之失當 五、一部分公務人員貪污失職及能力薄弱之影響(日本統治台灣初期,何嘗不是同樣有此現象) 六、輿論不當之影響(陳儀開放了💯%的言論自由,任毀任謗) 七、政治野心家之鼓吹 八、治安防衛武力之薄弱(軍隊被調往大陸打內戰,僅餘極少數。想一想八九民運若無軍隊鎮壓,是什麼後果) 九、廣播無線電台為暴民控制之影響(這比手機串連的中東茉莉花更厲害十、百倍) 楊亮功的報告可說是相當客觀全面,這哪裡是如台獨和中共所稱的:「刻意美化國民政府的統治,把責任都推給皇民化」「對事件的起因和性質做出維護自己的解釋」「儘力推脫責任,污衊與詆毀,諉過於人。」。 🔸🔸 解析二二八的鑰匙 🔸🔸 響應二二八暴亂的人都是青年人、只有青年人,暴亂時皆復日裝(軍裝、學生裝),舉日旗者亦所在多有。他們一開始就濫打濫殺大陸人遍及婦孺,在街上以日語、日本國歌檢驗行人,連不會講日語的泉、漳閩南人都照打照殺,暴亂的情況完全如同族群仇殺。 這會與燒自己祖宗牌位、拜日本神社、改自己姓氏、唾棄中國認同日本的皇民教育無關? 二二八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皇民暴亂,並非所有青年都被徹底地皇民化,但是皇民青年還是為數眾多而廣泛。 陳儀放任💯言論自由到了百無禁忌的程度,任由報紙雜誌攻擊政府,甚至自己的祖國,等於對當時青年的皇民心態繼續加熱升溫。 於是他們反華的心理和情緒更加是一點即燃,在電台的號召下四方響應,在無軍警的治安下星火燎原,遍地開花給人聲勢浩大全民皆反的錯覺。 作亂青年是以皇民精神為動力的自走砲,與官逼民反毫無因果關係也無連動關聯,想要領導他們的處委會結果領導不成,想要指揮他們的共產黨後來指揮不動,最後都被他們倒過來騎在頭上。 國軍來了他們武力懸殊,一哄而散逃命為先。被捕的人「競相表態降服、競相檢舉同志」以求自保,倒霉的是處委會和共產黨做了替罪羊。 整個說來,二二八的起因固然是有官民衝突,戰後青黃不接的經濟因素,以及美國、共產黨、日本的鼓動因素,所以出了人命的緝菸事件成了引爆點。 然而,就如內有大量易燃物的建築起火後,就立即烈焰沖天,迅即燒毀。易燃物並非火災的起因,但卻是燒毀的成因。當時青年的皇民化就是爆發的火藥庫,才是二二八會頓時席捲全島的成因。 是以,台灣光復並非「全民歡慶」,青少年人大多對失去日本統治難過無比;二二八事前既無官逼民反的徵兆;發生後又非「全民皆反」,僅是台籍日軍與青年學生,加上流氓惡徒(浪人)在作亂。 因此台獨以「官逼民反」,中共以「階級矛盾」來解釋二二八是兜不籠的,青年人的皇民化才是演成暴亂的能量和動力。認清光復後台灣老中青三代人的國家認同有著相反的差距,就是看透二二八的解析鑰匙。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