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30 23:24:58瀏覽834|回應4|推薦113 | |
我讀得那麼那麼慢,因為,我在找尋愛戀情緒的出口。 * ** *** *** *** *** 讀張亦絢的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錄},是從學校開學後。我在開學前就知道這將是極為忙碌的一年,卻怎麼也捨不得放掉已經參加了一年多的聯合文學閱讀小組。於是,開學後,我一邊忙著認識新面孔,一邊細細的咀嚼小說。 《愛的不久時》主要分成三部份:作者自己對本書的前言與後記,小說主文,以及各家評論。小說的主文又分成五部份,細數小說中主角人物的一段愛戀往事。 作者所設定的小說主角(女性)是一位女同性戀者,為了使自己的愛侶振作奮起以考上公職,於是離鄉背景到法國求學。到了法國求學的主角「我」,先到南特的語言學校就讀,後來遇到了一位異性戀男,在語言交換學習的過程中,發生了一段愛戀情事。 因為作者一再的強調「我」是同性戀者,與這位語言交換學習者,只是在知道不可能有長久關係下,勉強維持了一段性愛伴侶的關係。即使「我」知道對方已經愛上了「我」,「我」也察覺到「我」心底的愛戀,但為了某些不願改變的性格,所以,最後還是選擇結束這段愛戀。 * ** *** *** *** *** 小說以倒敘的方式展開,作者化身為主角人物「我」,娓娓的訴說多年前在南特學習法語的生活經驗。因為作者甚至不給主角一個名字,通篇以「我」字行文,隨著章節的翻閱,讀者很容易就被作者說故事的方式,帶入一種異鄉情調的想像世界裡。 或許「同性戀」與「性愛」這種議題,在臺灣的社會仍稍嫌敏感,作者在訴說故事的同時,以一種看似平易卻極其不易的筆法,讓讀者接受一個「可能存在的真實故事」。 我記得在閱讀郭強生的《夜行之子》時,曾為他筆下那些悲愁的同性戀角色而神傷,卻也覺得太過於悲愁了。在閱讀張亦絢的《愛的不久時》,深深的感覺到性別不同的作家,處理這些議題時很大的不同處。 如果說,我喜歡郭強生小說中特意安排的情節起伏,那麼我更喜歡張亦絢在小說中不斷的表白同性戀的自由與正當性。 在閱讀小說時,我很自然而然的想起高中時期同學的同性戀事件,在七十八十年代,那種愛戀傾向還被視為是叛逆與罪孽。我同時又想到上暑碩課程,教授在賞析與同性戀議題相關的作品時曾說:「現在很多大學生,很大方的直接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看來,時代真的不同了,這些觀念與行為,都已讓新生一代視為正常的存在。 在閱讀這樣的小說,我又不免感到難過,我還是常常遇到無法理解、接受這些同性戀的人,更甚者以道德者自居,大加批評、撻伐。我一直認為,同性戀行為是無關乎道德與否的,那不過是與社會主流想法不同的另一種作為。 回歸到戀愛的本身,同性戀與異性戀,所追求的愛戀,一樣都是在滿足心理的需求。每個人有不同的心理需求,這是天經地義的。為何主流思想,可以打壓異己呢? 或許,人類還無法真正包容異己的想法。真希望很會說故事的張亦絢,再多寫幾本膾炙人口的小說吧! 書籍資訊 愛的不久時 作者:張亦絢 出版社:聯合文學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