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4 22:31:38瀏覽1070|回應2|推薦106 | |
安娜出生於民國五十年代,因為親生父母太過貧困,就把安娜出養給一家補習班的老闆娘。陳淑女是安娜的養母,把她視如己出,雖然與補習班老闆漸行漸遠,卻為安娜鋪就了青少年至成年時期的人生坦途。 安娜讀國中高中時,養母因胃癌就醫,最後死於療養院中。陳淑女因為自己不能生養兒女,任由補習班老闆-何新哲-與高中女生同居,最後以此為要脅,向何新哲要了兩百萬,做為安娜的生活基金。 安娜十九歲時,養母病重去世,她從高中畢業後,本來要投靠養母說的親戚,沒找到親戚,卻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太太收留她。好心的老太太是萬年國大代表,收留安娜一年多後,因為在美國的兒子做生意失敗,賣了臺灣的房產,只能跟著兒子到美國去「享福」了。 離開北投的安娜, 懷孕後的安娜,嚇跑了滿嘴改革社會的男朋友林健一,但她決定生下小孩,獨立扶養小孩長大。還好,安娜獲得租屋處屋主阿杰和其他房客的支持,順利的扶養女兒小欣長大。 小說的後半段,由小欣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交代她的成長史,也側寫了安娜三十歲至四十歲後的生活故事。 * ** *** *** *** *** 在讀《愛貪小便宜的安娜》時,不時想到書腰上的文字:「人生就是這樣,不然你是要『安娜』!」每次看到安娜又起了佔到便宜的興奮情緒時,不免覺得好笑,又覺得人生就是如同作者所撰述的,「我們總是在想辦法替作為一個生命的自己找一些活下去的理由」。 是啊!人生本來就苦多於樂,命運又非時時善待我們,不努力想辦法活下去,又能如何呢?原來,作者想傳達的還是「珍惜生命」的理念。 作者花柏容以詼諧的筆調,寫出一則則民國八零年代至民國百年間的社會景象:一九八八年的農民示威活動、新公園的同志世界、未婚生子、工業西進。由於作者設定的主角年齡與我相仿,在閱讀小說時,我覺得就像在翻閱自己的成長史一般。 一九八八年農民示威活動過後,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轟動了全球,那一年,我考上北部的大學。隔年三月,北部大專院校學生發起野百合學運,在中正紀念堂靜坐抗議。我還記得有一天學長說要帶我們增長見識,一拖拉庫的人被帶到中正紀念堂廣場幫學長姐打氣。我覺得像在遊覽觀光一樣,卻有同班同學迷上了這種社會運動,在學期間大力推動學運。因為這樣的經驗,在讀到花柏容的序文說安娜:「並沒有加入任何旗幟陣營,她有她自己的憤怒和反抗要忙。」時,立即有了認同感,這是安娜的人生,也是我的真實生活啊! 小說中俯拾皆是過往生活的記憶:上國中要剪去蓄留多年的長髮(我倒是沒有這種煩惱)、追著三輪車要買冰淇淋(叭卟、芋仔冰)、沈悶的中學生活(國中、高中)、補習班、安親班(我當過 而小說後半段轉入小欣的生活自敘,我好像看到了許多學生生活的面貌:寂寞孤獨的童年、從網路活回現實生活的青少年、更懂得如何與成人相處並保有自我的二十歲。 小說裡有些情節的串聯令人覺得莞爾,比如說安娜到北投找姑媽未果,遇到一位自願退任的國大代表;情竇初開時遇到熱衷於社運的台大學生;未婚生子時遇到鼎力相助的同志房東和房客;努力求生存時遇到後來遷廠大陸的中小企業主。當然,我們可以說這一連串的巧合很難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但發生在小說中卻是那麼的恰如其分,呈現出最真實的社會生活。 我曾經難過自己沒有好好的寫日記,以致於回想起從前,總有些模糊朦朧。現在有了《愛貪小便宜的安娜》,再也沒有遺憾,我隨時可以回憶、檢閱以前的日子了。讀完小說後,我覺得人生真的就是這樣,再也不用問「安那」了。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