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02 17:43:50瀏覽5227|回應4|推薦59 | |
就臺灣五、六年級生而言,對於吳晟的第一個印象,應該就是〈負荷〉吧!從背誦轉啊轉的豪情,稱誦甜蜜的負荷,到現在真正懂得為人父母的心情,那代代相傳的溫柔細情,彷彿成了我們共同的語言,說起親情吳晟的詩頓時成了我們彼此心靈相通的密碼符號。當絢麗的晚霞和燦爛的星空不再留住某人的腳步,我們都很清楚他身上必定承擔了甜蜜的負荷。吳晟以一種與生活緊密相繫的符碼,存在於我們的印象之中。 第一次聽吳晟的演講,是在和美實校當代理老師時。學校辦文藝營,同期也安排了其他作家的演講。吳晟老師的那場演講,主要敘述他的寫作之路,氣氛有些凝重,語氣和緩,但多有感慨。後來得知,那時吳老師的母親辭世不久,吳晟老師向銀行借貸不少款項,以購買屬於兄弟的土地。買回的土地並不種植經濟作物,他在規畫下種了一大片的樹林。又過了幾年,參加研習時,參觀了吳晟老師的樹林和他的玻璃書屋,便不再懷疑他文字之中自然流瀉的豪壯與柔情。 閱讀吳晟老師的第一本著作是《農婦》,他寫出了鄉間婦人的生活喜樂與悲苦,也道出了自己「詩歌合為事而作,文章合為時而著」的使命感。聯文四月的閱讀書目《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更毫無保留的顯現他親炙土地、愛護生靈的情感。 《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是《筆記濁水溪》的增訂再版,除了原有的文章外,另外加入了〈守護水圳行動〉及吳音寧與吳明益的對話實錄。而《筆記濁水溪》為吳晟老師2001年擔任南投駐縣作家時,走訪南投縣境各處明媚風景,尤其是溯源濁水溪的紀錄。〈守護水圳行動〉則為2011至2013年,莿子埤圳沿岸鄉鎮農民長達兩年護水抗爭行動的紀錄。 「一趟讀山、讀水的經驗,我感覺實體的山嶽,比水流更不容易認識。」(吳晟《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頁50)實地走訪山林,吳晟老師以他細膩的情感,精確的記實,讓我懂得溪流哺育我們、造福我們的盛情。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因為經濟開發的藉口,山林被破壞得幾乎體無完膚。 《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分成五輯,分別為濁水溪水系、走訪山水、日月潭畔、濁水溪下游記事、守護水圳行動。 輯一濁水溪水系,寫濁水溪的發源源流,地貌景觀,及人為破壞的景況。並從歷史發展,及地貌變更,探討濁水溪的歷史變遷。輯二走訪山水,多記開發工程的利弊,及濁水溪在沿岸開發利用後的毁損。也記載南投山林、山城的美麗與哀傷,如奧萬大、車埕、廬山與八卦山台地。輯三日月潭畔,從政治變革看待日月潭的風光媚影,亦不忘力批威權統治對原住民族的迫害,與對自然環境的侵毁。輯四濁水溪下游記事,專寫濁水溪下游的近代變遷,灌溉、農作種植,及工業發展對自然環境的戕害。輯五守護水圳行動,專寫守護莿仔埤圳的行動。 「青中透藍的山崙,像一氣呵成的山水屏風,在窗外長列鋪排開來;晨霧是潑開的水漬,為綿延的山勢,渲染出空曠的留白。」(吳晟《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頁184) 吳晟老師的文字,一貫美得像詩,寫日月潭的清晨,如是清新如畫,然而《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一書中沈痛的呼告,恰與這美麗的文字形成強烈的對比。如果我們不能善待眼中嫵媚的青山,又怎能怨嘆風雨侵襲的日子裡,青山不能待我們如是?這是一本將經濟發展指標看成生民唯一重要事件的執政者,也該好好讀一讀的書。
《守護母親之河--筆記濁水溪》 作者:吳晟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14/04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