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22 16:44:24瀏覽787|回應6|推薦8 | |
有兩種糖果不會讓人蛀牙-一種是FB上時興的遊戲「candy crush」,一種是讀伊格言的短篇小說集《拜訪糖果阿姨》。 * ** *** *** 暑假修讀學分時,有一門課的教授讓我們研讀高友工《律詩-潛在的美學》,高友工在論文中提到:「律詩的潛在美學,讓作者與讀者得以透過這一種律則,表達或理解作者的心裡世界,而將其他不懂的人排除在這一世界之外。」閱讀伊格言的《拜訪糖果阿姨》時,我不斷的想起這樣的研究推論,我不斷的想像,伊格言是否也透過某種律則,在表達他內心某種感動、想像? 然而,有時我又會回到閱讀的最初原點,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只是享受文字所構築的世界,在文字的故事中,體會或反芻自己曾經有過的生命悸動。 * ** *** *** 2010年九月讀伊格言的《噬夢人》,小說中特意表現的寫作筆法、語法,讓我很是佩服,對於中生代小說家致力追求藝術的精進,值得大力的鼓掌。2013年七月,我開始暑期進修,一度將伊格言的小說做為研究目標,當我開始搜集相關資料時,訝異、同時佩服包括伊格言在內的八位新世代作家(他與許榮哲、高翊峰、李志薔、李崇建、甘耀明、王聰威、張耀仁共同組成「8P」),在台灣原著出版業逐漸萎縮的情況下,各自努力於創作、教學。除了讀《甕中人》、《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喪禮上的故事》以外,我也常常上「8P」的部落格爬文,愈深入了解他們的努力,就愈佩服他們文學上的耕耘。 * ** *** *** 不同於《噬夢人》架空時空的長篇科幻小說,《拜訪糖果阿姨》集結八篇短篇小說成書。《拜訪糖果阿姨》書中的八個短篇,或出現糖果阿姨的名稱,或出現糖果的意象,但各自成為獨立的故事世界,互不相通。說是互不相通,又好像有些隱藏在故事世界中的脈絡可相互聯結,這也是讓我想起高友工文學研究理論的原因。 不同於《噬夢人》鋪敘故事的文字,刻意表現類翻譯文學敘述語句,《拜訪糖果阿姨》的文詞,讓我感覺熟悉而溫馨。那種熟悉來自於對古老事物(有時並非真的古老,而是我所熟知的事物氛圍)的描摹,也來自於我平常慣用的語句。我喜歡像〈思慕微微〉和〈獎座〉中對於老日子的描述:「(老藥局的門廊前,黃昏時舊舊暗暗的光線貼著小碎石壁面,貓一般地踅過來,靜悄悄地。)孩子們在巷子裡玩跳房子、跳橡皮筋;或者到斜對面的空地處撿石頭、丟石頭兼玩沙。……」(P.140)「…被那樣一記自窗外傳來的震動瞬間拉回了屋子裡來。耳殼裡猶嗡嗡作響著。一片嘈雜的市聲自更遠處淹襲而來。窗外,稀薄的午後日光與冬日寒氣撫摸著他多皺摺的脖頸。他頓了頓,在幾個滿是霉味的,人立的舊櫥櫃之間起身……」。我也喜歡對於在這座島上逐漸逝去的青春年華的哀矜。 不管是對老日子的懷想,或是對於年華逝去的不捨,《拜訪糖果阿姨》的文詞像糖果般的甘味,讓我咀嚼時,還不致於感到甜膩乏味。如果《噬夢人》是年輕生命自我追尋、自我認同的生命歷程,《拜訪糖果阿姨》就是自我溯源、自我理解的生命認同。 〈花火〉和〈拜訪糖果阿姨〉中愛情與親情的令人揪心,〈思慕微微〉、〈獎座〉、〈島上愛與死〉中對於黃昏暮年的稀噓,都讓我在閱讀時,感受到小說家對於人間世的入微觀察與深厚情感。喜歡尋訪愛與溫柔的好友們,一同來享受伊格言的小說吧!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