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14 22:11:07瀏覽512|回應4|推薦35 | |
別問我,我跟您一樣好奇作者為什麼幫書取了這樣的名字。 讀到了書跋,才知道作者也不情願這樣的書名,那是出版社的點子。作者原意是--你沒有的慢生活-手卷展。我倒覺得作者的原意好,如果書能再版、三版的話,才會有機會換回那個讓人覺得未來世界美好的書名吧! *** *** *** *** *** 這是馮傑的散文集,大概是集結近幾年來曾發表在報刊雜誌的雜文吧!還記得去年拿到馮傑另一本散文集《一個人的私房菜》,還沒翻閱哩!果然書多了也不是挺好的事,總要讀得完才是好。 為書寫序文的陳芳明說這是一本慢活的書,一本逆當代速成風氣而慢寫的書,作者特意的慢,讓緩慢的節奏呈現文字最優美的韻味。 慢讀,但不漶漫。馮傑的字裡行間,免不了有些中國舊文家憂時憂民的影子。因為是影子,看著不真實、不確切,要在細嚼慢嚥過他的文字後,像牛隻反芻般的再三消化後,才能稍稍體會他文字中所隱喻的些些喟嘆。 不說喟嘆好了,那有時會讓讀書的人多少帶了些酸腐氣。來說說他的文字所營造出的背景意象。那文字形成的背景,讀著讀著竟像讀起了我自己的童年、成長,以及八十、九十年代(西元紀年)的臺灣農村。我在農村長大,雖然不是馮傑的北中原地區,有些普世的思想、文化卻親切得很。 除了記憶中故鄉的模樣,馮傑也用文字堆砌出些許他的人生觀。比如說,他說他得選在宋代,與蘇軾學人。我想起我自己也在心裡上演過的幾幕穿越戲碼,我選在唐朝、在長安,那是我對繁耨中華文化的一種嚮往。按照馮傑說的,與杜甫是學詩,與陶淵明是學酒,與東坡先生則是學人,那麼我的唐朝長安不跟著人的,是跟著時代,學文。把我這輩子想學好卻老學不來的文給學學。 馮傑的筆也是有些鋒利的評論時事,真正像白居易說的:「文章合為時而作,歌詩合為事而著。」大抵中國的文人都有一點這種仗義直言的性子吧!要不,蘇軾哪來的烏臺詩案呢。要穿越去與蘇軾學人的馮傑,也是害怕「肚饑」(頁203)的吧,於是諷刺時政的詞語便有所隱晦,不是大刺刺的讓人看一眼便明白,讀過便懂得。因為不明白、不懂得,更需要慢讀,要慢,才能讀出馮傑筆下憂樂的世界。 《豬身上的一條公路》 作者:馮傑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14/03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