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活得真實,就是很不了不起的事兒~「赤峯街5號的那些事」閱讀筆記
2020/03/17 13:55:15瀏覽1363|回應0|推薦10

知道李日章老師源自於「台大哲學系事件」,一宗發生在1972年台大自由派老師被整肅的事件,對我來說,本來在書局翻閱這本書只是好奇這個事件而已,沒想到實際上這也是一本回憶錄,見證一個成長於大稻埕的作者,所歷經坎坷時代的成長故事,很生命故事,很生命書寫。

1.關於匱乏與剝奪

「我這一生都非常努力在過活,盡量把生命的潛能加以發揮,好像把她的那一份也一起活了,」(p.38)

當遺憾自己媽媽的早逝時,作者轉念所想,正是生命韌性的最佳展現,因為剝奪,所以我要更堅強!在那個還不太懂得節育的年代,子女眾多,食指浩繁,每個庶民都在為五斗米折腰,書裡呈現的許多小人物,每一個都是如此活靈活現在認真打拼著,沒有絕對的匱乏或剝奪,只有活下去的毅力!

2.關於文明

「對照於國府來台後官方所建的新建築,三、五年後即離離落落,甚至才驗收就漏水裂縫,兩民族之優劣,不辨自明。」(p.45)

成長於日據時代的人,常常有一種欽羨進步的日本的認同,在這本書裡,可以簡單明瞭地看到背後的答案:當你見證過什麼是進步和優秀後,你怎麼能理解和忍受落後於它的文明呢?建築如此,經濟如此,管理如此,教育如此......,所有生活中有形的和無形的,都是強烈的對比,也難怪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都會說:唉呀~人家連空氣都是乾淨的,事實也的確如此。

3.關於改朝換代

「這就是中華文化。這種文化,一言難盡用一種比較容易被了解的方式最最粗略地說,可以說這種文化就是帝王專制下的宗法封建社會的文化」(p.65)

作者的童年正是台灣光復的前後,歷經最動盪的228事件、糧食短缺、錢莊大倒閉、四萬舊台幣換一塊錢新台幣、1949的政府播遷來台,他怎麼看待這個代替日本管理台灣的「祖國」呢?正如同228的歷史背景般,很多人是從抱著很大的期待,而受到很大的傷害!從失望而絕望情緒中,失去了國家的認同和熱情,卻只能看個另一種形式的洗腦不斷上演。

4.關於制度

「在這種社會中,沒有國家觀念和公民意識;社會公益和社會責任的觀念尚未萌芽;沒有公德,只有私德;沒有法治,只有人治.......人命賤如土芥,人的潛能不得發揮;知識為權力服務,政治凌駕於學術和藝術之上。」「這些有形無形的東西,使台灣陷於無盡的苦難中。」(p.68)。

在學術發展的前半生,其實作者也是非常甘願地被洗腦,一直到廣泛做了學術的功課,飽讀中外文史哲經典後,才漸漸明瞭,這個新政權的文明和制度下,根本沒有任何現代化國家適用的觀念和制度啊!所以,天助自助,進而發展出自己的學思觀點,而寫書宣揚,而著作等身,其中關於傳統儒家的獨到見解,更是甚得我心,有興趣者不妨去找來讀看看。

5.關於教養

「一般父母都擔心小孩子貪玩,殊不知玩也會刺激心智成長。而且玩得痛快開心之後,便會專心讀書」(p.108)

作者談到一般庶民的生活,看似東家長西家短的閒言閒語,卻是民間興旺生命力的展現,有家庭成員互動的酸甜苦辣,有鄰里間密切的觀察和往來,有男女的情事,有悲苦,有歡樂的童年點滴,而談到教養,這是很符合當代教育觀點的心得,人際互動是兒童心智發展的重要關鍵,兒童的遊戲是多元智能的學習和展現,在農業時代長大的世代,感受絕對是最深刻的。

6.關於青春性事

「信口開河的藥販子、無知的孩子和家長,加上一個江湖郎中、一個蒙古大夫,就這樣串演了一齣可笑又令人氣惱的活劇」(p.124)

作者的成長故事是袒露的,是真實經驗的,也是富有教育意義的,談到青春期的性好奇和性成熟,也正是每個世代的青春少男的真實感受,好奇卻壓抑,行為保守卻思想爆發。作者這一段關於夢遺的擔憂和延伸的種種,讀來令人莞爾,卻也有那麼點悲涼,青春性事不應只是自己不斷的摸索,然後不斷的衝撞和不斷的挫折,家庭性教育和學校性教育是該發揮些功能的。

7.關於身心健康

「把我從這身心的困境中解救出來,使我不致消沉頹廢的,是文學和電影。這些東西開拓了人的心胸,提升了人的眼界,振奮了人的精神,激發了人的潛能。」(p.147)

外在扭曲制度的壓迫,與內在鬱悶的無處可說,造成筆者胃出血等重大健康的威脅,身心交瘁之下,幸好有閱讀和電影,尤其是關於經典文學、哲學的閱讀,經典電影的娛樂和舒壓,總可以找到很多人生的出口,解除許多成長和思想的困頓,作者也感嘆,可惜現代台灣的孩子被考試和分數綁架了,不習慣閱讀和思辯,真的是很可怕的身心健康威脅呢!

8.關於哲學

關於選擇哲學系,作者所言甚為傳神:「愚昧」的人是有福的,「聰明」的人錯失了多少東西?的確,哲學是實用的學問,是解決問題的學問,當一個人喜歡思辨和解決生活的問題,當然會是聰明的人,可惜許多家長一聽到孩子要讀哲學系,常常冒出的直覺就是:那怎麼就業啊?唉!頭腦靈活聰明,何處不可用?譬如作者所提在台大哲學系事件後一段時期的失業困頓,也因為願意也善於解決問題,而有了翻新改建名宅的亮點,利己也利人。

9.關於家庭與家族

「在社會變遷中,一個家之興盛與一個人的發達,道理並無二致:需要機會(接受日產)、自身的努力(父母勤儉、子女上進),以及環境(和平、安定、經濟發展)的配合」(p.187)

看著書中作者家族成員的繁衍和開枝散葉,也等於見證了二戰後那段大嬰兒潮的生命力,哪一個家不是兒女成群?要把小孩養大也許不難,但要活得有尊嚴,要活得有意義,就得看個人的造化,閱畢本書,我當然還是覺得來自於自己的努力最是重要,最可以翻轉來自命運的不濟,這也是很好的力爭上游的生命力展現,因為匱乏,而更要努力創造環境,找尋機會。

10.關於戒嚴年代

「台灣思想界的混亂,台大哲學系是根源,我是替蔣經國來收復失土的。」(p.203)

這是作者闡述台大哲學系事件時,所提到當時警備總部頭頭王昇說過的話,也呼應了前陣子的電影「返校」,許多年輕人藉由這部電影比較懂得戒嚴時代白色恐怖的樣貌,但這樣的肅殺氣氛,其實到70-80年代一直都還在,自由民主很可貴,但從來都不該只是口號般的存在,可是政治手段的兇狠,卻始終不把教育與學術的獨立性放在眼裡啊!這般心理的戒嚴和框架仍延續至今,才是令人擔憂的事。

11.關於真善美

「唯有以真實的自己去對應真實的世界,才會有美好的人生:唯有社會中的大多數人以真實的自己去對應真實的世界,才會有美好的社會。」(p.327)

作者談到當年的政府播遷,或外來移民,或新的族群,沉痛地指出造成的問題之龐大,譬如違建和築擋水牆,以進步國家而言,簡直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亂象,「水流是文明的母親。把水和人隔絕,是一種精神閹割」,我們要追求進步文明的國家,就要有求真、求善、求美的勇氣和實踐,對環境,對政府,對思想,對自己,而哲學人的真善美勇氣,是實踐上很好的參照標準。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3208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