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主之作 -- 教師節快樂
2020/09/27 19:47:41瀏覽1439|回應2|推薦17
承高中聶湖濱恩師的推薦,看了德國電影《無主之作》。

三小時的長度,但一點不覺枯燥。以一個前東德青年藝術家的成長為經,嵌進多重人情世事關係牽扯:父女翁婿、姑姪師生、國仇家恨。電影的末了,藝術家從幾張舊照片發想,創造出新穎的藝術表現方式─以油畫模畫舊照,再參詳光影加以刷面處理,朦朧渺茫之間竟然似乎解透了藝術的本質。當記者問他到底這些照片與照片之間有無因緣牽扯,是否有著某種牽繫,可否名以為題等等時,他的回答是:沒有,完全沒有。但這些看似彼此獨立的影像,都是無比真實的生活。因為真實,所以即使還原成最基本的黑白粒子,依舊撼動,依舊直指人心。

真實,就是美。藝術的本質就在揭露真實,我們尤其不該害怕真實或者試著扭曲掩蓋真實。每一張照片,每一幅作品,都沒有主題,但都無比真實,所以可以名之為「無主之作」。無主之主,是為大主。

就像老師眼中的學生。每一個青年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一個都不完全類似,卻都無比真實。老師們的工作─特別是建中老師的的工作,是不要讓這些無可名之,帶有無限可能的年輕生命,太快變成有「主」的、劃一的軀殼。當然,某些種子最終仍會「為樑為棟」,長成支撐現有秩序大廈的巨木;但某些叛逆的非正軌的不安於現狀的種子,就會在樑柱之間發芽,春風一度,「吹放自由花」,為社會保留基因庫的多元或異質,為將來翻天覆地的演化或革命預作準備。

沒有比傳統的「師─生」關係更典型的代溝。師生關係,永遠是世代衝突上最具有辯證性的關係。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固然是教育這份職業的終極使命,但為師者永遠要面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殘酷弔詭境遇:老師的使命就是要讓現在這些看來稚嫩的小子比你強。

談到老師,我們總是想到有教無類、程門立雪等佳話。但除了道貌岸然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儒家大師們外,還有沒有另一種師生的相處模式?

有的,答案在佛教裡。特別古代中國禪宗裡的師徒關係,其實更有人情味,更能鮮活精準地體現應用在「長幼尊卑」界限漸泯的現代社會。

禪宗裡的師徒相處,「當頭棒喝」的故事大家都曉得,但這還不是最高境界─罵你一頓、踩你一腳,甚至劈你一刀的故事也所在多有。讀著禪宗的公案,最令人低迴嚮往的,還是師徒間機鋒迭出的譬喻與啟發。

像馬祖道一,這個禪宗史上六祖惠能之後的關鍵人物。以下就是馬祖的老師南嶽懷讓啟發他的經過:

開始的時候馬祖專修禪坐,是所謂的「面壁頭陀」。而懷讓知道他是個「龍象之材」,便故意在他坐禪的地方「磨磚作鏡」,嘰嗄作響地讓馬祖受不了。當馬祖睜眼抗議時,懷讓劈頭丟來一個振聾發聵的命題:你說我磨磚不能成鏡,但你一味坐禪焉得成佛?

馬祖這下怔忪了:磚不能磨,禪又不能坐,那到底該怎麼成佛?懷讓便引導著著他往下想:「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還是打牛?」

當然打牛。能不能成材,關鍵在於自己。馬祖當下大悟:成不成佛,涅不涅槃,都在乎本心。

禪宗講究「頓悟」。其實每個人都有頓悟的潛質,「在某些方面來說,人生是不斷失落的過程。良知與理想,往往隨著年歲與社會化的增長。佛法的最終目的也就是尋回那一絲被遮掩染汙的元氣靈明。」(鄧美玲《雲水吟》)

佛法是,師道也是。不斷地否定過去、推陳出新,本來就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當學生成熟強壯到膽敢揭竿而起,推翻師門所教所訓的時候,便是師道涅槃的最高境界。所以神話裡的大禹,才必須從治水失敗被處死的父親鯀的肚子裡「剖脅而出」,埋葬過往陳舊的築堤圍堵,也預示他將以疏導的方式進行水利工程翻天覆地的大革命。

禪宗裡有另一個故事。洞山良价的老師雲巖過世之後,有人問他是不是肯定先師的道德佛法。良价說:「半肯半不肯」─亦即有些贊成肯定有些不贊成。僧人不解問他:「為何不全肯?」他說:「若全肯即辜負先師也!」

我很幸運的,在啟蒙的階段,有了建中聶湖濱老師等「半肯半不肯」的良師提攜。回憶已往紅樓受教,諸先生以「大海潮音,作獅子吼」開示,感懷在心。且仿黃遵憲讚梁任公的句子,敬祝老師佳節愉快:

一師興邦,一師喪邦,茫茫禹域,惟卿是賴。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yiutang&aid=151003282

 回應文章

sccha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9/28 17:44
@1樓:恢復放假一天,所謂 "一黨有慶,灣師是賴。"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9/27 20:55

928是所謂至聖先師孔子誕辰,也是民進黨黨慶

對臺灣來說,孔子與臺灣沒關係又跟共產黨搞的「孔子學院」有關,還不如民進黨黨慶來的「有意義」呢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