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析「良知」為何物?(一)
2018/03/18 00:07:35瀏覽936|回應1|推薦24
據傳三國時期,諸葛孔明開立給周瑜服用的16字(藥方),上面寫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深澳火力發電廠環評一案,由於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的臨門一腳,通過了!

這關鍵的一票,是否即是孔明借來的一陣東風?是否也會如同當年赤壁之戰的火燒連環船?我們拭目以待。

詹副署長語重心長的說:「我是本於【良知】來做這樣的一件事情」,而良知到底是什麼?

根據網路維基百科的看法:「良心或良知,是人類辨別對與錯的能力。由於良心的影響,當人類所作的與價值觀不合時,會感到自責。良心也可以視為人類在辨別對與錯時,作為判斷基準的價值觀。」

同樣是孔門一脈相襲的孟子與荀子,對於良知的看法,即有很大的出入,孟子是以心論性,說人有仁義禮智四端,分別闡發了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孟子所堅持的「性善」。

荀子則以自然主義的、經驗的、實證的觀點,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他認為人的良心是會被情欲所蒙蔽,因此於未經解蔽之前,就難免會有「性惡」的本質。

我們知道的,荀子有兩位出名的學生,除了集法家大成的韓非外,還有秦朝的左丞相李斯,因此法家原本即是信仰性惡的思想。

我們知道的,今日所謂人民做主的政治制度與法治構築,也是沒有採納孟子所謂性善的學說,而是採取了荀子性惡的看法,也惟有採取荀子所謂性惡的思想,才有必要接受孟德斯鳩所設計的分權制衡。

「良知」究竟是什麼?恐怕也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有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有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0928928469&aid=111145608

 回應文章

台灣政經索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18 19:25

賴清德 《靠詐騙治國》

新北市環保局發言人孫忠偉說,興建燃煤發電廠必定要興建卸煤碼頭,這次環差報告將原本碼頭預定地基隆番仔灣改到深澳灣,卻沒對深澳灣生態進行完整評估。

阿丙0.6(u0928928469) 於 2018-03-19 00:18 回覆:
歡迎台灣政經索隱蒞臨,謝謝您的回應,也敬表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