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想-大坊珈琲店手記】⠀
2021/05/14 22:11:30瀏覽357|回應0|推薦5

這一年多來,因COVID-19疫情的緣故,無法自由來去日本,有時回想起來,昔日情境恍若昨日,卻又蒙上似真似幻的不真實感,且明明不哈日,但又難耐無法前往的焦躁心情,因此一翻看到《大坊咖啡店手記》內,青山表參道、村上春樹、安西水丸、和田誠、小澤征爾、平松洋子等熟悉的字眼,就忍不住就把這本書買回去。到不了的地方,至少在書裡思念!

這本隨筆集是大坊勝次先生經營珈琲店38年(1975-2013年)來的所思所想,全書共11回,除了本業的咖啡之外,旁及生活、藝術、哲學。「大坊珈琲店」開在南青山表參道站十字路口,表參道是一條林蔭大道,街道沿途櫸木參天氣氛優緩,因此有「日本的巴黎」之稱,走到表參道底就是聚集許多名牌商店與美術館的青山,這種獨特的文化藝術和高級商業氣息,僅僅散步就賞心悅目,吸引不少文化人聚集。也或許是地緣的關係,珈琲店吸引了村上春樹、向田邦子、小澤征爾、糸井重里、平松洋子等名人到訪。


不過,打開書的第一句「大坊咖啡店關店了。」就很有振動力,在“哪有人這樣破題”的心情餘波振盪下,捧著書聽大坊娓娓細說。第一回,從向顧客表達「托各位的福,我們才能圓滿落幕」的好好道別、到陸續有客人出現致意「請讓我好好跟你們道別」等主客互動,側寫出大坊雖不怎麼熱絡招呼、不曾特別跟誰相熟,但透過喝咖啡這件事慢慢累積熟悉度,所以才能成為某個人記憶的一部分;而提供一種相遇,收納許多人的故事的咖啡店,一幀一格是往後憶起的最美風景。


大坊咖啡店是一間獨立咖啡館,獨立店和連鎖咖啡店各有所長,能滿足不同需求的人,但相較連鎖的統一化,獨立店的“有個性”,呈現在選豆、烘焙、器物、空間風格、掛畫、插花、放的音樂等,從大至小的細節都能感受到店主的性格、品味與喜好。因此獨立店更能滿足喝味道,也喝氛圍的咖啡人。


但是什麼樣的珈琲店會讓村上春樹來買咖啡豆帶出國?會讓糸井重里美稱這裏是個可以打坐的心靈場所?大坊勝次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珈琲館對他是什麼樣的存在?通過咖啡他又怎麼走進金憲鎬的陶藝、平野遼和鹽崎貞夫的畫、西脇順三郎的詩?


關於咖啡店。大坊認為「咖啡店既不是職場,也不是家庭,而是讓人從自己的角色中解放出來的場所」,其實這種介於職場和家庭之間非正式的聚集場所,就是社會學家雷・歐登伯格(Ray Oldenburg)對「第三空間」的定義。許多走進咖啡館的人不只是為了喝一杯咖啡,更多是想抽離日常瑣碎、想在喧囂世界裡獨處、想轉換情緒、想短暫擁有自我時間與個人空間,「第三空間」意謂人都需要一間自己專屬的避難所。而有很多人,卻可以不跟任何人說話;讓人能獨處,又不算完全孤獨的咖啡店,比沒有任何人的地方更能享受沉默的寧靜。確認到這點,大坊認為在這個不停變動的世界,他的店、店裡某個位子,可以讓客人認定是自己專屬的店,並感到安心和安全感,這樣就足夠了。


「這樣就足夠了」也是大坊與客人的距離,書裡有一句「不過我們不能隨便介入。每位客人都過著各自的生活,因此我們更只要默默地沖泡咖啡就好。」例如,一位年長的女性,因為過世兒子的桌上有大坊咖啡店的火柴,就來到這裡獨自喝著咖啡;因生病治療的關係,總是戴著毛線帽的K先生和友人會來店內享用咖啡,然後,有一天K的友人開始一個人來,他靜靜地喝咖啡,旁邊放了一頂折得小小的帽子。像這樣有著故事的一杯咖啡,大坊仍然一派「總之,在那邊的櫃檯前坐下,喝著那苦苦的咖啡,這樣就足夠了,然後離開。」


這樣一間有點老派的咖啡店,大坊自己都說是個異空間,這個“異”,或許從烘豆、沖煮咖啡就存在。在書中,他畫了一張說明味道的下豆點圖示,尋思著想讓甘味多一些就往6.85、6.90去烘,想得到平順的苦味就應該在7.05下豆?為了達到「就是這個味道!」他以零點幾夾縫間般細微的味覺感受為基準不斷調整,每次烘豆子都在,快好了?再烘深一點?就到這裡?尋找修正點的學習。關於這點,大坊雖然描述的是烘豆,但讀來卻有六識六覺的連想。人都有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根,當六識六覺打開,感官也變得敏銳,看到器物的美,聽到大自然的季語,發現內心,因此詮釋的深度更細微。

烘好豆子後,大坊用手沖法蘭絨濾布咖啡的方式,一滴一滴沉靜招待,他說「開水一滴一滴從壺的細嘴流出,化作滴落的線,滴至粉末接觸的瞬間,產生微小反應等,與我的目光化為一體,我定住不動,就這樣直到滴完為止—幾乎處於時間停止的狀態。」大坊以一個「在的人」(human being) 狀態注水,那當下生命之美吸引忘我凝視,光看著就可以安頓煩躁急切的心情,進入沉澱靜定之中。

咖啡人生裡的緩慢靜心,也讓大坊在看默劇《水之驛站》特別有感觸,這齣戲很簡單,劇本是廣場前裝置了一根水管,水龍頭流出細細的水流,有人停下來喝水、有人洗腳、有人汲水…,周圍的人以不同狀態靠近、又離去,整齣戲的速度緩慢到彷彿要停止,這種「差不多是五分鐘走完兩公尺的速度」,也是大坊「滴的實在太慢」的沖咖啡速度。在這段中,大坊既以《水之驛站》暗喻咖啡店,也指出活在快世代瘋狂節奏的我們,時間核心比當下往前錯位半步,只有用“慢”、“在”,才有機會感受生命,才能把時間核心拉回現在當下,平衡我們的搖搖晃晃。


日復一日,隨著時間流逝,大坊對咖啡的想法和態度,其實已趨近咖啡道,因此後來他提到平野遼、塞.湯伯利、鹽崎貞夫的畫、金憲鎬的陶藝、西脇順三郎的超現實詩、大野一雄的暗黑舞蹈、梶井基次郎的「櫻花樹下埋著屍體」、牧野邦夫的畫這些藝品時,我認為是隱藏在這些作品內的根本性感情、神祕的孤寂感、對人生的哀愁等混沌不明狀態引發了他的共鳴 ,也因此他說「一般藝術作品,在判斷它們完美或失敗時,會以某種孤寂感,論定其價值。」有意思的,我循著大坊的視角開展想像,試著瞭解這些藝術作品,想像召喚孤寂,孤寂是寂靜狀態下的漂泊,孤寂是灰色的形構,在未知的地域,創作者反覆堆疊揉和色彩;在無聲蔓延的蒼茫天地,創作者寫下凝結著空氣的詩意,當我們不再用經驗去解析,從外在世界回返心靈內部,心靈感受到的孤寂感趨深,而解構後的雲霧空間,是靈魂棲身的奇幻森林,當心靈擴張,私密情感與虛幻聯繫,由遠方帶出「鎮魂」。


在大坊提到的這些創作者中,蕩漾我較深的就是「鎮魂」這點,鎮魂是他從鹽崎貞夫作品聯想到的,他認為「回。憶。一。個。人。的。重。要」,是只要還思念著,即使失去形體,他/她/它就還活著,所以追憶咖啡館也是一種為咖啡店鎮魂的儀式。或許也因此,正文第一句就是「大坊咖啡店關店了。」這本書是他為大坊咖啡店鎮魂而書。而「回憶一個人的重要」這點,也讓我開始思考鎮魂這件事。


另外,大坊說西脇順三郎的一段文字很符合他對金憲鎬陶器的感覺,「我創作詩的方式,說起來就是砍斷固定關係的組織,調換位置,並去除構成關係的元素,藉著加入新的元素帶給經驗世界一大變化。把遠的東西拉近,進的東西推遠。把融合的東西分裂,分裂的東西融合。這麼一來,人生的經驗世界會被破壞,利用這樣的破壞力乃至爆發力推動小水車。這水車轉動的可愛世界,對我來說就是詩的世界。」我對這段有種“原來喔)))”的啟發,讀現代詩,總有那是什麼的不解,大坊說「不了解是理所當然」的註解,不僅讓人釋懷,再看了這段解構、再結構的解釋,對現代詩就有微妙的理解!想想,人生之初活在一個不可見物質的整體感世界裡,生之後以「名」分出客體事物,然後被框住、被支配,但原初的感官抽象豐富,如果解構慣性思考,生活是充滿無限可能性的。


我也愛他寫花道家栗﨑曻先生這段。他說有次“擅長享受興趣”的栗﨑先生從六本木走來靑山的路上,隨手採了綬草帶給他,還吿訴大坊,綬草在《萬葉集》中稱為「捩摺」。這種從生活取材、信手拈來的「隨心所致、順意而成」的直覺創作想來就美!


《大坊咖啡店手記》的讀後餘味是,他除了擁有一個志業人生,還心懷情趣自得一片方圓,從咖啡生活推演產生這麼多思想樣貌,將日子過出深靜風格。闔上這本書,這本手記寫下萃取了38年的咖啡點滴, 但讀者輕輕攪動黑色液體,紋痕迴轉也是大坊的生命情調!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ou921215&aid=16290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