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20 20:07:34瀏覽1063|回應0|推薦5 | |
「橿原神宮」 這次賞櫻小旅行最大的收獲是參觀了「橿原神宮」,原本我們只是到高田千本櫻賞櫻,但千本只開幾本,於是一行人討論下一站去哪,小花君的同學說附近好像有一個有名的神宮,我一聽神宮就覺得有意思,因為日本社格分成神宮、宮、大社、神社,其中只有奉祀日本皇室祖先,或與皇室有淵源之人才會稱為「神宮」,於是google一下,發現附近有一間建於明治23年(1890年)的「橿原神宮」,主祭神為神武天皇與其皇后-媛蹈五十鈴媛,神武天皇是神話中的初代天皇,就是日本的開國之祖,這麼有意義的神宮當然不能錯過!
橿原神宮腹地很大,佔地近530,000平方公尺。鳥居為明神造型,笠木與島木重疊向上翹起。通過鳥居即是通往拜殿的表參道,參道上鋪滿玉砂礫(細石)。
位於神宮南邊的深田池。
池塘附近有一座長山稻荷神社,這座小神社的歷史比橿原神宮更久遠。
拜殿的超大繪馬非常醒目,拜殿後面就是大和三山之二的畝傍山。
這塊石頭上面寫的是「君之代」的句子。
據統計,日本國內神社超過10萬間,祭祀的神靈大概分為神話之神、人物之神、自然之神三種。神話之神指的是記載於「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被史家稱為“記紀”)中的神明,其中眾神代表是天照大御神,祭祀天照大御神的神宮是建於西元4年的「伊勢神宮」,而「橿原神宮」則是祭祀天照大御神的五代孫神武天皇,雖然「橿原神宮」建於1890年,還是“很新”的神宮,但在天皇家神社中,除供奉皇族祖先神天照大御神的伊勢神宮之外,以橿原神宮的位階最高(舊社格為官幣大社)。 在“記紀”中記載了一則「神武東征」的神話故事,傳說「神倭伊波禮毘古命」(即神武天皇)為實現天照大御神的「天壤無窮神諭」,自居住的日向國(今九州宮崎縣)出發東征前往大和,根據《古事記》中所寫的路線,「神倭伊波禮毘古命」從男之水門→熊野村→吉野川の河尻→阿陀→吉野→國巢→宇陀,且因當時的日本仍處於小國分立狀態,神武天皇歷經重重困難,花了6年時間才征服大和建立大和王權,之後便在畝傍山麓興建橿原宮(即「橿原神宮」),即位成為第一代天皇,名為「神日本磐余彥火火出見天皇」,並定此年(西元前660年2月11日)為天皇元年,同年立三輪山的大物主神之女「媛蹈鞴五十鈴媛命」為后。在《古事記》中是這樣敘述的,「…這樣的平定了兇神,趕散了不服的人,在畝火之白橿原宮,統治天下。」 而根據記載,神武天皇出發時是45歲,經過6年進駐橿原,最後活到127歲(在位期間為西元前660-前585),逝後葬於「畝傍山東北陵」。「神武東征」一般被認為是代表日本王權核心從九州轉移到今天的奈良地區,不過,被認為是初代天皇的神武天皇其實長期以來被忽視,一直到第122代明治天皇,或許在政治考量下,需要用萬世一系血統來加強天皇的權威,神武天皇才開始受到關注。 回顧日本歷史,天皇作為實際統治者的時間並不長,從10世紀開始,政權經歷攝關政治、源平相爭、武家政權,天皇的政治權力被架空將近千年,直到明治天皇,才由江戶幕府手中取回政權,重新掌握政治權力的天皇,為加強「神族」、「君權神授」、「現人神」和「尊皇」思想,遂參考日本書紀中「橿原宮」所在地,於原址建「橿原神宮」,以祭祀開創萬世一系天皇制度的初代天皇「神武天皇」。「橿原神宮」建成的同年(1890年),日本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定天皇為擁有絕對政治權力和神聖不可侵犯的統治者。當時的明治政府更認定西元前660年為日本紀元的起始年,故將神武天皇即位之日,即西元前660年2月11日,訂為「紀元節」,每年2月11日會舉辦「紀元祭」。 不過,現在普遍認為,不論是《古事記》還是《日本書紀》,從第二代綏靖天皇到第九代開化天皇之間的八代天皇,僅有誕生、即位、建宮、立后等記載,沒有治國事蹟的記載,且許多天皇的年齡都超過110歲,唯一有明確存在的天皇是第十任崇神天皇,因此神武天皇以外的八代被稱為「闕史八代」。
其實回台後,「橿原神宮」一直在我心中發酵,因為對「橿原神宮」建於明治時代這點頗為不解,日本大約就是從這時期進入現代化,明治維新更使日本從一個封閉的國家跨步到世界強國,而一個破舊立新,拋棄原有文化改從新俗的現代化國家,卻斥巨資為神話中的人物建造神宮?這種強調天皇「神族」、「君權神授」的神權觀念是不並容於西化文明的啊,或許只能說天皇已然變成是日本精神上的象徵,所以在新憲法中,天皇仍有神授的統治權,議會僅是天皇立法的「輔助」。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