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中小企業野蠻成長的啟示
2012/07/08 13:17:13瀏覽3391|回應7|推薦31

程董是大陸一個民營企業的董事長,規模不算大,一年的營業額約五六個億的人民幣,大概是26億台幣左右。

在介紹程董故事之前,筆者覺得有必要和台灣的讀者介紹一下大陸的商業生態。因為雖然台灣有很多的媒體在介紹大陸的公司或企業,但也許是限於篇輻或是主旨,大多不從實務面上去說明大陸真實的情況。這常造成了讀者在不明究裡的情況下,以台灣的情況,套在了大陸的故事裡,然後產生錯誤的判斷和看法,筆者先做些背景說明,這樣會讓大家看的比較懂。

在大陸,他們所謂的企業,在台灣就可以算是個集團了。大陸也有集團,但大陸的集團,年營業額沒有個上百億人民幣,或是全國知名產品,是不好意思掛出集團頭銜的。當然,也不乏某些企業主,很虛榮的自稱自己是集團企業。但在較正式場合,互相介紹的情況下,還是會以企業主視之,而不會以某集團領導人來看待。

和台灣人不同,大陸對這種階級和等級,是看的很嚴肅的。你是什麼級別的,就用什麼級別來和你相處,低配和高就,都是不禮貌,都是不對的做法。像上次韓寒和馬英九見面,在大陸人的眼光來看,是馬英九抬高了韓寒,讓他進入到了國家領導人層級的社會地位,台灣人覺得沒什麼,但大陸人就明白,這是韓寒的一種炒作,抬高自己地位的一種手法。

再把話題拉回來,由於受限於大陸法令規章及操作需要,任何一個企業家在大陸運作,手上要沒有個三四家公司,根本運作不起來。所以光從某人擁有的公司家數,是無法衡量出來對方有多少份量的,而以一家公司的營收來評估對方的事業,則會過於低估。所以,在台灣講的中小企業,一般都是指一個主要的事業體,不計其它投資的小公司。在大陸,中小企業指的則是某個人,他以手上某個最知名的公司或是創業公司為代表,再以其它擁有的公司及生產事業為拱,共同形成一個"企業",而非集團,這是和台灣很不一樣的角度。

程董的事業,和大陸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一樣,都是憑藉他過人的能力和人脈及眼光,在改革開放中期,膽大心細的自行創業,一手一腳的打拼出來的。由於各種機會,他手上的事業領域五花八門,有生產型的設備製造公司,也有個養雞的農場,還有一家房地產公司,物流公司,塔機租賃等事業。

每家都不算大,好的一兩億人民幣,差的幾千萬,隨著他的事業發展,他愈來愈覺得難以管理他旗下的各個事業體。而且,他也快六十了,精力大不如前,他想把他的企業疏理好了並上市後,轉交給他的二女兒經營,股權則分配給他幾個子女。

他找我,主要目的就是想做這個工作,協助他實現"集團管控"的架構,同時讓整個企業的管理體系能夠更透明,更有制度。

程董如果從外表上看來,絕對看不出來是個近六十的人。

他精力充沛,常常小跑步的在各個辦公室和會議室裡穿梭,外形也很幹練,有點軍人味道,要不認識的人,會估計他四十幾歲。

在和他的幾次談話裡,他說起他事業的成長故事。

他出身並不好,在初期,他就是個收廢品的,用台灣話說,就是撿破爛的。

但他省吃檢用,手上積了一筆錢,不多,就萬把元人民幣,然後因為一個機會,他用這筆錢,買了個車床,一些簡單工具,開始了一些小設備的生產和加工生意。地點就在他收破爛場的一個角落。

因為大陸經濟起飛的原因,加上他做人誠懇實在,他公司的生意很好,很快的就成長成一家年營業額千萬人民幣的小廠,請了人,在當地也算是發了家,有了點名氣,也認識了一些人。這些人看他有資金,又引進了一些其它生意讓他投資,就這樣,他名下的事業就一個一個的建了起來。

期間當然也有投資失敗的,但總的來說,他的收益遠遠大過他的損失,直到今天。

於是,一個在台灣人眼裡看起來很畸形的企業體就出現了。

這個企業的建立和成長,完全沒有什麼核心思路,簡單講,就是什麼賺錢,就做什麼。每個事業體的模式,都是手上有筆錢,然後有個人可以做,他就把錢交給他去發展,原則上他只看投入有沒有獲利,除了他自己手創的事業外,其它事業他都不甚瞭解,知道個大概,但怎麼運作,怎麼發展,他也只能聽當初那個管理團隊的人匯報,以及看看年報,知道一年做多少錢,然後賺了多少,其它的,兩眼一抹黑。

他很清楚,他現在領導的這群人,看的都是他的臉色,都是因為他創始人的威勢和過去積累下來的領導慣性才服從他,沒有出什麼亂子,但這種管理模式,他無法移轉給他的繼承人。他如果不趁他在位時期,把事業理順,接班人一定管不好,這個事業就會出問題。

程董的問題,在大陸是很常見的,我把這種模式叫做野蠻成長,一種很大陸特色的企業發展模式。

由於缺乏管理知識,加上在大陸做生意,人脈才是成敗的關鍵,因此很多投資,都是在企業主手有餘錢,因為人脈作用,有了個機會,然後就投進去,再憑藉這個人脈,事業就可以自然成長,獲利及長大。

於是整個事業體,其實就是一個領導,加上數個小領導,各佔山頭,各有做法,各自發展但卻缺乏統合,也難以統合。

要拿個比喻出來,元朝的那種模式,就是了。

成吉斯汗打了天下,打到那裡,就丟個兒子管那裡,整個元帝國國土大的不得了,但各有體系,成吉斯汗死了,也沒人可以控制全局,然後就分崩離析,各自發展了。

這種企業要做到集團強管控,真心覺得困難,但大陸這類企業遍地都是,也是目前顧問行業最大的客戶來源,我要不做這類的單子,生存都很困難。

如果按照標準管理理論,我應該要建議他先思考一下他企業的核心價值要選什麼,然後根據他的想法,做個調研和分析,再給他一個專業建議,在溝通確定後,開始汰弱扶強,賣掉不要的事業體,集中心力去經營核心事業,...

要真這麼做,我立馬會出局,因為在大陸,壓根就沒法這麼做。

首先,大多數的企業主,管理知識的基礎很薄弱,他們也許有很多的經驗,但要講理論,再從理論轉到實務,他們實在有心無力。而且,他們也無法理解,或者接受。

比如"核心價值"這四個字,在我看來是企業經營的重要原則,但對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來看,這四個字和天下為公也沒有什麼差別,很虛。更不用和他們談,怎樣找出核心價值這種務虛的溝通工作了。

因為在大陸待久了,我其實也深知這種情況,也有了一套因應的辦法。在我看來,只要這家企業持續成長,核心價值這個命題,遲早會有人去做,但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先幫客戶整理好他的管理體系。

而且,退一步來看,中國目前的企業發展環境和西方歐美國家有本質上的差異。中國是以權謀錢為主,但西方歐美則是以錢謀權,然後錢權振蕩,激發出更龐大的價值取得。即使最後殊途同歸,但在眼前,絕對是不合用的做法。

幫助程董,在管理實務上,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但在執行層面上,困難度其實很高。答案就是重新進行管理基礎落地工作,以財務管控為主軸,然後把流程固化下來即可。

這是任何一家公司進入正常管理的ABC,但在大陸,這種管理ABC,卻都是在企業有一定規模後,才回頭開始做,讓本來是ABC的事,馬上成為了XYZ的高難度任務。

難的不是理論,而是人太多了,量變造成了質變。

時間和規模,對學管理的人來說,是很可怕的兩個變量。任何事情,一但久了,人多了,就變的複雜了。

台灣在早期,老蔣到台灣時,搞個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令行禁止,言出法隨,不識者以為這是老蔣以獨裁及殘暴的手段才推行成功的。但識者都明白,這和獨裁不獨裁屁的關係都沒有,關鍵是他的管理團隊和地方利益集團,沒有任何糾葛,所以推行起來,該如何就如何,阻力很小,政府立場堅定即可。

如果當初老蔣真是以殘酷手段搞成功的,那今天搞台獨的獨派大老,早就被抄家吃子彈,一個不剩了,那可能搞出今天的分裂台灣出來。

今日台灣,即便是老蔣復生,現在開始搞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能成功才有鬼。士林一個釘子戶,都能搞的萬民沸騰,何況是全台灣的有錢人和豪門 ?

程董的案子我還在談,未來有沒有機會合作,還不好說,所以結果如何,要看我能不能接到單子,以及單子接了後實施完後才知,這大概要一兩年以後了。

但我想以這個案子來把大陸的經濟環境來和大家分享,同時也可以重新思考一下台灣的發展情況。

近日林益世的案子很熱鬧,也不出意外的又和馬英九扯的不亦樂呼。看法很多人都有了,我也不想再談,如我跟朋友說的,看處理速度及態度,做個對比,就明白了兩邊的人品水平。組織裡不可能沒有老鼠屎,只是你糾出來了沒有,以及糾出來後,怎麼處理。即便是林益世被糾出來了,也不代表馬英九的管理團隊裡沒有別人,只是還沒抓到而已。

這類問題和程董的問題是一樣的。

我曾問了他,他的管理團隊裡肯定有人有問題,而且可能有很多人,對這個部份,他有什麼想法?

他很清楚的告訴我,他知道有,而且心裡也有一些數,但他並不想去大動干戈,他也不希望我的諮詢團隊去針對這樣的事。他需要的是我們在整理好后,讓他看到,也讓其他人知道他看得到,剩下的事,他會做決定及處理。

大陸民營企業裡,這樣的案子並不少見。很多高管都不幹淨,甚至老闆都派人查了出來,但未必都會有大動作。不是這個高管背後有什麼勢力,而是老闆會從他的歷史貢獻,對他的價值,未來的可控性等幾個角度來做衡量。如果和他犯的錯綜合評量後,仍是正值,那就留下,負值,也就抱歉了。

這是一種很成熟的做法。

美國的選民對柯林頓,也做了類似的決定。路文斯基案的後續,美國人民以成熟的做法,讓柯林頓繼續做總統,因為他們把總統當CEO看,而不是聖人。CEO是要幫股東謀福利的,只要能做好,又不違法,何必強求 ?

台灣民主不成熟,和台灣人民把總統當成聖人要求有很大的關係,試想想,如果是台灣總統做了柯林頓的事,會有什麼結果 ?

台灣人與美國人,在民主政治裡,何者成熟,何者不成熟,豈非再清楚也不過了 ?

程董能從一個撿破爛的成長到今天一年做二十幾億台幣生意,其個人的情商和想法,未嚐不是我們的借鑑。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pc&aid=6609399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人脈運用
2012/08/07 00:06

人脈運用这种东西,在大陆沿海企业已不太适用了,在内陆地区还是比较看重。

大陆区域太大,各地民情及各地的企业文化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


談笑運籌於天下之間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Reply
2012/07/30 18:58
西方有很多百年企業,為什麼?因為他們很早就為他百年以後作準備,去世時所有股票與財產信託,子孫想賣也賣不掉,有專業會計師、律師代管,每年紅利分配給子孫,沒有爭産問題,所以財富可以富的過三代,有許多百年企業、百年家族的原因。你看是不是高明有遠見呢?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透明化是最好的辦法 但做得到嗎?
2012/07/18 11:18

版主的客戶 靠財報管公司 是否經得起會計查核?  我的意思是 財報上的數字是否真確? 否則哪天東窗事發 大樓可能瞬間垮下

好的ERP可以透明化所有問題  只是要做到做好太難了 

多角化經營 在順勢時賺的很快 但若無核心技術支撐 逆勢時會因資源調度問題造成虧損擴大 

 公司要長久 非得有競爭上利基 不然趁好賣一賣 落袋為安 再尋其他機會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2-07-18 16:55 回覆:

管公司靠財報肯定是不行的,實務上當然還有其它手段,否則他公司也不會長到今天。至於是否經得起考查,呵呵,大陸股票上市公司大多數都是逆向推導出來的財報,怎麼會查核不實? 財報是絕對正確的,至於和實際情況是否完全相符,那就兩說了。

東窗發不發,在中國,看的還是政治人脈或是政治影響。比如富士康,有問題也要沒問題,除非事情太大,遮不住,因為影響面太大,地方政府承受不住,所以不能跨下。

上述的說明,在大陸其實是人盡皆知,因為這裡是以政領商,和歐美的以商領政,有本質上的區別,我不好評論是非。

其它的看法,我也很認同。


筍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點意見,僅供卓參
2012/07/10 09:54

筆者以往曾在台灣一家大型國營上市公司服務多年(年營業額超過千億台幣),幹到財務方面的高級幹部。公司曾經找過世界級的麥肯錫顧問來診斷,達3年之久。最後算是起衰振疲,改善成功。我當時算是公司財務方面的指定全時聯絡人當時我自己也做了一些調研。根據多年經驗,認為在中國人的公司裡,大都有着下列的管理上應注意的地方亦可說是罩門。玆說明於後,僅供參考:

1. 不重視有規則之競爭(即使對方獲勝,亦懷疑對方另走門路)
2. 傾向非邏輯之思考方式(領導者多喜不按牌理出牌,不喜循序漸進)
3. 重視表面勝於實質(不屈於理,而屈於禮,面子重於裡子)
4. 關係勝於組織(地域、小圈子、派系、山頭等阻礙管理指揮系統)
5. 泛孝主義勝於理性主義(重視年齡、年資,不重視能力)
6. 中勝於洋(表面以洋為優,骨子裡持拒斥態度)
7. 情理法勝於法理情(處事依情不依法)
8. 重視私德重於公德(講究個人修養,對公眾之事無動於衷).

通常這種公司處於太平歲月還好過,但碰到艱困環境或競爭真正激烈時,就不太容易適應。格主如要加入這類公司進行改善,先行取得老板的信任是必要的,而它的重要幹部亦必須要有危機意識,否則最後的顧問工作將功敗垂成。其實這種公司台灣也是非常多的。它們通常都是走到那裡算那裡,它們也有行銷、研發、財務、管理、人事等布建,但多半不很正規。處於小企業時還好,一旦做大了,就各憑運氣或人脈了。台灣甚至有許多營業額上幾十億的上市公司,依然處於這種非常不正規的狀況。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2-07-10 20:54 回覆:

謝謝,

基本上你說的那八點,在內地的中小企業裡確實是很常見的。但現在內地也已有不小的成長,尤其是在人脈的運用上,已不像以前那麼重視了。

目前大陸的人脈運用,已由過去的非理性模式,轉向了半理性模式,也就是和台灣比較像。人脈只是讓你可以進門參與,但成和不成,就要看基本功了。

過去全看人脈就可以拿生意的日子,基本上一去不復返了,這是競爭後的自然結果。

其實內地企業的困難發展這幾年已經開始了,會找到我的,大多數都算是較有心想改變的。因此另外一型死不悔改的企業,我就比較少見了,但不否認還是有一定數量的。但我個人認為,這群企業遲早要被淘汰的。

年資嘛,坦白說,在內地愈來愈不吃香了,上面有人才是關鍵。你年紀輕,但上面有人、一樣上位,沒有人,年紀大反而是缺點。內地政府的年輕化做的很徹底,三十幾四十做縣市長成了主流。受這風氣影響,企業裡青年幹部也是比比皆是。

因此,面對大陸競爭,有些看法是要逐漸改變的。過去的傳統正在改變,年青求變不走尋常路,已是現況,這裡變化太快,五年一個循環,這是我個人的心得。


OldMan - 風景線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眼鏡看美國
2012/07/09 21:50
你的參考架構還是東方似的“人際關係”與“情理法”,美國只講“法”。 大陪審團放了克林頓,並不是美國人民看他的功過相抵。 多數的美國人,還是認為他是個 dirt bag。 也是因為美國是個法制社會, dirt bag,只要不犯法,或沒被抓,還是當總統。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2-07-10 08:32 回覆:

我不會用台灣人的角度去看美國人處理柯林頓。

真要比,台灣人比美國人要更尊重這種高層法律的。陳水扁犯了比柯林頓還要嚴重的法,但台灣人民不也按法律規定,讓他當完了再依法審判他?

這比美國人依法處理柯林頓差?

我可不認為。

我文中的意思,是指如果這案子美國人民大多數真的計較,他是做不下去的,這種案例在尼克森的水門案裡就很清楚了。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兵隨將轉 水漲船高
2012/07/09 11:05
施琅將軍紀念館-時代創造英雄?英雄創造時代?(台南將軍) -
http://meetintaiwan.pixnet.net/blog/post/67293379


紫金王朝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在台灣是只看顏色的
2012/07/08 14:57
版主說"如果是台灣總統做了柯林頓的事,會有什麼結果 ?"

那要看這個台灣總統是哪個黨的.

如果是民進黨的總統,那就是"總統也很辛苦","這不重要","總統又不是聖人","不要政治鬥爭".

如果是國民黨的總統,那就是"總統去死吧","這種爛人下台","總統不愛台灣","總統率獸食人".
文章連結:

2014 第一笑話

2014 第三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