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1 22:25:10瀏覽4585|回應10|推薦31 | |
引用文章杭州女教師:寧可為妓 絕不為師 在教師節前夕,這樣一個新聞,在大陸掀起了非常激烈的討論,但大多都傾向於覺得世風不古,人性墮落。 但旅人覺得,這也許是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老師“這個“職業“的時候了。 長期以來,中國社會對於老師這個“角色“,是有很大而且很多期待的,不管是內涵,道德或是行為舉止。 尚書中的“作之君,作之師“ ... 五倫中的“天地君親師“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 太多了,這種把老師視同為我們生命中另一個長輩,要尊敬,要侍奉,而老師要對學生有教無類,言傳身教,如同生命明燈般的去指引等等的言論,也是車載斗量,從小到大的充斥在我們的周圍。 因此,對於“補教人生“,“師不如妓“,這類的主角,社會上是批評多過於理解,同時也哀悼於師道的不存。 但恕我要說句不客氣的,時代在進步,我們社會的思維卻沒有在進步,對“老師“這個名詞,一直都在沿用著數百年前,甚至是千年前的理解,食古不化,難怪會有這樣的悲觀情緒,甚至是感嘆。 在古代,老師是一種身份,但現代還是一種身份嗎? 在科舉時代,甚或是更早以前,要讓人稱呼一聲“老師“,是極難的。你不但要有學問,還要有地位,甚至還要道德品性聞達於郷里,否則是不可能有人要稱呼你是“老師“的。 因此,這些老師絕對當得他的弟子事之以父,尊之如同君。 但現代的老師呢? 只要是師範大學畢業,或有教育學分,並通過考試,然後有學校聘用,就可以教學生啦,既不用先聞達於郷里,更不用道德文章廣獲好評,壓根就是一種“職業“,你要他們操守如古代老師,要學生對這群職業者事之如父,尊之如君,這豈不是個笑話。 所以,同様是叫做“老師“,古書中描述的,是一種身份,但現在卻是一種“職業“,兩種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的東西,社會上卻要把它們混在一起來要求,這種邏輯錯亂,並不亞於所謂的張飛打岳飛,打的滿天飛般的可笑。 所以,我們要很清楚的區分出來,古文中的老師,和現在的老師,千差萬別,根本就不是同一種概念。 因此,請把“老師“這個名詞,對不同的對象做個清楚的區分。 如果某個人,學問,道德,確實已經到達了值得你尊重,而且也是你因為自己的意願和對方的意願而建立了師徒關係,那麼,這樣的老師,就是一種身份,是一種敬稱,和現在國家法令及學校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確實要遵循中國的傳統文化,敬之如父。而做為這樣的角色者,自己也要自我要求,要能為人師表,在治學和道德上嚴格自我要求和控制。 但如果某人只是學校的老師,基於職業的原因,以傳授別人知識做為一種主要收入來源,那麼,他要遵守的,也不過就是職業道德,並且和學生達成某種商業契約關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知識),銀貨兩訖,不亦快哉。 所謂補教人生,所謂妓不如師,如果從職業角度來看,你我又有什麼好感嘆的?從職業角度來看,師與妓,確實沒太大差別,一個賣腦子裡的東西,一個賣肉,何必大驚小怪? 當然,不同的職業,自有不同的職業倫理和職業道德,師與妓各有自己圈圈裡的要求,老師畢竟是要言傳身教的,對於未成年人的老師,在行為舉止上,肯定是要有比其它職業更多的要求,這並不為過,要幹這行,總是要有行規的,但也僅止於行規。 這種行規、也可以依不同的學校,形成各自的特色,而更加細緻化。比如教會學校中的老師,衣服就要老土一點,保守一點。人性化教學的學校,老師就可以輕鬆一點,放鬆一點,辣妹老師和帥哥老師以吸引學生也不算問題。總之,都是一種職業要求而已。 像補教人生,我看我們社會的大驚小怪,實在是讓旅人我覺得這些媒體是無事生非,莫名其妙。補習班根本就不是正規的教育體系,裡面的老師職業道德規範自然也是最低的,更是符合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商業準則,他們有什麼道德底線需要遵守?也不過就是另一種辦公室戀情或是畸戀,很稀奇嗎? 所以,我覺得是時候對老師這個名詞正本清源的時候了。對於職業者,我們可不可以不要這麼苛刻?大家都是出來混口飯的,為什麼你可以去HAPPY,我就只能過清教徒的日子?為什麼你的辦公室戀情刺激又有趣,我們的辦公室戀情就成了十惡不赦? 當然,換個角度來看,做為一個職業者,也請你不要去期望客戶對你要多尊重,要像古代一樣的敬你如父如母。你做的好,人家尊重你是一種教養,你做的不好,對你大吼大叫也是一種客戶反應。對學生適度的照顧,是種客戶關懷,對學生的過度體罰,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搞清楚了現代社會裡,所謂的老師,只是一種“職業“,那麼妓與師的比較,也不過就是如同“做白領不如去做黑手“般的感嘆,何必無限上綱到社會風氣這種位階呢?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