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0 21:22:47瀏覽4174|回應9|推薦41 | |
在看我的正文前,請看看下列幾個M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SAoARyJ24&NR=1&feature=fvwp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JLfTl4eld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_U5yPK4g-E&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J3c0ZHbTZc 最好都看完,這是大陸聲樂家龔琳娜的不同現場MV,音樂和她旳表演相映成趣,光聽音樂味道是不夠的。 另外,也再花點時間看另一個MV: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zMTc2NTU2.html 這是另一首聲樂名曲“風雨飄搖“,也是一首需要高度演唱技巧的歌。 在發表旅人的看法之前,我先介紹一下龔琳娜這首“忐忑“的背景: 《忐忑》演唱者龚琳娜,贵阳人,五岁登台演唱至今。 这首歌曲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用戏曲 《忐忑》第一次演唱是在龚琳娜的老师邹文琴的音乐会上,因为此次演唱,龚琳娜被推荐到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10年北京新春音乐会。此次音乐会在CCTV-音乐频道播出,在音乐会上的演唱视频是网络上流传的《忐忑》最早的视频。2010年3月曾在深圳“南山保利艺术讲堂”讲解“艺术民歌”路线时示范演唱《忐忑》,但观众反应不大,6月又在保利剧院举办相思染民歌传奇音乐会,并演唱《忐忑》。下半年,《忐忑》视频被网友转传到各大视频网站,点击量激增,借助网络的放大作用,加以杜汶泽、王菲等明星的“推波助澜”,由此爆红,并不断被翻唱。2010年12月31日晚,龚 琳娜受邀参加湖南卫视跨年音乐会,盛装演唱《忐忑》,知名度更上层楼。 这首歌已经获得了欧洲举办的2010“聆听世界音乐”最佳作品演唱大奖。 更多的介紹,可以到百度去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741025.htm#sub5060484 由於這首歌沒有歌詞,因此演唱者是可以隨興在曲裡自由調整的,因此在最開始的四個MV裡,你會發現沒有一場是完全相同的,非常的有意思。 而後一首國外的名曲對比,則是想談談旅人自己的看法,以及引伸出來的一些心得。 旅人不是專家,因此只能幾個人的感受來談,兩曲相較,我認為風雨飄搖的演唱技巧更為苛刻,比忐忑更難。但我卻覺得後者比較好聽,而且有意思。其中的差別在於後者的唱腔更為多樣化,而前者唱腔感覺比較單調,缺乏變化性。 我想這兩首本來就是不同文化下的藝術品,硬要拿來比,對誰都不公平。但旅人想要說的是,這兩首歌在國際間都擁有極高的評價,忐忑的中國文化元素十分強烈,但卻完全不會讓人覺得這首歌不夠現代化,或是有中國的地域侷限性。 這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發呢? 我曾經在我的博文裡說過,“沒有本土化的全球化,是沒有根的,遲早是要枯萎的。“ 這首歌曲為我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詮釋,一首源於中國本土文化的全球化歌曲,既沒有傳統中國戲曲的沉悶,也不會讓人有過於地方性的藝術作品感覺。 它可以屬於任何一個地方的人,但大家都明白它的根源來自於中國。 其實不止是歌曲這樣的純藝術作品可以用這個想法去看,其它所有的產品,都可以用這個角度去思考。 以我最熟悉的汽車產業來看,雖然所有的汽車廠都已經全球化,但所有成功的車廠,他們的產品,其實都內藏了各自母國的特殊生活文化。 歐洲知名的品牌如BMW,BENZ,VW,雷諾,雪鐵龍,... 都飽含了對人生命的尊重和對大自然的理解,對技術工藝的追求和自由的交通需求做了很多的設計,比如不愛用真皮為座椅包覆材料,馬力和耐用性,全車安全性,... 等等。 美國知名的品牌如GM,FORD,他們的車由於美國能源供應充足,地廣人稀不易找到維修點,重視舒適及生活品質,消費者換車快速等等生活文化特性,造成了美國車以廣大舒適,耗油但構造簡單,容易自行維修,不夠耐用等等特點。 日本由於山多地狹,資源稀缺,重視細節等生活文化,造成豐田,本田等日系名車,都是以省油,空間利用率高,薄鐵皮,內裝精緻,...等等特色而吸引全球眾多的車主。 韓系的車子當然也有其特色,但旅人就不多描述,熟悉車子的讀友不妨當作一個題目,自己去發想韓系車的特色,並參考他們的生活文化和環境特色。 上述這些產品,都已經在全球化的市場中有了很好的成績,而且還在持續發展。 有趣的是,在這些車廠成長的過程中,都曾經在發表過所謂的全球車,如福特和三菱,他們定義的所謂全球車產品,都力求避免太過於挾帶原來的本土文化元素。結果是全都以失敗收場,又回歸到了各自品牌的特色裡去。 這類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但限於篇輻,旅人就不一一介紹了。 旅人認為,這些例子,對有志於發展全球化事業的企業,有啟發性的意義。我們都知道做品牌不容易,做全球化的品牌更不容易。很多企業主在面對了要向國際發展,把自己的品牌推向全世界時、常常會困擾於自家的產品要怎麼改,才能讓全世界的人都接受。 由忐忑和車廠的例子可以告訴這些企業主,其實你仍然要回到自己賴以發家和成長的本土市場,在本土文化和生活特色裡去尋找你產品的特色。如果不能在你的產品裡看到你這個企業的根源文化,那你的產品一定沒有辦法打入全球化,而且取得長遠而穩固的成長。 以資訊電子產業為例子,大部份台灣或是大陸的電子產品,都是以標準化,低成本化來發展,因此任何一個產品都不容易具備所謂的本土元素,都注定會成為快速更新換代的產品。這個是結果,同時也是目前很多資訊電子產品業主認定的宿命。 但在今日資訊產品已經日益生活化的今天,一個設計良好的筆記本電腦可以用上四年五年的時候,消費者真的還期待他們手上的電子產品只打算用個一年兩年就丟掉換新嗎? 是有這種年青人的市場,但更高端的商務人士,如我,一部NOKIA的E71,用了近三年,我卻沒有打算換掉,甚至還打算再用上個一兩年,因為我習慣了它,而且它也很有真正NOKIA的味道,簡潔,堅固,實用,簡單。可惜,現在的NOKIA手機,已經少有機型還記得他們的北歐風格了。 要把產品融入本土風格,是要設計者和主事者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入而且全面的體會和瞭解才能夠做到的。一如龔琳娜有極為扎實的各種中國戲曲唱腔功底,才能和他的先生老羅共同創作出這首名曲,而且只有她才能唱出味道,連王菲都承認難以翻唱。 台灣和中國的製造業功底都十分深厚,但長期以來都很難創造出各種產品的品牌能量。究其實,就在於我們的產品設計者和主事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都很膚淺,甚至很鄙視。他們腦裡熟知的,都是西方的文化,並以此基礎來開發各種產品。 但你再熟悉,會有美國人熟悉美國文化,會有日本人熟悉日本文化嗎? 用他們的思路來進行產品設計,怎樣都打不進人家圈子的,因為你做不過別人,做不出讓別人眼睛一亮的產品。 但如果你能揉和進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他們不熟悉,但卻充滿了別種美感和感受的產品文化,那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會更容易把產品推進到世界。 中國的品牌,就要有中國的味道,這不旦不會讓產品侷限在一地,反而更易於向全球推廣,聽起來很吊詭,但數不盡的例子擺在了眼前,我們卻看不到,豈不可笑? 最後,再重覆一次,沒有本土化的全球化,是沒有根的全球化,做不久,做不長的。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