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心校園事務
2018/04/23 20:25:18瀏覽1016|回應0|推薦3

關心校園事務
◎沈政男


小華與一群老同學聚會,聊得正開心,但眼看宿舍晚點名時間到了,小華像灰姑娘一樣,急忙起身告辭,小明一聽不禁皺眉問她:「為什麼學校宿舍需要門禁?我們老早取消了!」

小明每天進學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單調冰冷的行政大樓,很羨慕小華念的高中有古樸雅緻的歐風建築,後來在網路上看到畢業校友發起「重建紅樓」的活動,才知道自己的學校曾經如此美麗,便趕緊參與連署。

小華的學校選出了校長,但有部分師生質疑當選人的操守,主管單位因而遲遲不敢核定,小華覺得那些人無理取鬧,便詢問小明,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你當初願意擔任校務會議代表,就可以發揮影響力了。」

以上例子都是台灣校園這幾年常見的公共議題,雖然媒體報導篇幅不小,好像鬧得沸沸揚揚,其實真正關心與參與這些事務的同學並不多,而對校園事務的普遍冷淡,也反映在各大學的學生會長選舉—投票率大都只有個位數。

很多同學認為盡本份把書讀好就夠,校園事務自有別人會管,殊不知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如果大多數學生不關心校園事務,不但只能被別人決定學習方式與生活環境,也會讓學校少了進步的動力。

參與校園事務是教育的一環,學生時代培養關心校園事務的習慣與能力,出社會以後才能成為關心公共議題的好公民。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227篇文章。

從太陽花學運與反黑箱課綱運動來看,好像年輕學子關心社會議題的程度已經明顯提升,但我回到台大念書以後才發現,其實跟三十年前差不了多少,主要仍是極少數「別有用心」的學生在關心,其他人並不在乎。對社會議題如此,對校園事務更是這樣。

「別有用心」的意思,是那些關心社會議題的學生,未來想要從事政治與社運相關工作,因此,在學生時代投入社會運動,等於是開啟一個學徒生涯。這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如此。

有沒有真的出於關心公共事務,不是為了生涯發展,也不是想要湊熱鬧,而關心社會議題與校園事務的同學?當然有,但屈指可數。

年輕時代,求學期間,還是要把一些時間與心力,浪費在無用的熱情與利他的理想上頭才好!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1161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