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About Robert Delaunay (羅勃‧德洛涅)
2017/02/12 06:07:57瀏覽4110|回應0|推薦15

About Robert Delaunay (羅勃德洛涅)

從印象派到立體派,以及後來發展出幾何抽象的歷程中,奧菲主義 (Orphism) 可說是一個相對短暫而特別的存在。

奧菲主義這個詞彙最初是在 1912 年由法國詩人阿波利奈爾 (Apollinaire) 所提出,隔年在他的一本著作裡頭,他如此描述奧菲主義:

https://decorartuk.wordpress.com/2013/04/05/the-art-movements-exercise-orphism/
In Les Peintres cubistes Apollinaire described Orphism as “the art of painting new totalities with elements that the artist does not take from visual reality, but creates entirely by himself. […] An Orphic painter’s works should convey an untroubled aesthetic pleasure, but at the same time a meaningful structure and sublime significance.”

為何阿波利奈爾要引用奧菲主義一詞仍令人費解,不過明顯可知的是它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奧菲斯 (Orpheus),他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歌手,善於彈奏豎琴。而他想要利用琴藝救回被毒蛇咬死而身處冥界的妻子歐利蒂絲 (Eurydice) 則又是另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回到德洛涅的作品,他歷經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立體派的影響,畫作主題則是從「艾菲爾鐵塔」、「巴黎城市」、「窗」等各種組畫,一直到以色彩學和幾何圖形創作出純粹繪畫「迴旋的形」和「圓盤」,看似試驗性質的畫作其實是充滿著生生不息的創造力,以至於比起畫作風格或技巧的差異性,要如何感知這一位藝術家在精神上的律動,或許才是欣賞他的作品當下更為重要的課題。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16881
德洛涅:奧菲主義繪畫大師
R. Delaunay
作者:陳英德,張彌彌/合著
編者:王庭玫,黃郁惠,王雅玲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2003/02/18
語言:繁體中文

  被詩人阿波里奈爾以「奧菲主義」稱其繪畫風格的法國藝術家羅勃德洛涅,創作有別於康丁斯基、馬列維奇與蒙德利安強調精神性內涵的抽象繪畫,傾向追求一種藝術的新和諧,切合現代世界科學法則中人與宇宙之間互為溝通的新美感。他曾前後提出「同時性色彩」、「純粹色彩」等詞語,且多作有系統的組畫研究,而且組畫的每幅作品都是一個進階,如「窗」的組畫即是德洛涅全新風格的展示,在其中我們看到了光、色彩、運動的同時性作用。
  羅勃德洛涅一生的伴侶索妮亞德洛涅亦是他藝術發展的夥伴,夫妻兩人自一九一二年起產生出類同的作品,而索妮亞更將羅勃的繪畫理論應用到家用品、服飾、書籍包裝、舞台、電影等方面,並且與羅勃共同推廣至壁面藝術與建築室內裝置的層面。他們的觀念直到現今的工業與傳播世界,都還存有其影響。
  本書即是介紹這對廿世紀初的藝術家佳偶的生涯與藝術,他們夫唱婦隨地共同創造繪畫新語彙。


Excerpt
「艾菲爾鐵塔」組畫
艾菲爾鐵塔是巴黎現代化的象徽,它之矗立於巴黎,代表著人類當代的夢想,藉技術之進步而臻實現。對畫家德洛涅來說,艾菲爾鐵塔更是他成長世代的建設標誌。艾菲爾鐵塔有宏偉感,而不會令人覺其體積龐大,具威力而沒有物質實體的緊逼壓人。它同時祟偉又輕盈,堅定而嫵媚,層次多重又透明鏤空。一九九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慶祝鐵塔建造廿週年紀念,德洛涅為這個現代主題獻身,前後研繪了卅餘幅畫 (十餘幅油畫及略多數目的素描與草圖),是繼少數他同代或較前的藝術家如新印象主義者秀拉、席涅克或路易阿葉 (L. Haryet),以及學院派畫家如盧烏斯 (Roux) 及貝羅 (Béraud) 等之後致力於鐵塔之描繪者。

1912年﹞這幅二百六十七乘四百六公分的〈巴黎城市〉據說是在十五天中完成的,但在畫幅下緣左邊簽署了「La ville de Paris, 1910.11.12., R. Delaunay」,即「巴黎城市,1910.11.12.,羅勃德洛涅」,可見這幅畫德洛涅早已做準備,可能一九一年便著手了,經過一九一一到一九一二年為參加獨立沙龍而完成。名為『 巴黎城市」的畫,以三位修長的女體為中心,這三位女體即是古典畫常有的主題:「優雅三女神」。……

德洛涅在一九九年得到一張龐貝壁畫「三優雅女神」的明信片,開始作了一些練習。這可能是「巴黎城市」到「優雅三女神」的組畫最初的根源。


三月的獨立沙龍,德洛涅推出他的〈第三描繪,卡爾迪夫球隊〉,阿波里奈爾在評論此屆沙龍提到這件作品時,認為此畫「十分大眾化」,並且說這幅畫很可能受盧梭展於一九八年獨立沙龍的《玩足球的人》的影響。也許在主題上,德洛涅受了盧梭的暗示,但畫面上完全是兩回事,盧梭把球員置於田園式背景,是天真寫實畫派的風格;德洛涅則選擇都市為背景,畫面介於具象與抽象之間。我們可看到眾球員爭相逐球,球由其中一人雙手接獲。畫上方右側,巴黎的鐵塔與大圓輪高高擎起,左側空中雙翼飛機出現,飛機下方接近畫幅中央處,一面黃底紅色字「ASTRA」的廣告張貼清楚呈示,那是當時名聲響亮的航空工廠的名字,對德洛涅來說是對大宇宙嚮往的暗喻,Astra 是天禮、星體之意。


這個時期德洛涅真正的「無對象的繪畫」倒是〈圓盤〉
(第一圓盤)一畫。那是在盧孚西安逗留臨別的八月,在完成了「迴旋的形」的組畫後,另一「純粹繪畫」的實驗,也是「同時性繪畫」的另一實驗。此書有一個如靶子的形、七個同心圓,一輪輪循序而列,至中心呈出一個圓,整個圓盤由中心點平行垂直劃分,如此中心圓分為四個扇形,緯線上下是紅與藍之分,經線左右是紅藍的深淺之分。四個扇形由冷暖、深淺之對比造成中心圓之旋動感,而帶動圓盤之轉動。「圓盤」無任何日月光輝之暗示,也無任何其他物象之所指,除四個扇面之外,廿四種色彩,弓形,無一色彩完全相同。德洛涅在平面的幾何形上造出廿八種不同的色彩,平面的圓因不同色彩的同時並置而迥旋出運動的圓般,如魯德利用馬克士威爾的轉動圓盤所做的視覺混合的實驗。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914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