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時光:時間.記憶.夢境──塔可夫斯基談創作美學》
2019/09/21 05:34:01瀏覽617|回應0|推薦6
Excerpt: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時光:時間.記憶.夢境──塔可夫斯基談創作美學》

纏鬥多時,才把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時光》唸完,雖然不至於是狼吞虎嚥,但我也沒有把握是否已經得其精髓。
但至少可以確定,塔可夫斯基頗熟悉普魯斯特,書中不只幾次提到,在第四章節也引述了一段《追憶似水年華》。
這或許經常就是一種錯覺,從普魯斯特的認識,就以為彼此會有什麼相似之處,就以為是難覓的知音,豈知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我還不曾看過任何一部啊!

惡補了電影《鏡子》(MirrorRussian: Зеркало) 的片段以及電影評論家 Lewis Bond 的一部 15 分鐘長的評論影片:Andrei Tarkovsky - Poetic Harmony,可以確信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作品,深具質感的場景構圖、長鏡頭的運用如何充滿詩意,以及如何表現出時光的流轉,這完全與他的文字契合——「在賽璐璐底片上雕刻真實時光」。

謹以一個非影迷身分的讀者來推薦這本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9722
雕刻時光:時間.記憶.夢境──塔可夫斯基談創作美學
ЗАПЕЧАТЛЕННОЕ ВРЕМЯ
Sculpting in TimeReflections on the Cinema
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原文作者:Andrei Tarkovsky
譯者:鄢定嘉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7/08/04
語言:繁體中文


Excerpt
〈雕刻時光〉


斯塔夫羅金:「……在啟示錄中天使發誓,時間將不復存在。」
基里洛夫:「……當全人類都得到幸福,時間將不復存在,因為不再需要時間。這個想法非常正確。」
斯塔夫羅金:「那時間藏到哪裡去了。」
基里洛夫:「沒有藏到哪裡。時間不是物體,而是理念,它將從人類的理性中消失。」
——杜斯妥也夫斯基,《群魔》

時間是我們這個「我」存在的條件。個體與其存在條件的關係一旦斷裂,我們的生命環境自然就會毀滅,死亡也隨之降臨。個體時間的死亡也是如此——原本活著的人無法再感知人這種存在物的生活。對身邊的人而言,這便是死亡。
對想體現自我的人來說,時間不可或缺,因為它可以顯現人格。我指的並非來得及做完某事或完成某種行為的線性時間。行為是結果,而我要探討的,是在道德意義上人之所以成爲人的原因。
歷史還算不上是時間。演化亦然。這只是先後順序罷了。時間是狀態,是火燄——人類如蠑螈般的靈魂所居住的地方。
時間與記憶彼此融合——彷彿一枚勳章的兩面。顯然,沒有了時間,記憶也不復存在。然而,記憶這個念過於複雜,光是列舉它的特徵,也不足以定義它留給我們的所有印象。記憶是精神概念,例如,讓某人講述他的童年印象,我敢說,我們手中掌握的資料,絕對足夠用來勾勒此人最完整的意象。一旦失去記憶,人就成為虛存在的囚徒——因為他跌出時間之外,無法理解自己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也就是說,他注定瘋狂。
人作為一種道德存在物,記憶裡遍灑不滿的種子。它讓我們變得脆弱敏感,容易感覺痛苦。
藝術研究者與評論家探究文學、音樂或繪畫中時間的呈現,也就是記錄時間的方法。舉例來說,研究喬伊斯與普魯斯特的作品時,他們分析追憶手法的美學機制,以及記憶主體如何記錄自身經驗。他們研究時間銘刻於藝術中的客觀形式——而我感興趣的則是時間與生俱來的內在道德特質。
人存在於時間之中,時間使他意識到自己是致力追求真理的道德存在物。這是一種既甜蜜又苦澀的天賦。生命不過是上天撥給人的一段期限,在這段期限內,他可以也必須根據自己理解的目標,形塑屬於自己的精神。這個目標被塞進嚴苛的框架,更突顯我們對自我和他人的責任感。人的良心依附於時間,因它而存在。

……

每種藝術都有其誕生與存在的法則。
說到電影的特殊法則,人們免不了拿它與文學比較。在我看來,必須盡可能深入理解並揭示文學及電影的關係,以便更清楚地區分二者,避免它們再被混淆。文學與電影哪裡相似?是什麼讓它們結合在一起?
最有可能的答案是:無與倫比的自由。藝術家擁有自由,才能一一將現實提供的材料在時間中組織起來,這種定義可能太過空泛,但我認為它完全涵蓋電影與文學的相似之處。其餘就是它們源自文字與影像之根本差異所形成的鮮明區別:文學以語言描寫世界,電影沒有語言。只是直接展現自己。
……
我至今都忘不了十九世紀放映的天才電影,也就是電影藝術的開端——《火車進站》。因為攝影機、底片和放映機的發明,盧米埃兄弟才能拍出這部名聞遐邇的電影。在長達半分多鐘的影片中,描繪陽光照耀的車站月台,男男女女來回走動,火車從景深處漸漸駛向攝影機。隨著火車進站,放映廳內一片騷動:人們跳起來四處逃竄,就在這一瞬間,電影誕生了。這不只是技術的新舊問題,或者是否已經產生再現世界的新方法。不是這樣的,是新的美學原則誕生了。
這個原則就是:人類首度在藝術史及文化史中找到直接雕刻時光的方法,還有隨心所欲將時間重現於銀幕,以及重返過去時光的可能性。人類獲了真實時間的模型。時間一旦被看見並且記錄下來,就能長久 (理論上說來甚至是永久) 保存於金屬盒之內。
……
以符合事實的形式呈現雕刻時光——這就是電影藝術的核心概念。它讓我們思考電影還有多少尚未運用的可能性,及它無可限量的未來。我從這個概念出發,建立自己的專業假設。

……
我認為,人之所以走進電影院,往往因為渴望時間——了失去或錯過的時光,為了未曾擁有過的時光。人為了生活經驗走進電影院,因電影有一項其他藝術類別沒有的特點:它可以擴展、豐富並濃縮人的實際經驗,不只豐富,還能夠延長,而且明顯延長很多。電影真正的力量就在於此,而不在於是否眾星雲集,不在於情節,也不在於娛樂性。在真正的電影中,觀眾不僅是觀眾,也是見證者。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29584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