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十後、七年級生、下流社會
2010/01/11 00:38:48瀏覽4144|回應0|推薦10

因為傳媒需要「關鍵字」(好讓讀者可以在網上搜尋),所以香港社會繼「升呢」、「o靚模」之後,又出現另一個「潮語」:「八十後」,挪有早已在內地流行的用語,今時今日在香港熱翻天。字面上看來,是指1980至1989年出生的人,但這十年,或往後的二十年的發展,內地跟香港又不盡相同,影響自然各有差異吧,就算是相同字眼,所指的也未必是同一類人。那麼,現在香港的「八十後」泛指什麼?

先旨聲明,本文並非探究現今香港所謂的「八十後」在「高鐵」糾紛中是否扮演什麼「政治定位」,亦無意討論現在傳媒定義的「八十後」究竟有何偏頗,只是想分享一個有趣的發現。不如大家看看其他亞洲地區吧,其實早就有意思相近的「關鍵詞」。

四、五年前開始,台灣就有所謂「七年級生」(指於民國70年[1981年)至79年[1990年]),這裡就有一篇報導指「七年級生」的焦躁──學歷最高,生存壓力最大,咦?不是跟最近財爺曾俊華的論調何其相似?而向來流行語多多的日本,05、06前有作家發表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流行語「下流社會」,留意書本介紹的「下流程度」的測試問題,又會否覺得似曾相識

似乎在其他地區,早就注意到這班生於八十年代(其實也包括七十年代末期)的「族群」,他們的言行舉止、思維如何有別於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上一輩。隨著科技日益發展,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社交模式;由九十年代開始,由宏觀到微觀,影響政治、社會、經濟等大小事情難以盡錄,可以說他們是「多方面、多角度」地被影響。

這班到今時今日已成「AROUND 30」的族群(把日本的「AROUND 40」稍微改一下來用)的行為模式,似乎是其他世代難以理解。尤其在香港,平面媒體其實是「七十後」或更老一輩的人把持,最近他們彷如發現新大陸般,發瘋地發掘所謂「八十後」的特性及行為模式,無論言論是抑是揚,語氣總帶點「不以為然」,又或者如官場人員透露,他們企圖利用「搞青春舞會平復年青人的不滿」云云,妄想以六十年代的殖民地思維去處理現在的所謂「八十後」於社會運動「冒起」?令人失笑,原來政府官員是如此無知?難怪每次在推銷新政策、新方案時總是碰釘。

無論是「七年級生」及「下流社會」,又或者是根源自內地的「八十後」,這堆名詞只證明20至30代族群是不能忽視的一個世代(generation),就算他們在社會沒有話語權,能力未被肯定,思考行為模式未被其他世代的理解或接受。這篇文章不能說是認真探討「八十後」究竟代表什麼,只是感慨地認為,幾年來內地、台灣、日本不斷冒新的流行語(月光族、啃老族/草莓族/草食男、肉食女……)現在香港動輒用幾個形容詞,一些社會運動中的某些人之表現,就想為這族群下所衍生的現象定義,未免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吧。筆者以為,「港女/港男」能帶出的涵義,絕對比「八十後」更有意思,所以還是不要糾纏這個詞語能否真正代表80至89年出生的人吧…

(知道這樣的結論很沒有營養,但這是對「八十後」開始令人煩厭的最大感想!)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fongpk&aid=3674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