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哈金的移民書寫
2010/03/11 20:23:05瀏覽1820|回應5|推薦48

    20101月底,在台北國際書展中又見哈金。他的短篇小說集《落地》(時報文化) 和論文集《在他鄉寫作》(聯經) 中譯本剛在台灣出版,他應邀來書展現場演講。和2006年在休士頓見到時一樣,他一臉憨厚親切的笑容,一點架子也沒有。 

    哈金的作品中譯都在台灣出版,台灣的讀者對他一點也不陌生,書展現場,擠滿了熱情而文雅有禮的觀眾,聽哈金談「從移民經驗看華美文學」,提問踴躍, 內容有深度。大家最感興趣的是,《落地》是他自己翻譯的,以後是否會改用中文創作,他對作品的可譯性有何看法。 

    哈金最近的兩部小說《自由生活》與《落地》,寫的都是北美新移民的生存悲歡。《落地》由十二個短篇組成,以紐約法拉盛為背景,寫大陸新移民的生活故事,有燙衣工、妓女、作曲家、和尚、家庭護理、臨時夫妻、落跑的教授等等,他們各有或辛酸或荒謬的生存處境,有些故事看似喜劇,實則悲涼,但在哈金的筆下,總能釋放出人間的溫情,尊嚴和希望。 

          

     2007年出版的「自由生活」是長篇小說,寫80年代至90年代,移民武男一家人在北美生存奮鬥的故事。哈金以大量的細節,勾勒移民在美國生活的適應過程。他以詩意的筆觸,創造出一個懷有詩人夢的男主角武男,他堅持在溫飽之外,追求心靈的自由,並實現自我。書中塑造了異議人士、流亡藝術家和作家、美國詩人、餐館老闆職員等,通過他們,觸及了移民的矛盾與關懷,如入籍美國的情結,台灣與大陸的關係,達賴喇嘛與西藏,大中國思維等,拼貼出新移民社區的眾生相。 

    《自由生活》和《落地》除了寫移民在異地構築家園的掙扎,最大的特色在於呈現移民在語言上的侷限,如誤用俚語與成語,發音錯誤,字彙不足,這些書寫都有理論基礎,在《在他鄉寫作》中可以找到。 

    《在他鄉寫作》包括2006年哈金在休士頓萊斯大學,以移民作家為題發表的三篇學術論文,和2008年在布朗大學的演講《為外語腔辯護》。主要論點是,移民經驗的核心是語言,移民作家必須接受事實,他永遠無法完全駕馭他用來創作的外語,但是他可以善用自己的邊緣位置,擴充英語的語言能量。此書不但是哈金的學術研究心得,也是他深刻體會的經驗談吧! 

    雖然屢獲美國的重要文學獎,哈金說他用中文寫作時,很有把握,但用英語寫作,就變得非常理性,感受到侷限總在那兒。可是他仍然不會改成以中文創作,人生太短了,經不起換來換去。繼續用英文寫作,哈金想的是,如何攀越另一座高峰,在非母語創作的文學系統中,以康拉德與納博可夫為師,寫出自己獨創的風格,一種不是土生土長的人的英語,然而又很自然的語言風格。 

            

    他的下一部小說是從一位女教士的角度看南京大屠殺,這部小說已經接近尾聲。 

  以下是筆者1月底在台北訪問哈金的片段。

   

: 《落地》(A Good Fall) 的書名有象徵意義嗎? 本來好像是News of Arrival? 

: 編輯覺得News of Arrival (抵達的消息)不夠好,建議用其中一篇的篇名A Magic Fall但是太接近馬拉莫的The Magic Barrel,於是改為 A Good FallA Good Fall有象徵意義,來自米爾頓,從伊甸園落下來之意,在漢語中,還有另一層意思 -- 落地生根。 

:  您如何選擇故事,使《落地》各篇互相支撐,呈現中心主題? 寫作時最大的困難是甚麼? 

:  都是真實的故事,或報上的新聞。我挑選比較有意義的事件和人物來寫,短篇小說集只有二百多頁,講究的是精緻。以前我聽說過一些故事,覺得可以寫,但不知該往哪裡放,後來去法拉盛,才找到故事的地點。最大的難處是怎樣用英語傳達移民的話語。這常常没有現成的根據,只能創造,還要讓人讀起來可信。   

:  香港作家馬家輝指出《落地》以法拉盛為場景,人物以大陸移民為主,但對先來法拉盛打拼,人數眾多的台港移民,卻著墨甚少。也有讀者說,《自由生活》中,您筆下的台灣移民形象比較好。您有甚麼回應? 

:  本集子主要是大移民,因為這些人剛來,我要移民的始,且是下正在行的故事。香港和台移民大多已生根,多是老板和專業人士,已經渡過了最初階段。我的移民也更熟悉些,他生活在最底 

:  《落地》和《自由生活》都是移民小說,寫法上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  長篇是在創造一個心靈,一個主人翁,所有都從這個人的眼光,感情和心靈去講述,好處是有厚度,但也有侷限,因為只有一個角度。短篇的好處是可以從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去呈現,是萬花筒式的,可以變得很寬很大。 

:  為甚麼《自由生活》是您最好的作品? 寫作時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  移民的問題都集中在這裡,而且寫到移民的語言掙扎。《自由生活》中的一些寫法,是有理論根據的。我覺得這本小說在移民文學史上,應該有它的位置。寫作過程中,大,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很艱苦,又不知道能不能成,需要有心理的承受力。這種承受力不是短期可以訓練得的。 

: 《自由生活》最後附有幾首主角武男的詩和詩抄,這種結合小說與詩的寫法,有何寓意 

:  本來沒想把詩放進去,只附上詩話就可以結束了。但是如果沒有詩,別人會認為武男精神不正常,甚麼都有了,有房子,餐館,還要甚麼呢? 把詩放進去,是為了證明他有才華,移民使他的才華受到挫折。把詩放進去,也表示他有希望。 

:  《在他鄉寫作》中說,移民作家永遠無法完全駕馭他用來寫作的外語。您最初以英文創作時有甚麼侷限? 現在仍有嗎 

:  用中文寫作時,很有把握,因為有整個漢語的基礎在。用英語就沒有這種感覺,變得非常理性。必較感性的段落是靠慢慢琢磨出來的。侷限總是有的用外語寫,頭可以以巧取勝,繼續走下去必以力量和對該語言的全掌握而取勝。這是一,標準越高一步比一步難。還一旦摔倒了或被打倒了,能不能爬起来繼續往前走大部分人是没有這種承受力和力的。這是為什麼我不鼓勵用非第一語言寫作。作家往往起自己的成功眉色舞,從自己走多少回麥城人子弟。不管我得多好,失的影子揮之不去, 可能是因“挨打”挨得太多了。 

:  《在他鄉寫作》中說,移民作家可以是祖國的代言人,也可以是純粹的文學創作者,立場的不同,會影響他對事物的看法,決定作品的特質。這兩種立場並非截然劃分吧? 有中間地帶嗎? 有過渡期嗎? 您的立場是什麼? 

:  有中間地帶,過渡期也可能很長。開始時可能有種使命感,漸漸的,發現當代言人,沒有意義了。我把自己看成是文學創作者,起初也曾覺得是代言人,漸漸覺得沒有用,多一個人少一個人,其實沒甚麼差別。 

:  您認為移民抵達異地的經驗,好比探險,比回歸更有意義,更具活力,更重要,這和移民中常見的懷鄉,渴望回歸的心態相反。可否說明您的看法 

:  回歸是回到一個地方,但那個地方已經變了,你自己也變了,所以最好是到了一個地方,去創造家的感覺。回歸到原地,為了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但是從西方的文學與哲學觀點來看,是一種退縮,不再成長了,走到邊界,卻不肯向前,接受了自己的局限。 

:  您屬於以康拉德,納博可夫這個以非母語創作的文學系統,在主題與風格上他們有自己的洞見,對世界文學有卓著的貢獻。您的洞見是甚麼? 希望有甚麼貢獻 

:  他們兩位是大風格家,英文是書卷式的,但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英語是我們的第二或第三語言,我想寫一種不是土生土長的人的英語,然而又很自然。《自由生活》就有這種傾向,我慢慢在做。寫這種英語,先要對英語能掌握得住,否則寫不好,變成了拙劣的英語,有的人不能接受非標準英語。 

:  康拉德和納博可夫畢竟是拉丁語系,您的挑戰更大,語言上,中文是非拉丁語系,文化上,中西文化的差距遠超過波蘭與英國,或俄國與英國,再加上全球化的挑戰,身為以英文創作的中國作家,您看到哪些新的可能? 

:  只能每一機會上去找我是移民作家又是某流亡者我在大學裡教說寫我的生活方式跟他不一樣,這些都能我提供出不同西的機會。加上漢語和中文化我的源也跟他不一樣,些都不足以成作家立足的根本,關键要成個風格家究竟思考。 

: 您說英文寫作比中文寫作要多花十倍以上的時間,如果以同樣的努力用中文寫作,會有更好的成績。《落地》是您自己翻譯的,今後是否不排除也用母語寫作,成為雙語作家 

: 真的很,目前我仍覺得漢語是我的第一語言,但繼續走下去,英很可能成我的第一言。作家應該以第一語言來創作,我的情况真的有些折磨人,多年一直穿小鞋走路。我力以平常心待,多想想自己的幸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weiyao&aid=3844906

 回應文章

謎謎-溜滑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喜歡
2010/05/05 00:22

報導翔實,訪談提問多面,深入淺出。謝謝分享!

哈金自譯的文字親和自然,流暢易讀。喜歡其行文風格!


Sir Norton 黑幫哪裡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非常精湛的訪談, 訪者也精采
2010/04/20 21:28
這樣的以華人背景的小說, 有見證世代的深意, 故事的層層面面, 還原了眾多生命的景深。對於類似作品, 我們應當全力支持, 讓更多的作者以不同角度, 來表達深切的經驗和反省。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移民
2010/03/15 17:20

今日地球村

移民真是既多元又多面向

2008到紐西蘭發現紐國容納八方移民繁榮似錦

她自己的子民却也大量移居他國

或許遠方是一個可以尋夢的地方


姚嘉為(chiaweiyao) 於 2010-03-15 19:40 回覆:
有人是為生存, 有人是對現實不滿,有人是追求知識, 有人是為了下一代的教育, 而遠走他鄉, 如你所說, 都是逐夢吧! 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哈金的英文書寫
2010/03/12 19:06

不玩弄文字、誠懇的書寫,哈金的英文小說,真是值得一讀(希望也有機會讀到哈金的中文小說)

同為母語非英語的新移民,我在哈金小說裡,可以適適然找到「位置」.

哈金的英文書寫,好不好?我就節錄A Free Life我喜歡的這段....

Here's my favorite paragraph from the novel(p.619):

Many things previously unclear to him had become transparent. The no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had bewildered him for a good decade;now he knew that to him, such a dream was not something to be realized but something to be pursued only.


姚嘉為(chiaweiyao) 於 2010-03-12 21:48 回覆:

"誠懇" 是美國讀者喜愛哈金作品的原因. 你引述的這段文字不艱深, 卻優美明淨. 他自己翻譯"落地'為中文, 發現可以逐字硬譯下來,  因為句型沒有土生土長的英語那樣複雜. 哈金期許自己的正是這種 '非土生土長卻很自然的英語', 相當不容易.

我很喜歡"落地" 這本短篇小說集, 最喜歡 "作曲家和他的鸚鵡' 及 '櫻花樹後的房子', 前者在紐約客刊登過, 有趣味又耐人尋味.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忠於靈魂的作家
2010/03/12 09:14

幾天前在世副拜讀此文,心底真是羨慕姚姐得以親訪哈金本人.

讀過哈金的多本小說,都是英文作品,「忠於自我靈魂的作家」是蜂鳥的哈金印象。

曾在拜讀哈金A Free Life後在格子裡寫了幾句心得,沒見過哈金,卻直覺認為書中的男主角Wu Nan就是作者本人的反射?!

不知姚姐有沒同樣的感覺?


姚嘉為(chiaweiyao) 於 2010-03-12 11:26 回覆:

佔地利之便, 我去台北看國際書展, 訪問了哈金, 以前他來休士頓時, 第一次見到, 也曾訪問過他, 真是一個篤實誠懇的謙謙君子.

我很同意你的說法.《自由生活》中, 武男和美國詩人迪克是志氣相投的文友,兩人都是哈金的分身, 我問他這個問題, 他笑而不答.

你對他的英文有甚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