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十九)「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2014/09/01 10:58:31瀏覽8927|回應0|推薦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十九)

惟覺法師開示

  十二因緣當中,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因為有過去的「無明」、「行」,才有現在的「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五支的苦報。有現在五支的苦報,又種下「愛」、「取」、「有」的因,將來一定有「生」、「老死」的苦果。過去的因感現在的苦果,現在的因又感未來的苦果,十二因緣流轉不停。透過十二因緣來分析,就能了解每個人修行都應該從當下這一念心來返照,這是最重要的。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照見了五蘊皆空,在空當中,十二有支也沒有了,根身器界、十八界都空掉了,哪裡還有無明呢?所以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連無明都空得乾乾淨淨,最後什麼都沒有。以十二緣起的道理來看,沒有了無明,一切煩惱也統統歸空、統統都沒有了。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乃至」就是包括當中的幾支,是超越之詞。意即沒有了無明,當然行也沒有了,超越行、超越識、超越名色、超越六入、超越觸、超越受、超越愛、超越取、超越有……也就是說,不但沒有老死,而且行也沒有、識也沒有、名色也沒有、六入也沒有、觸也沒有、受也沒有、愛也沒有、取也沒有、有也沒有,所有的業統統歸空、統統都沒有了。

  照見了五蘊皆空,不但空去了根身器界,連緣覺法門也歸空。為什麼呢?因為無明都沒有了,所以連緣覺的法門也不用執著,這就是徹頭徹尾的「諸法畢竟空寂」,也是「照見五蘊皆空」所得的果報,因此能夠「度一切苦厄」。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空了五蘊,再空外面的十八界;十八界空了以後,再空緣覺的法門;緣覺法門空了以後,再空聲聞法門;聲聞法門空了以後,再空菩薩法門。所以,《心經》裡面的道理,就是一個「空」字。要想證得「空」,就要修觀行、觀照。《心經》的法門,就是「觀」,觀照、照見五蘊皆空。

  從凡夫一直到聖人的境界,都是空。又恐怕執著聖人的境界,所以連聖也要空,到最後,空也不執著,所以說「無智亦無得」。小乘有小乘的智、得,菩薩也有菩薩的智、得,有深有淺。先空了「苦集滅道」,然後能觀之智、所觀之理,也要空。天台宗所建立的俗諦之理、真諦之理、中道第一義諦之理,連這些也要空,凡聖皆空、凡聖等持。

  「無苦集滅道」,即是空聲聞法門。「苦集滅道」是四諦法門,是聲聞所證的法門。依據佛所說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之理,悟了道,斷了三界的見思惑,證到涅槃的果,稱之為聲聞果。聲聞四果,有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在這以前修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煖、頂、忍、世第一──這七賢位,都屬於方便加行。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則屬於聖位。

  什麼是苦諦?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這些苦,是一種果報,不是父母給的、不是天給的,也不是閻王、鬼神給的,也不是佛菩薩給我們的,而是自作自受,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因,就是集諦。

  一般人不了解這些道理,認為苦是外在因緣造成的。例如,生長在一個貧窮家庭裡,就怨嘆自己命不好,為什麼自己的父母不是富貴人家?認為父母沒有賺錢給他、沒有留遺產給他……這個觀念就錯誤了。或是怨天尤人,認為政治不好、社會也不好……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外界,認為是外界給我的壓力、給我的苦,自己不敢承擔。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這麼回事,其實完全是自己過去所種的因而感的果。

  因,就是集諦。集,就是集合過去修善、造惡、善惡業夾雜的因。有因,起惑、造業,所以現在感得苦的果報。

  怎麼脫離這一種苦?必須要證寂滅涅槃,那就是最快樂的。涅槃,就是滅諦。所謂「涅槃寂靜樂」,證到涅槃這一種寂靜無為,就是最快樂的。滅,就是滅除了心當中的一切煩惱、破除了一切執著。以聲聞來說,就是滅除了見惑和思惑,乃至於破了我執,由此得到寂滅的快樂。

  寂滅,就是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滅。不生不滅,謂之涅槃。用什麼方法才能證到涅槃?就是道諦──如八正道、三十七助道品,用這些方法來斷除自己的見惑和思惑,就能證到涅槃。

  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聖諦,是世間上最實在的道理。《佛遺教經》云:「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四諦,就是一種真理、真實不變的道理。無論任何人聽到四諦的道理,絕對百分之百地承認。以苦諦來講,世間是苦,哪一個人沒有苦?這是很實在的。沒有人逃得過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一些過程、這一些苦難。

  一般人不了解四諦的道理,有這一些苦了,拚命指責外境,怪東怪西,或者說台灣不好,想要移民,這都是顛倒。認為台灣不好,移民到美國、紐西蘭,還是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八苦交煎,沒有哪一個地方沒有,逃也逃不了。在佛法來說,在劫難逃,這是一種業感,不可能逃避。那麼要如何出離呢?修四諦,就可以脫離這些苦。

 

【中台世界】中台山月刊師經論開示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678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