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十二)
惟覺法師開示
眾生不知道寂滅是一種快樂,反而認為動是一種快樂、刺激是一種快樂,六根對六塵所產生的境界都是快樂,所以眾生的境界都是在刺激當中,愈刺激愈好,用外在的境界刺激我們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刺激多了,身心就麻痺了,這些稱為「塵勞境界」。「塵」就是勞,因塵而發勞。
舉例來說,我們的眼睛看到外面的色,不論看什麼色,都是一樣。貪看異性的外表,這是色;看種種風光,這也是色──看外面的種種境界,都是色。看久了,眼睛馬上就會疲憊,乃至於打瞌睡。什麼原因呢?因為色是塵,塵是勞。種種塵境刺激我們的眼根,產生疲勞,就好像慢性中毒一樣;看久了,眼睛可能還會瞎掉。現在很多人有近視眼,因為從小就看電視,或是為了功課拚命看書,拚命往外面看,看久了,慢慢就產生近視,這就是塵勞境界。
耳朵聽聲音也是一樣的,無論好的、壞的,什麼音樂、什麼聲音,都喜歡聽,這是一種刺激,刺激我們的耳根。一般人喜歡跳舞,身根也在動、耳根也在動,你試一試看看,從早上一直跳到晚上,看看跳不跳得下去?從早上一直聽到晚上,看看聽不聽得下去?因塵而發勞,產生疲勞了,動都不能動了。
佛法告訴我們,不要向外面尋找快樂,我們心當中有一個境界是最快樂的──寂靜最樂、寂滅最樂、修善最樂,真正是如此的,要在這個地方去體悟一番。在這個地方有所體悟,我們的心就安住了;否則,便會覺得出家修行累得不得了,又要早晚課誦,又要講經說法,又要普度眾生,又要建設道場,實在是很疲勞的事情,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穿也穿不好……這樣一想,就退失了道心。
六塵都是一種刺激,刺激我們的六根,讓六根麻痺,是一種慢性中毒,到最後一無所有,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相反地,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都是善法。善法就是福報、就是功德。做了功德,不執著,修三十七助道品,返照自心,歸於寂然不動。所謂「菩提覺法樂,涅槃寂靜樂」,無論大乘、小乘,都要使我們這念心寂然不動。雖然都是寂滅、不動,但在層次上有差別,寂滅有深淺、不動也有深淺。
這個地方只證到偏空,並沒有菩提,所以要把「苦集滅道」空掉,百尺竿頭再進步,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所以古德說:「百尺竿頭坐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就是超越了「苦集滅道」。「百尺竿頭坐底人」證到偏空,仍是有出有入,雖然得到法了,但「未為真」,為什麼?因為是有餘涅槃,還有餘報,界外塵沙惑、無明惑還沒有斷。
這個地方提到「無苦集滅道」,不是不要證「苦集滅道」的道理,而是先證到「苦集滅道」的道理,然後再把「苦集滅道」空掉,這就是回小向大,回小乘向大乘,一下就證到八地菩薩、證到法身境界了,這就是觀空不住空。雖然證到空,但不執著空。所以說「無苦集滅道」,連「苦集滅道」之法也不要執著。
涅槃有四種: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住涅槃、性淨涅槃。了解了什麼是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然後才知道無住涅槃、性淨涅槃。如來佛於四種涅槃都能得自在;聲聞、緣覺是證到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因為有法執,於法不得自在。既然是法執,就把法執也空掉,所以說「無苦集滅道」,涅槃也要空掉。為什麼?這個涅槃只是暫時休息的地方,不要貪著。譬如我們的目的是到台北,途中有休息站可以暫時休息,但是不要貪著休息站的風光而迷失掉,否則就達不到目的地了。所以,小根的人可以在偏空涅槃休息一下,休息了以後,不要執著這個境界,還要繼續前進。要繼續前進,就要把這個境界空掉、放下。
佛經裡有一個公案,阿難尊者已經證到涅槃的境界了,隨緣度化眾生。有一天走在路上,聽到一位沙門正在唸誦一個偈子:「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見之。」阿難尊者聽到了,感嘆:「世間眼滅,何其速哉!」「水老鶴」是什麼?就是白鷺鷥,是一種鳥,腳很長、嘴也很長,喜歡在田裡吃泥鰍。為什麼人生百歲死,要見水老鶴?見水老鶴有什麼稀奇?阿難尊者告訴這位沙門:「你唸錯了,應該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什麼是「生滅法」?所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假使不知道我們這個世間一切色、聲、香、味、觸,都是屬於生滅法,就會生顛倒、就會生取捨、就會生占有,起惑、造業,沒有完沒有了,因為它是生滅法。既然是生滅法,還貪著它作什麼呢?
這位沙門回去跟他的師父講,他的師父回答他:「阿難尊者年紀大了,老朽了,已經糊塗了,我說的才是正確的,不要相信阿難尊者的話。」所以這個沙門又在那裡唸起來了:「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見之。」阿難尊者聽到了,問他:「我前幾天才告訴你的,你怎麼又忘記了?」這位沙門說:「阿難尊者,我師父說您現在年紀大了,老朽不堪了,我師父說的才是正確的,您說的是錯誤的!」
阿難尊者一聽,心想:「現在眾生障重根鈍,連正法、邪法都不知道,反而罵我老朽不堪,造了毀謗阿羅漢的惡業,就要墮入惡道;正法不能住世了,明天我將要入無餘涅槃了。」阿難尊者已經證到涅槃的境界了,但還有餘報,所以要吃、要穿,還要行住坐臥,這就是有餘涅槃。
恆河兩岸的人們聽到阿難尊者要入涅槃,都想要爭取到阿難尊者的舍利,因為供養舍利是一個大福田。由於阿難尊者的在家弟子很多是當時的國王、文武百官,尊者恐怕大眾因為爭取舍利而引發戰爭,於是說:「你們不要爭了,我不在恆河的東岸或西岸入滅,我就在恆河的中間入涅槃。」等到時間到了,阿難尊者以神通飛到恆河的上空入涅槃,先顯四威儀神通,於虛空中,行住坐臥,然後再顯十八種神通,身上出水、身下出火,火中有水、水中有火,然後發出三昧真火把色身燒掉。
這一念智慧心入到偏空當中,出離三界,這就是入無餘涅槃。不但把色身滅掉,所證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一起泯滅得乾乾淨淨,什麼也不留,這樣子所得到的就是孤調解脫,不調度他人,獨調度自己而解脫生死,這就是聲聞、緣覺所證偏空涅槃的境界。這個偏空涅槃和佛菩薩比起來,還有一段距離,不是究竟的,所以最後還有性淨、大般涅槃。
涅槃是最好的境界,為什麼連涅槃也要空掉?因為假使執著偏空涅槃,就無法到達無住涅槃、性淨涅槃這一個最高的、最究竟的寶所。所以,《心經》這裡說「無」、說「空」,不要有法執,「無苦集滅道」,要把「苦集滅道」也空掉。
【中台世界】>中台山月刊>導師經論開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