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十六)
2014/10/19 21:41:27瀏覽810|回應0|推薦0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十六)

惟覺法師開示

  菩薩了解一切功德都在眾生身上,所以菩薩以大慈悲心為體,因大悲心而發菩提心。大悲心是什麼?觀眾生苦,發菩提心。假使不知道眾生是苦,怎麼去發這個菩提心?發不出來!諸法都是緣起。因為看到無量無邊的眾生都在生死苦海當中,這些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親眷,所以要發濟度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有了大悲心,才去作真正的功德,就像〈普賢十大願〉一樣:「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樣一發願,我們的心量馬上就擴展到無量無邊的世界了;假使沒有這一個大願、沒有這一個大悲,執著在這一點點偏空上,始終與無上正等正覺這一念心,大菩提、大涅槃這個心不相應。

  菩薩上求下化,冤親平等,但是福慧還沒有圓滿,微細的煩惱還沒有漏盡、眾生還沒有度盡,還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雖然是正覺,但沒有圓滿,稱為「分證即佛」。「分證」,正在一分一分地證。

  佛三惑漏盡、二死永亡、三智圓滿,具足一切功德、智慧,德無不備、障無不盡,三德圓滿、三障煩惱統統漏盡了,又能自利、又能利他,最後又能功行圓滿,所以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什麼叫作「無上」?心法無上,就是阿耨多羅,再也沒有什麼能夠超過這個境界,是無上心。

  現代科學很發達、哲學也很發達、醫學也很發達,乃至到達了太空時代,但是人卻迷惑了,捨本逐末,愈走愈糊塗,為了征服世界,拚命發展核子武器、乃至於生化武器;實際上,這些都征服不了世界,反而自取滅亡,自己害了自己。舉例來說,我們每天都要呼吸新鮮空氣,但是由於人為的因素,整個世界到處都是毒氣,充滿了毒素,烏煙瘴氣;人心充滿了殺、盜、淫,貪毒、瞋毒、癡毒。

  我們吃的五穀雜糧、蔬菜裡面也有毒,罐頭裡面有防腐劑,水裡面有毒、土裡面也有毒……整個世界都在毒氣當中,人天天都在中毒,愈走愈黑暗,到最後自己毒死自己,實在是如此的。電視裡還有黃色新聞,繪聲繪影;有些國家元首,為了男女的事情,弄到焦頭爛額,這也是中毒,中了男女之欲愛、色愛之毒;有些人有了錢,專門去吃山珍海味,裡面還是有毒;為了外表莊嚴去打荷爾蒙,裡面也都是毒……我們想一想,這一切都是毒,是不是愈走愈黑暗呢?

  一般人認為世界愈來愈進步,表面上看是進步,其實是時時刻刻在慢性中毒。中毒的人很多,這就是「不覺」。眾生自以為聰明,其實是「不覺」,自己在毀滅自己。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只要眼睛一睜開,眼、耳、鼻、舌、身、意一接觸,都是在慢性中毒,到最後發病了,就不可治療了,這就是不覺的眾生。佛陀時代,這個世界的污濁之氣,衝到天上八萬由旬這麼高;現在不止了,都市裡沒有一點新鮮的空氣,人身是臭的,車子也排臭氣……。所以,佛經稱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了解眾生始終在醉生夢死當中。同時要了解,科學、哲學……都是從這念心而來。離開了這念心,哪裡有科學、哲學、生化……?一般人只知道向外去追求,而不知道這些知識、技能,都是我們的心發明出來的。心法至上,佛法就講這些道理。無論是善念得善報、邪念起煩惱、惡念造惡業,都是這念心造作出來的。

  另一方面,假使運用科學的人沒有良知良能、沒有慈悲心、沒有廣大心、沒有平等心,發明出來的東西,就會用來作奸犯科、殘害人類,最後就自取滅亡。所以,還是心法至上。

  悟到如如不動、了了常知、內外一如這念心,那就是「法王」。眾生這念心是在迷;外道這念心是邪;二乘這一個心,沒有如來這麼廣大,不知道一切法只有心法至上,所以還有法執的存在;菩薩雖然知道這念心最究竟,可是還沒圓滿。所以,只有如來智行圓滿,了知世間上沒有任何一個法門能超過當下這念心。哪一念心?師父說法、大眾聽法這一念心。假使明白這個道理了,人生就很有意義。世間上只有這一念心,才是最尊最貴的,還要去哪裡尋找?所以,佛法就是心法。

  淨土宗說「花開見佛悟無生」,還是指這一念心;在禪宗是「本來面目」,也是要見到本心本性;在教下則說證菩提、證涅槃,還是指這一念心;在密宗是「即身成佛」,還是這一念心。密宗所說的「本尊」是什麼?本自具足、本自尊貴。大眾聽法這一念心,才是本自具足、本自尊貴。這個心契入了禪定,契入了正念、正定,就是大威德、大圓滿,一切都具足。

  所以我們要了解,除了這一念心,世間上沒有一個東西可以追求得到,就算是得到了,仍會得而復失;就算是成就了,將來還是會壞掉。我們這一念心無得無失、無成無壞,照天照地、蓋天蓋地,過去、現在、未來,都在這念心當中,因此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經》這裡提到,「三世諸佛」依據般若的智慧,超越了聲聞、超越了緣覺,超越了菩薩乘,最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指我們這一念心、中道實相,就是這麼簡單。這念心要站得住、站得長,要從這個地方來用功。假使違背了這個因,絕對無法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中台世界】中台山月刊師經論開示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83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