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十九)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2014/11/09 11:44:19瀏覽1553|回應0|推薦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十九)

惟覺法師開示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綜合起來,我們才了解「般若波羅蜜多」有這麼大的功德!一切都在這一念心。什麼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必須要有般若的智慧。所以,這一段就是一個總結。前面是顯,後面屬於密。

  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智光無有障礙,蓋天蓋地,照古照今,照過去、照現在、照未來,這一念心性盡虛空、遍法界,所以是「明」;能夠出三界、了生死,二死永亡、三惑圓斷,證三般若,所以是「明」。

  「是無上咒」,因為這一念心是無上法,隨便起一個心、動一個念,這一念心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這一念心能生萬法。證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千百億化身,一切諸法無不從此流,所以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沒有一法能夠超過這一念心。所以,這個咒也是諸佛的密印,「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一點也不差。

  《心經》是顯密合一、能所一如。證到了實相,就是最高的密。以前密宗裡面有一個羅刺活佛,在四川弘揚密教。他的修行很好,弟子有好幾千人,大家都對他很尊敬。有一次,在成都辦了一個法會,弟子們恭請羅刺活佛開示成佛的法門。羅刺活佛應弟子們的請求,上台去了,拍一拍撫尺就下台了,無言無說。這就是指佛的作用,佛就是指這一念心。禪宗祖師指頭一豎、拂塵一舉,這就是道、這就是密。就如同世尊拈花一樣,這一撫尺與拈花有什麼差別?沒有差別!

  台下的弟子們看到這個情景,「奇怪!活佛上台拍一下撫尺就下去了,這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我們的業障太重,所以活佛看一看就走了。」過了一段時間,弟子又請求活佛說法:「請活佛慈悲,為業障深重的弟子們開示成佛的法要。」

  羅刺活佛知道弟子們還不了解、還悟不到這個道理,於是上台就說:「我就是佛。」就如同傅大士所云:「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欲識佛去處,祇這語聲是。」佛在哪裡?佛就是我們的覺性,每天晚上跟著我們睡覺、跟著我們起床……是誰在說法?「我就是佛。」這一聲就是!

  弟子們還是聽不懂。等於禪宗祖師所說:「喝茶的人是誰?」「念佛的人是誰?」「說法的人是誰?」「聽經的人是誰?」……是一樣的道理,都是指這一念心性,這是最高的密。弟子們還是聽不懂,又請活佛大慈大悲,開方便門。

  於是,羅刺活佛說:「好!我現在傳你們一個法門──百字明。口念密咒、意作密觀、手持密印,三密相應,求什麼都能得到,求財得財,求子得子,求升官的得升官,求長壽的得長壽,求無上菩提則得無上菩提。」大家一聽,「這個法實在太好了!」

  這一念心才是無上咒,有求都是方便。所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哪裡?大眾聽法這念心如如不動、了了常知,站得住、站得長,這是最高的密,這個就是無上咒、大明咒、無等等咒,再也沒有什麼超得過它。

  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從體起用,運用我們這一個心;用了以後,又要歸於體。所以,用不離體、體不礙用。假使執著我這一個心就是無言無說,執理廢事,看什麼人都不順眼、看什麼事都看不慣,認為:「我們是禪宗道場,怎麼還要作早晚課?怎麼還要誦經?怎麼還要辦法會?怎麼還要去超薦?這不是一個真正的禪宗道場,我要去住茅棚了!」這就是心有障礙。你去住茅棚,還是住不下去,因為你不知道這念心的體和用。

  所以,我們這念心無言無說,也不妨礙有言有說。如果完全是無言無說,那麼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說法四十九年?難道釋迦牟尼佛錯了嗎?所以說而無說、念而無念、修而無修,不執著一切法,就能得大自在。

  舉例來說,同樣是念經,看看這個心用在什麼地方?念也是不生不滅,不念也是不生不滅!要作得了主。假使作得了主,念也是佛,不念也是佛;否則,以為念屬於生滅,不念才是不生不滅,就不自在了。所以,佛法是圓融無礙的。

  淨土宗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什麼是「相應」?與清楚明白、作主的這念心相應。這念心相應了,說也是佛、不說也是佛。假使與這一念心不相應,即使無言無說,只在這裡昏沉、迷糊,這不是佛;即使念佛、誦經、持咒,前念、後念……念念生滅,也不是佛。

  假使念第一遍屬於生滅,念第二遍時,這個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就是不生不滅,這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所以,說也是佛、不說也是佛;念也是不生不滅,不念時,沒有昏沉、沒有妄想,了了分明,還是不生不滅,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大眾的知見要圓融,不要自以為是。

  每個人都要契悟到「一乘任運,萬德莊嚴是諸佛」的道理,否則你講不生不滅,聽的人根本不了解是什麼意思。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個心,只有自己才知道,誰也不知道。假使真正達到一念不生,即使如來佛也不知道。

  《心經》這裡提到:「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一點也沒有錯誤。現在的人不了解,認為密法有神通、有感應,所以也去學神通、學感應,這就顛倒了!假使契悟了實相、契悟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起心動念、運水搬柴、行住坐臥、舉手投足,都是神通妙用,要在這個地方去深入,否則學什麼都不是的。

  所以,顯密是一個。密,也是要悟到這一念心,與實相心相應,故「念而無念」。假使還沒達到這個境界,就要息滅貪瞋癡──持咒,也是咒貪瞋癡,使貪瞋癡不起。所以持咒的人,要誦滿八十萬遍、一百二十萬遍……才能降伏自己的妄想,達到一念不生,定境現前,目的是在這裡。

  打坐坐在這裡,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念相應,馬上就能契入中道實相。聽經聞法、禪修打坐……都是方便,最終要歸於究竟。但是,要契悟究竟,也必須要有方便,不能說連方便都不要。不執著方便,就是究竟,「當下即是,動念乖真」。

  佛教當中,有藏、通、別、圓四個教法。什麼是「圓」?大圓滿,圓融無礙,坐也是佛、不坐也是佛,言也是佛、不言也是佛……沒有妨礙,始終是不離當念,不離開當下這一念心性。

 

【中台世界】中台山月刊師經論開示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881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