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十七)
惟覺法師開示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是故」,表示把前面的道理作一個總結,承上啟下──空當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是一個絕對的真空。真空當中一法不立,五蘊皆空。
進一步再分析,「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是空。真空當中、實相當中,什麼都沒有,沒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無色聲香味觸法」,沒有了眼根,也就沒有外面的色塵境界;沒有了耳根,也不能聽聞聲塵;沒有鼻根,不著香臭之塵;沒有舌根,不知道酸甜苦辣;沒有身根,不知道是冷、是熱?可意、不可意?沒有意根,法塵境界也不存在,哪裡還會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所以,當下這一念心「一念不生,萬法無咎」,不但空了五蘊,又空了六根、空了六塵。
既然六根、六塵沒有了,根、塵相對所產生的識,也沒有了,所以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眼根對色塵,當中產生眼識;沒有眼根、色塵,就沒有眼識。「無眼界」,是「無眼識界」的簡稱。不但無眼界,亦無耳界、無鼻界、無舌界、無身界、無意識界。外面的根塵空掉了,當中的識塵也空掉了,這樣一來,六根、六塵、六識、十二入、十八界,畢竟空寂,生死就了了。眾生處在十八界當中,十八界從何產生出來的?就是五蘊。所以,五蘊空掉了,根、塵、識也沒有了,徹頭徹底地空,體悟空性,滅去根塵識十八界,這屬於聲聞、緣覺的境界。
進一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前面空掉根身器界,是了生死的法門;進一步還要空掉了生死的法門,所以說「無無明」,這是空掉緣覺的十二因緣法門。
什麼是緣覺?聲聞、緣覺、菩薩、佛,稱為四聖法界,緣覺是四聖之一,又稱為辟支佛。辟支佛有兩種,一種是值佛出世,聽聞十二因緣的道理而成道證果;另一種是無佛出世,由於過去的善根,看到外面無常境界的變化,這一念心悟到一切法緣起、一切法無常、一切法是空,契悟到空性,稱之為「獨覺」。所謂「辟支」,翻譯成「因緣」;「佛」,譯為「覺」,合稱為「因緣覺」,略稱為「緣覺」。就如同菩薩一樣,是「菩提薩埵」的簡稱。
古人說:「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樹葉本來綠油油的,忽然變黃了;本來非常茂盛,忽然枯萎了。人也是如此,年輕力壯,忽然死了。這就是無常的境界。「看物變以悟無常,感時遷而入真道」,了知一切都是無常的,沒有什麼可留戀,回光返照,就契悟十二因緣的道理。
緣覺,是依十二因緣的道理而覺悟。「緣」,就是因緣,「親因緣」就是種子,指大眾聽法的這一念心。其餘尚有「所緣緣」,指心、心所攀緣的境界。「等無間緣」,心、心所之生起,由前念引生後念,念念相續,無有間隔。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一切諸法都是仗因託緣所產生出來的果報。仗什麼因?仗八識田中的種子,這是因。以善的種子、惡的種子、清淨的種子為親因緣,因緣和合,就產生一種果報。現在或是過去,聽聞了十二因緣法,薰習了十二因緣法的種子;配合外面的緣現前,或是聽佛說法,或是看經,忽然就悟到十二因緣的道理。
一般科學、哲學都在研究人類是從哪個地方來,想找出第一因,他們認為人是從猿猴演化而來,但猿猴又是從哪裡來?……始終沒完沒了。十二緣起,又稱十二有支,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從生到老、從老到死,當中有十二個過程。這十二個過程,又歸納成流轉門、還滅門。流轉門,就是流轉生死;還滅門,就是還歸聖道。
什麼叫作「流轉門」?十二緣起的道理,第一個是「無明」,無明是流轉的根源,也就是我們心當中的煩惱,分為根本無明、枝末無明。根本無明,又稱為「無始無明」。例如,有時候會感覺到無聊,無所事事,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心裡起了煩惱,還不知道為什麼,找不出一個所以然,這就是無明的作用。因為無聊、無所事事,就打妄想了,這就是一念不覺。
「無明」緣「行」,這是過去的兩個因。因為過去有無明、過去有造作,意識遷流不停;口有所造作,講話也成生滅;身造殺盜淫,也成生滅;心裡的妄想念念不停,也是生滅,這就是行陰。
「行」指這念心是無常的,所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這一念心行時時刻刻都在遷流,就有意識的活動,所以產生「識」。十二有支第三個即是「識」,也就是阿賴耶識、含藏識,有執藏、能藏、含藏之意,能執持根身器界。在唯識來講,阿賴耶識被稱為「去後來先作主公」,一個人往生的時候,第八識最後才走;相反地,來世受生、投胎,卻是最先來的。這是第八識的作用。
假使不知道用功、不知道修行,死了以後就要隨業流轉。隨業流轉,識塵就產生分別、取捨的作用。晚上作夢,就是「識」──神識的作用。如果白天能夠作主、修行有功夫,一作夢,馬上就把它看破了。以參禪來說,由於持續不斷地參,晚上睡覺,能參的這一個心還是存在,看到自己在作夢,馬上問:「作夢的人是誰?」一下就參破了,這就是有功夫可用了。不知道用功的人,晚上作夢根本就是迷迷糊糊的,作不了主,吃喝玩樂……什麼都現前,夢醒了,什麼都了不可得。
假使現在功夫養成了,這念心能夠存在、能夠作主,根塵相遇,馬上就觸物起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就是般若的法門。眼根看到色塵,照它一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個能照的心要存在。能照的心存在,就能了生死。因此,現在就要練習;假使現在不練習,作夢時、往生時,覺性根本就不可能現前。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要起覺照,起了覺照,心就能作主,看到什麼都是虛妄的,只有一念長存,就能成正覺。
凡夫眾生沒有這種功夫,看到什麼都有取捨。所以往生以後,假使這一生有業障,就一定要去受胎。人往生了以後,在四十九天當中墮入中陰身,在這段時間內,一般要念佛、誦經,福資亡者,此為「超薦」。人在往生前還沒有斷氣時,念佛幫助臨命終人提起正念則稱為「助念」。所以,一個是助念,一個是超薦,是不一樣的。
人快往生的時候,一口氣未斷,還在迷迷糊糊當中,還有意識的存在。這時,看到所有的境界都很恐怖──地大分散時,看到四處都是山崩地裂;火大分散時,看到遍地都是猛火;風大分散時,到處都是猛風在吹。這時如果聽到念佛的聲音,忽然把你喚醒了,「唉呀!趕快念佛!」無論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南無釋迦牟尼佛」、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下就把這一念心收回來了,收到這個佛號上,一心不亂,就離開了地、水、火、風四大,離開了恐怖的境界,這一念就往生了。
往生到什麼地方?必須看自己的福德因緣。隨念往生後去受胎,假使沒有福報,就投生到貧賤人家;有福報的人,則投生到富貴人家。如果用功得力了,看到任何境界,馬上就把它照破,「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念心如如不動,了了常知,一切諸法畢竟空寂,生死就了了。
【中台世界】>中台山月刊>導師經論開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