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倫敦封城記之一 - 為NHS鼓掌 (刊於換日線)
2020/04/13 06:49:08瀏覽1821|回應1|推薦22


2020326. 我家自我隔離第六天. 英國封城第三天.

 

英國封城之後,有人效法義大利和西班牙,發起為醫護人員鼓掌活動,請民眾從這天晚上開始,每週四晚上八點到陽台,大門或院子裡,一起響應”Applaud/clap for NHS”,也就是為NHS的醫護人員鼓掌加油打氣.

 

我在臉書社群上看到這個告示,很懷疑到底有多少人會真的在晚上八點出來,看著晚上無人的街道,對著看不見的醫護人員拍手光是想像那個畫面就覺得像周星馳電影裡,含淚慢動作拍手一樣滑稽不過為了教育孩子感謝醫療人員在平日的服務和此刻的辛苦,也讓一成不變的閉關生活增添期盼,我還是對他們宣布有這麼一個活動,解釋其中的意義,一起等待八點的到來.

 

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英國國家醫療系統的總稱,和台灣的全民健保類似,所有國民與合法居民都納入其下,但是它實行上和健保有很大不同. 首先,NHS的資金來自國家稅收,受雇者的National Insurance(國家保險金)和外來移民(學生,打工度假等短期居留人士)規費,因此人民不用另外繳健保費,它的服務也是完全免費的.

 

如果需要醫療服務,一般程序是先去住家附近的General Practitioner Clinic (家醫診所)註冊,約診,家醫看診後給予建議,開單至藥局買藥或是轉介到專科醫療機構進一步診療或復健. 整個程序順利也要幾天甚至幾週(因為appointment通常要幾天幾週後才有,只有緊急狀況才可能排到當天急診),和台灣約診迅速,即到即看,分科診治的健保系統有天壤之別. 如果以台灣的標準來看,NHS根本不及格,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台灣人對英國的醫療系統感到失望,也沒有信心.  

 

剛來英國的時候,我也經歷過相同的文化衝擊: 某次重感冒兩三周未好,喉嚨痛到快不能說話,鼻子塞到快不能呼吸,好不容易見到家醫,他一副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叫我回家吃止痛藥休息就好. 問題是我已經吃到快藥物中毒都沒好,這是要我自生自滅嗎? 因為這個慘痛的經驗,我學到感冒這種在台灣可以隨便去耳鼻喉科吸鼻涕蒸喉嚨的病,在英國只能自己買藥吃,然後慢慢休養到好,完全沒有醫療介入.

 

隨著在英國的時間越來越長,居住地不同換了幾個GP (General Practitioner,家醫),NHS的了解越來越多,我對NHS的看法也隨之改觀. 我不是醫療專家,對醫療體制也沒有研究,我只知道NHS很多方面受限於資金,制度與規範,無法像台灣那樣專科直營,迅捷方便,但是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覺得一個國家的全民免費醫療能夠做到這樣,其實已經不錯了.

 

民眾需要就醫時不須擔心費用(藥局拿藥需自付,每個處方簽九英鎊,約合台幣334,領有特定社會救濟金,懷孕中,六十歲以上,十六歲以下,十六到十八歲的全職學生免費),懷孕過程基本的檢查,生產麻醉與(有必要的)剖腹產全部免費,慢性病與各式手術也都包含在內. 當然免費的服務能提供的人力與資源有限,因此NHS最常為人詬病的就是醫護人員態度不佳(工時長壓力大待遇低,態度當然好不起來),家醫與醫院看診缺乏時效性,急診除非重大傷病,幾小時的等候時間是家常便飯. 對我而言,了解NHS的限制,並且習慣這樣的制度後,就比較容易把NHS和台灣健保分別看待而不比較,不比較也就不會失望. 畢竟人都住在英國了,一心想著如果在台灣,就會……”這樣無法成真的假設情況,只會讓自己更痛苦而已.

 

我身邊的英國,歐盟和台灣朋友們,NHS各有不同看法. 有人持正面意見,有人不置可否,也有人提起就滿腔怨氣. 然而每個人都是以主觀經驗在評斷NHS,每個人遇見的情況與醫護人員也不一樣,或許有人比較幸運,有人比較不幸,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這十七年來,我有過一些不好的經驗,真的要講可以洋洋灑灑寫一大篇; 但是平心而論,我遇過的貴人更多,學生時期開導我的女醫生,讓我平安生下兩個孩子的助產士與醫生團隊,還有去年幫我發現早期高血壓的幾個家醫等等,好幾篇都寫不完. 也因為這樣,我知道NHS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對這個醫療體制,和其下的醫護人員,還是心懷感激.

 

英國疫情爆發後,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NHS準備好了嗎?” 所有人也心知肚明,答案是否定的. 但是有著Stiff upper lip (直譯為僵硬的上唇”,指人在強烈情感衝擊下,仍努力維持鎮定的樣子)的英國人絕對不會流露驚慌的樣子,政府高層還是很有信心的說,”我們絕對會盡力協助NHS面對這個前所未有的狀況.”

 

電影The English Patient (英倫情人)裡有這麼一段對話:

 

Katharine: Will we be alright? (凱薩琳: “我們會沒事嗎?”)

Almásy: Yes. Yes, absolutely. (阿莫西: “會的. 會的,絕對會.”)

Katharine: "Yes" is a comfort. "Absolutely" is not. (凱薩琳: “會的是安慰. 絕對會就不是了.”)

 

這大概就總結了英國政府一開始的自信是建立在什麼樣自欺欺人的基礎上.

 

英國政府長期虧待NHS,又搞了個莫名其妙的脫歐,造成許多在NHS工作的歐盟醫護人員離職,想來英國工作的也打了退堂鼓,造成NHS人力大量流失. 這波疫情讓大家看到NHS的醫護人員是在資源如何貧乏的情況下,單打獨鬥的面對驟增的病患,儘管政府決定將東倫敦有名的會議展場Excel改裝成臨時的南丁格爾醫院,調遣大批軍人以設立戰地醫院的專長來幫忙,也與Virgin(維珍)Easyjet(易捷)航空合作,招募被停職的空服人員來支援人事,但是最後上第一線搶救病患的,還是NHS的醫生與護理人員. 政府同時號召了退休的NHS人員重回岡位幫忙,但是這些退休人士本身就是冠狀病毒的高危險群,這不是把他們曝露在極大的風險之下嗎? 沒想到,冒生命危險回來幫忙的退休醫護不在少數,他們的勇氣讓我對NHS醫護人員的敬佩更上一層.

 

八點到的時候,我們一家走到陽台上,我做好了像傻瓜一樣帶頭拍手的準備. 沒想到落地窗一拉開,社區大樓與附近街道早已一片鼓掌喝采聲,還有一些人拿鍋子大聲敲擊,街坊鄰居站在自家門口或陽台上,對著街道同心協力的拍手歡呼,彷彿所有的NHS醫護人員正列隊從面前走過.

 

我不需要帶頭,兩個孩子早已自動自發的加入拍手與喝采的行列. 五歲的兒子出乎意料的熱情,不但拍手還大聲叫:”NHS! NHS! ~~ NHS! NHS! 呦呼~~” 我拿出手機錄下全家永生難忘的一幕,不知不覺眼眶有些微濕.

 

這個孩子是在一群優秀的NHS醫護人員守護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他出生在早上748,因為產後大出血,原來應該在八點下班的產房醫護直到我情況穩定下來才交班給同事. 原先的人馬一一向我道喜,接班的人員一一自我介紹,我筋疲力盡躺在產檯上,每張臉看起來都是模糊的. 我不記得那些人的模樣,可是我記得他們為我的付出.  

 

我放下手機,加入拍手的行列原來這一點都不滑稽,每一聲都是深深的感激.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vetteinLondon&aid=132463791

 回應文章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4/14 13:47
謝謝你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