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國”君主”議會”制度(三十六)
2012/11/24 03:07:46瀏覽727|回應1|推薦8

上議院下議院之間的法案主導權的紛爭得到最終的解決,女性參政權(the female franchise)的訴求就浮上了檯面,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1882年,已婚的婦女才被允許合法的擁有自己的財產,因而婦女在二十世紀初沒有投票權,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絕大多數的人贊成維持現狀,認為當一個男子的投票就是代表他的全家,有些人認為婦女進行單獨的投票是不必要且不受歡迎的。     抵制女性參政權的抗爭是強烈和根深蒂固的,包括維多利亞女皇也不支持。   

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照片及代表著作

十九世紀,就已經有各種女性參政權的鼓吹者,特別是激進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 1806520~187358) 試圖通過給予婦女投票權的法案,但都不成功。

雖然1867 年就成立了國家婦女參政權協會聯合會(the National Union of Women's Suffrage Societies) ,但直到二十世紀初才取得重大的進展。

女權運動先驅艾米琳·潘克斯特(Emmeline Pankhurst)照片

1903 艾米琳·潘克斯特(Emmeline Pankhurst1858715~1928614)建立婦女的社會和政治聯盟(the 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 她決心放棄她的前任所採取的謹慎憲政方法改用革命性的方法鼓動女權運動    為了讓她們的訴求,能獲得社會的關注,她們使用毀壞窗戶襲擊警察破壞社會秩序的戰術,每次被逮捕、審判、拘禁、絕食都充分操作為宣傳婦女參政權的手段    甚至於使用縱火的手段爭取婦女參政權

愛蜜利·戴維森(Emily Davison)照片

1913年,鬥志昂揚的從事婦女參政運動的婦女爆發了最令人震驚的突發事件,愛蜜利·戴維森(Emily Davison 18721011 ~191368) 葉森打吡大馬賽(the Epsom Derby)時,可能意圖阻止比賽引起全國的注意,突然衝到賽馬道,遭到喬治五世國王的賽馬撞倒,四天後傷重死亡。   這時也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艾米琳·潘克斯特呼籲推動參政運動的婦女立即停止激進好戰行動支持政府對抗"德國禍害"(The German Peril)     1917 7 17 日,一戰期間,喬治五世將王室名稱由德國意味濃厚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House of Saxe-Coburg and Gotha),改稱溫莎家族(the House of Windsor),回應國內高漲的仇視德國的情緒。   對抗德國的外在敵我矛盾壓制了不列顛社會內部矛盾-----戰爭的本身就是改變的動力,外在敵我矛盾也徹底裂解了不列顛王室親戚間的政治封號的聯繫  

參政運動的婦女在戰爭中放棄革命性鼓動的方法,婦女努力參與支援戰爭,戰爭結束後,議會通過了1918年人民代表法案(the 1918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 所有超過30歲的婦女被賦予投票權,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收穫。  1928 年,婦女終於獲得與男子相同條件的參政權

二十世紀中,英國具有公民權的人口在政治制度的實踐,仍存在著一個或兩個例外,多重投票仍待解決。 

企業所有人可以在居住地有投票權,而且他們在職業代表中也還有投票權。 另一個異常,是大學在議會中共有12個代表席位,而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各有兩個議會席位。 那些大學畢業的選民投票選舉大學議會代表,實際上就是具有第二次的投票權。  雖然有威廉 ·格萊斯頓(William Gladstone 18091229~1898519;曾當過四任的首相)艾薩克· 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14日-1727331)這樣傑出的人被選舉為議員,在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工黨(the Labour Party)自由黨(the Liberal)一直反對,因為這違背了公民一人一票的原則。   工黨通過1949年人民代表法案(the 1949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 ,廢除了多次選舉權,並在 1950 年的普選中實施,英國公眾最終建構了公民一人一票的基礎,實現了人民主權(popular sovereignty) 選舉結構的民主政治

1969 年,將投票年齡由21歲降低至18歲,是二十世紀最主要的公民權改革。

 

 

free counters
Free counters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7069889

 回應文章

JKTsai 老鼠嫁女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69 年,投票年齡由21歲降低至18歲,是二十世紀最主要的公民權改革
2012/11/24 13:40
呵呵,台灣投票年齡還停留在20歲吧?
Tomas(TomasTso) 於 2012-11-25 06:43 回覆:

1969,當時是大二----"依稀"還記得:

去成功領受訓是當時最遠的行程;1969年才弄明白為何1968年去成功領經過台中,回程時卻沒經過台中市的原因; 曉得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實在鬧不清楚為什麼;那時大學一學期的註冊費NT2,000;教科書都是買"翻印";聽美軍電台中廣陶曉清的熱門音樂;每週追蹤"錢櫃"排行榜;半夜起來看紅葉少棒冠軍賽,好像因此換成彩色的電視;學校的教官及社會的警察都要"管頭髮的長度";參加校際橋牌論對賽;舞會;露營;許多反戰的西洋歌曲,讓我知道前美國陷在越戰泥沼中;根本沒有投票的意識------現在回想起來,1960年代是"有些糊塗"但卻是很快樂的年代!!

後來逐步明白 : 那時在全世界正是"共產主義"的社會實驗高峰期;蘇聯的人造衛星比美國早升空,美國修訂教科書的內容,台灣的教科書也跟著美國教科書大改版物理課本第一章就是強調"觀察歸納實證";數學強調邏輯/集合/環代數/函數等內容;台灣是在白色恐怖戒嚴時期,那時期中央日報"一個小市民的心聲"有蠻複雜背景;教官特別告誡我不要受到"壞人的鼓動"參加校外的活動,只覺得有些"莫名其妙";"英國"由世界第一的地位跌落,社會主義思潮瀰漫,工會勢力龐大工潮不斷,英國工黨正是擴張期; 嬉皮風(Hippie)----就是台灣學校的教官及社會的警察都要"管頭髮的長度"的國際大環境;二次大戰大量出生的年輕人在歐美演化出"有點左派的自由主義反社會運動" ----這應該是英國"1969 年,將投票年齡由21歲降低至18"主要原因!!

台灣公民的標準----應該要配合十二年的義務教育的進程進行調整,義務教育有關公民教育的課程應該由生活實踐上著手,應該是每個人能夠做自己的主人”,那麼,才有資格能當國家的主人

向木偶下跪的人民,當然就會有下跪的縣長作家總統府廣場前的一大片勞工”,那麼,台灣的投票年齡還是暫時不要降低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