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1月7日博城讀書會 - 《山河入夢》讀後感
2020/11/13 12:01:56瀏覽555|回應1|推薦32

11月7日博城讀書會- 《山河入夢》讀後感

世界上還有許多譚功達和姚佩佩

時間流離,已經踏入11月,疫情再現高峰,百姓又是人心惶惶,博城讀書會10月讀的是《山河入夢》,作者:格非;上海文藝出版社於2012年出版。會員還是電郵交流,寫下讀後心得。

羅正瑜

上月的小说《山河入梦》,是作家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之二。故事把我们带回了五六十年代的江南小城。在这里,每一个人物的遭遇都让人同情,愤怒而无奈。女主人公姚佩佩在父母惨死之后,逃离上海来到梅城。不管是在姑妈家,还是在浴室,小街作坊,甚至县政府,都小心翼翼做人,挣扎着寻求一丝生机。她外表美丽大方,活泼开心,然而内心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不安。当发现自己对韩功达的感情之后,她努力追求却不得。后来她不幸被高官强暴后自卫杀人,经历一年的逃亡还是被捕处死,真是非常悲惨,让人感慨无权无势的人命不如草芥。然而在她短暂而灰暗的人生当中,也有星星点点的快乐和爱,其中有曾经温暖的家庭,嘻嘻哈哈的友谊,朦胧的爱情,紫云英地里的希望和憧憬,甚至逃亡路上点点滴滴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但她的悲惨结局体现了个人的抗争在时代变迁中无法抗拒的命运。

男主角韩功达一心工作,直到四十多岁还没有结婚,这也造成了悲剧的一个起因。他喜爱的年轻女孩跟他有很大的年龄差距,让他犹犹豫豫不敢开口,而副县长给他介绍侄女,却也抱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相亲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却没想到一次醉酒之后和跟他并没有共同语言的乡村寡妇在一起了。这段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几年后自然散了。最后,由于没有把姚佩佩在逃亡途中给他写的信交给政府,他也被判刑死在狱中。

对韩功达来说,可能更大的人生悲剧在于他山河之梦的破灭。他一直梦想着在他管理的县城能早日实现理想社会,却面临种种挫折。到了花家舍以后,他以为他所想象的桃花源已经在这里实现了。然而最后和那里领导人的谈话和他所见到的各种泯灭人性的治理方式,让他的梦想破灭了。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的问题,到底理想社会可能存在吗?在今天的世界,我们已经有了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回头去看花家舍这个模式,也不过是实现了温饱而已,但在精神上它要求每个人都有洁癖,所有的欲望都必须被抹去。而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修养就是用自己的心来控制自己的欲望在合情合理的程度,如果光凭严酷的法制来抹去所有人的欲望,那这样的社会就再也没有了温情和爱,只是扭曲的乌托邦。人类历史上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虽然过程是不确定的,激烈甚至是血腥的,然而社会制度的确在进步,只有时间才能评定到底哪一种模式才是可持续的。

妍美

白小嫻對年輕 的教練王大進一見鍾情是年輕人的感情是可以了解的 但是當她發現王大進根本不是她想像的就立刻醒悟過來而且當機立斷馬上停止這段戀情 加上她最後不管叔叔怎麼樣逼她堅決不肯照她叔叔要求去揭發譚曾對他非禮的事情這些表現証明 白小嫻頭腦清楚而且是個有膽識的年輕人也是這本書𥚃相當正面的的角色

我最看不起湯碧云,自己被錢大鈞騙失身,還不能自拔,不斷的被他欺負自己分不出好坯就罷了,還設計陷害好朋友姚佩佩,我認為湯碧雲這個角色描寫得算是成功了,讓人覺得她真不是個東西

男主角韩功达一心工作,實在是個老實人,他在一次醉酒之後做了錯事,但是他沒有一走了之,而是面對自己錯誤負起責任,跟他并没有共同语言的乡村寡妇結婚,只是可憐了愛他一輩子的姚佩佩

總之,這本書寫出當時社會上的種種問題,有太多的無可奈何,這些人的境遇實在太慘了

董汝瑰

山河入夢是「江南三部曲」之二, 2007年出版。我們將於明年二月讀三部曲之一的人面桃花。格非從1994年興起寫江南三部曲的構想,直到2011年寫完第三本書春盡江南,前後歷時十七年。

作者很有文學底蘊,敘述的方式很成功的表達了当事人的心思、欲念、性情、及人品,也尖銳的刻畫出共産及中國社會中從上到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及民風,更深刻的描繪了男女主角矜持保守的愛慕及感情。

本書的主角, 譚功達 (1914-1976) ,是一個有理想抱負,想為國為民做一番供献的縣長,個性溫良的他,卻因起手的水壩潰堤及人事上的爭奪而被革職。後被介紹來到花家舍村「工作」,這裡好像是一個無為而治的世外桃源,但後來才發現這地方是處處被監視,人人都是以最大的自律,以如履薄冰的心態,人人自危,生活在一個所謂理想的烏托邦世界裡。長老郭從年是本著對欲望寧要正而足,不要邪而有餘來治世。

譚在位做縣長時,就喜歡上比他小25歲的祕書,出身上海富裕家庭而父母双亡的孤女姚佩佩,但譚礙於年齢的懸殊及工作的関係,一直未表達,然而佩佩無意中卻得知了這個祕密。兩人彼此有好感,卻沒有交集,只有愛妒、誤解、及一次又一次的錯失良机!譚因失業而借酒澆愁,醉後並未做錯事,但卻被寡婦騙說與他有了関係,無奈之下娶了寡婦。佩佩在看出上級要升她是有不良意圖時,也辭職了,但這並未救她於掌權者色慾的魔掌。佩佩被騙失身後殺了金玉,開始了一年多的逃亡。在她孤寂艱困的逃亡途中,不断寫信給譚,表達自己,因而暴露了行蹤,也遷連了他,以悲劇收場!

看完不禁掩卷長嘆!作者格非影攝了太多我父母那一輩的及那個時代的人在大陸所經歷的各种沖擊。如正瑜所說,社會制度在進步,希望這本書能啟發國人對人權及民主的嚮往。很欣赏妍美以人格標準來看一個人的善悪。

吳怡芳

我讀此書時常自覺有不應該的爽快感覺,明知作者在講一個時代的悲劇,但格非用那不時閃現的幽默,詼諧、戲謔、或諷剌的筆調寫出,竟然成了我心中一本少見的「奇書」! 明知故事的大結局注定會極其悲慘,但讀時仍忍不住常被作者那獨特的又謔又諷的寫法引得捧腹大笑,竟讓我對自己會有如此「政治不正確」的反應而覺得荒唐!

作者對書中那些地方官百態,和所有主配角人物的描寫皆栩栩如生,真實如在眼前。那些人物常可以那麼可笑,境遇卻又可以那麼可憐,我這讀者竟然會有一路讀來「暢快」的感覺,真正是奇特的讀書經驗! 這大概正是一個傑出的作家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沈澱,才能用如此又嘲又諷又憐的筆法和功力去刻畫那另一個時代曾發生的無數悲劇之一!

書讀到最後,悲劇的結局將現時,我才猛地改變嬉笑心態坐正起來,兩位男女主角結局如此悲慘本巳在意料之中,但作者僅以短短最末一頁交待,充份顯現了在那時代中、那政權下、那環境中人命的不值錢!作者就如此默默地沒有批判地表達了他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他對無數中國曾受苦受難人民的悲憫,因為那書中的結局就是曾真實發生在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中國大陸各個角落的無數慘痛悲劇!

我知道這本書將會在自己腦海中常存,但又令我驚訝的是,這樣一本書現已可在中國大陸出版了!?

王素楠

主角就代表著舊社會很負責任的好領導,做事非常認真,又對事業有理想和抱負,但對於自身已過四十歲,尚未成家,似乎沒太在意。但是在很多小細節上,似乎對女性的一舉一動也很敏感和重視!

女主角又年輕,又活潑,是人見人愛的個性.在那個時代,對於被動的人,婚姻仍是靠媒人介紹,不會主動追求,因此錯過好多機會!

作者把故事過程,寫得很多崎嶇挫折,多處令人悲憤想跟著打抱不平,所有的擔驚受怕,竟然都濃縮在最後一篇,這是作者另一高明之處,使我們提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一直到最後,兩位都得到最悲慘的下場,是那時代的不幸悲劇,不知多少人都有類似的故事?

作者的觀察力很強,很會寫細微的支節,有時令人感到會心的微笑.他非常注意嗅覺的反應,例如寫到嘴巴呼出的洋蔥味兒,桂花巷的桂花香氣,金銀花,白黃色馥郁的香味,荷葉散發純純的香氣,手絹上有梔孑(gardenia)花香,又有木樨(cassia tree)淡淡的香,剛下雨塵土味兒,香煙的焦糊味兒,墨蘭殘存的香氣等等

使我想起蔣勳在巴黎,下大雨後,聞到泥土味兒,想起在台北的空氣,喚醒他想「該回台灣了!」我們看的另外一書,提到濃郁香味的絲巾,幫助找到了兇手,(《謀殺似水年華》)這些有靈敏的嗅覺,也可以道出很多的故事,可見得作者細心的地方!

龔則韞

喜歡《山河入夢》這個書名,於是打開第一頁閲讀,我就被這個磁鐵深深吸引住了,第一天,讀了一百頁,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都被工作纏身,直到第五天晚上下班後我又拿起書接著讀下去,因爲隔天是周六和周日,我一口氣讀到最後一頁。然後又從頭看起,細嚼慢嚥,想瞭解故事的背景。

男主角譚功達生於1914年,那時中華民國成立3年。死於1976年,那時文革剛結束。這中間經歷了袁世凱復辟、北伐時期、西安事變、日本入侵、二戰爆發、南京大屠殺、二戰勝利、中華民國退居台灣、中國建國、大躍進、土法煉鋼、三年災害、文化革命等等。書裏一開始譚已經是縣長了,沒有交待他的過往經歷。女主角姚佩佩是從民國走過來的富小姐,所以活得膽顫心驚,卻還帶著天真活潑的單純。而這天南地北的兩人還能存有甜甜的似有若無的愛情,象徵擁抱良知的天性,追求希望和理想。圍著他們的只有一個會幫助他們的好人。

書中第327頁有一段描述譚功達在花家舍的心情:他的夜晚是愁苦和哀戚的,看著墻上那張地圖,想像姚佩佩的行蹤所鋪展的泥濘和崎嶇的道路,有時他整夜整夜地無法入眠。 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現實,那是一條被種種陽光下的事物所遮蓋住的幽靜的道路 - 我們每天都走在這條道路上,卻渾然不覺。這一段話説明我們以爲活在真相裏,其實是不知真相的假相,似是而非的不明不白。

其實譚功達和姚佩佩都是孤獨的人,譚功達被分發到花家舍,他想起母親的傳記中的「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個被圍困的島嶼,孤立無援」(第292頁)。姚佩佩說她悲哀地意識到,每個人的内心都是一片孤立的、被海水囤困得小島,任何一個人的心底心底都有自己的隱密,無法碰觸(第204頁)。

書裏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對上實際生活裏的人,都是呼之欲出。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也在今天的日子裏,小丑和奸官四處跳躍,謀殺善良的光明,譬如譚功達熱愛的白小嫺最後被奸官叔叔逼瘋了,令讀者扼腕的悲劇,這是你、我、他、她一生裏都聼過的某某人或某某人的女兒。

英國大文豪王爾德說,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個個不同。在這本書裏都是不幸的個人,不幸的家庭,不幸的社會。什麽是幸福?渴望不可求的奢求

我認識一位文友,熱心腸,他含著淚,要爲他死於文革的朋友們寫出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全是像譚功達那樣的人,他要用文字祭奠他們的靈魂。

世界上還有許多譚功達和姚佩佩,活在我們的周遭,不是嗎?

鄧家齊

本來不打算對《山河入夢》寫書評 ,雖然辦了續借,明天就到期。從前天開始讀書,剛剛完成。

我的感覺是,作者要以暴露小說風格作為這本書的創作目的,因此在他筆下,洪洞縣裡無好人,即便是大家認為比較正面的縣委書記兼縣長譚功達,也是一個典型的官僚主義形象。試想一下,一個就在長江邊的縣城,居然要修一座大水庫 — 為了發電;也要挖一條大運河 — 為了旅遊,這在投入產出得失上是完全不成比例的,他還設想要在縣裡各鄉之間修一條相互連接可遮風避雨的長廊。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一個縣的財政年度預算是一定的,如果都用在譚功達的這些拍腦袋工程的話,民生必須投入的錢在哪裡?在這些問題上,倒有一個比較清醒的副縣長趙煥章,可惜卻是在官場內鬥中早早被淘汰出局。

作者出生在1964年,他沒有經歷過小說描寫的這段時間的生活,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也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孩童,對中國的這段歷史把握不準和粗糙是這部小說的硬傷。小說起點在1956年中國農村實高級社期間,小說一開始就描述了由於高級社人民要吃樹皮甚至觀音土的情況。但凡一個政權在它新生之初,在去除了舊政權的腐敗之後,一般都有一個上升期,在五十年代中,中國大陸正處在這樣的時期,因此作者的描寫是不真實的。中國的大饑荒發生在59年之後的三年,57年反右,58年大躍進和大練鋼鐵,中國農村各地爭放衛星,虛報高產,當時實行的是農村糧食統購統銷政策,農民除了留下自己的種子口糧之後,其他糧食必須以公糧餘糧的名義上交國家,既然是高產,當然就要多上交許多糧食,再加上大躍進初期大辦食堂,在高產豐收的虛假形勢下人們都放開肚皮吃,之後的農民家無餘糧,各地農村發生饑荒是當然的了。中國的大饑荒持續了三年,農民吃樹皮吃觀音土是發生在這一時期,期間餓死了數千萬人,個中原因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在大饑荒期間,全國實行糧食配給制度,每人每月限定糧食定量,外出就餐都必須使用糧票。小說的時間跨度從1956年到1962年,小說描寫的是一個農業縣的縣機關,居然連57年全國展開的轟轟烈烈的反右運動,58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大躍進運動和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練鋼去,收禾童與姑的大練鋼鐵運動以及後來的大饑荒,幾乎沒有片言只語的描寫,反而是一片歲月靜好的景象,這是不可思議的。小說使用的一些語言如黑五類以及引用的毛主席語錄,則是66年以後文化大革命的事情了。

小說最後部分陽光下的紫雲英,它描寫的花家舍公社以及隱身不露臉的郭松年和對人民監督控制洗腦的101,所有這類描寫直接來源於喬治·奧威爾的著名政治幻想小說《1984》反而在中國大陸的政治現實中是不允許這樣的一個單獨實體存在的

 一部好的小說,無論是暴露小說或者現實批判主義小說或者其他,最關鍵的是對小說的歷史背景把握要真實,像托爾斯泰的《復活》,帕斯捷爾納的《日瓦戈醫生》,司湯達的《紅於黑》甚至山崎豐子的《花紋》,這些小說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真實的把握歷史,反映描寫抨擊了社會中種種黑暗,從而獲得它們在文壇中應有的地位。

對《山河入夢》,我的評價不高。

(2020年11月14日抄錄)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5a2043d&aid=152868432

 回應文章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1/14 23:05

謝謝知更鳥分享!

非常高興成為讀書會的一員。

好興奮上個星期在雲端與您再重逢,

得以面對面分享您新書發表的喜樂與殊榮!

願上主賜福您;在這遍地鱗傷的土地上,繼續為祂發光!親你一下

馬州知更鳥(75a2043d) 於 2020-11-15 01:19 回覆:

親愛的陳牧師:

謝謝您的蒞臨,有您的祝福,我安心很多。

尤其是您第二次出現,讓我脫口問您,怎麽又回來了?您也脫口而出:吃完飯了就回來了。我才想起您在科州,與本地有時差。我們的對話,就像話家常,好像昨天才見過面,好有趣,是不?

平常聼您嚴肅講道,到了交流時,很自然成爲文學姐妹。

神帶我們,是多面形式的交集來紡織我們18年的關係。

馬州知更鳥(75a2043d) 於 2020-11-15 01:20 回覆:
太奇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