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迢迢古道絲綢路 西域36國古疏勒-121
2013/04/28 10:38:34瀏覽1108|回應1|推薦1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疏勒縣Google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天甫亮,越野車就離開喀什,跨過蓋孜河,由喀什到和田的南疆旅程

離開喀什之後的地域,都屬於古代西域綠洲國家-疏勒古國之地

 由於限速,時速最高是50Km/H,所以踩油門的右腳,總感覺受到牽絆

 

26(10.18)喀什-疏勒-英吉沙-莎車-和田

迢迢絲綢路,綿綿帕米爾,駝鈴搖盪著張騫的風塵,驛站背負著古道的歲月。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有多大,走過東疆,北疆及南疆後;走過遼闊的原野,高原雪峰之後;面對南疆美麗的風光,唯有自駕車出行,才能真正感受到悠遠、壯美和自在。今天的行程由喀什到和田約500多公里,幾乎沒有什麼風景,主要目的是後天走沙漠公路,體會翰海無邊無際的遼闊,以及人類身處大自然的渺小與無力。

 

雖然沿途風光比較單調,但所經過的地方,如疏勒、英吉沙、澤普、葉城、皮山、墨玉、和田,都是過往讀中國歷史赫赫有名的記憶。南疆太大了,景點又很分散,以塔克拉瑪干沙漠為中心,查閱網路資料,這些地方比較有名的景點如和田地區的地毯廠、玉雕刻廠、核桃王、玉龍河撿玉石等;到民豐沙漠公路看沙漠、胡楊。特別是英吉沙馳名遐邇的小刀、和田的玉器和手工地毯,是帶給朋友的好禮物。

 

天甫亮,越野車就出城在塔里木盆地邊緣寬廣的大道上奔馳;離開喀什之後的地域,都屬於古代西域綠洲國家-疏勒古國之地。公路左側是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側是連綿起伏的帕米爾高原;這是一個暮秋時節,帶著之前對古絲道上歷史名城的無限嚮往,踏上了經疏勒、跨過蓋孜河,由喀什到和田的南疆旅程。但由於限速,時速最高是50Km/H,所以踩油門的右腳,總感覺受到牽絆。

 

二漢時的疏勒國,包含喀什地區自英吉沙縣以北、今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廣大地域;從魏晉到宋代,要加上今莎車縣以南到皮山縣這片地方。疏勒國首府疏勒城,也就是今日的喀什市。在古代西域,這種一個城邦或地區性政權稱為一個國的現象,一直到明代還存在著,正如《明史·西域傳》所說:地大者稱國,小者止稱地面,形式上只同於王族受封的諸侯國,不能混同今天所理解的國家這一概念;就像春秋時的800諸侯、戰國時的7國一樣,都是地方諸侯。

 

玄奘《大唐西域記》中有記述:舊疏勒者,乃稱其城號,正音宜云室利訖栗多底室利一音,正是疏勒的對音,而室利訖栗多底就是疏勒人國的意思;唐玄奘到疏勒時,是突厥語民族佔優勢的時候。至於後世以疏勒之稱命名的唐代的鎮與都督府,還有清代的直隸州(l884年置)與府(1902年置),以及民國至今的縣,都是由西漢時的舊稱沿襲或派生;即使清代以後的疏勒與今日的喀什市已是兩地兩名。

 

西漢時,疏勒國力不強;到了東漢,更一度受到龜茲的控制。到了三國時代,疏勒兼併楨中、莎車、竭石、渠沙等十二國,與龜茲、于闐、焉耆、鄯善並為西域大國。唐時任命其國王為都督府長官,為安西四鎮之一;盛時轄境包括今喀什、疏勒、疏附、伽師、英吉沙、岳普湖、阿圖什、烏恰、阿克陶、塔什庫爾干等縣市。都疏勒城,唐稱迦師城(今地不明)。

 

疏勒王室與唐往來密切,其後為吐蕃所佔領。宋代以後,疏勒主要處在西遷的突厥族葛邏祿部和以後到來的一部分回鶻部的控制之下;古代居民屬印歐種,操印歐語系語言,自910世紀,人種和語言逐漸回鶻化。疏附的維吾爾語名稱是 Kona Sheher,意為「老城子」,與疏勒縣維語名稱 Yengi Sheher,「新城子」對應,在塞種語言中,「疏」對應漢語「城子」,「附」對應漢語「老」,「勒」對應漢語「新」。

 

西元前128(西漢武帝元朔元年),前往大月氏的西漢特使張騫來到疏勒,發現同中原城鎮一樣,有熱鬧街道和市場;城裏城外,車水馬龍,駝隊馬幫,熙來攘往;雜貨紛呈,琳琅滿目。人們服飾絢麗多姿;各種語言嘈雜如潮-是一個五方雜處的國際市場。市場上暢銷熱貨首推帛、錦、綺、緞等中原絲織品,其次有月氏細氈;大秦(古羅馬)琉璃、安息(今伊朗)香料、罽賓(今喀什米爾)麻布、大宛(在今中亞烏孜別克斯坦)駿馬、於闐(今和田)玉石與龜茲(今庫車)鐵器等。

 

根據張騫提供的資料而撰成的《漢書·西域傳》中,整個天山南北只有疏勒國;條文內,赫然記載著有市列(有商貿街市)。這是因為疏勒城西當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大月氏、大宛與康居(今中亞哈薩克斯坦)都是中、西方小絲綢之路上必經的要道,而疏勒城恰好又是這條要道上要衝的關口。疏勒城因古代國際絲綢貿易的產生、發展而孕育成長,又因其為絲綢之路的要衝關口而形成市列

 

東起中國長安,西達羅馬帝國之間長達700公里的絲路,可以想像古代的商隊,在絲綢之路的兩端來回,可是難如上青天。但是,各國的商品仍然還是成年累月、浩浩蕩蕩地分頭湧進歐洲和中國市場。原因就在絲路途中有許多商品集散、中轉站。在國外。印度、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國都是這種商業流通仲介的角色。而在中國境內,最理想的商品集散、中轉地,則莫過於當時的疏勒城。

 

疏勒西倚蔥嶺,東對瀚海。西去的商隊,飽嘗戈壁沙漠之苦到達此地後,將面對嵯峨險峻的蔥嶺;東來的賈客,剛從海拔四五千公尺的蔥嶺下來,在這裏稍定驚魂之後仍鼓勇再行。對於艱難跋涉輾轉於絲綢之路任何方向的商旅、使節,疏勒城是他們集結休整的理想之地,於是各國商隊就在這裏將攜帶的貨物倒手集散,互通有無,各取所需。於是,疏勒城的市列就得天獨厚地出現。

 

在古希臘史籍中曾有賽里斯國-東方絲綢之國的記載;西元2世紀時的希臘學者托勒密詳盡描述了該國山川地理和著名城鎮-內有大城皮阿底、特羅撒齊、達麥尼等,以都城賽拉最聞名。近年來,史學界已明確指出賽里斯國正是西域疏勒國。皮阿底城即班超曾長期駐守的疏勒國盤橐城;特羅撒齊則是東漢末年疏勒大力擴張時期的屬地德若、莎車二城;達麥尼達滿城。國都賽拉城,正是疏勒城。

 

但是當時並不出產絲綢的疏勒,何以成為西方史籍中所記載的賽里斯國呢?兩漢魏晉時人們都傾向把疏勒作為絲綢之路中國段在西端的總匯之處,因而促成疏勒變為古代的國際性商業城,使西方的商隊都不約而同地集中到這裏。到了疏勒,就算到了中國;回去之後,就說到過賽里斯國了。另方面西方人在疏勒見到直接來自中原的絲綢,於是想當然地把轉運站的疏勒,說為出產絲綢的賽里斯國。

 

另外,是歷史上有名的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東漢明帝永樂十七年(西元74),為打通匈奴控制的天山南北路,班超率領36人騎兵隊,活捉盤橐城(在今喀什市東南郊)的疏勒王兜題,兵不血刃佔領疏勒國,也使東漢初年被迫封閉65年之久的絲綢之路再度開放。自西元74年開始的以後18年間,班超以疏勒為基地,打擊匈奴勢力及聯絡西域各國,使得天山南北至中亞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遼闊地域,納入漢朝版圖。正如布林努瓦對班超的評論:在不知疲倦的征戰中,班超對中亞的影響幾乎是無所不在;而他進行的征戰又幾乎是常勝不敗的

 

西元106年西域都護任尚丟失了西域;第二年,朝廷任命少有父風的班勇為軍司馬,接應從西域撤退的漢軍。西元123年,他正式出任西域長史進兵西域,5年時間蕩平匈奴在西域的殘餘勢力,再度收復了西域。班勇自幼對西域地理、經濟、軍事與民俗了若指掌,又根據親身經歷和見聞,撰寫了《西域記》,這部著作被完整地保存在《後漢書。西域傳》裏,成為後世研究西域史和亞洲史的寶貴資料。

 

唐朝著名詩人元稹的《新題樂府》中,有一首名為《法曲》的詩,描寫了唐代西域舞樂在內地流傳的盛況:
女為胡婦學胡妝,
伎伎胡音務多樂,
《火鳳》久聲沉多咽絕,
《春鶯囀》罷長蕭索。

《火鳳》和《春鶯囀》是當時頗有影響的流行歌曲,前者以慷概悲壯見長,後者則以淒婉清麗取勝。《春鶯囀》為西域龜茲樂師白明達所作;《火鳳》的作者,在唐代《通典》中有專文介紹:太宗貞觀末,有裴神符妙解琵琶。初唯作《勝蠻奴》、《火風》、《傾杯樂》三曲,聲度清美,太宗悅之。高祖之末,其技盛流于時矣。

 

從上述記載中可知,西域疏勒籍樂師裴神符大約在唐高祖李淵在位時已擔任了唐朝宮廷樂師,到太宗時,裴神符依然受到器重。從元稹的詩中又可以看出,裴神符以《火鳳》為代表的三首名曲,又是作為唐代中原音樂胡化的標誌而出現,可見古代西域疏勒樂舞對中原文化的發展,有過極深的影響。唐人崔令欽《教坊記》中所列名曲錄中,裴神符根據當時阿拉伯(大食)樂曲改編的《傾杯樂》便在其中。

 

裴神符不僅是位著名作曲家,還是一位著名器樂演奏家和改革家。《通典》中說:舊彈琵琶,皆用木撥之。大唐貞觀中,始有手彈之法,今所謂「掐琵琶」者是也。《新唐書 禮樂志》中記道: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國所出,舊以木彈拔。樂工裴神符即以手彈,太宗悅簽,後人習為掐琵琶。把木片撥奏代之以手指彈拔,豐富琵琶的演奏技巧和表現力,這無疑是古疏勒樂師對中國器樂藝術的一項貢獻。

 

 

公路左側是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面對南疆美麗的風光,唯有自駕車出行,才能真正感受到悠遠、壯美和自在

 

視頻-1.國家地理雜誌 中國歷險記 絲路;2.傾杯樂;3.女子十二樂坊 疏勒河

更多相片請點閱(新疆喀什至英吉沙風光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7555238

 回應文章

達文西的旅程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28 22:09
除了異國風光,絲路上的文化交流更震撼人心。多年前買的影帶「絲路花雨」(以敦煌壁畫為創作素材)仍然保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