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紅其拉甫死亡谷 中巴國境7號碑-119
2013/04/13 14:27:18瀏覽1827|回應1|推薦1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紅其拉甫山口Google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中巴邊境7號界碑所在的紅其拉甫分水嶺,就是塔什庫爾干河的源頭,只有手腕粗的泉流沽沽

這裡就是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國境接壤處,其山脊線就是中巴二國的國境線 

 紅其拉甫山口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個通外山谷,風光壯美,但環境惡劣

界碑矗立之處海拔高達5100公尺

 

 

越野車繼續順著山路,再拐了幾彎字路段後,就看到在路旁的高山雪原間,聳立著一座哨亭,原來這裡就是紅其拉甫山口了。高原的陽光,隔著車窗曬了進來,倒是舒服的很,想必此時車外面的溫度大概是攝氏零度以下吧紅其拉甫山口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個通外山谷,風光壯美,但環境惡劣,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50%,風力常年在七八級以上,最低氣溫達攝氏零下40多度,難怪波斯語中稱此地為死亡之谷萬山堆積雪,積雪壓萬山,當是對紅其拉甫山口的最好形容。

 

網路上有很多旅人來此的遊記,其中有段借用紅其拉甫哨所士兵的話來形容這裏最是精典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四季穿皮襖。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下,大概也只有軍人以國家的名義駐守,才能在這裏長時間久留。這裏是絲綢之路中國段的終點,佛教和伊斯蘭教也是從這個隘口傳入中國;玄奘大師當年從印度取經歸來時走的也是這裏。相傳在唐僧西天取經之前,曾有一個多達萬人的商隊,因遇暴風雪而全部死亡,至今還有人孜孜不倦尋找那支商隊丟棄的寶藏。

 

其實,紅其拉甫山口早在千年以前,就是著名的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關隘;所以歷史上,這裡一直是中國與西南亞以及歐洲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孔道。1982827日,口岸正式開放,198651日向第三國人員開放;口岸的年過貨能力為5萬噸、客運量為5萬人次。旅遊團可組團過境,零散旅客過境可延伸至1130日。每年的5月到10月開放期間,雙方口岸間會對開旅遊班車。

 

這裡就是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國境接壤處,其山脊線就是中巴二國的國境線。一座兩公尺高的界碑聳立,這就是網路上赫赫有名的7號界碑。一塊界碑,兩個國家,界碑矗立之處海拔高達5100公尺;上面刻著中國兩個紅色的大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在雪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鮮明。界碑南面就是巴基斯坦,界碑兩邊分別用中文和英文,記載著口岸建立和開放的有關內容與規定事項。

 

這個在1986年樹立的界碑,還有2006年興建的雄偉國門,與其說是邊境口岸的標誌,倒不如說這裏更多地像是一個旅遊景點。很多旅行團來到這裏都喜歡拉上巴基斯坦的邊防士兵一起合照;他們都很隨意,甚至主動過來跟遊客聊天拍照。這裡有從喀什走中巴公路(喀拉昆侖公路)開往巴基斯坦的國際班車,每日一趟。離國境線一公里多外的山坡下,有中國邊防部隊的哨所,駐有一個連的軍人。

 

從哨所再往前走不到5分鐘就是國門,這裏是中巴公路中國段的終點。在風雪的侵蝕下,高大巍峨矗立的國門,外側已有不少斑駁的痕跡,兩面用不同文字書寫的界碑,提醒這裏出去就是異國國土。駐守的士兵說,從國門出去,前面1公里左右就是巴基斯坦的軍營。站在紅其拉甫山口之上,中國國門一側,這裡就是自小苦讀中國地裡的西境之地蔥嶺,萬山之嶺,仿佛可以俯瞰整個亞洲大陸似的。

 

界碑旁有一支石碑路標,標示著從紅旗拉甫山口出境,至巴基斯坦與紅其拉甫口岸對應的蘇斯特125公里,至巴基斯坦北部地方首府吉爾吉特270公里,至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870公里。山口兩側是聳峙的千仞冰峰,在湛藍晴空下熠熠生輝;萬年雪線仿佛就在眼前,被深褐色的凍土映襯得更顯皎白盈潔。而山口褐黃色的土地上,有纖纖寸草,點染出遙看時有近卻無的秋意。

 

中巴邊境7號界碑所在的紅其拉甫分水嶺,就是塔什庫爾干河的源頭,只有手腕粗的泉流沽沽。緩坡下頭,水兩邊結著冰;上方,冰封住了泉流,水在冰下面流動,高透明度地展示出流動貌,在正午的陽光照耀下閃著銀光,白亮白亮的。這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口岸離雪線只有二三十公尺之遙,好像伸手就可以搆著似的。當下真有想摟著聖潔的雪山,撫摸那雪白的積雪照張相的衝動。

 

和在山口的二位巴基斯坦的軍人聊天,他們能以簡單的英文對話,還拿出口袋中的紅、藍寶石兜售。一群巴基斯坦犛牛在界碑旁低頭吃草,或踱步、戲耍,顯出邊界的寧靜安祥。從巴方邊防軍人竟然在中國土地上遛躂,可以看出,這裡是最和諧的邊界。友好是互惠的,我越過界碑到巴方那一側照相,算是越過國境,巴方軍人也不干涉。巴方軍人與中方軍官雖然語言不通,但互動儼然很熟稔。

 

回顧歷史,過去幾十年來,這裡的國境線多次變更,數百萬幾十萬方公里的國土,因於國家的強弱態勢不同,而不斷變遷。領土的爭奪牽涉到民族情緒的起宕,想想不管是外興安嶺以外百萬方公里的土地,伊犁河以西幾十萬方公里的土地,即便眼前廣袤的帕米爾高原,還有東海的釣魚台列嶼;就算彈丸之地,但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先千年守護的神聖家園,基於歷史現實或盟邦情誼而能一時割捨

 

例如,界碑對面的巴基斯坦國境,其實就是爭議甚多的喀什米爾的一部分。喀什米爾,也譯作克什米爾,是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亞北部的交界處)的一塊地區,十九世紀曾為英屬印度的一個邦,面積達228478平方公里。這塊土地巴基斯坦聲稱對除中控喀什米爾以外的地區外都是巴基斯坦領土;而印度一直沒有正式承認中國和巴基斯坦對該地區的控制權,聲稱包括中巴於1963年簽署的邊界,所劃歸中國的喀喇崑崙走廊地區等都屬於印度領土。

 

巴基斯坦將整個喀什米爾地區視為有爭議的領土,而印度則援引其憲法證明喀什米爾地區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則普遍認為喀什米爾地區僅包括印度實際控制區和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因此在中國出版的地圖上「中控喀什米爾」沒有被標出。由於爭議各國都擁有核武器,喀什米爾因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危險性的領土爭端之一。印巴兩國為了爭奪喀什米爾地區,更曾經爆發了三次戰爭;喀什米爾的邊境問題一直都是懸而未決,也是導致中印戰爭的一部分原因。

 

國土問題向來複雜難解,這些歷史糾葛看了就頭痛無奈,但想想漢時的張騫或班超,不畏艱難開疆闢土;還有唐時天寶年間,安西副都護高仙芝統步騎萬人征討小勃律(今巴基斯坦吉爾吉特),以去吐蕃在西域之威脅,亦走此道而奏凱旋。今日邊關哨所官兵的槍上膛,開疆拓土與護衛領土靠的是英雄血與火的代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戰爭與和平,其實很多國土爭議已經無法論斷誰對誰錯了啊!

 

不禁緬懷起那位在《西遊記》中懦弱無能的唐僧玄奘,也是從此處將印度佛法帶回長安,而成就今日中土佛教,竟已成為中華文化之外另一博大精神的文化系統。是否政治只是一時的,唯有文化傳承才能歷久彌新隨著生命走過時間,我是益發這樣的想。但也想到在此蔥嶺之上連綿的雪峰,鬱結著千年不散的英雄之氣;靠著這股英雄之氣的護持,我的越野車輪才能在祖先留存的土地上,這樣龐大的尺度裏任意丈量,對於寸土不讓的堅持對錯,也就更分不清,越加迷惑了

 

是的,我相信這裡並不是過往漢唐盛世的邊境線,也不是中國西陲蔥嶺的全部,但單是紅其拉甫的風狂雪驟、飛沙走石、寒澈肌骨,就使得我頭痛欲裂;而這一切所經歷的痛苦,可就是英勇的邊關士卒們代代經歷的苦楚這就不是旅人們所能體會的。於是,在那短暫的時間裡,我忽然體會許多高原反應、接近零度的寒冷、甚至那高大而雄偉的國門,靜靜地欣賞著眼前的美景;還有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決不可能見到的藍天、白雲、雪山,還有那份世間難得的晶瑩和寧靜。

 

歷史無暇一一細載戍守前線士卒的來來去去,但文人們卻從不吝惜用各種形象的語言文字,來描繪這些長年堅守前線的士卒;紅其拉甫山口如是,當年的金門馬祖亦如是。無論古今,紅其拉甫,註定與絲綢之路結緣,正因為其有這樣一個英雄群體的拱衛,成為新一代絲綢之路暢通平安的典範這裡雖然高寒缺氧,卻不缺溫暖人心的微笑;這裡雖然冰雪刺目,卻難掩頑強生命的光彩!

 

來到帕米爾高原,要特別提醒,在高原上要注意高原反應看到美景後不要激動,放慢行動,特別是不要奔跑。注意保暖,當地人說穿暖了就不會有高反;要在事先對所要到達地方的海拔高度,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最關鍵的還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每一個人的高原反應狀況不同,但是心平氣和是高原反應的最好心理建設。平時就要鍛煉身體,是每一位旅行者每日必做的功課。

 

望著眼前這片銀白世界,仿佛置身於夢幻的國度,而我被包圍在喀啦昆侖山中午時分的烈陽和靜寂中。紅其拉甫山口自然環境惡劣,所以它的名氣並不在其邊貿規模,而是來自於這獨特的自然環境所造就的獨特美景。短短的十幾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但這份難得的經歷將和那絕美的風景一起永遠留在我的腦海。

 

忽然一輛疾馳而過的巴基斯坦貨車,讓我再度注意到身邊的界碑;使我想起,我正踏足在一條國界線上,一隻腳在中國,一隻腳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爾。

 

 從哨所再往前走不到5分鐘就是國門,這裏是中巴公路中國段的終點

 兩公尺高的界碑聳立,這就是網路上赫赫有名的7號界碑

界碑兩邊分別用中文和英文,記載著口岸建立和開放的有關內容與規定事項

我正踏足在一條國界線上,一隻腳在中國,一隻腳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爾 

  從國門出去,前面1公里左右就是巴基斯坦的軍營  

 在風雪的侵蝕下,高大巍峨矗立的國門,外側已有不少斑駁的痕跡

 基斯坦的軍人拿出口袋中的紅、藍寶石,向遊客兜售

 站在中國國門一側,這裡就是自小苦讀中國地裡的西境之地蔥嶺,萬山之嶺

 

視頻-1.紅旗拉甫山口;2.中巴軍事合作;3. 喀什米爾的美麗與哀愁

更多相片請點閱(新疆塔什庫爾干紅其拉甫山口風光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7500335

 回應文章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4/14 19:20
上帝創造的遼闊天地,美啊!
zhuzhu(zhuzhu) 於 2013-04-14 21:38 回覆:
感謝您的留言,有空常回來指導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