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兵團屯戍望天山 農牧團場引春風-34
2012/08/14 14:28:36瀏覽1122|回應2|推薦25


新疆吉木薩爾北庭鄉Google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北疆大草原的農家

天山北麓腳下的草原,是一眼看不完的寬闊美麗

雄偉的、四季銀光閃閃的天山,就是新疆草原的母親

9(10.02)吉木薩爾-火燒山-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富蘊

新疆地處中國最西部,與北京時間有兩個小時的時差,又由於北疆地區緯度高,早上8點升起的太陽,要到晚上9點才下山。一早還是老習慣,早早起床,天還沒亮,在酒店用過稀飯饅頭小菜簡單早點,將越野車簡單檢查一下就出發了。今日行程主要是穿越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途中會經過天山腳下的草原,特殊地形火燒山及穿越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才到達晚上的住宿點富蘊縣。

 

這一路走的是303省道接178縣道,在六十戶下村連接208縣道,再接216國道;整體而言,都是二線道路,狀況大致良好,雖偶有顛簸,但尚不至成為交通障礙。178縣道從北庭故城開始,就進入北疆大草原的範圍,周圍都是美麗的莊稼和田野,這一段屬於天山北麓腳下的草原,是一眼看不完的寬闊美麗。雄偉的、四季銀光閃閃的天山,就是新疆草原的母親,沿著178縣道不斷在路左出現;白瀅瀅的雪帽,融化成清涼的雪水,撫育了天山腳下千千萬萬的子民。

 

多次停車用遠鏡頭拍攝天山在翠綠大地襯托下的美景,在即將進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地帶之前,地表景觀出現大量的農場作物,特別是打瓜、紅花及棉花田數量最多。道旁也不斷有一場二隊、一場三隊.......等路牌出現,原來這裡就是新疆兵團墾荒的主要地帶之一。旅遊新疆,沿途賞景過程,就不能不對新疆兵團屯墾戍邊的歷史與現狀有個概略了解,否則會對很多地名或歷史史實出現混淆的狀況。

 

其實,屯墾戍邊一向是中國歷代政府治理新疆的重要國策。歷史記載有組織的屯墾事業,早從西元前205年就已開抬,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前涼、前秦、後涼、西涼、北涼、北魏、高昌國、隋朝、唐朝、元朝、清朝以至於今,都先後在新疆組織各個民族的軍民,進行大規模的屯墾戍邊活動,不單解決了屯兵戍邊所須的軍需,更解決的屯田所需的人力。

 

西漢在新疆的屯墾,從西元前105年開始,到西元8年結束,經歷113年。最高的管理機構是西域都護府,下有戊巳校尉、各地駐軍校尉、屯長分級管理。屯軍2萬多人,屯墾約50萬畝,每個屯兵平均種地20畝。東漢在新疆的屯墾,從西元73年開始,220年結束;屯田的組織管理,前期設有西域都護和戊巳校尉,後期設有西域長史和屯田司馬。以軍屯為主,有少量犯屯,墾地約10萬畝。

 

唐朝在新疆的屯田,630年開始,791年結束,經歷161年。屯田由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統一領導,由支度營田使專管。以軍屯為主,還有民屯和犯屯。每屯種地50頃,有兵500人左右,每兵平均種地10畝左右,實行供給制管理,產品全歸官府。全疆屯軍5人,屯田50萬畝。唐朝在新疆屯田的規模之大,範圍之廣,人數之多,時間之長,成效之顯著,都超過了前代。

 

清朝新疆的屯墾空前發達。1716年,康熙帝為了阻止準噶爾汗國向東攻擾,供給前線清軍急需的糧草,開始派軍到哈密、巴里坤、木壘屯田。1755年,清政府統一新疆後,開始從內地調派大批軍民,到新疆掀起大規模屯墾戍邊的熱潮,在天山南北、主要是在北疆地區大辦各種屯田,其中伊犁和烏魯木齊是兩大屯墾中心。到1840年,新疆各種屯田共有屯丁11萬多人,屯地近300萬畝。

 

1878年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後,大力發展民屯;18841905年,全疆新墾荒地960畝,烏魯木齊變成新疆最大的屯墾基地和經濟、政治中心。到1911年,新疆人口達到216.2萬多人,耕地增到1055.47萬畝。各種屯田都由當地軍政機構兼管,軍屯和犯屯由各級軍官兼管,民屯和回屯由各級政府地方官兼管。各地屯田好壞,是評判各級軍政官員政績優劣、地位升降的主要依據之一。

 

1949年解放軍第一兵團進駐新疆,當時新疆經濟十分落後,百業凋零,物資奇缺。農民除去地租、口糧和種子外所剩無幾,就地解決近20萬軍隊糧餉絕無可能;當時,新疆軍區每月派飛機去北京運一趟銀元,購糧以供軍用。鑒於此,借鑒歷代屯田戍邊經驗,決心在新疆大興屯墾戍邊事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於焉設置,締造者就是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和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員陶峙嶽。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別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簡稱建設兵團兵團);為中國最大的兼具戍邊屯墾、實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管理體系主要有兵團、師、團三級;兵團和師均設第一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司令員或師長三個主要職位。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的雙重管轄,享有省級的許可權,總部駐烏魯木齊市。

 

兵團的師大都與自治區的地區行政中心分別對應,由相應的地委書記兼任師第一政委。兵團的團級單位除了團場外,還有農場、牧場等,一般統稱為農牧團場,行政級別為縣處級。團場編以數字番號。四個師實行師市合一體制,如石河子市(建立於1957年,為新疆最早的城市之一,現為新疆第二大城市),後效仿石河子模式建立五家渠市,圖木舒克市、阿拉爾市和北屯市等,這五個市均為縣級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人員大都是從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第一兵團和第二十二兵團轉業而來。目前兵團下設14個師(其中包含1個建築工程師)及185個農牧團場(其中包含11個建築工程團)。2003年兵團總人口大約為248.05萬人,其中漢族人口約218萬。兵團的土地面積7.43萬平方千公尺,占新疆總面積的4.47%,約占全國農墾總面積的1/5,是全中國農墾最大的墾區之一。

 

越野車走縣道過農牧團場,這裡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一0七團駐地。農六師194910月進駐新疆,195410月改編為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地處天山腳下。一0七團墾區團場呈帶狀分佈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一邊是胡楊、梭梭、黃楊等古老自然生態,一邊是機耕、電井、噴灌等現代綠洲文明。林密山幽,草綠水清,生命與極限競爭,綠浪與黃沙交織,現代與原始並存,形成了獨特的沙漠綠州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此刻道路二側秋色正濃,可惜只是路過,未作停留。

 

來此地,不能不提那首當年左宗棠捍衛新疆的時候,屬下大將楊昌浚1879年改寫唐-王之渙《涼州詞》裏的佳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一首七絕詩。這首詩歌頌了清軍屯墾新疆的巨大功績,當年唱遍了西北遠征軍: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兵團軍墾,多少故事寫在新疆上下二代之間。大陸有部電視劇-化劍為犁,寫的應該就是農八師所在的石河子的事。越野車劃過農場耕地,沒那麼多的時間停車賞景,只能邊開車舉著相機沿途隨拍;除了天山美景外,更多的是南方地區少見的天空、曙色。最難忘的是那天山靄靄白雪在陽光下的冰清玉潔,美不勝收。

 

白瀅瀅的雪帽,融化成清涼的雪水,撫育了天山腳下千千萬萬的子民 

 棉花

 棉花田收成

 地表景觀出現大量的農場作物,特別是打瓜、紅花及棉花田數量最多

多相片請點閱(新疆吉木薩爾天山草原風光 )

視頻-[鄉村大世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6712179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2/08/18 13:39

真是精采的相片

謝謝分享

泥土敬白


zhuzhu(zhuzhu) 於 2012-08-19 07:55 回覆:
感謝您的喜歡,謝謝

memberfred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8/14 17:45
景色好美!
zhuzhu(zhuzhu) 於 2012-08-14 17:47 回覆:
謝謝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