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裡飛天在敦煌 瑰寶浩劫王道士 -14
2006/07/06 08:35:08瀏覽2169|回應9|推薦32


敦煌莫高窟Google衛星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莫高窟陰雨天洞窟不開放;進入景區後嚴格不允許拍照

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的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

唐代壁畫中的飛天形象已成為敦煌莫高窟藝術的標誌

在開放的洞窟中打量洞內都有人工控制的溫度與溼度標準

莫高窟作為藝術的寶庫,不同時代的藝術風尚,在這裏沛然匯集成斑斕景觀。敦煌唐代藝術代表了中國佛教藝術最璨爛的時代,外來的藝術與中國的民族藝術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藝術空前豐富多彩,如那雄偉渾厚、高達十幾公尺的巨大佛像;靈巧精緻、僅有十餘公釐的小菩薩;場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經變;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的單幅人物畫等,都使人印象深刻。

 

莫高窟陰雨天洞窟不開放;門票100元一張,進入景區後嚴格不允許拍照,在外面幾個專為旅客興築的牌坊景點拍了幾張照片後,跟隨景區安排的導小姐入內參觀。參觀時最好帶手電筒(景區外也可租到);參觀時間最好選在清晨(因為有參觀人數的限制,而且早上光線較好);非專業人士在進洞之前最好先上網查閱或讀一讀有關於莫高窟的介紹,否則很難看明白壁畫的玄妙。

 

莫高窟與我之前遊覽過的龍門、雲岡等石窟,最大不同是每個洞窟都裝了鋁合金門,而且門上都註明門牌號,以走廊及樓梯相連,從外觀看好像是學生宿舍一般。或許就是神佛的寢宮?!在開放的洞窟中打量洞內都有人工控制的溫度與溼度標準,事實上就個人瞭解甚連遊客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在測量的範圍,就其原因敦煌石窟內的彩塑都是泥塑,在保存上較大足、龍門及雲岡石刻,有更大的困難度。

 

或許是基於保護的原因,或許是旅遊時間有限,每批遊客以20—25人為一組,必須由院內專職導遊人員帶領洞窟參觀、講解,每組遊客可進洞窟10個以及藏經洞陳列館和文物陳列館。現在大陸當局對莫高窟以保護為主,研究、參觀為輔,是看一眼少一眼的瑰寶。對此大部分的遊客並無疑問,終究敦煌石窟已成為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對於「到此一遊」的遊客言已能感受其中的歷史與文化氛圍,在導遊解說中瞭解某一洞窟繪畫中描述的故事,欣賞塑像所代表的文化及該洞窟開鑿的時代背景資料當已足夠,如需更近一步深研,當是另一領域的問題了。

 

專職導遊口中介紹的莫高窟歷史,說是西元366年一和尚雲遊于此,晚霞中他突然看見三危山一派金光閃耀,似有千萬個佛在金光中顯現,便認定此爲聖地,開鑿了第一個洞窟,以後歷朝歷代均有能工巧匠在此開鑿洞窟繪畫塑像,持續到元朝。清朝時期又對一些洞窟的塑像作了翻修。而關鍵處導小姐講解到世界列強對敦煌石窟的巧取豪奪時,每每引得遊客不禁議論紛紛或發出讚嘆之聲。

 

導遊也嚐試引導大家發言,提到王道士對敦煌石窟的功過及王道士盜賣國寶及列強劫奪敦煌異寶的功過,眾人竟多數認為以當年中國貧弱爭戰,寶物流落國外博物館,或許反而是最好的保存方法,這樣的看法對政治人物毋寧是一種輕謬,時間是最好的檢驗,政治人物的巧言又怎禁得住歷史的評價………。至於藏經洞的發現者-王道士,遊客們的議論就更多了。知道敦煌的人都知道,上世紀初莫高窟那場浩劫,知道那場浩劫的人都知道斯坦因和王道士;因為前者是進行大規模盜寶的第一人,後者則是貫穿這場國際性大劫掠的主角。

 

王道士作古已久,對他的罵聲百年來卻從未間斷過,人們大多將他視作貪財、愚昧、賣國之徒,甚至斥之「遺臭萬年」;王道士生前一直擔心會遭世人唾駡,如今還是應驗了;不過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這樣的評價對王道士不盡公平;因為怨恨他,責駡他的人們,未必盡知他曾對藏經和莫高窟作過的努力,未必盡知斯坦因和他的助手蔣師爺(蔣孝琬)是怎樣用盡學者的智慧與王道士周旋,也未必會聯想到動盪的清政府已無暇顧及前人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大約在1898年,王道士隻身從陝西來到荒廢已久的莫高窟,作為一個虔誠的信徒,他全付身心地投入到對業已傾頹廟宇(即藏經洞)的修復工作中,力圖使它恢復昔日的輝煌。當時坍塌的物什堵塞了通向洞窟的通道,洞窟也被流沙覆蓋了相當一部分,清除流沙和修繕廟宇是艱辛的工作,王道士和兩個助手幹了兩年才把流沙清除乾淨,而廟宇修繕的費用則全靠王道士四處化緣募集。他曾向蔣師爺展示過募捐的帳本,一筆筆記得非常仔細。

 

王道士將全部募捐所得都用於修繕廟宇,個人從未得到裏面的一分一銀。儘管王道士修復的壁畫、塑像粗糙而拙劣,然而就他所作的努力而言,他至少是仔細而虔誠的,並非貪財之徒。誠然,王道士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無所知,他僅僅知道經卷是極珍貴的東西,卻無從取捨它們各自價值的大小,更談不上閱讀和加以整理分類。但王道士又是個極執著於信仰的人,尤其崇拜玄奘。

 

這兩點都被同是玄奘崇拜者的斯坦因很好地利用了。斯坦因在交談中多次以玄奘來吸引王道士,並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他是如何沿著玄奘的足跡去翻山越嶺地追尋當年的聖跡,加上蔣師爺不失時機的補充,起初警覺而固執的王道士逐漸放鬆了對斯坦因的戒備,終於取出了小部分經卷供斯坦因翻閱。斯坦因最終的目的是將經卷運至英國,在翻閱了一定數量的藏經後,他再次與王道士進行了長談。

 

他聲稱這些經卷可能與玄奘到印度朝聖的活動有關,是玄奘的在天之靈讓他來取這批藏經和其他聖物,而這些藏品又是由另一個玄奘的崇拜者王道士保存著。蔣師爺則勸王道士說,玄奘讓他發現這批藏經的目的正是將它們運至佛教古老的故鄉(指印度)進行研究,而非繼續封存於此。再加上斯坦因前後多次提供在當時數量相對可觀的捐贈作修繕廟宇之用,王道士終於不可避免地動搖了。儘管斯坦因等人在我們眼裏是瘋狂的掠奪者,但與當時腐敗蠻橫的清政府相比,王道士自然對他們生出幾分好感,也最終促成了伯希和、鄂登堡、華爾納等人的滿載而歸。

 

王道士有罪,但不至於「千古」,至少他對藏經始終懷有虔誠之心,相比之下清末的那些腐敗官吏更令人著惱。藏經洞剛發現時,王道士曾向蘭州府衙送去一批佛經,但官府毫無興趣,既沒有對經卷的安置作出任何安排,也沒有褒獎王道士修繕廟宇的功勞,只是令他就地保管。直到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展出了從莫高窟掠奪的部分經卷,此舉才引起了朝中飽學之士的注意。

 

清政府方下令藏經全部運抵北京,但此時經卷已經所剩無幾了。在運輸過程中,由於保護工作的疏忽和各級官員的層層扣押,大量藏經失散各地,它們的去向也只有天曉得了。更荒誕的是,不少官吏在扣押經卷後為了交賬,竟將經卷一割為二甚至撕作十幾段以充數,這種損失比斯坦因等人的掠奪更讓人痛惜,因為前者畢竟善待了藏經,而這些貪官污吏的野蠻之舉卻第一次褻瀆了藏經的尊嚴。

 

在斯坦因眼裏,王道士是個「虔誠、無知又很執著的複雜的人」。亂世成就英雄也製造罪人,也許我們應該這樣看待莫高窟的浩劫:沒落的清王朝造就了一片文化沙漠;信仰的衰落導致了莫高窟的荒蕪;王道士的無知加速了斯坦因等人的成功。

敦煌石窟在保存上較大足、龍門及雲岡石刻,有更大的困難度

敦煌研究院

 大泉溝河岸的石窟群

多相片請點閱(甘肅敦煌莫高窟石窟風光 )

視頻-世界遺產在中國 敦煌莫高窟石窟-下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340387

 回應文章

zhuzh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真的失算
2006/08/31 16:07
是真的沒想倒北國雪下得那麼早,這樣的經驗千金難買....

流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要隨車攜帶
2006/08/31 10:19
已備不時之需!!!

流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zhuzhu
2006/08/31 10:18

在雪地裡開車為什麼沒加鐵練ㄚ???就是防滑的那種???



zhuzh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動
2006/08/30 19:11
這樣的北國風光,應該在北歐,在北美,在北亞洲等地,都是類似風光吧,當時的感受就如同電影[燃情歲月]中的美景般。令人激動......

hui99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熟的景
2006/08/29 13:45
呵呵 看起來好熟悉的景物  和我這ㄦ的冬天 一模一樣!!!!

zhuzh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巾幗
2006/08/26 13:14
感謝,回來續貼....

zhuzh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繡花枕頭
2006/08/26 13:14
蘇K是揚州車牌,此行確是從揚州出發,所以名為[橫越中國二萬里]......

巾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等待喔
2006/07/13 23:46

我會靜心的等待你精采的旅遊日記

一切要保重喔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車牌
2006/07/06 20:45

我注意到車牌是蘇字,難不成你打江蘇開到新疆?

不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