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9/12 05:30:02瀏覽3054|回應2|推薦17 | |
海拉爾市區空照圖,海拉爾河把市區分為河東、河西兩部分,,右為航空站 從海拉爾河眺望市區 海拉爾遠比想像中的漂亮、繁華 海拉爾街上不時可見各式最新款式的車輛穿行 綠化是和南方不一樣的楊柳,大片草地,隱約體現出「草原明珠」的韻味 寬闊的街道,整齊的建築,每個路口都設有IC卡電話 海拉爾市區風光 海拉爾市區風光 海拉爾市區風光 海拉爾市區以三角街區市面最為繁榮 在三角街區看得出人民生活富裕的情況 海拉爾市區風光 海拉爾市區風光 海拉爾區隨處可見數人環抱的大煙囪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是200 1年10月10日撤盟設市,總面積26.3萬平方公里,不僅是全中國面積最大的一個地級市,也是世界上土地管轄面積最大的城市,相當於山東省與江蘇省兩省之和。東鄰黑龍江省,西、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有 呼倫貝爾見諸史籍最早的是東胡。西元前209年,匈奴統一北方草原,呼倫貝爾地區屬其三部領地之一左賢王庭轄地。西元49年,鮮卑人走出森林,在此草原發展為強大的部落聯盟,進而於西元4世紀進入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此後數個世紀,室韋、突厥、回紇、黠戛斯、烏古烈諸部落於此競相角逐並相互融合。直至10世紀初至13世紀,呼倫貝爾先後屬遼、金國。 提到呼倫貝爾,就一定要提到成吉思汗。西元8世紀前,蒙古先祖蒙兀室韋部在額爾古納河流域日益壯大後,西遷到斡難河、土拉河、烏爾遜河發源地肯特山地區。當成吉思汗登上汗位後,他從塔塔兒人手中奪回呼倫貝爾,最終統一了北方蒙古高原,統一的、強大的蒙古民族此時形成。1214年,成吉思汗將呼倫貝爾先後分封給他的兄弟及德薛禪家族。民國政府時期,此地屬東北九省的興安省。 車過201省道海拉爾收費站,就正式進入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了。海拉爾始建於清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以市區北部的海拉爾河(伊敏河)而得名,隸屬黑龍江將軍,已有270多年的歷史,是呼倫貝爾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海拉爾三面環山,一水中流,伊敏河把市區分為河東、河西兩部分,是一座有山有水的美麗城市,又有「草原明珠」之稱。 此時約中午十二時半左右,先至透過e龍商務中心代訂的貝爾酒店辦理入住手續,這是一家三星級酒店,標間含早餐270元。酒店旁豎立著幾支磚造大煙囪,足有需數人聯手環抱的周圍,詢問服務生也說不清楚,這個狐疑至今未解。稍作休息後,只揹了相機和隨身小包,便開始市區漫遊。先在街邊蘭州拉麵店用了一碗麵食,只是吃飽而已,並沒有值得大書之處。 今日太陽艷麗,萬里無雲,但溫度約攝氏零下-5度左右,仍是非常的寒冷。不過在室外有陽光照耀的地方,週身暖活舒適,溫度當在零度之上;大陸北方人民,冬天都有在室外曬太陽的習慣,我也是來到大陸後,才能體會這種需要-當暖活的陽光照耀在身上,那是一種讓人懶洋洋而又通體舒暢的感覺;而沒有陽光的地方,陰濕寒冷,縱然室內有暖氣,但都沒有陽光來得舒服。 海拉爾市區以三角街區市面最為繁榮,在此看得出人民生活富裕的情況;再到俄羅斯商品一條街,詢價之下發覺比哈爾濱還要貴。我就這樣在街上漫無目的的瞎逛,感覺就在一個和普通城市相差無幾的地方,沒有感到草原就在身邊。對面一家郵政所還在營業,買了一套明信片,寫好台灣地址寄出,隨口和營業員攀談,聽說我一個人從廣東開車來此,她們的驚訝感歎,讓我虛榮心得到小小的滿足。 發現海拉爾遠比想像中的漂亮、繁華,街上不時可見各式最新款式的車輛穿行。寬闊的街道,整齊的建築,每個路口都設有IC卡電話。綠化是和南方不一樣的楊柳,還有橫穿市區的伊敏河,河岸邊都是大片草地,隱約體現出「草原明珠」的韻味。這裏的姑娘也許受了哈爾濱的影響,都化了很濃的妝,窈窕高挑的身材,被各色時尚服裝緊裹著,不由聯想此行初到哈爾濱中央大街時的感覺。 再到成吉思汗廣場,是呼倫貝爾撤盟建市時建的中心廣場,也有很多市民在廣場上,或坐或臥曬太陽。廣場內花崗岩和鵝卵石甬道或舒或展,枯樹與黃草顯映出北國冬天的滄桑,尚未完全結凍的河水蜿蜒從此流過;廣場上矗立著代表性的建築「無言柱」,寓意成吉思汗功高蓋世,無言柱上站立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海東青),廣場上還有幾組介紹成吉思汗生平以及迎娶孛兒帖的浮雕。 一個下午海拉爾市區自由行,對呼倫貝爾最深的印象,是城市很休閒,老人很多。晚上在草原肥羊城享用蒙古特有的手鈀羊及涮羊肉,雖顯粗糙,但仍大感過癮;另外,烤羊腿的肉吃起來不僅少膻腥味,更多分濃香,是那種帶有淡淡糊味的香。咀嚼這些美味,腦海裏不禁湧現出鄂倫春人在原始森林中,圍著一堆熊熊燃燒的篝火,架子上吊烤著滋滋冒油煙的全羊或全麅子等可食野物。 篝火照亮全族男女老少興奮而滿足的張張臉龐。據說,這樣的吃法不但風味獨特還很有營養,因為這肉是半生不熟的,營養結構沒有完全遭到破壞。這倒是真的,我這份烤羊腿肉就還有血跡的部位,甚至還冒著血筋呢!雖然,不同於漁獵民族近於茹毛飲血的傳奇,但他們體格健壯、能騎擅射肯定跟這樣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儘管還沒有辦法用飲食科學的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 酒店的介紹,七點半開演二人轉。買了張五元的普通票,進去挑了靠中間的位子坐下;陸陸續續進場的人多了,能容納一百多人的小劇場熙熙攘攘熱鬧起來。「二人轉」也叫「蹦蹦戲」,由一男一女二人邊唱邊舞,後來發展出「單出頭」,即一人單獨表演,是漢族傳統民間藝術表演。此種演出形式人員少,道具簡單,唱詞通俗易懂,民間口語多,唱腔高亢嘹亮、形式活潑,深受農民喜愛。 戲還沒開始,我就忙著東張西望打量這些看戲的人,觀眾大多買了瓜子和啤酒;我花了一元買支冰糖葫蘆,在室內暖氣威力下,糖漿很快融化。簡陋的舞臺上燈光亮起,拉琴的曲兒響起,主角出場了-梳的油光啵亮的頭髮,臉上誇張的腮紅,手持扇子一搖一擺,竟是個濃眉大眼的男子;一出場,一亮嗓子,贏來叫好聲一片。看著場內觀眾的熱情和投入,我真正明白了二人轉在東北地區的感染力。 說來慚愧,對大陸各省方言自覺挺溜的我,聽二人轉時對某些東北方言竟也束手無策,一知半解的看旁邊人笑的幾乎淌出淚來。呼倫貝爾地區居民的祖先大都由黑龍江、吉林、遼寧地區遷徙而來,加上與蒙古族混居,所以大多以蒙語和東北方言為交流語種,又因地近俄羅斯相互融合,借用語較多。如「咧(liě)巴」,為俄語,由俄羅斯傳入中國的一種麵包,圓柱形,漢人也一樣如此稱呼。 夜的海拉爾很冷,人很少,民族風的路燈影子包裹著城市,讓人踏實。乾淨整潔的街道,俄羅斯風格的建築,以及廣場上跳秧歌舞的人群,完全不同於台灣城市的異地風情,特別是在大街小巷閒逛,讓人興趣盎然...........! 本文同步發表於民生@報http://news.yam.com/msnews/mkarticle.php?article=20080911004721 更多相片請點閱(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市區風光) 背景音樂-海拉爾河-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 成吉思汗廣場,是呼倫貝爾撤盟建市時建的中心廣場 廣場上矗立的「無言柱」,寓意成吉思汗功高蓋世,柱上站立一隻展翅雄鷹(海東青) 成吉思汗廣場穿著民族服飾的蒙族小女孩 成吉思汗廣場華燈初上 晚餐在草原肥羊城享用蒙古特有的手鈀羊及涮羊肉 手鈀羊肉 大陸餐廳特有的一元消毒餐具,不過後來證實有的只是做做樣子,是否消毒憑良心了 二人轉劇場買的冰糖葫蘆,在室內暖氣下很快開始融化 夜晚的海拉爾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