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8 07:37:14瀏覽3265|回應3|推薦18 | |
齊齊哈爾市區地圖 早晨雖有太陽,但冷冽空氣拂面,仍是一種冰沁入心的感受,需要注意保暖穿著 北國邊城,感受最深的還是這裏的清新空氣 齊齊哈爾市區風光 齊齊哈爾市區道路很寬暢 齊齊哈爾市區風光 今年第一道雪還沒開始下,馬路二旁積滿了落葉,完全北國滄桑的感覺 很多新建築正興建中,可以感受到城市正蓬勃建設中 齊齊哈爾市區風光 齊齊哈爾市區風光 齊齊哈爾市區夜景 齊齊哈爾市區夜景 住宿酒店門口停著一輛加長轎車 D25(10/30)齊齊哈爾(203省道 昨天傍晚,在車過甘南縣城進入齊齊哈爾中華路的301國道兩旁,景觀已經從壯觀的內蒙古大草原,轉變為一望無際的田野;沿途在落日餘暉下,金黃色的樹葉,成熟的莊稼,還有掩蓋白雪的大地,給予旅人的又是另一番風味。今日清晨早起,重新打量這個北國邊城,感受最深的還是這裏的清新空氣,早晨雖有太陽,但冷冽空氣拂面,仍是一種冰沁入心的感受,需要注意保暖穿著。 齊齊哈爾市位於嫩江中游,黑龍江省中西部的松嫩平原;南臨石油城大慶與吉林省白城地區、西連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北接邊城黑河。齊齊哈爾古稱「卜奎」,別稱「龍沙」,是達斡爾族語吉祥之意;現名「齊齊哈爾」,在達斡爾語中的意思是「邊城」或「天然牧場」。因市區東南部有國家級「札龍自然保護區」,棲息繁衍著世界珍禽丹頂鶴,又有「鶴城」之美譽。 齊齊哈爾在夏、商、周三代時期,是滿族祖先肅慎族遊牧地區。元朝始屯田,有「軍民萬戶府」之稱。清康熙30年(西元1691年),為加強邊防在卜奎建城,始命名齊齊哈爾,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康熙38年(西元1699年),黑龍江將軍自嫩江移至齊齊哈爾,成為將軍衙門所在地。清光緒33年(西元1907年),黑龍江正式建省,為省會直至1954年;民國時期為東北九省中嫩江省省會。 齊市既是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又是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經濟、科技、文化中心,是大陸最早興建的老工業基地之一,以重型機械、冶金工業為主體。齊齊哈爾最聞名於世的是珍禽丹頂鶴之鄉-札龍自然保護區,也是全大陸最大的水禽、鳥類保護區。齊齊哈爾市鐵路有發往北京、南京、瀋陽、哈爾濱、滿洲里、海拉爾等地的直達火車,也是北京-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必經之地。 齊齊哈爾市區道路很寬暢,很多新建築正興建中,可以感受到城市正蓬勃建設中。今年第一道雪還沒開始下,馬路二旁積滿了落葉,完全北國滄桑的感覺。值得一提是早晨的馬路集貿市場,出售蔬菜和生活雜品,也有早點、小吃,物價很便宜,例如那種圓球形的茄子,僅僅一元可以買一大堆,太便宜了。今日溫度皆在零度以上,與前幾天相較,已屬高溫,想必旅遊至今,已能習慣東北酷寒天候。 酒店早餐後參觀卜奎清真寺(卜奎為齊齊哈爾舊稱,故名),是300餘年前舊城清真寺中,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寺院建築,對研究宗教歷史和建築藝術有很重要價值。門票10元,寺廟面積很大,沒什麼香客;周遭種植的多是松柏古松,顯得很肅穆。清真寺位於建化區卜奎大街中段西側的胡同,建於清康熙23年(1684年),是一座富有清代民族特點的磚木建築。 清真寺,阿拉伯語意是「叩真主處」。按照伊斯蘭教教義,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人都要做「贊念、禮拜、齋、課、朝勤」等五功。每週五的聚禮日,教徒們進入清真寺,面向麥加聖城克爾白天房方向叩拜真主,回曆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時,為抗擊沙俄的侵略,根據康熙皇帝的諭旨,作戰基地設在齊齊哈爾一帶,在馬神廟附近設立卜奎驛站,並修築齊齊哈爾城。從山東、河北移來戍邊的回民在建城的當年(1684),蓋起幾間茅舍即為最初的東寺。1852年,甘肅十二家伊斯蘭教徒放逐於齊齊哈爾,他們分屬於「哲合林耶」派(蘇非派),因其宗教儀式與「格迪木」派(遜尼派)有別,於是另建西寺。 東西兩寺建築格局相似,均為富有民族特色的宮殿式磚木結構,主體建築由大殿(禮拜殿)、窯殿、拱廓組成;附屬建築有門樓、對廳、教長室、講經堂、沐浴室、殯葬室等。東寺始建於清康熙23年(1684年),由伊斯蘭教「格迪木」派所建,初為5間草房,後多次重修、擴建。禮拜大殿飛簷斗拱,磨磚對縫,木質透雕,磚木突雕,雕案書有阿拉伯文字畫、鮮果嫩枝,融合了宗教和中國古典建築風格。 禮拜大殿為凸字形,座西朝東,可容納五百人誦經,大殿前寬闊的卷棚式廡廊,飛簷翹起,彩椽相接,數重龍爪菊似的斗拱,由六根大紅柱襯托,正門門際上懸掛阿拉伯文「太斯米」贊主詞橫匾,左邊題有「急公好義」匾額一方,20扇活頁門雕刻著琴棋書畫,四季花卉和桃李佛舍桔等精美的花紋;大殿山牆上的磚刻為鯉魚臥蓮,圖案逼真,形象優美生動。 窯殿由塔基、塔身、塔頂組成,為三層三重簷,四邊形塔式建築。正面石雕上刻有「天房捷鏡」四個金字,中間一層通體磚雕,圖案呈柱形、齒形、迴紋形。每面還有九個圓形磚雕,上刻阿拉伯文的聖主名字和聖行。窯殿內牆上書阿拉伯文古蘭經聖語。 窯殿攢頂用「風剝銅」材料建成,塔頂端鑲有高 西寺毀壞較嚴重,由伊斯蘭教「哲合林耶」派穆斯林于咸豐二年(1852年)建,初為60間草房,後翻建。西寺禮拜大殿由後窯殿、中大殿、門廳組成。正房廂房安排為伊協辦公室、教長室和貴賓接待室、沐浴室等。西寺窯殿為2層,塔頂磚雕蓮花座上鑲有高 女寺於1990年初建,後歸於東寺院內,有女沐浴室,在大典內用圍帳隔開禮拜。寺內現珍藏有稀世手抄本《古蘭經》和1858年(咸豐八年)出版的私塾教材《四書集注》等。 卜奎清真寺與我們常見的回教洋蔥頭式建築完全不同,這種充分體現宗教和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結合的風格,不但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也頗有建築美感。 本文同步發表於民生@報http://n.yam.com/msnews/mkarticle.php?article=20081007005154 更多相片請點閱(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區風光) 更多相片請點閱(黑龍江齊齊哈爾卜奎清真寺風光) 背景音樂-旅行者之歌-莫爾根
卜奎清真寺是300餘年前舊城清真寺中,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寺院建築 卜奎清真寺建於清康熙23年(1684年),是一座富有清代民族特點的磚木建築 卜奎清真寺門樓前石鼓 東寺禮拜大殿為凸字形,座西朝東,可容納五百人誦經 東寺禮拜大殿正門門際上懸掛阿拉伯文「太斯米」贊主詞橫匾,左邊題有「急公好義」匾額 東寺禮拜大殿卷棚式廡廊,飛簷翹起,彩椽相接,數重龍爪菊似的斗拱,由六根大紅柱襯托 磚雕融合了宗教和中國古典建築風格 窯殿由塔基、塔身、塔頂組成,為三層三重簷,四邊形塔式建築 西寺禮拜大殿 大殿山牆上的磚刻為鯉魚臥蓮,圖案逼真,形象優美生動 卜奎清真寺與常見回教洋蔥頭式建築不同,充分體現宗教和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結合的風格 窯殿攢頂用「風剝銅」材料建成,塔頂端鑲有鍍金葫蘆,上嵌月牙狀裝飾,金光閃耀 大殿簷角的祥獸 清真寺後院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